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战惊雷 >

第146部分

抗战惊雷-第146部分

小说: 抗战惊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副官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转身走出去,轻轻带上房门。

    廖磊看的是军官观摩团在反扫荡结束后所写的报告,每个军官按要求都写了一份,角度不同,看法也有差异,但都对三纵的战斗力,以及杨天风的大胆狠辣表示了赞赏。

    综合起来看,廖磊也整理出了其中适用于第二十一集团军的一些战术战法。而使正规军掌握并熟悉游击战,一直是廖磊希望和努力的。可说到底,二十一集团军是正规军,凭装备和实力,又不能全部照搬一般游击队的打法。

    还有村落防御阻击战,可以看成是固守要点,而不是处处设防,更不是防线平铺;大迂回穿插分割,炮火集中使用,在敌后制造混乱、攻敌所必救

    从各人的报告中,廖磊整理出了可供学习借鉴的新战法,一一归纳。等他停下笔来,已经是深夜时分。

    夜深了,煤化厂的宿舍里还亮着灯光。

    “杨将军真是厉害,能搞到如此详细、且被当作商业机密的资料。也定然是吃了很多令人难以想象的苦,克服了很多困难。”张大煜教授从桌上抬起头来,说道:“有了这些,咱们的工作便简单多了。”

    从实验室制取到工业化生产,可能会有极大的困难,要耗费极多的时间。但杨天风连工业化生产的流程也制定出来了,所欠缺的便是专家学者们用自己的知识去加以实践。

    “炼油设备、裂油设备、碳化设备”黄景兰教授一一列举着,说道:“虽然都要制造,但有相关的图纸,我看倒不是克服不了的困难。水泥、耐火砖,还有兵工厂提供的帮助,杨将军已经做好了大部分的准备工作,留给咱们的难题并不是太多。如果这样咱们还不能成功,那可真是——”

    “能成功就好。”缪云台看到了曙光,既急切又振奋,“等到这里成功了,咱们就赶快回云南,筹措建设利滇化工厂。在这沦陷区,终究是不保险。”

    “这里不是沦陷区,是根据地。”张大煜着重提醒道:“敢在这里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建设,杨将军对部队和战力是相当自信啊!而且,这里虽然是群敌环伺,但民众的精神面貌却比大后方要好很多。”

    “我也有这样的感觉。”黄景兰点头赞同,“看那些技术人员和工人,工作热情实在令人感佩。要不是——我倒是想长期留在这里。”

    张大煜苦笑了一下,不好劝说,便岔开了话题,“你那个学生呢,又跑到哪去了?”

    黄景兰无奈地摇头,“和她姐姐在另一个实验室,听说磺胺已经制取出来,还真是了不起的成就。”

    “如果象这样有完整的资料和流程,实验室制取倒也不算太困难。”张大煜停顿了一下,说道:“缪兄,杨将军所说的经济方面的运作,想必你是赞同的吧?”

    “以市价赢利,再扩大生产规模,以数量压价格,企业和民众都受利。”缪云台点了点头,说道:“杨将军的这个思路是对的,肯定也会发展民用产品。否则,他的军工生产只是供给军队,是赔钱的买卖,难以长久支撑。”

    “我看是不是可以与杨将军达成一个协议,待咱们生产出产品后,划定销售范围,毕竟他是出了大力,还有军队要供养,要和鬼子打仗。”黄景兰试探着说道。

    “这没问题。”缪云台答应得很爽快,“这么大的市场,谁也不能垄断,咱们发展工业,不也是想着为抗战出力吗?当然——”

    “当然也不能亏本倒闭。”张大煜补充了一句,和缪云台、黄景兰相视而笑。

    实验室不只一个,而是三个,主项自然是煤化炼油,次项则是医药和胶粘剂,三个研究小组按照杨天风的资料指导,各有分工。

    赵雨柔和郝佳琪,以及刚刚从华北沦陷区被护送而来的郝佳琪的父亲郝教授,便撑起了医药的研究。

    “磺胺在试管内没有杀菌作用,你们怎么确定制取出来的晶体的有效性?这里有生物细菌专家吗?”。郝教授虽然对制取流程表示钦佩,但基于科学的严谨态度,还是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这个已经交给杨天风,被证明是有效的。”郝佳琪解释道:“至于他是怎么证明的,我们就不知道了。”

    郝教授想了想,无奈地叹了口气,战争啊,伤口感染的人还会少了,与其看着死去,倒不如大胆用药物去试一试。

    其实他倒是想偏了,杨天风确实拿活人做了实验,但不是自己人,而是被扣押在矿山做苦力的日本侨民。这些日本人的信息他通过马玉名的军统组织向外透露,明码标价地勒索赎金,他和军统三七分成。这些做苦力的日本侨民,有了伤口感染,便成了他试药的对象。

    赵雨情眨着黑亮的大眼睛,看着姐姐和郝佳琪演示着实验过程,不时好奇地询问几句。

    赵雨柔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也很庆幸自己把妹妹以最快的速度拉到了煤化厂。在这里,她和郝佳琪的身份是大学生,只有几个警卫才知道她的另一个身份。在她的严令下,杨天风也帮了忙,调走了警卫,换上了新人,赵雨情到现在还不知道底细呢!

    “姐姐,你好厉害呀!”赵雨情笑得畅快,“在昆明的时候,听导师说一个叫赵雨柔的学者,在沦陷区建立起煤化厂,并且有着极高的学识,我还不敢相信是你呢!”

    “确实不是我呀!”赵雨柔赶忙说道:“没告诉你嘛,我现在用的是化名,赵三。杨天风的化名更多,随手抓过一个认识的便用,可是坑了不少人呢!”

    “你叫赵三,那郝姐姐就是郝四喽?”赵雨情撇着小嘴,笑道:“骗谁呀,这么难听的名字,你们也会用?”

    “用,真的在用。”郝佳琪给好友打着掩护,“我就叫郝四,没骗你。”

    赵雨情笑了一阵,说道:“姐,等我们回昆明的时候,你也一起走吧!爸、妈可想你了。”

    赵雨柔的表情僵了一下,迟疑着点了点头。

    郝佳琪若有所思地看了赵雨柔一眼,抿了抿嘴,没说什么。

    (。)

第一百七十四章 军工大发展() 
感谢嗤魂邪仙儿,飞机998,书友160419。。。,海老官,摩人,徐小明1等书友的打赏和月票。

    *********************************************************************

    战争比的是综合实力,而不单单是人口多寡和国土大小。

    中国作为一个农耕国家,在与完成工业化的小日本抗衡时,当然要落下风。

    而在永城根据地,杨天风却希望能在局部形成一个工业化很高的发展模式。兵工厂的不断扩大,作坊式加工制造的推广,土法炼铁、炼焦的扶持,产业人口的数量逐渐有赶超农业人口的趋势。

    为了用有限的土地和日益减少的农业人口来养活根据地的军民,土化肥、腐植酸,以及科学的种植方法,是必须推广使用的。只要粮食产量得以提升,杨天风便可以更多的扩军,更多地扶持培养产业工人。

    而高杆作物长起来了,也被人们称为青纱帐。环境的改变,使游击战进入了黄金时间。日本鬼子的扫荡刚刚下去,通常在这个季节也不会再发动。

    这给了杨天风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一边扩充部队,加紧训练;一边由参谋长梁末青等军官指挥,以乡村为目标,开展大规模的游击渗透。他则全身心地投入到军工生产之中,并开始囤积弹药物资,准备着两个月后的大战。

    已经定型生产的武器弹药,杨天风不管,只是让欧汉涛继续招募工人,扩大生产;他的精力主要集中在37毫米高炮的仿制,飞机的改造,屠倭电锯的改进,以及覆铜钢板的压制和子弹轧壳机的自制上。

    这个时候,杨天风真是恨不得会分身术了。幸好,电话联通起来,使他能够方便指导,省了他很多的时间和气力。

    大后方的专家、工程师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在互相交流、学习中,很多新工艺、新技术被大后方的工厂企业所采用,同时也提高了根据地工厂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七月初,两条轧壳机生产线终于制造完成,覆铜钢板制造的子弹经过上千发的试验,合乎战斗需要。

    相比于纯铜弹壳,钢壳子弹对膛线的磨损较大,为了方便抽壳,也要尽量制造成带底缘大锥度形状。所以,杨天风才花费大气力研制覆铜钢壳弹,尽量降低不利影响。而且,这也只是第一步,等到钢材质量能够继续提升的话,他还准备生产涂漆钢壳弹。

    而覆铜钢壳子弹比纯铜子弹要节省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铜料,也就是说,回收一颗弹壳,融化后生产覆铜钢,再生产制造子弹,一颗就能变成四颗至五颗。

    这对三纵来说,意味着弹药更加充足。而屠倭电锯(mg42)尽管还达不到德国的冲压水平,有些零件还需要车床加工,但从目前的制造成本和时间来看,并不比捷克式更耗费。

    大后方的兵工厂能制造步枪、捷克造、马克沁重机枪,还能制造迫击炮,而根据地兵工厂到现在,除了规模和人力,在技术水平已经赶超。当然,后方兵工厂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在战时需要的紧迫下,工作生产效率也要大幅提升。

    专门的生产线建立起来后,屠倭电锯现在已经能达到日产十挺,杨天风将其大部装备给郭支队(又叫直属警卫团)和蒋支队,还组织了机枪射手急训班,又不断将装备和物资向鹿邑转运,为西线的大战作准备。

    在决定将屠倭电锯装备部队前,兵工厂厂长欧汉涛曾不无忧虑地向杨天风表示,这种机枪万一被鬼子缴获仿制,后果将很严重。

    对这个外行的忧虑,杨天风没有多做解释,只是微笑着提了个问题,“枪支的设计是以子弹为基准,还是以枪支原有的结构去配合子弹?”

    其实,犯过这样错误的并不只一个。二战末期,对mg42又恨又怕的老美,抱着务实的反向思考态度,天真地以为依样画葫芦再搭配自己的。30…06子弹就可以创造出威力比mg42还强大的机枪,并且暂定命名为t24通用机枪(原型武器以t作为代号,正式就役之后才改为m),并由席格诺转轴器(ringgear)公司负责进行。

    不能不说这种想法还是天真了一些,。30…06子弹的装药量比7。92毫米毛瑟弹多出³;,或许你认为不多,但在不更动原来的结构与设计下,这多出的一星半点火药就让t24机枪在全自动射击的情况下比北美野马还疯狂。总算美军很明理,以及睿智地将这个计划束之高阁,并当作从未发生过。

    任何一个工业化国家都按照自己的战争理念和工业特点,来建立自己的军工体系,形成了武器制式化、弹药统一化、系列化,以使后勤保障有力。

    所以,各个国家都不乏优秀的武器。比如捷克造轻机枪、mp40冲锋枪、mg42通用机枪、捷格加寥夫轻机枪、*莎冲锋枪等等,但却没有“博采众长”的军队,除了中国使用“万国造”以外。

    当然,杨天风不排除屠倭电锯被鬼子缴获,也不排除鬼子会加以仿制,但这种可能性很小,也没必要担心这个。特别是日军已经开始装备九六式轻机枪、使用77毫米枪弹,并认为九二式重机枪表现出色、维护性优良、杀伤力可观,就更不大可能再生产另外的枪弹,且要大规模换装了。

    而杨天风急于装备屠倭电锯的原因,便是目前军队中的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过于笨重,机枪掩体易被发现摧毁,压制不住日军的九二式重机枪;捷克造虽然不错,但弹匣只有二十发,与日军的九六式轻机枪相比,在持续火力上也落于下风。

    而屠倭电锯射程远,射速快,杀伤力强,且可轻、重两用,确实将成为三纵的可靠压制火力。至于耗弹量大的缺点,借鉴于历史经验,杨天风在机枪手急训班上教导了三发点射和扫射相结合的办法,并加班加点生产覆铜弹壳的子弹。

    新武器、新弹药的生产制造无疑又意味着兵工厂取得了一次突破,但更大的突破却是开始了自制机器设备的历程。冲压机、轧板机、轧壳机的制造成功,无疑使产量提高了数个层次。

    精密车床的购入,生产工艺的提高,猛火药的配制成功,又催生出另外的武器,准确地说,是另外的弹药。

    穿爆燃弹头,无起爆药雷管,只装有猛炸药,基本结构由弹头壳、铅套、钢套、弹心、燃烧剂、炸药、可燃物组成。

    当弹头以一定的速度贯穿薄钢板(相当于飞机蒙皮)时,一方面钢板发生变形并遭至破坏,另一方面弹头前端受到挤压后发生变形,同时挤压燃烧剂与炸药。

    猛火药受到冲击形成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