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战惊雷 >

第150部分

抗战惊雷-第150部分

小说: 抗战惊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琛看了看杨天风,笑道:“杨将军又有什么奇谋妙计,能智取淮阳?”

    “吃一堑长一智,鬼子哪有那么傻?”杨天风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但也不是硬磕,总要有一些其他的手段。”

    马彪性格直爽,西北汉子的典型性格。虽然与杨天风是头次会面,但也听说过杨天风的一些战绩。特别是杨天风陆陆续续已经慷慨地支援了暂一师五十多挺捷克造,三十多门六零迫击炮,五百余枝霰*弹枪,十几具钢拳,三十多具榴弹发射器。这样数量的武器使骑一师的战斗力得到了很大的加强,甚至比国府划拔的武器还要多。

    拿人手短是一方面,杨天风主动揽过重担,更让马彪十分钦佩。要知道,淮阳是日军主要据点之一,连接商丘和开封两大重地,一旦遭到攻击,日军是不惜调集各种兵种,力保城池不失的。

    谁都知道,攻打淮阳将是一场血战,一场恶战,特别是对于缺乏重武器的部队来说。

    “杨将军的部队装备精良,又有攻宿城、袭开封的实战经验,马某不敢与杨将军争功。”马彪犹豫了一下,开口说道:“只是日军的火力很强,倚城而守,恐怕不是容易攻下的。”

    “马师长所言极是。”杨天风点头赞同,说道:“在淮阳周边有重敌可援的情况下,急攻确实不合适,重大伤亡难以避免。所以,兄弟制定了个计划,请两位共同参谋、商议。”说着,他把几件文件摊到了桌子上。

    刘琛似乎已经习惯了杨天风的做法,淡淡一笑,谦让了一下,便拿起翻看。看完大概也没表态,又交给了马彪。

    攻坚确实困难,即便杨天风确实有些窍门和办法,但他还想尽量避免。所以,他的作战计划是拿淮阳做文章,既然淮阳重要,遭到围攻时,外围日军肯定增援,围点打援的条件便是成熟的。

    马彪看过计划,觉得很不错。起码杨天风是把自己的部队摆在淮阳城下,甚至是接防宝塔和孔庄阵地,不管是佯攻还是围困和防御,都是最艰巨的任务。而骑一师则要分兵两部,一部伏击商丘日军,一部伺机与第三集团军配合,打击开封的增援日军。

    “商丘驻扎的是日军第四骑兵旅团,能派出的增援兵力最多不超过千人,或者再有伪军两三千。”杨天风在地图上指点着说道:“骑一师只要派出一个旅,再加上我部的三千多步兵,取胜是有把握的。”

    “开封则比较麻烦。”看到两人点头,杨天风继续说道:“有坦克、装甲车、重炮,还有上百辆汽车,兵力能出援的应该在两千人上下,这就需要第三集团军出兵相助了。”

    “开封袭攻战的胜利,对日军的兵力布署是有很大影响的。”刘琛点头赞同,“至少要留千人左右守城,能出援的也就在一千五六百。在野外的话,出动一个师,再加上骑一师的两个旅,应该足以抵挡。”

    “刘参谋长判断得精准。”杨天风恭维了一句,又说道:“兄弟是这样想的。不需要强力阻击,而是边阻击边后退,放敌人到淮阳周边,再合围消灭”

    杨天风所讲的便是后退决战这个战术了,胃口很大,不仅是要击败,还要争取全歼。

    “这种打法——”刘琛谨慎地没有表态。

    “杨将军的想法很奇特。”马彪也不好评价。

    杨天风微微一笑,说道:“两位都与日军作战过,南昌会战也结束没多久,对日军的作战特点应该很了解。日军执行作战任务很坚决,很多时候就显得死板僵硬。既是增援淮阳,还要抓紧时间,怎么会在路上耽搁?其对地形目标的执着,也使日军突破阻击后不会继续追击包围,以扩大战果。当然,如果二位有此担心,也可以做些预防手段,让日军讨不得好。”

    “杨将军一向对日军的行动判断准确,我想孙总司令会批准的。”刘琛把决定权又推给了孙桐萱,作为第三集团军的最高长官,这也属于正常。(。)

    。。。

第一百八十章 血战淮阳 1() 
感谢书友130516。。。,我爱罗v,喜欢小说不是我的。。。,摩人,读书的人,我想远飞2012,新天地等书友的打赏和月票,祝朋友们幸福快乐。

    ********************************************************************

    “那我部和杨将军的人马便先执行计划的前半部,攻打淮阳日军。”马彪觉得拒绝有些不妥,毕竟攻打淮阳是骑一师提出来的军事行动,还有他想着怎么也得还杨天风一个人情。骑一师以后的武器补充,他还想依靠杨天风呢!

    “没有问题。”杨天风笑着点了点头,很自信地说道:“大不了我再调兵,全歼不成,但击败开封的日本援军还是有把握的。”

    “你们二位不要心急嘛!”刘琛苦笑了一下,说道:“我这就发电报,很快就会有回信儿。那个,咱们先去前面,军官们可还等着开席呢!”

    杨天风和马彪站起身,和刘琛一起走了出去。

    只要马彪愿意协同作战,杨天风便达到了目的,何况攻打淮阳本来就是骑一师的目标。

    他马上派出蒋支队的两个大队(一个大队千人左右)沿河而上,分别进驻宝塔和孔庄一带,和骑一师第二旅一起构筑防御工事、布设地雷,确保这块纵深不大的河防阵地,并保证河对岸的骑一师有稳固的登陆场,可以尽快渡河参战。

    然后,杨天风将蒋支队第三大队留守郸城集,四支队调驻郸城集与鹿邑之间的吴台镇,形成一道防线。而郭支队(三千余人)与大部炮兵则布置在防线之后,伺机突然出动。

    同时,马彪调派骑兵第一旅****祥部由项城移驻鹿邑,与周团一起戒备并伺机打击商丘、柘城之敌。

    而孙桐萱的回复很快,在周口设置前敌总指挥部,抽调黄泛区南岸的国*军骑十四旅归马彪指挥,并决定派贺粹之的二十一师向扶沟、鄢陵移动,伺机渡河截击开封之敌对淮阳的增援。同时,孙桐萱还抽调了一个山炮营、总部直属的战防炮营,以及部分防空部队参战。

    攻打淮阳的作战计划被批准,孙桐萱的大力支持,使杨天风信心大增,作为前敌指挥部的副总指挥(刘琛为总指挥,杨天风与马彪为副手),他又慷慨地给参战部队分拔了一批武器,并开始紧锣密鼓地作着各项准备。

    而淮阳日军也觉察到了周围形势的变化,调集周边县镇的兵力,并得到了商丘的援兵,抢先发起进攻,矛头直指宝塔、孔庄。日军的意图很明显,将骑一师第二旅赶过黄河,攻占骑一师占据的这块纵深不大的桥头堡。

    在大举南犯的同时,淮阳日军还联络了柘城友军,出兵行动,牵制鹿邑、郸城集的三纵部队。

    至此,豫东血战正式展开,首先在宝塔,已经严阵以待的我军,与淮阳出动的一千余日军展开了激战。

    炮弹如急风骤雨一般猛袭过来,阵地顿时像惊涛骇浪中的船只那样颠簸着、震动着。阵地笼罩在浓烈的烟火中,掀起的泥土不住地落下来,硝烟呛得人喘不过气。

    爆炸声混成一片,犹如模糊的雷声。吴金锁斜蹲在二线阵地的猫耳洞内,听着一轮接一轮的炮弹落下,思绪却在翻飞。

    是想念吗?吴金锁也搞不清楚,他才十九,并没有男女谈情相处的经历。虽然胡可苹多数的时候都是很凶的样子,可长时间的接触下来,她的形象却越来越深地停留在吴金锁的脑海中。他忘不了胡可苹手把手教他射击,连吼带骂地教他测距、计算,也忘不了两人巡逻狙击时在山林野外度过的时光。

    可现在,他象一只长大的鸟儿,终是要离开胡可苹了。他不知道胡可苹被分到了哪支连队,越是见不到,就越是想念,哪怕是被那凶霸霸的眼睛瞪着,再被不假辞色地骂上一顿。

    纯真已经从吴金锁的眼中消失,代之而来的是血腥、杀戮所磨砺出的冷酷,但眼界的开阔,使他心中的感情却丰富了许多。

    狙击手是士兵中的精英,是猎手;他的任务是艰巨的,需要身体、头脑的高度奉献;只有具备坚定信念和坚强意志的士兵才能成为一名狙击手;一个狙击手应该用来自灵魂深处的全部力量学会仇恨和打击敌人,这是消灭敌人的唯一可能;狙击手的力量是结合了完美的伪装、猫一样的灵活以及对武器的熟练掌握;他的行动无从窥见,象幽灵般进行冷酷而精准的一击

    这些豪言壮语能打动大多数参加狙击学校的学员,包括回炉深造的吴金锁,内心的一种自豪感油然而起,而忽略了现实中战争及其残酷的本质。

    在为期一个月的进阶训练中,吴金锁感到有变化的不仅是手中那加装了更清晰、质量更好的瞄准镜的狙击步枪,还有风速、温度等复杂环境对狙击的影响因素和纠偏,以及用训练有素的眼睛挑出哪怕是最轻微的动静

    现在,除了对胡可苹的想念,吴金锁还充满了战斗的**。

    炮声停息了,哨音响了起来,吴金锁就象上了发条的机器,立刻行动起来。钻出猫耳洞,他看到了配给他的观察手,拿着双筒望远镜冲他点头微笑。这是他的另一双眼睛,有更宽阔的观察视角,能尽快地提供有价值的目标。

    吴金锁还以微笑,迅速和观察员来到事先布置伪装好的狙击阵位。这是一个有着不错射界的藏身之处,并能从这真地方进行连续的射击,直到情况和目标,或者是战线发生变化为止。

    而让狙击手通过精确而又稳定的武器参加普通步兵的战斗,这或许更有价值。所以,杨天风通常是从战场上富有经验的老兵中招收狙击手和观察员。因为一个士兵的抗压能力决定了他的素质,这远远超出了他的射击能力和其他技能。

    作为一名狙击手,必须具有高度的自控能力和钢铁般的神经。而精准的射击是可以学习的,仅仅依靠射击技能来挑选狙击手是一个严重的错误。绝对的可靠性,严格遵守军事条例,无情而又艺术的精确射击,这一切才造就出了狙击手。(。)

第一百八十一章 血战淮阳 2() 
奋勇杀敌,你是猎手中的精英吴金锁脑海中闪现着值得他骄傲自豪的字眼,迅速进入了状态,把枪口瞄向了前方。

    “正面偏左,鬼子小队长。”观测员低声说着,他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兵,炮击和冲锋并没有影响到他的情绪和判断。

    天气干燥无风,真是一个射击的好环境。吴金锁移动步枪,将目标套进瞄准镜,对准敌人的****,轻轻地扣动了板机。

    “啪勾!”鬼子小队长腹部中弹,立刻象把折刀似的弯曲倒下。

    很好,漂亮!两百二十多米外的完美一枪。

    机枪、步枪向着冲锋的敌人射出密集的子弹,在这纷乱的枪声中,处于二线阵地的狙击手中冷静而从容地施射,带着致命的精确,每一枪都造成进攻者的伤亡。

    通,通,通的闷响在二线阵地上接连响起,飞雷炮的缩小版,一个人就能扛着跑,能把捆扎在一起的六颗手榴弹抛射到三百米外。冒着青烟的手榴弹在空中散开,乱七八糟地砸在敌人头上,形成了类似集束炸弹的效果。

    爆炸声此起彼伏,硝烟弥漫,淹没了敌人的冲锋队伍。中国*军队在防御战中最常使用的手榴弹弹幕被延伸到了二三百米,而不是三五十米。

    敌人在阵地前不断倒下,即便活着也带着可怕的痛苦在地上扭曲着、惨叫着。充分炮火准备之后,敌人认为势在必得的凶猛进攻最后在五十米距离被霰*弹枪的密集喷射,以及黑压压的手榴弹雨所粉碎。

    扔下数百具死尸,敌人狼狈地退了下去。而阵地上的一线守军也开始撤退,撤退到第二道甚至是第三道防线。

    二战中的最优秀的防御专家,德国的海因里希是当之无愧的。他经历了无数重要的战役,一次又一次,苏联人都试图在他的防线上打出缺口,但每次都碰的头破血流。

    最后一次在施劳弗高地,虽然德军失败的命运早已注定,但海因里希的防御艺术达到了同等条件下无人能及的高度。他成功地把兵力雄厚、炮火猛烈的朱可夫拖住了三天,在战争的最后几天中把苏军最优秀的统帅搞得灰头土脸。

    海因里希的妙招之一便是在苏军炮击前,命令德军暂且撤出第一道堑壕,使苏军如雨点般的炮弹全砸在了空无一人的阵地上。等到炮击结束,德国人又迅速返回了阵地,给予冲锋的苏军以迎头痛击。同时,这样还可以保证部队在即将被敌人压倒前,把他们及时撤出战场,在第二条防线以逸待劳。不过,这样做风险也很大。

    杨天风同样坚定地相信纵深防御的重要性,他给军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