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战惊雷 >

第194部分

抗战惊雷-第194部分

小说: 抗战惊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工、煤化、炼钢等产业的用人数量已经突破了五千,光军工就有三千多,这还不包括民间作坊的做工人数。再加上成倍扩充的军队,专员公署及各县的政务人员,黄泛区、沦陷区的逃难人群等等,整个根据地的钱粮并不算充裕。

    如果不是光复了豫东大片地区,手握“粮仓”,并实行了一系列新经济政策之后,钱粮问题才算基本上得到了解决。而战争还要持续很长时间,基本上解决也只是暂时的、短期的。

    “今年的增收是有目共睹的,明年耕地使用化肥的数量要力争达到百分之八十。以粮换肥,秋后结算,老百姓手里没余钱也能用上,一年增收就能缓过来,以后就会自觉自愿了。”

    “战争影响了田地的价格,使肥皂、牙粉、甘油等民用品工厂的招商引资还算顺利,有开明人士朱垣知、高昆山等人带头慷慨解囊、变卖家产,一些地主也在逐渐改变态度,以土地换股份,或卖土地入股,第一批小工厂已经建成生产。”

    “减租减税的政策实施在军队的协助下,已经在老区贯彻实施,明年将在新区开展”

    “杜老先生完成了黄泛区的勘查任务,提出建议:由专署拨款,以工代赈,沿黄泛区西岸,修筑一条大堤”

    杨天风前面还听得聚精会神,到了修堤坝便赶忙摆手摇头,叫苦道:“专署拔款?哪来的余钱?这个,恐怕暂时实现不了。”

    杜老先生历尽辛苦,勘查了黄泛区的经况,在勘查报告中,除去说明洪水泛滥情况和灾民生活情况外,也写了黄泛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情况,最后提出修筑大堤的意见。

    如果实现了这个建议,有下述好处:(一)可以使黄泛区以西的大片土地不受淹没;(二)以工代赈,可以救济灾民;(三)可以作为河防工事,有利于抗战;(四)大堤可以作为运输公路,有利于繁荣黄泛区的经济。

    “那杜老先生的苦心,还有——”宗辉欲言又止,有些为难。

    杨天风想了想,似乎修堤这事确实办成了,不过却是在数年以后。

    “改成由政府拔款。”杨天风摸着下巴,思索着说道:“行文西安办公厅、黄河水利委员会、第一和第五两个战区长官司令部、河南和安徽两个省政府,没有这些部门的首肯,从新郑修到界首,那是说着玩儿的事情吗?现在,我们首先要把处在黄泛区中的我们的辖区搞好。地不能种,就围塘养鱼、养鸭,能减少一点负担就减少一点。”

    “明白了。”宗辉点了点头,略过这个报告材料,又说到了根据地的经济贸易。

    抗日战争并非简单的军事战,而是中华民族的一次总体战。除了军队、武器、战略战术上的较量,经济上的较量也左右着战争最终的走向。

    统一财政、减租减息、自力更生促进生产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里实行的一系列经济举措与战争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烽火连天、短枪长炮的背后,其实暗藏着一场没有硝烟的经济战。

    而一支军队如果没有财政收入是不行的,光靠打仗缴收上来的物品支撑也是走不长的。

    专员公署废除了很多的苛捐杂税,实行新的税收政策,增设了商业税和扩大货物税的征收范围,税收制度愈来愈完善,比如农业累进税征收就比以前更科学完善,货物税的制定也一次比一次有所进步。

    “发行商品流通券的准备工作已经接近完成,预计将于年底开始发行。”宗辉停顿了一下,又补充道:“如果形势的恶化超出限度,也可以提前发行,只是有些仓促。”

    整个抗战期间,日本的印钞机一直没有停止,所伪造生产的中国货币,超过四十多亿元。此外,日军还利用伪政权银行量印制假钞。这些假钞连同日军的经济封锁一起,扼杀着抗日根据地的抗日斗争。

    而当时的国民政府难以做到财政平衡,为对冲赤字,中央银行又加*币发行,其蕴含的内生通货膨胀不可避免。

    同时,由于沦陷区法币被大量拒用,价值较低,国统区和沦陷区以法币计算的物价不同,套利机会就此产生。将沦陷区的法币运往国统区购买物资,倒买倒卖,可获取暴利。走私导致国统区物资更为匮乏,进一步推高了通货膨胀水平。

    为了尽量控制根据地的通货膨胀,使用内部货币便是一个办法。但这对于国府是不能接受的,所以,杨天风采取了另外一种迂回策略——发行流通券,通过代替货币的流通券来抵挡经济侵略,避免物资外流。

    “既然经济状况还在我们的承受范围,那就尽量不要过于仓促。”杨天风想了想,无奈地叹了口气,“尽量把流通券印得好一些,能用得时间长一些。否则,为防鬼子伪造,就只能不断重新印制新版的,让伪券印制跟不上真券的更新、印制速度。这是土办法,用起来也比较麻烦啊!”

    宗辉结束了工作汇报,告辞而退。杨天风则陷入了长长的思索。

    战争不是单纯的武器较量,如果在这场抗日战争中,根据地没有经济基础的保障,很难说结果会如何。而经济之所以在战争中起到作用,关键是要保障战争时期军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而从更高、更远的角度来看,日本在军事上没有达到击败中国的野心,便想以货币战击倒中国。他们利用伪造的和沦陷区收缴的法币为其在国际市场上大量采购军需物资,控制沦陷区的经济金融命脉。

    而维持法币在沦陷区内的流通,并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人们对法币的信心,这对于整个抗战经济的维持,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所以,杨天风不能废用法币,也不想废用。那他就要为维持法币的信用,反击鬼子的货币战出谋划策了。

    而客观地讲,法币作为一种当时尚在少年期的信用纸币,尽管一路腥风血雨、跌跌撞撞,尽管面临着先天不足和内忧外患,但在与日伪币的斗争中还是顽强地站住了脚,使得中国的经济没有完全崩溃。

    (。)

第二百五十三章 综合发展() 
以士兵的数量来考虑部队战斗力的水平,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要不怎么有兵多将广这句话呢!

    当然,这也有一定的道理,不能说是绝对的错误。可这种方法也有弊端,良莠不齐的部队需要的资源就大,而精锐混杂其中,便往往不能得到特殊的照顾,战斗时也容易被别人拖累。

    可从新七军的扩充速度、训练方法,以及组织和装备上看,却会有不同的感觉。尽管整体战力的提升是目标,但杨天风也把资源向精锐倾斜。以特战队为例,为了化装奇袭方便,几乎全部都是日式武器,还配备了短枪,形成了长短双披挂,整齐而又威武。

    但与大多数人的想法和判断不同,特战队装备日械是为了作战方便,而新七军的野战精锐装备的却是清一色的国械。中正式、捷克造、屠倭电锯,再加上霰弹枪、榴弹发射器、六零、120迫击炮等等,起码在子弹上实现了统一化,后勤保障比较方便有力。

    当然,限于枪枝的数量,全部制式化是不可能的。杨天风也只能在营、团单位内尽量将武器的口径统一化。装备日械的部队就只能使用两种或三种枪弹,也配发了捷克造和屠倭电锯,后勤比较麻烦一些。

    正因为达不到统一化,连军工生产也要有不同的子弹生产线。毛瑟弹,六五弹,驳壳枪弹,还要加上正在建造的突击步枪弹生产线。后勤的压力显而易见,如果不是能得到战区拔付的武器弹药,恐怕军工部门便要抛弃其他武器,全部生产子弹了。

    战争中,子弹是最基本的物资,没有子弹,枪还不如烧火棍。杨天风对此是极为重视的,也得到了大后方军工技术人员的帮助。比如重庆第25兵工厂、第20兵工厂的专家和工程师,对子弹生产线的建造帮助很大。

    当然,杨天风提供的适应新工艺的机器图纸和流程,以及改进增强型配方,不仅提高了大后方兵工厂的生产技术的产量,并使枪弹的稳定性大为提高,且对枪膛炮管污染和烧蚀大为减小。

    技术进步,再加上抗战时期的工作热情,产生的效果是明显的。重庆第25兵工厂,自三九年搬迁完毕开工生产,年产子弹量达到了三千三百多发20兵工厂达到了五千四百多万发,都创造了最高的产量纪录。

    而永城兵工厂的子弹生产量也在不断地稳步提高,覆铜钢板的工艺日渐成熟,化工产业的扩张,机器设备的不断自造和购进,以及大量的工人,包括大量女工的招募,为此提供着发展的基础。

    所以,当杨天风接到八路军要购买或换购医药用品和武器弹药的意向时,并没有考虑太多,便提笔写下了第一批物资清单。

    八路军虽然也有军工生产,也能制造子弹,但却是复装,且数量很少。

    正因如此,八路军的弹药奇缺,实在是没本钱打什么大会战,甚至连抵挡鬼子的囚笼政策也力不从心。

    举个例子,百团大战期间,一个步兵团打掉七千发子弹,就被批评大手大脚,浪费子弹。大多数部队的弹药,平均摊到每支步枪上,大约只有三发。到了抗战中后期,如果一挺机枪五十发子弹,一挺步枪二十发子弹,那就是八路军中非常精锐的部队。

    子弹还能够复装,炮弹就不行了,直到四二年,八路军兵工厂才能够制造山炮炮弹,次品率还很高。缴获的数量当然很少,以至于打一发山炮炮弹,有时竟需要旅长级别的军官批准。

    杨天风不仅同意换购医药和弹药,还答应赊账援助,慷慨地给了八路军两门晋造山炮、一门九二步兵炮,每门火炮配弹三十发,并派出二十人的炮兵小队协且作战并帮助培训炮兵。

    虽然八路军早就有使用九二式步兵炮的记录,但由于缺乏专业炮兵人才,弹药补充也无法保证。所以,基本是随缴获随用,用完就埋藏或破坏。使用时间和次数都非常有限,自然也就没什么大的战果。

    既然都是抗日队伍,都在打鬼子,还需要八路军抵挡来自北面的威胁,杨天风自然不吝啬。

    何况,现在根据地内的各项产业有的处于发展期,有的才刚刚创建,比如医药、民用化工、卷烟等等,实在是太需要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和一段安心的发展时间了。

    尽管鬼子不会给杨天风太多的时间,但战事的烈度小一些,友军的帮助多一些,对于根据地的整体发展还是有利无敝的。

    除了各项产业,还有各种学校的开办。军官、炮兵、特种兵、狙击手、工兵、军医、医护兵特训班,这是直接对军队的。车工、钳工、木工、维修工等技工学校,则是对包括民间作坊在内的产业工人的。

    而直到现在,杨天风心目中一个综合性的根据地才算是铺开了全面建设。能够自给自足,能够自力更生,他的目标可不光是开荒种地,能让老百姓吃上饭而已。

    毫州古城。

    经过挖掘扩建,位于老城区地下的曹操运兵道已经拓展到了两千多米,分流过来的兵工厂的机器设备在地下和地上的车间都已经安装完毕,生产工人也招募齐全,开始进行培训,工厂也在逐渐开始生产。

    城内靠着南城墙处,是正在建造的炼钢厂,下面直通运兵道。有城墙和运兵道提供防护,安全性很高。

    煤化厂则设在城外,依托着运兵道延伸至效外的出口兴建,必要时可以把运兵道当防空洞使用。而且,工厂周围是树林,提供了不错的隐蔽和遮护。

    除了迁移分流,军工、煤化等产业还按工序进行了细化分解,一些简单的生产被剥离出来,单独建厂,并增加数量复杂高级的深加工则采取更严密的保护措施,减少了不必要的生产后,提高工作效率。

    这样一来,粗加工的厂子多了,基础材料的生产量便能成倍增长,以满足不断提升的制造生产水平,并为新产品的推出奠定基础。

    比如在毫州的煤化厂,计划建设的粗制工厂便有三个,主要生产煤焦和煤焦油。而高级的加工厂则计划建设两个,其中一个便是现在城南效区,已经完成大部建设工作的第二厂。

    杨天风靠在椅子里,不停的奔波,长期的熬夜写作、设计,殚精竭虑的思考,再加上这次连续的日夜工作,使他的神色颇显疲惫。

    “把鸡蛋水喝了。”赵雨柔端来一碗刚冲好的鸡蛋水,有些心疼,但脸上却不想露出关怀的神色。

    杨天风接过来,慢慢地喝着,若有所思,或者是神游物外,反正是眼神略显凝滞。

    赵雨柔沉默了一会儿,没话找话地打破了沉默,“蒸汽加热反应釜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