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战惊雷 >

第44部分

抗战惊雷-第44部分

小说: 抗战惊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逶迤起伏的芒砀群山,占据茫茫豫东平原制高点,可谓豫东平原的“天然城堡”,错落突兀的十三座山头,自古至今称此地为“山城”,为兵家必争之地。且此地位于黄河与淮河两河之间,据鲁豫皖苏四省要冲,靠近津浦、陇海铁路,山峦重叠,河川纵横,实在是开辟根据地的上佳之选。

    最重要的原因是永城沦陷后,至今也没有大规模的抗日武装,伪政权实力不强,杂七杂八的土匪武装也并没放在杨天风的眼中。

    但杨天风知道,时间就是机会,自己下手晚了,国*军、新四军、地方武装便会在黄水之后蓬勃发展,自己这个外来户再想立足,就非常困难了。

    嗡,嗡,一阵怪异的声音传了过来,而且越来越大。杨天风皱起眉头,凝神静听,然后脸色突变,霍地站起,焦急地说道:“不好,是飞机,可能是鬼子的。跟着我,别乱跑。”

    望远镜中,一个黑点越来越大,越来越近,杨天风大声让船家加快速度,并命令船上的士兵扛起轻机枪,准备还击可能来空中的攻击。

    形势很不利,如果是在荒郊野外,或是丛林山地,躲避飞机应该不成问题。但现在船在水上行驶,如果鬼子飞机真的扫射投弹,遭到损失那是一定的。

    杨天风在望远镜里清晰地看到了机身上的膏药旗,那么刺眼。这是一架双座侦察机,他只能判断出这些,同时心中也稍宽慰了一些。

    鬼子的飞机只是稍微放慢了速度,但却没有俯冲或者盘旋,而是从天空掠过,径直向东飞去。

    路过的?杨天风轻轻长出了一口气,放下了望远镜。

    背叛,是很让人不耻的一种行为,却表现了大多数人性格的典型。而且一旦被人背叛,是极令人痛心、愤怒的事情。当然,人人有权和任何人由合而分,由一致而对立。

    但如果叛的一方,在进行这一切的时候,被叛的一方全不知情,叛的一方,还竭力在瞒骗、欺哄被叛的一方,其令人痛心、愤怒的程度,大抵会让人痛彻心底,怒不可遏。

    此时,坐在飞机上的宫本便是如此的心情。他阴沉着脸,一言不发,使劲盯着地面的景物。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县城被杨天风占领的消息终于传到了开封鬼子驻军的耳中。这样一来,县城久已失去联系便有了答案。宫本由于与杨天风私交甚密,又支持帮助过杨家武装,而受到了上司的痛斥。

    别人反叛,或许还不能让宫本受到如此大的打击,而他最信任的,为之说过无数好话,帮过大忙的杨天风的背叛,却让他几乎失去了理智。他要报复,要让杨天风付出代价,只有这样,才能稍解他心中难以抑制的愤恨。

    今天,他终于有了机会,主动请缨,随侦察机出来侦察。利用他的权力,他迫使飞行员改变了航向,直向曲龙镇的方向飞来。

    “阁下,洪水未退,参照物不明显,我们有可能会找不到目标。”日本飞行员谨慎地说道:“而且我们既定的任务还未完成,如果耽搁太长时间,汽油可能会不够。”

    这是一架立川九八式侦察机,这是一种对陆军前线部队进行直接支援的多用途侦察机。这种飞机采用了全金属、下单翼的布局,在机翼上安装了开缝襟翼和翼尖开缝,提高了驾驶员座椅的高度。为了减轻飞机重量,还采用了固定式起落架。它不仅能执行侦察、照相等任务,还能进行轰炸和对地支援,是立川公司在战时生产最多和最受日本陆军欢迎的一个机型。

    宫本垂下眼皮,冷冷地说道:“我记得你的提醒,对时间的掌握,我自有分寸,你不必多废口舌了。”

    “哈依!”日本飞行员答应一声,努力辨认着,沿着涡河的河道飞行。

    这个鬼子飞行员还是很有经验的,他选择的方法也很正确。终于,被淹没了大半,已经面目全非的曲龙镇出现在了宫本的视野里。

    “向东北方向飞行。”宫本指示着,他是到过杨家园子的,对那里的位置还记得很清楚。

第九十章 惨事() 
杨家园子里,因为杨老太太与二少奶孟秋兰的到来,一群下人们正在忙里忙外地收拾。

    故土难离,老宅难舍。杨老太太住在卧虎岗,却一直惦记着这座浸透了两代人心血的老宅子。洪水稍微退了一些,她便执意要来查看宅院的损坏情况。孟秋兰不放心老太太,尽管老太太不是很喜欢她,但她一直在努力尽着儿媳妇的本分。

    洪水虽然没有直接冲进园子,但从圩墙不断的渗透,还是使杨家园子里存了不少的积水,屋子里异常的潮湿。

    唉,使这宅院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不知道要等到几时呀?杨老太太站在屋子里,望着曾经熟悉的家俱、器物,想着不久之后,那上面的油漆可能会因潮湿而起皮,变得斑驳难看,不禁摇头叹息。

    孟秋兰不敢言声,只是静静地伺立一旁,她的身后是娟儿、琬儿两个小丫头。

    “你们都出去吧,让我一个人在屋里坐一会儿。”杨老太太摆了摆手,缓缓走到立柜前,抚摸着上面精致的花纹,充满了郑重和珍惜的感情。

    孟秋兰领着丫头缓缓退了出去,轻轻将门带上,也不敢走远,就在院当中的树下等候。

    “二少奶,少爷是今天回来吗?”娟儿问道。

    “嗯,定的是今天,那些船不是昨天就去县城等着接人了吗?”孟秋兰脸上泛起了由衷的喜悦,说道:“要是今天早上走,那中午就应该到家了。”

    “到家也是到岗上的家。”琬儿低声嘀咕道:“老夫人挑这个时候跑出来,真是——”

    “这话可说不得。”孟秋兰压低声音训斥道:“老人家只是恋家,坐一坐,看一看,就要回去的,耽误不了什么事情。”

    绢儿和琬儿不吭声了,在杨家吃得好,睡得香,孟秋兰又不苛待她们,她俩便和孟秋兰一条心。杨老太太对孟秋兰不是很好,她俩看在眼里,颇为不满。如今杨天风要回来了,孟秋兰也就有了依靠,她俩也为她感到高兴。

    天空中传来了一种嗡嗡的声音,起先就象一只马蝇在叫,声音渐渐大了,远远的天空上出现一只“大鸟”,冲着这里飞来了。

    “看,看呀,那是飞艇吧?”

    “什么飞艇,那是飞鸡!”

    “会飞的鸡?哦,那是急着找窝下蛋哩!”

    杨家园子里的人们象看见稀罕物件一样,屋里的跑到院里来,院里的上到圩墙上,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飞机在园子上空转了一圈,然后急速俯冲下来,在人们不解的注视下,丢下几颗炸弹,机关枪也向人们扫射起来。

    轰,轰,轰,爆炸声过后,房倒屋塌,砖瓦乱飞。啾啾啾,子弹追逐着发出惊叫、四下乱窜的人们,血花飞溅,惨叫连连

    虽然立川九八式侦察机能够进行轰炸,但到底载弹量不多,几颗炸弹转眼便投掷一空。

    可宫本依旧命令飞行员再次俯冲,他亲自操纵后座的旋转机枪猛烈射击着地面上的目标,似乎心中的愤怒能通过那一颗颗子弹而得到痛快发泄。他狰狞着面孔,脸上的肌肉随着机枪的振动而不断扭曲,活象一个噬血的恶魔,张开了血淋淋的大嘴。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看着抬回岗上的血淋淋的尸首和呻吟哀嚎的伤员,杨天风的耳朵里响起一片嗡嗡声,仿佛一面铜锣在他的头脑里轰鸣。他感到血液在太阳穴里发疯似的悸动,脑袋象给什么东西压着,快要破裂了。

    鬼子侦察机带来的损失是很大的,杨老太太被倒塌的屋顶砸到,救出来时已经绝气身亡。下人和随行的士兵因为不懂防空知识,伤亡了近二十名,孟秋兰幸免于难,只是和两个小丫头受到了些惊吓,还好没有受伤。

    他是绝没有想到,日本人会派飞机来炸他的家,并且殃及了这么多的无辜。乘兴而回,却看到了这样一幅凄惨景象,心理上的打击是很大的。

    不管他如何置疑,如何不相信。当他看到杨老太太脸色苍白地躺在棺材里的时候,杨天风才意识到,自从来到这个时代,他已经不知不觉将老太太当成了自己的至亲之人。一个可以绝对信赖,绝对依靠的亲人。

    老太太对他的那种慈母之情,唤着他乳名的声音,抚摸他头发的亲昵神态,一遍遍出现在他的脑海里。

    握着杨老太太的手,杨天风的眼泪止不住地落了下来。

    显然,鬼子这次空袭显然有些小题大作了,对于他这样的小虾米,犯得着出动飞机吗?而且据在场人的描述,他认为这不过是一次泄愤行动,而有谁会这样恨自己呢?

    蓦地,杨天风睁开了眼睛,是他,最大的可能便是宫本,背叛而产生的愤怒使他绝对具有这个动机。

    轻轻的脚步声由远而近,杨天风收起思绪,抹掉眼泪。

    孟秋兰和两个小丫头在轰炸时站在树底下,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完全惊呆了,反倒比乱跑乱叫的目标小,躲过了一劫。可接下来房倒屋塌,遍地伤员和尸体,真把三个人给吓得够呛。回到岗上,吃过安神药,休息了一会儿,就赶过来守灵。

    她是抱着歉疚的心理来的,婆母出事,她觉得要负一定的责任。但是看到杨天风并没有发怒的意思,这心才放了下来。看到离别多时的男人,她直想扑进杨天风怀里,大哭一场,只是房中人多,她只好压抑着思念和激动,乖乖地坐了下来。

    “天风,对,对不起,是我没照顾好婆母。”孟秋兰低着头,喃喃地道歉。

    “不关你事。”杨天风安慰地握住她的手,摇了摇头。

    孟秋兰叉开手指,紧紧抓住丈夫的手,好象这样才有安全感,男人的体贴和宽慰让她差点掉出眼泪来。

    报仇,报仇!杨天风的心头无数遍地重复着这个字眼,心中的愤怒简直要爆炸。

    不说不动,不吃不喝,杨天风就这么痴痴地坐在老太太的遗体旁,任人劝慰也不离开,只是摇头拒绝,默默流泪。

第九十一章 诡异,拼命忙活,突破() 
天黑了下来,很快又夜深人静。杨天风的脑袋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耷拉下来,眼睛似睁似闭,似乎是睡着了。孟秋兰也不敢惊动,轻轻地给他披上一件衣服。

    如梦如幻,杨天风不知身在何处。他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只鸟儿,更象一阵风,长着眼睛、耳朵的风,在灵堂中打着转,看着自己披着衣服耷拉着头,孟秋兰跪在旁边,不时向瓦盆里扔着烧纸。

    磕磕绊绊地出了灵堂,飘飘飞飞,毫无阻碍地在老宅子里胡乱转着。他看见了韩大姑和韩萍儿还没睡着,听到娘俩儿在床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感慨着、伤怀着;他还看到了虎子、陈大龙等人,有的睡了,有的没睡,有的面带戚容,有的唉声叹气

    如同孤魂野鬼般,杨天风的意识出了老宅,漫无目的地在岗子上飘荡。窝棚、灾民看得清楚,人声、犬吠听得真切;来到岗后,循着声响和火光,杨天风又到了造枪厂,看到了正挑灯夜战的陈三胡等工人,听着他们在研究、商议,边琢磨边制造

    黄水流淌,杨天风又飞到了水面上,却感觉不到水气的凉意,如同掠过水的风,时快时慢地在飞翔

    蓦地,眼前的景物一变,杨天风如同瞬间移动般,眼前又是灵堂的蜡烛、白幔、棺材,还有正推自己的孟秋兰。

    作为本县第一实力人物的杨天风的母亲,杨老太太的葬礼是非常隆重的。县上大小官员都亲至哀悼,甚至专员公署也派人致哀。

    但这些对于杨天风来说都算不得什么了,他的心中只有报仇雪恨。葬礼一过,他便全身心地投入到招兵、练兵、选拔军官和研制武器当中。

    只不过,随着他身体的强健,脸色更加严峻,眼神更加凌厉,要求更加严格。按外人的话说,杨队长平常是夜以继日地忙活,练兵就是往死里练。

    黄水泛滥,灾民众多,当兵拿饷吃粮的大有人在。两个多月的时间,杨天风已经拉起了两千多人的队伍。在玩命的训练、演习、军事讲授中,一些优秀者脱颖而出,尤以年初国*军在河南败退时被杨家网罗收容的溃兵和抛家南投的知识青年居多。

    而高强度的训练是超乎大多数人想象的。练臂力,俯卧撑一口气做一百个以上;练瞄准,枪尖手榴弹,一个小时之内端枪不动;练刺杀,每天突刺五百;行军,三天一次五公里越野,每天冲五百米障碍;晚上,每天还有一个小时的文化课

    另外,在杨天风的全力的指导下,造枪厂也攻克了很多难关。

    小型炼铁炉立起,原来的钢罐设备改进了工艺,能够自炼钢材并用钢坯钻孔法制造无缝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