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战惊雷 >

第81部分

抗战惊雷-第81部分

小说: 抗战惊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实话,日军的战斗力是很强的。他们擅长的是长距离行军,步枪精确射击和拼刺刀,士兵很能吃苦耐劳,军事素质很过硬,战斗意志更是特别顽强。

    但是,日军也有自己的一整套作战方式,所有作战都不脱离这些的范围,而且很依赖自身武器上的优势。

    基层日军对火炮、步兵掷弹筒和重机枪是非常依靠的。一旦失去火力的优势,日军战斗力就要大大折扣,甚至不知道怎么作战了!

    对于扫荡,本就是追剿的小战斗,自然不象正规部队那样拉开架式,大炮、飞机、坦克一通胡打。况且,日本人也并没有把剿灭三纵这样的军事目标当成什么重要的大事。

    说到底,还是日军过于狂妄,过于轻敌。既不知己,也不知彼,才吃了这么个大亏。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则是日军难以解决的问题——兵力,既要抽出机动兵力扫荡抗日武装,又要守卫占领区,往往是拆东墙、补西墙,并辅以大量伪军才能达到目的。

    直捣永城,或与三纵决战而彻底击垮他们。本来是敌人扫荡的既定策略,只是没想到在实施过程中却会遇到如此多的麻烦。一天的战斗下来,日伪军伤亡已达三百多,连鬼子都报销了将近一个小队。

    大竹浩二发出了电报,却并不是求援,而是催问另两路友军现在的位置。吃了这么大的亏,脸面上委实有些下不来。在他想来,只要友军赶到,三纵必然要分兵抵挡,顾此失彼之下,即便重武器有所损失,他的部队也未必不能再拾攻势,雪耻报仇。

    是的,大竹浩二还是没有从失利中彻底清醒过来。他觉得是友军行动迟缓,才给了三纵集中力量对付他这一路的机会。却万万没有料到,三纵加上六十一团,兵力已占绝对优势。何况,他这一路中只有一个中队的日军,伪军的战斗力实在是不敢恭维。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杨天风在得到了一个团的援军后,胃口很大,已经不是原定的拖垮、消耗,等敌人自行退去,再宣布成功粉碎了扫荡。

第六十七章 歼灭战前奏(求收藏)() 
三更求收藏,第一更出炉,感谢朋友们的支持。,。

    ********************************************************************

    也只有打歼灭战,才能得到武器弹药的缴获和补充。虽然兵工厂也能生产制造一些,但杨天风所安排的生产重点却并不是枪械,至少不是普通的枪械。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作战计划也要随之调整,这很正常,不能说杨天风是决心不坚,朝令夕改。

    “周团长他们是黄昏——嗯,晚五时左右出发的。”杨天风在地图上指点着,“路上没有什么麻烦的话,八个小时就能够迂回到位。再加上咱们的部队,便能够对小王村形成包围。”

    “命令各部队,加紧准备,轮流休息,凌晨三时发起对小王村的进攻。”杨天风的拳头重重地击在地图上,“敌人只剩下六七百,鬼子更是只有一百多,即便单凭咱们的兵力,也足以消灭他们。”

    “当然——”杨天风停顿了一下,说道:“进攻前还是要与六十一团进行电报联系,如果他们能迂回到位,由敌人后面先发动进攻,更为有利。”

    军官们一一领命而去,回到各自部队加紧准备。

    “王光。”杨天风叫过炮兵连长,在一张纸上画出小王庄的简略示意图,在上面作着标记,“小王村你之前是去过的,也记录了一些测量的数据,现在就用得上了。据侦察兵抓回来的舌头所述,村子里仅有的那两座大院,一个是鬼子的指挥部,一个是鬼子住的地方,鬼子大多集中在这两个地方;战斗打响后,炮兵要先猛轰敌人的指挥中枢,尽可能多地消灭鬼子。然后就是摧毁敌人的火力点,支援步兵进攻”

    “卑职明白。”王光响亮地回答,然后又有些犹豫和迟疑,张了张嘴巴。

    三纵一直就有八二式和缴获的八一式迫击炮,只不过一直在培养训练合格的炮兵,在几次战斗中也没怎么使用过。

    以前这可能不是故意造成的假象,但确实迷惑了敌人,给了日本鬼子一个错误的判断。

    82迫击炮最大的优势在于重量轻,移动方便。同时,82迫击炮的射击精度很高,弹药威力大,炮弹爆炸可以覆盖十五米半径的范围。而且,该炮射程可以达到两公里,是非常优秀的一线支援轻型火炮。

    在攻山作战中,日伪军的进攻不可谓不猛烈。指挥官前移,炮兵前移,机枪阵地前移,被吸引到了山脚下。而三纵在此时才突然发动地雷袭击,确实出乎了敌人的预料。

    而王光带着炮兵就隐蔽在山的反斜面,准备在关键时候提供火力支援。但直到打退敌人,炮兵也没机会发挥。

    “五十发炮弹。”杨天风看了王光一眼,咬着牙说道:“炮火急袭用三十发,剩下的打火力点。”五十发炮弹哪,已经是库存数量的三分之一了,难怪杨天风要计算着分配。

    “是!”王光立正敬礼,下去商议布置炮兵的诸多安排。

    “每两个小时和迂回部队联系一次,联系上了就把最新的布置告诉他们。”杨天风又转向报务员,说道:“还要告诉他们,迂回到位后电台要保持开机,随时接受新的情报。”

    “是,长官。”报务员记下命令,又重复了一遍。

    杨天风点了点头,起身走向帐篷,捂着嘴直打呵欠。

    夜战在军事字典中的定义是:夜间进行的作战行动。它的特点很明显,就是可以隐蔽的行动,减少伤亡,迷惑敌人,出其不意,近战歼灭敌人。军事历史上,无论是正规部队,还是非正规部队,都经常使用这种战斗形势。

    在冷兵器时期,由于各方的远程火力的杀伤力和杀伤距离都比较有限,夜战就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有效突袭手段。除了可以出敌不意,避免正面进攻的较大损失以外,还适合善战肉搏战的军队发挥自己的威力。

    八年抗战中,中日二军之间进行过无数场激烈的夜战,规模从上万人的大会战到十多个人不等。而作为实力弱的一方,夜战更是中国*军队一种行之有效的作战方式,能大大弥补火力和战力的不足。

    因为,夜战从很多时候来说,是一种奇袭作战,比较适合实力较弱的一方来完成。中国*军队频繁使用这种作战,正是中日两军实力悬殊所决定的。

    而杨天风要进行夜战,一来是想使迫击炮尽可能在夜色的掩护下接近小王村;二来是自己的部队有夜战、近战的利器,带消音器的手枪,面杀伤的霰*弹枪。这两种武器都是第一次在战斗中使用,应该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六十一团有西北军的老传统,比较擅长夜战和近战,这更让杨天风信心充足。

    凌晨三时三十五分。这个时间正是人感觉最迟钝、最困倦的时候,也是最容易麻弊的时候。加上又是冬天,村子外围有伪军驻扎警戒,鬼子们的警惕性大大降低。特别是村子的北面和西面,防卫更加松懈。借着篝火的光亮,远远的便能看到寥寥几个哨兵缩着脖子来回晃着,不时跺着麻木的脚。

    迂回部队在途中收到电报后,立刻加快速度,于凌晨两点半左右便赶到了村北四里外隐蔽待命。电台开机,再次与三纵建立联系,按照电报指示,各部分派任务,定好了进攻时间,做好了进攻的准备。

    “周团长,让我们先上去吧!如果能摸掉敌人的哨兵,也省了部队硬冲。”特战队二小队队长宋青圃带着队员们做好了准备,主动请缨出战,“如果暴露了,大队再强攻。”

    “杨将军在电报中已经交代得清楚,情报如此细致,我当然遵令而行。”周至忠笑着点了点头,客气地说道:“那就辛苦诸位了。”

    能减少自己人马的损失,周至忠当然没有什么意见。而且,他对三纵能做出如此细致的侦察,得出如此准确的情报,不仅是惊讶,简直是佩服之至。

    宋青圃敬礼转身,招呼一声,带着几个手下隐没在夜色之中。

第六十八章 村落巷战() 
第二更求收藏,感谢朋友们的支持。

    感谢。。。,书友。。。,亡灵学校,书米中虫子,书友。。。,徐小明1,嗤魂邪仙儿,三番五越尊上,邪恶霸主等书友的打赏支持,祝朋友们万事如意。

    ********************************************************************

    周至忠举着望远镜,目不转睛地盯着前面。他并不了解特战队的底细,只是看出这支小部队很不一般。不少特战队员都是长短双家伙,还配备了花眼机关枪和霰*弹枪,火力很强。

    篝火旁的伪军哨兵突然倒了下去,周至忠纳闷地看着,并没有发现摸掉哨兵的人影。

    宋青圃带着两个尖兵在前,手中端着上了木盒能顶肩射击的驳壳枪,枪口上装着消音器,在潜近到三十米的距离后,便开始无声地狙杀哨兵。

    一个,两个特战小队成功地干掉两个哨兵,潜进村口,又击杀了村口屋内警戒的一个班伪军。

    蒙着红布的手电筒划了两个圈,周至忠用力地咽了口唾沫,挥手命令三纵的前锋连出发。

    按照电报的指示,周至忠将投入两个营进攻村子,另一个营则埋伏在二里外的大路两侧,对逃敌进行伏击。这完全是全歼敌人的布置,周至忠略感惊讶。但电报中也说得清楚,主攻将由三纵的那个营担任。

    这样的话,周至忠即便有不满,也无话可说。人家可不是拿你们当炮灰,一打仗就让你们顶在前面。

    这个杨天风,思虑很细,很善于揣测人心啊!周至忠这样想着,前锋连已经完全控制了村口,一颗红色信号弹凌空飞起。

    枪声响了起来,信号弹升起,令村中清醒的日伪军意识到可能遭到了攻击。

    “开火!”村子南面,三里多地的炮兵阵地上,久候得口干舌燥的王光发出了变音的大吼。

    六门迫击炮分成两组,已经调整好各自的射角,炮弹也都装好引信,堆在旁边。听到命令,炮兵立刻将炮弹装填进去。

    通,通,通连续的闷响过后,炮弹凌空飞起,向着既定目标猛砸过去。

    “轰、轰、轰”耀眼的火光不停闪现,伴着震耳的巨响,一团团硝烟在村子里升腾而起。

    伴着炮火急袭,三纵一千多人马从东、南两个方向快速逼近村子。炮轰停止,攻击部队已经冲过了两里多路,向村子展开了进攻。

    东、南、北三个方向,六十一团和三纵官兵同时猛攻,使敌人顾此失彼。出人意料的炮火急袭又使鬼子损失惨重,很多鬼子在睡梦中便被炸死炸伤,或被倒塌的房屋压在了下面。指挥系统失灵,措手不及,敌人陷入了全面的被动。

    由于北面的村口为特战队所先行控制,炮轰结束后,进展也以北面最为迅速。六十一团的官兵在特战队的引领下,杀入村中,发起了迅雷般的突袭。手榴弹呼呼的投过院墙,或砸破窗户纸,飞进屋子,轰然爆炸,将顽抗的敌人撕成碎片。

    多数敌人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便见了阎王,即便有衣衫不整的敌人奋起还击,但也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

    “给我一起扔,炸死****的。”一个排长招呼着几个战士排成一排,站在射击死角里对着顽抗的院落狠狠地甩过去几颗手榴弹,“轰、轰、轰”的几声巨响,硝烟弥漫。

    哗啦,哗啦,墙角一阵颤动,整座墙被炸得塌陷下去了。又是一排手榴弹扔了过来,敌人一片死伤狼藉,哭喊声不绝于耳。

    大约一个小队的伪军士兵,在几个鬼子扭曲着脸、大声咆哮的指挥下,沿着街巷猛烈反扑。

    轰,轰,轰!几道火舌,一片铁雨,披头盖脸的向敌人射去,无数的铁砂子让人难以躲避。这是三纵首次在战斗中使用的新式武器——霰*弹枪,在巷战中大显神威。

    说起来,在抗日战争中也有类似的武器打击过日本鬼子。那就是老古董大抬杆。大抬杆一般全长三米左右,口径五厘米,几道铁箍把枪管和枪托固定在一起,枪尾端有个火门,射击时用大香点火引发。尽管是前膛装填,速度较慢,但扼制集团冲锋和打巷战确实是很有效。

    而三纵使用的霰*弹枪比大抬杆不知要厉害多少,光是射速就不是大抬杆可比的。反扑的敌人猝不及防,加上街道狭窄,兵力无法展开,在霰*弹枪连续的喷射下,伤亡惨重,败退下去。

    屋顶上,机关枪象毒蛇信子般疯狂扫射着,几个三纵士兵刚刚冲到街口,便被雨点般的子弹所击中。后面的战士急忙后退,隐蔽在墙后。

    片刻后,两颗迫击炮弹凌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