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战惊雷 >

第191部分

抗战惊雷-第191部分

小说: 抗战惊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嫂子要有空闲的话,也去夜校学认字。”杨天风谦谢着,“以后看个告示,哪怕教娃,也是好的。”

    “这么大岁数了,跟小孩子们一起学,还是个黄毛丫头当老师,让人笑话。”杨家嫂子不好意思地说道:“可少爷让俺学,俺就去学。”

    “呵呵,这倒是我疏忽了。”杨天风停顿了一下,说道:“分开学还是比较好的,再开个妇女识字班,也不算费事。”

    “还是少爷您想得周到。”杨家嫂子笑着说道:“妇女识字班要开啊,俺准去。”

    吃饭,闲聊,杨天风也没有停留太长时间,吃饱之后便告辞而走。但与杨虎召的一番谈话,还是让他有所收获。一直忙于军事,确实忽略了政务,以为只要有好的政策便万事大吉了。

    好政策只是基础,如何执行得力,才是难做的文章啊!

    尽管部分军工、煤化、钢铁等产业逐渐向毫县、涡阳分流迁移,但芒砀山群依然是产业最集中、最能提供隐蔽防护的地区。

    解决了固体燃料的问题,火箭弹这种价格低廉、容易生产的武器终于制造出来,并试验成功。由于燃烧室和喷管的合金钢材降低了标准,燃烧、喷射时间较短,也就造成了射程上的下降。但最大射程为六点五公里,也算是符合杨天风的心理预期。

    为了尽量机动,兵工厂按照杨天风的要求,设计制造了装有胶皮轮子的铁制发射平台。平常能由马拉着跑,发射时将平台四角的千斤顶放下,使轮子悬空,以便牢固支撑。发射平台上安装能够手动操纵,进行180度旋转且调整高低发射角度的十二联装火箭炮,一次齐射,投放炸药的重量超过一百公斤。(。)

第二百四十七章 连推新武器() 
射时象火山喷炽热岩浆,铺天盖地般倾泻在目标上;声似雷鸣虎啸,热若排山倒海之势,不仅消灭鬼子大量有生力量和军事装备,而且给鬼子精神上以巨大的震撼。81中文网

    杨天风举着望远镜,久久没有放下,畅想着火箭炮投入实战时的威力,幻想着鬼子的惨状。

    欧汉涛抓挠着乱篷篷的头,也是兴奋不已。每一件新武器的成功制造,都有着他和技师、工人的心血,而前线的每一次胜利,也有他们的贡献和功劳。

    “制造,囤积,还要配专用的弹药车,在短期内,我军恐怕不会将火箭炮用于实战。”杨天风放下望远镜,说出的话让欧汉涛有些小失落。

    但欧汉涛转而就释然了,兵工厂虽然一直在扩大,从机器到人员,从完全外购设备到部分自制,展很快。可要与日本这个工业化国家相比,还是差得十万八千里。有些武器可以用,有些武器如果被仿造,后果则很严重。

    所以,在火箭炮、火箭弹囤积到一定数量级时,杨天风才有可能用于实战。或者是形势十分危急,那自然就不顾忌后果了。

    “无后坐力炮应该可以用吧?”欧汉涛试探着说道:“日本鬼子有很多直射火炮,还有重炮,应该不会舍近求远,费力制造这种武器吧?”

    “其实都可以用,只不过要掌握好时机。”杨天风笑着拍了拍欧汉涛的胳膊,“德国有无后坐力炮,美国也会有,但从性能和质量来说,咱们的是最成熟,最好的。”

    二战中,德国设计无后坐力炮的目的是给空降兵提供一种能快取得的重型支援火力,所以它主要装备伞兵部队。而德国的无后坐力炮技术先进,射程远,精度高,拆卸方便,机动灵活。对于缺乏重火力的伞兵和机动困难的山地步兵,它是最好的武器。

    对于惯于使用拿来主义的杨天风来说,他拿出的图纸是借鉴了德国75毫米的lg4o型,和美国的毫米无后坐力炮的优点。最后制造出来的炮重五十三公斤,口径75毫米,两脚架直射射程为五百米,三角架直射射程为八百米,最大射程六千多米。

    没错,无后坐力炮可以直射,也可以曲射,能射破甲弹攻击装甲目标,也能射高爆榴弹杀伤敌有生力量。所以,它可以作为连营级支援火炮,威力很大。

    从各项指标也可以看出,无后坐力炮在射程上比钢拳高出很多,威力也大,对付鬼子的炮楼、碉堡不在话下,还比较安全。而且,随着钢铁工艺的改进,炮重还有可能进一步下降。

    杨天风更高兴的不是新武器的制造成功,而是兵工厂技术上的突破进步。从仿造布朗宁12。7毫米重机枪,到苏联37mm高射炮,再到75mm无后坐力炮的制造,借助于新置的机器设备,也得益于加工技术的进步,生产线膛枪枝、火炮终于迈出了里程碑式的重大一步。

    欧汉涛对杨天风所说的时机并不明白,他也不想明白,反正早晚会用来打鬼子,这就够了。同时,杨天风每拿出一份图纸资料,对他和技术人员来说,都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知识技术的积累和进步,他是乐此不疲的。

    除了火箭炮、无后坐力炮的演示,杨天风还看到了空炸炮弹的实验效果。

    虽然生产无线电型的空炸炮弹还有很大的困难,但却不妨碍制造一种简易的对付步兵的。在炮弹前部安装一个类似弹簧的反抛装置,并使其与炮弹的延时引信连接。炮弹落地后触引线并反跳到空中爆炸,大大增加了杀伤半径和效果。

    如果在炮弹的战斗部内再装填新研制的混合炸药和预制钢珠,八二迫击炮的炮弹爆炸威力竟能接近或过普通的12o重迫,而12o重迫的炮弹威力则有近两倍的提升。

    一方面是研制推出新武器,一方面是深挖现有武器弹药的潜力,杨天风可谓是把头脑中的知识技术挥到了极致。

    同时,他的资料输出和推动的技术交流,也极大地带动了大后方生产工艺技术的提高。

    比如兵工署第二十八厂不仅制成了合钨冲模钢,还在特种合金钢、机关枪管钢、不伸缩钢、不锈钢、弹簧钢,以及特种合金铸件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还有兵工署第二十四工厂研制成功铬质枪管钢,被大量用于中正式步枪的制造。

    这些冶金工业的成就是历史上本来就会出现的,但在杨天风的帮助和推动下,都大大提前了日程,更有力地支持了前线的抗战。

    而杨天风,或者说是兵工厂,也在这些科技进步中得到了很大的好处,节省了大量研究实验的时间。

    换而言之,这是一种互相的推动和促进。比如12。7毫米重机枪便采用了铬质枪管的新技术,射击更加可靠,更抗磨损。

    “技术攻关组又有任务了。”杨天风有些抱歉地苦笑了一下,“我总是不断地给你们工作,压缩你们的休息时间。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抗日”

    “司令,您别说得这么客气。”欧汉涛不但没有面露难色,反倒又有振奋的感觉,“我们躲在后方,吃喝不愁,待遇比那些在前线拼杀的战士还高,这已经于心不安了。要是再清闲,那可真说不过去了。”

    “好,那咱们就谁也不客套。”杨天风从公文包里拿出一沓纸,上面画满了图形,还有各种标记。

    “司令比我们更辛苦。”欧汉涛由衷地钦佩,“您又指挥打仗,又要抓部队训练,还要指导各种生产。即便是闲暇的时候,也要伏案写画。这,这——”

    “说好的,谁也不客套。”杨天风把图纸资料递过去,说道:“有了制造铬质枪管钢的新技术,咱们也该生产制造步兵枪枝了。还是老原则,先制造出样品,试验成功以后再组建生产线。这个与火箭炮一样,也是要囤积积攒,用于实战的时间可能还要晚。”(。)

第二百四十八章 突击步枪;重狙() 
感谢jouj,徐小明1,jedi2862。。。,秋天的风声,摩人,宁欣,我是大白鲨,第11号狙击手,清讽等书友的打赏和月票,祝朋友们幸福快乐。

    *********************************************************************

    欧汉涛点了点头,理解杨天风的安排。按照兵工厂的生产规模,当然要很长时间才能满足部队换装的要求。杨天风已经说明了,这是步兵武器,也就是要人手一支,数量岂不是要数万?

    但有一点欧冯汉涛没说错,被杨天风命名为“灭日”的突击步枪和点五零重狙确实是他点灯熬油,经过多少次冥思苦想和左右权衡,并反复研究、计算,才得出的产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各*队主要装备四种枪械:步枪,冲锋枪,机枪和手枪。而作为军事作战的主要装备,主要还是步枪,冲锋枪和机枪。

    冲锋枪是近距离作战的利器,它发射较小的手枪子弹,射程一般不超过米,实际作战中主要集中在50到100米之内。具有相当好的压制力和面杀伤能力。但是,冲锋枪使用的是装药量很小的手枪子弹,子弹超过150米一般就没有什么杀伤力,也基本打不准了。

    至于步枪呢,它是中远距离作战工具,有效射程一般超过400米,杀伤范围甚至超过800米。但步枪的射速很低,优秀的射手一般每分钟射击不超过12发,火力是比较弱的。

    而机枪则是用来增强步枪火力的东西,重机枪和轻机枪都发射和步枪相同的步枪子弹。它的射程和威力同步枪大同小异,优点在于射速很高,可以弥补火力的缺陷。

    这套作战系统在一战的战壕作战中是非常有效的。但是进入二战以后,随着科技和军事战术的发展,尤其是装甲武器,多人操纵的枪械和轻型、中型火炮的出现,步兵实际作战的距离大大减小。实战中,超过七成的作战是在400米内发生的。

    在这个距离内,各国装备的传统步枪火力不足,弹药威力过大。而冲锋枪的射程不够,超过100米子弹威力太小,射击精度又太差。

    结果在各国的火力控制区域上,便出现了一个从米的火力空挡。当时,各国主要通过轻机枪来弥补这个空挡。但是,各国装备的轻机枪数量毕竟有限,造成火力不足。况且轻机枪发射的步枪子弹,在这个距离内威力也过大,显然是没有必要的。

    其实,当时不少国家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们的主要研究结果就是:半自动步枪和自动步枪。各国对于半自动步枪的研究比较成功,到了二战时期,以美国m1伽兰德半自动步枪为首,苏联,德国都研究出自己的半自动步枪,并且大量装备部队。

    半自动步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这个的需要,但半自动步枪发射的传统步枪子弹,威力过大。而且它不可以连续射击,在火力上无法和机枪对抗。所以说,半自动步枪只能作为传统步枪的升级,并不能实现最初的作战目的。

    自动步枪的研制和发展则由于理念的限制,使用威力强大的传统步枪子弹,造成步兵在连续射击时,根本无法有效控制住枪身的猛烈跳动,也就无法装备部队。

    而杨天风拿出突击步枪的图纸,虽然并不算是世界上最早提出步冲合一设想的,但他剽窃的中间枪弹理念,在当时却是独创的发明。而德国黑内尔公司发明比传统步枪子弹短三分之一的短步枪子弹,还要在一年以后。

    虽然只是一个理念的创新,但中间威力子弹的发明却让自动步枪持续射击时,比较容易被控制。同时自动步枪也可以携带更多的弹药,增强了火力。

    杨天风有中间威力子弹的创新理念,也就摒弃了他曾经想仿制的*莎冲锋枪,而直接生产制造更加先进的突击步枪。

    制造工艺简单,大量采用冲压工艺,造价低廉,便于大量制造,拥有如此多优点的ak47当然也是杨天风的首选之一。但其使用的子弹,却成了困扰杨天风的困难因素。

    要知道,一个国家在战争中重新准备一整套新式弹药系统,并且满足战斗需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何况是永城兵工厂这样的规模呢!

    所以,杨天风思量再三,又不得不研究并借鉴德国的stg44突击步枪。因为stg44突击步枪所用的子弹仍然是7。92毫米口径,只是弹壳长度缩短三分之一,装药量减少近一半。这样一来,原有的毛瑟子弹生产线就无需作较大的改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他对弹药生产问题的担忧。

    而且,因为使用子弹的口径不变,现有中正式、汉阳造步枪的枪管等零件便可以拆装使用,能极大地减轻兵工厂的工作负荷。

    ak47的主要结构,stg44的口径和枪弹,看起来虽然只是小的改动,但枪枝的很多零部件尺寸却都需要进行调整。这是一件相当费时耗力的工程,杨天风没有在工厂反复加工、调试,只是凭着纸面的计算进行缩放调整,便能拿出基本完全的图纸,这在别人看来,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而重型狙击步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