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战惊雷 >

第19部分

抗战惊雷-第19部分

小说: 抗战惊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大龙愣了一下,旋即会意地点了点头,说道:“现在就动手吗?”

    “对。”杨天风眼睛中射出道凶光,狠狠地说道:“你带人马上就去,做得干净些,不要惊动了旁人。还有,派人守在那里,如果城里来报信的到了,就一并给我收拾了。”

    “明白。”陈大龙脸上的肉抽动了两下,转身大步而去。

    雷声、雨声响成了一片。

    杨天风转头对韩管家说道:“派人赶着车去杜老先生家里,将东西都运到卧虎岗;然后将我买来的草袋子装上泥土,和木桩子都运上圩墙,准备抢险堵水。”

    “不请张神仙作法了?”杜梅英眯了眯眼睛,若有所思地盯着杨天风。

    “那个神棍,理他作什么?”杨天风低头收拾着地图,随口答道。

    杜梅英望了望爹,两个人的眼神交流中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杨天风早就知道会发生此事,什么请神仙,搭台作法,都是幌子而已。

    而且,他一直在做着准备,只是很多人不理解,都当笑话看。那些鼓噪抗议的农民现在想吃后悔药,已经来不及了。而那些被迫割掉未成熟的庄稼的人,却反倒是得了便宜。

第三十七章 忙乱,猜不透() 
感谢黄思燃,唐朝耀,心漂浮,取名难1985,无名无天,阿1来等书友的打赏支持,祝朋友们心想事成,阖家幸福。

    ********************************************************************

    “你早知道此事,为何不说?”杜老先生抬手要打,却被女儿给挡住了。

    杨天风抬头苦笑连声,说道:“我没说?我早在一个月前就四处放风,又请神仙,又筑圩墙,难道我还得叩头作揖让他们相信?光是收庄稼,就弄得怨声载道,要不是我见机得快,恐怕那些人早就造反了。”

    杜老先生瞪了半天眼睛,也没了脾气。不说别人,连他也不相信洪水要来,现在指责杨天风,还真是没道理。

    “我去码头。”杜老先生一跺脚,既是后悔,又是发泄,拉着杜梅英手就向外走。

    杨天风赶紧上前拦住,劝道:“杜老,您这身体有恙,外面风雨又大,还是留在园子里歇息吧!”

    “你懂什么?”杜老先生又瞪起了眼睛,说道:“要想掌握水情变化,就得坐船到河上去。黄水漫地,哪有入河道顺流而下快,看着河水颜色和涨升,就能准确知道洪水来的时间。”

    杨天风表现得很虚心,也很恭敬,连连点头,说道:“我也要去镇上,咱们一起走。”说着,让护卫准备几件很少见的胶皮雨衣和雨靴,又让下人到后宅取几件厚实的衣服。一切准备停当,他才陪着杜老先生和杜梅英走出了杨家园子。

    雨下得很大,直的雨道扯天扯地的垂落,看不清是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地上射起了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天地已分不开,成了一个灰暗昏黄,有时又是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将杜老先生父女送上轿车,杨天风迈步走到陈大龙身边,看了看他身后三十几个身带短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汉子,轻轻掀了掀雨帽,问道:“我和你们一起去吧!”

    “不放心?”陈大龙嘿嘿一笑,拍了拍腰间的盒子炮,说道:“十几个鬼子,咱们又是偷袭,又有内应,还拿不下他们?放心忙你的事吧!”

    陈大龙不是吹牛,他带的这些人都是当年跟着杨家与土匪血战过的老人,虽然都已人到中年,却杀气不减,是杨家园子真正的顶梁柱。

    杨天风一笑,说道:“那个翻译留着,我以后有用。”

    风声、雨声、雷声、锣声、吵嚷声似乎整个世界的声音都汇集到了一起。

    镇子上已经开了锅。听说黄河决了口子,洪水正向这边冲过来,人们象地震似的乱了起来。一开始有人还不太相信,东问西问,等到看见别人忙活起来,才真正慌张起来。

    到了将近晌午,镇上已经有人家出动了,只见大车,小车,驴车,推车,各种运输工具全部上阵,拉着粮食和重要的物件向渡口出发,过了渡口就直奔最近的高岗土山。

    也有的人家还存着观望的心理,不想马上离开,而是按照以往的经验,用门板、檀梁、大床小床等摽成了筏子,将要紧的东西都放在了筏子上。而这种纷乱的情景,只是这方圆各村镇的一个缩影。

    码头旁边有一所古老的瓦房院,走廊下是一排豆腐块似的花窗,再往里走,是一间宽大的套房,红木雕刻着花鸟图案的顶子床放在靠墙的一角。靠窗的方桌两人边,摆着几把太师椅,桌上凌乱地摆放着地图和几本书。

    这里原来是给鬼子当哨所的地方,现在血腥味犹在,杨天风便坐镇这里,将这里当作了临时指挥部使用。而那十几个鬼子,在之前一场并不激烈的战斗中,被陈大龙率领的短枪队和一同驻扎的保安团士兵打了个措手不及,全军覆没。

    杨天风拉开了帘布,望着昏暗的天空,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指关节发出“啪啪”的响声。

    报信的人已经回来了几个,这说明有很多人已经开始做逃避洪水的准备,但杨天风还是感觉烦躁。从镇上人们的表现便可以看出,即便提前知道了消息,抱有侥幸心理,以及行动迟缓的人们依然不在少数。

    地里的麦子眼见着尖都黄了,他们舍不得;家里的东西太多,他们也舍不得。不看到滔天的洪水扑来,总是有一部分人觉得呆在家里就能躲过去。

    “少爷,吃饭了。”肖四推门走了进来,手里端着个大托盘,放在了桌子上。

    杨天风点了点头,坐在桌前,拿起筷子,又停了下来。他抬头说道:“让厨房多做几个菜,装在盒里,杜老先生他们在上游观测水情,到现在还没回来。我去看看情况,顺便给他们送些饭。”

    “好的。”肖四笑得有些怪,杨天风分明从他眼神中看出了暧昧,那种男人才能读懂的意思。

    “笑什么?”杨天风斥道:“都什么时候了,还尽想着乱七八糟的事情。”

    嘿嘿,肖四干笑两声,说道:“少爷,我可什么都没想,什么都没说啊!”说完,逃也似地窜了出去。

    杨天风胡乱扒了几口饭,又叫来陈大龙,让他暂且坐镇这里指挥,自己穿上雨衣,和肖四等人向码头赶去。

    乌云满天,雷,隆隆的滚过。急风暴雨把苇子都快按到水里了,水面上起着波浪。天连水,水连天,迷迷蒙蒙的一大片。

    一条大船下了碇,停在河里,随着波浪在不断的摇晃。再一次用长竿测了水深,杜老先生叹了口气,在杜梅英的搀扶下,进了船舱。船舱内,一只小红泥火炉冒着淡青色的火焰,上面的水壶腾着热气,向四周散发着温暖。

    父女二人围坐在小火炉旁,杜老先生烤着手,脸色阴沉,陷入了沉思。

    “爹,这洪水会很大吗?”杜梅英试探着问道:“会把咱家房子都毁了吗?”

    杜老先生抬头看着自己的爱女,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安慰道:“现在还言之过早,咱家房子是砖瓦建的,如果水是漫过来的,那倒还不打紧。”

    哦,杜梅英轻轻点了点头,伸手拎起水壶给杜老先生沏上茶水。

    “看不透啊!”杜老先生端起茶杯,又轻轻放下,摇着头说道:“姓杨的小子处处透着古怪,他到底要干什么呢?”

第三十八章 船舱叙话() 
杜梅英捧着茶杯轻轻转动,一边暖着手,一边皱眉思索,半晌才笑道:“管他干什么呢?只要他不祸害乡亲们就行了。”

    “那可不一定。”杜老先生担忧地说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从发洪水这件事来看,姓杨的小子深藏不露,心机深沉,虑事周密,若铁了心当汉奸,倒真是”

    船剧烈摇晃了一下,过了一会儿,传来了蹬蹬的脚步声,舱门一开,杨天风和肖四走了进来。

    脱掉雨衣,挂在舱壁,杨天风和杜氏父女打着招呼,肖四将大食盒放在桌上,转身走了出去。

    “杜老,杜姑娘,你们先吃饭。”杨天风打开食盒,将饭菜一样样端出来,还有一小壶酒,笑着说道:“吃过饭再说这水情。”

    杜老先生对杨天风的戒心并未解除,轻轻捋着胡子想了一下,突兀地问道:“你吃过了?”

    啊,杨天风点了点头,说道:“吃了一点。”

    “坐下陪老夫喝两杯。”杜老先生用手指敲了敲桌子,盯着杨天风说道。

    杨天风眨了眨眼睛,转而明白过来,无所谓地一笑,坐在桌前,给杜老先生倒上酒,自己也满上一杯,端杯说道:“杜老先生辛苦了,小子先敬您一杯。”说完,一饮而尽,又拿起筷子将各样菜都挟了一口,塞进嘴里大嚼起来。

    “这副吃相,算了,你老实坐着吧!”杜老先生松了口气,皱着眉挥了挥手。

    嘿嘿,杨天风不以为意地一笑,调侃道:“还有这烙饼呢,我是不是一张咬上一口?”

    杜老先生狡猾地一笑,伸手在每张饼上都揪下一小块,放在杨天风碗里。

    杨天风苦笑,停顿了一下,拿起饼三两口全部吃掉,倒被勾起了吃兴,又意犹未尽地伸手拿过张饼,打开盛着粥的罐子,舀上一勺,浇在饼上,再夹了些菜,一卷,大口吃了起来。

    杜老先生和杜梅英被这独特的吃法弄得目瞪口呆,杜老先生眨了眨眼睛,伸出大拇指比量了一下,说道:“能忍,是个干大事的。”说完,伸手操起筷子,催促女儿,“快吃,再呆一会儿可全被这小子造光了。”

    这次杜老先生的担心是白费了,杨天风吃完饼,便停了下来,伸手倒了杯茶,慢悠悠地喝着,含笑不语。

    杜老先生瞅了瞅他,也放慢了速度,倒上酒,缓缓喝下,说道:“小子,你也不是那么坏嘛!只是杨家发迹颇不光彩,再加上你投靠日本人,坏了名声。”

    杨天风抿了抿嘴角,似笑非笑,并没有接口说话。

    “黄河是怎么决口的?别跟我老人家说什么做梦的鬼话。”杜老先生对杨天风的态度有了少许变化,但说起话来还是习惯性地瞪眼睛。

    “鬼子用飞机炸的。”杨天风平平淡淡地说道:“国*军抵抗激烈,他们恼羞成怒,便用飞机炸开了堤坝。”

    杜老先生似信非信,沉吟了一下,说道:“也算是个说法。你既然不想坦诚相告,我也不追根究底。这以后,你是怎么打算的?”

    杨天风皱着眉头沉思了一会儿,说道:“黄水来袭,咱们已经有所准备,想必能挺过去。但黄水消退后,遍地沼泽,土地复垦将会很困难,这生活是个大难题。我虽然提前抢购了不少粮食和盐巴,但坐吃山空总不是办法。”

    “不过淹了一季庄稼,水退下去,各回各家,各种各地,这有什么困难的。”杜梅英不解地问道。

    “你不懂黄河水的特性。”杜老先生紧锁眉头解释道:“这小子说得不错,水退以后,会留下厚厚的沙石和黄泥,将田地盖住,复耕确实困难。不过,等决口被堵住,黄河水回归故道,再慢慢改造,也是可行的。”

    杨天风摇了摇头,沉重地说道:“战争还在继续,谁肯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堵决口?杜老先生,这就需要您的治水才能了。等这次黄水过后,您得四处勘查,看看要在哪里筑堤,哪里引水,才能使得这里以后不再受黄水之害。否则,每到汛期,黄水便要再来,大家也只能去逃荒了”

    啪嗒,杜老先生的筷子掉到了桌子,他直愣愣地望着杨天风,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爹,爹!”杜梅英吃了一惊,赶紧站起,伸手拍打着杜老先生的后背。

    啊,吓着了。杨天风也吓了一跳,急忙绕过桌子,想跟着一起忙活,却被杜梅英气愤地推了一把。他只是身子晃了晃,杜梅英却被顶退了两步。

    “我没事。”杜老先生长长地出了一口气,颤抖着手又倒上了酒,喝了一口,缓缓说道:“小子,你继续说。”

    杨天风沉吟了一下,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困难是不少,但也不是没有生路。我早就派人去苏南请几位会种水稻,会养鱼的师傅,再买些稻种,估计也差不多该回来了。以前种麦子,这水多了,咱就试着种水稻。我在卧虎岗上还见到不少野兔扒的洞,这玩艺儿繁殖能力强得很,抓些来养,也是个吃食”

    杜老先生听得入迷,脸色渐渐红润起来,有些遗憾地摇了摇酒壶,空了。他放下酒壶,点着头说道:“小子,你想得比谁都多,看得比谁都远,所有人都看走了眼呀!”

    嘿嘿,杨天风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