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战惊雷 >

第37部分

抗战惊雷-第37部分

小说: 抗战惊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天风轻轻点了点头,拿起盒烟让了一下,宗百川和宗辉都不会,他点上烟,慢慢吸着,整理着思路,缓缓说道:“宗秘书,那些什么教诲领教的虚词就不用再说了,我是个军人,喜欢直来直去。长,或者你有什么疑问,尽管提出来吧!”

    宗辉沉吟了一下,说道:“如今这样的形势,着实困难,而有些富商士绅却居心不良,视民众之生死于不顾,妄想着囤积居奇,真是丧尽天良。”

    “是啊,确实是丧尽天良。”杨天风附和着,将手中刚刚拟好的名单还有一些资料递了过去,意有所指地说道:“宗秘书,你看看这些人,够不够汉奸的罪名。”

    宗辉拿起名单看了看,立刻明白了杨天风的意思,坏笑道:“嗯,我需要回去看看惩治汉奸条例,若有通敌卖国之举,定要严惩不贷。”

    中国抗战的一大奇观世界罕有,那就是汉奸太多,遍地都是。一位署名叶夫的作者曾在叫做呼声的刊物上撰文惊叹:贩夫走卒,衣冠士林,即或在你第天打招呼的熟人中间,就保不准会有一个黑透了心的汉奸特务。走在何处,都有一种被汉奸包围的感觉。

    叶夫的话固然有所夸张,却也道出了某些事实。日本人或金钱勾引,或私利相诱,或武力危逼,各种手段应有尽有。一些人或为钱财,或为私欲,或为怨恨,而忘记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卖国求荣,委身投敌。

    据统计,1941年国民党活动在鲁中一带的除奸小组就有两千余组,六千余人。仅山东一地,国民党就投入如此巨大的力量来对付汉奸,汉奸的危害可想而知。

    而国府刚刚公布的惩治汉奸条例,共十九条,规定了汉奸的定性范围及惩处办法。既有法可依,现在又是非常时期,即便是县府错抓错杀几个人,也不会引起轩然大波。

    宗辉从草拟的名单中,知道了杨天风的心思。换而言之,县府要采取行动,他应该是支持的态度。但他还不是很满足,因为从长远来说,他想知道杨天风最后的底限。只有这样,县府才能放开手脚,行使职权。

    “杨队长,姚县长打算先实行粮食‘统制’,借以维持百姓的最基本温饱,维持民众生存的基本需要,稳定民心,使县府的各级机关照常运转。”宗辉继续说道,并观察着杨天风的脸色。

    杨天风打了个呵欠,说道:“宗秘书,这样谈话很累呀!姚县长是国府任命的地方行政长官,我是自卫队的队长,一管行政治理,一管军队治安,井水不犯河水,我是无意干预县府的政令。而且,我也不打算在城里长住,等到局势稍稳,我还是要回到曲龙镇的。”

    宗辉看了看父亲,宗百川冲他点了点头,说道:“若不是看姚县长人单势孤,压不住场面,少爷早就将人马都撤回去了。”

第七十五章 权力分配,寻亲不遇() 
尽管很满意杨天风的态度,宗辉还是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委婉地说道:“撤出军队还为时尚早,杨队长在此时正该坐镇城中,襄助姚县长才是。”

    “我在不在城里倒也没有多大关系。”杨天风解释道:“姚县长手下的人马不够,一方面可以招兵,另一方面我也会留下一些人马协助守城。宗老,就麻烦您留下指挥他们好了。”

    “这样不好吧?”宗辉微微皱了皱眉,说道:“姚县长对杨队长还是尊重和信任的,这样一搞,自卫队岂不是成了两股武装。”

    杨天风冷冷一笑,宋青圃所率领的自卫队,他压根也没想指挥,头一天进城,便向他提出接管县府保卫,这也让他有些不快。

    宗辉是个伶俐人,杨天风的表情说明他心中已经有了不满,撤兵出城恐怕也有借题发挥的意思。但现在城里必须要有军队镇压着,而宋青圃手下那些人,还是担不起这个重任。

    “宋青圃年轻,做事欠考虑,县长已经狠狠骂了他一顿。”宗辉说道:“杨队长胸襟广阔,就不要与他计较了。”

    杨天风不置可否地抽着烟。在他看来,姚宗发若没有此意,宋青圃也不会如此。只是时机不对,宋青圃有些操切。但这些对他来说,都不主要,他可不想陷身于政治争斗中。姚宗发是国府任命的县长,名正言顺,这个招牌自己是拿不下的,况且他总归是要向外发展的。

    屋子里气氛有些沉闷,宗辉苦笑了一下,继续解释道:“姚县长初来之时,也曾意气风发,雄心勃勃,立志做一番利国为民的好事,可却屡屡碰壁。如今确实有些患得患失,这点,杨队长还请谅解。”

    呵呵,杨天风轻笑两声,说道:“请宗秘书回去转告姚县长,凡是利国为民的好事,我是一定支持的。愈挫愈坚,希望姚县长重新振作起来,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至于宋青圃,我不与他一般计较。为了统一军令,我想可以把宋青圃的人马转变成警察部队,负责维持城内治安。留在城内的自卫队自然要负责城防,我看就由宗老指挥好了。”

    “嗯,这个建议很好。”宗辉点头赞同,如释重负地长出了口气,说道:“姚县长主张任人唯贤,杨队长推荐的几个人,稍加雕琢后都可堪大用。另外,杨队长能力强,就要劳累一些,区长一职也要压在你的身上了。”

    交换,利益的交换,这是官场上的惯例,杨天风表了态,宗辉自然也将姚宗发的价码开了出来。

    很好,很公平,双方都基本达到了各自的目的,于是相谈甚欢,满意而归。

    嘿嘿,基础我给你打好了,干成什么样,就要看你的魄力了。杨天风将宗氏父子送到门口,挥手告别。转身要回去的时候,看到韩萍儿在两个士兵的卫护下走了过来。

    “回来了。”杨天风笑着打了个招呼。

    “嗯,少爷您还没休息?”韩萍儿一脸的疲惫,强打起精神。

    杨天风仔细看了看,萍儿左腮上有个巴掌印,不由得皱了皱眉,说道:“被那疯子打了?”

    韩萍儿不由得摸了摸脸,讪讪地一笑。

    “以后要小心些,快回去休息吧!”杨天风无奈地摇了摇头,当医生也不是个轻松的活计呀。

    望着一个挨一个的窝棚,兴冲冲的虎子有些傻眼了。天已经黑了,这一个个找过去也不是办法,大声喊叫,也有些不妥。

    “天亮了再来找吧!”珍姑善解人意地说道。她虽然急着想见亲人,可眼下这样的情形,也只好做罢。虎子在船上拍胸脯保证过,打退堂鼓的话自然不好说出口。

    “明天我带着人帮你找,反正他们在城里,也安全。”虎子赶忙顺坡下驴,有些讪讪地说道:“走吧,咱们去少爷府里,杜姑娘他们估计早就到了。”

    嗯,珍姑点了点头,随着虎子沿着街道向前走去。

    天已黑透了,小县城里没有电灯,平常的时候,大一点的铺面点上一盏雪亮的汽灯,小一点的铺面中央则挂一盏草帽子灯,而灯下站着的伙计有时连鼻眼都分不清。

    经过日本人的统治,现在灾民又大量涌入城里,虽然有杨天风的人马在维持治安,可人心依然不甚稳定,大小铺面都早早关门歇业,县城里有光亮的地方就更加少了。

    两个人无声地走着,一条野狗不知从何处窜了出来,吓了珍姑一跳,伸手扯住虎子的衣袖。

    “是野狗,不用怕。”虎子拍了拍腰里的手枪,赶紧安慰着。

    嗯,珍姑心有余悸地应了一声,手却没松,只有这样,才能使她不致于发抖。

    几个巡逻的士兵走了过来,领头的认识虎子,热情地打了个招呼便带人走了,不过眼中却有一丝异样的调笑似的神情。

    “城里的兵,你都认识?”珍姑好奇地问道。

    “那可不一定。”虎子想了一下,回答道:“我常跟着少爷,他们可能认识我,我却不一定都能叫出名字来,只是看着眼熟而已。”

    “他们管你叫虎爷?”珍姑突然偷偷地笑了。

    “嘿嘿!”虎子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说道:“少爷随便叫着玩儿的,可不知怎么传了出去,叫开了,倒不好收了。”

    “挺威风的名字嘛,干嘛要收回来。”珍姑不由得抓紧了虎子的袖子,从街角晃晃悠悠地转过来一个醉汉。

    醉汉衣衫褴褛,踉跄着高歌而行。他愣起血红的眼睛,对着虎子二人瞥了一眼,然后更提高了嗓子唱着,“天下的情人找相好,漂亮的姑娘,可别让她跑哈哈,哈哈!”醉汉狂笑着,转向街西头去了,远远还传来渐曳渐细的笑声,象扯细的糖丝,袅袅地在空中回旋。

    虎子望着醉汉走得不见了人影,好奇地学着唱道:“天下的情人找相好,漂亮的姑娘,可别让她跑嘿嘿,怪有意思的。”

    “有什么意思?”珍姑嗔怪地瞪了他一眼,“这种不三不四的调调,你还要学。”

    “没意思,一点也没意思。”虎子尴尬地挠了挠头,慢慢继续向前走,心里希望就这样和珍姑一直走下去,直走到天明。

第七十六章 教歌() 
但路再长,也有个尽头,何况还真的不远呢!看见了府门前挂的大红灯笼,虎子有些怅然若失,竟然被绊了个趔趄。

    “摔着了吗?”珍姑赶紧用力扶他。

    “没,没事。”虎子不自然地说着,指了指前面,“那就是少爷住的地方。”

    虎子猜想得没错,他派出的士兵早就把杜老先生和杜梅英送到了杨府。然而,当虎子和珍姑走进后宅的时候,却发现杜老先生正坐在椅子上喝茶,三少奶和韩萍儿母女,再加上杜梅英正饶有兴趣地坐在靠窗的地方侧耳倾听。

    杜老先生见虎子进来,立刻做了个噤声的手势,示意他们悄悄地过来,指了指旁边的椅子。

    虎子和珍姑不明所以,放轻脚步走了过去。等听到屋子里传出来的歌声,才有些明白过来,原来这些人是在偷听啊!

    “你,你,王志尚,你先坐一边去。”杨天风的声音传了出来,“你比较适合参加大合唱,今天人少,你就先歇会儿。”

    王志尚嘿嘿笑着说道:“杨长官,你直接说我跑调不就得了,还大合唱,我就是滥竽充数呗。”

    “滥竽充数,你都得看合唱团有多少人。”杨天风喝了口茶水,调侃道:“人少了压不住你,都得被你带沟儿里去。”

    众人发出了一阵轻笑,郝佳琪不无夸耀地说道:“长官,我唱得还可以吧?”

    “你,大点声,放开了唱。”杨天风没好气地说道:“跟谁掐住你脖子似的,唱歌又不是挤歌。”

    杨天风处理完工作,回到后才想起忘了教唱歌的事情,便派人去叫李月华过来。没想到一下子来了四个,看来自己这好色的名声确实让人不放心哪!更让他没想到的是,赵雨柔从屋里也看见了,一时好奇便跑过来偷听。于是,看戏的人越来越多,外面的已经超过屋里的了。

    “要是有琴伴奏就好了。”李月华见郝佳琪受窘,赶忙打着圆场。

    “别找客观理由,你们今晚必须把这两首歌学会。”杨天风轻抚着额头,这幸好是没直接教那帮大兵,否则非把自己嗓子累哑不成。

    “那杨长官再完整地唱一遍吧!”冯德光说道:“我感觉精忠报国应该差不多了,这首歌正适合男子汉唱,慷慨激昂,热血沸腾。那首好男好女来当兵呢,月华唱得也还可以。一人一首,有空时再互相学习,这也节省时间。”

    “嗯,有道理。”杨天风很赞同地点了点头,说道:“时间不早了,咱们抓紧啊,都认真地听。等有机会,我买个戏班子,成立个文工团,你们就轻松了。”

    站起身,杨天风很恶搞地抱了抱拳,笑道:“诸位,列诸位,诸列位,呆会听得好呢,您赏几个;听得不好,您也鼓鼓掌,照顾下我的情绪。”

    “好嘛!”呆在一旁的王志尚趁机起哄,用北京方言喊起好来。

    杨天风先轻了轻嗓子,朗声诵道:“中华历史千百年,英雄豪杰万万千,代代人忠肝义胆,精忠报国万古流传。”

    激昂洪亮的歌声飘扬而出,在寂静的夜里听得分外清楚,“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杨天风唱得很投入,时代不同,环境各异,此时更能感到巨大的音流与激情在他的血液中涌动着,他愈加慷慨激昂,让日本鬼子在雄混壮烈的歌声中战栗吧,在中国人的血肉长城下嚎哭吧,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跟着千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