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华星战魂 >

第125部分

华星战魂-第125部分

小说: 华星战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旦陈仓失守,则整个蓉星都将落入汉军之手。

    黄风一连发出十三道增援请求,可楚本星也同样遭到汉军的攻击,范轨刚带走大本营的十万舰队前往楚汉界壁增援,米海仪一时之间根本派不出舰队增援蓉星。

    蓉星是大系,米海仪自是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蓉星落入汉军手中,他下令从巴渝两星各抽调两万舰队前往蓉星增援。

    但这需要时间,援军尚未赶到蓉星,黄忠已经拿下广元,率领舰队前往陈仓座,与韦启辰合力夹击黄风所部。

    汉军日夜猛攻不息,黄风眼看自己的能量就将耗尽,援军迟迟不至,只得下令舰队向青川星空突围。

    黄忠的舰队并不足以围死黄风所部,如果强要留下拼死突围的敌军,自己亦必为其所伤,他下令舰队松开一道口子,让楚军离去,而后派一支舰队衔尾追击。

    楚军突围而去,陈仓即落入汉军手中,韦启辰的青鹰号驶入陈仓星与黄忠汇师。

    “职下黄忠,参见总司令!”

    韦启辰回礼:“老将军辛苦了,快请坐下说话。”

    “多谢!黄忠坐下后道:“韦总司令亲临战线,末将不胜荣幸,却不知楚星那边进展如何?”

    韦启辰摇首道:“楚系各行卫基炮密布,远非蓉星可比,眼下尚无实质进展。”

    黄忠点了点头道:“米氏经营楚星二十五代,必然是坚固异常,职下建议不妨先剪灭蓉巴渝等附楚属星,断其尾翼,孤楚于无助。”

    “老将军之言,深合兵法之精要,韦某也曾有此考量,权衡再三,却是难以付诸实施。”

    “为何?”黄忠不解道。

    “老将军的提议,的确可谓上上之选,可在我们的东面,还有另外一只大老虎,咱们不得不防呀!”

    “叶一嗔已经对慕容宜宣战,总司令您的担心,会不会多余了。”黄忠资历老,与韦启辰私交厚,说话毫无顾忌。

    “我也希望我的担心是多余,不过我收到的情报却是,华郑两军都没有决一死战的态势,这里面大有问题;乱世之秋,道义根本靠不住,利益才是决定敌友的关健,我们树立共和的旗帜,志在推毁一切残旧,建立新秩序,华郑两方停战,联合对付汉星完全有可能。”

    经他这么一说,黄忠立马醒悟,此时汉军的确不应将战线拉得太长,他不甘的问道:“那这蓉星怎么办,咱们先后折损了近万战舰,难不成要拱手还给黄风那孙子不成?”

    “我军战线暂时不宜过长,但一个蓉星还可以兼顾的过来,我给老将军你再留五万舰队,加上你从剑阁带过来的舰队,全部由你指挥,尽快肃清蓉星残敌。”

    “黄风那孙子已经丧了胆,我有五万舱队就足够了,您不必再拨给我舰队。”

    “这些舰队,不仅止于肃清残敌,您还要给我守住蓉星,不过我有句话得先说明,无论如何,您都不能出蓉星。”

    “请总司令放心,我黄忠从军五十年,孰轻孰重还分得清,就算巴渝两星楚军得了瘟疫死光光,没有您的命令,我也绝不去捡那个便宜。”

    “有老将军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我马上就要离开,还请老将军为汉星军、为共和国多多保重自己。”

    战事纷繁,黄忠目送青鹰号从陈仓星空消失,旋即下令舰队集结,全面攻取蓉星。

第二节 求计() 
黄忠兵分两路,部将温兆驰领三万舰队往青川星,追着黄风屁股后面一路碾压。

    黄忠则亲率六万余舰直取蓉星大本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蓉星所有行座,而后回师青川座与温兆驰合力剿杀黄风。

    黄风直到磁能耗尽,才为汉军所俘。

    温兆驰曾多次向黄风劝降,黄风一路顽抗,累及汉军损失两千余舰。

    而今黄风被俘,他极力主张斩黄风首级以祭战死弟兄,同时震慑楚星爪牙。

    黄忠作为资深老将,看问题的角度却与温兆驰迥异。

    现在斩了黄风,固然是大快人心提振军心,可以后汉军与他人交战,谁都会拼死力战?

    反之则不然,留黄风一条命,等于昭告星空,俘虏得生,投降更能保全富贵,若无深仇大恨,也就用不着与汉军拼命死战。

    保住黄风,等于为以后开启了一扇招降其它势力将领的门。

    要是换成别人,换成其它时候,这事也就这么过去了。

    可是,这次温兆驰不答应,在青川星空追击的过程中,他折损了两千舰,他的胞弟温兆仑亦死在黄风手下。

    这口气,不杀黄风他咽不下去。

    另外,汉军自高青时代起,一直倡行袍泽之谊。

    此举有助于凝聚军士间的感情,增强相互助力。

    高青在扶和战死,继任者高进保留了他这项遗策。

    至后面,高树程和韦启辰分别是高青的儿子与部属,自然更不会否决他的军政。

    凡事有利也有弊,现在温兆驰要为兄弟报仇,便是其弊之一。

    温兆仑领着一众将领找黄忠请愿,要斩黄风为死去的兄弟们报仇。

    “你们真是越来越放肆了,忘了自己是什么身份吗?”做为一个老资历的军人,黄忠不会去跟他们讲大道理。

    温兆驰指着黄风说:“数万弟兄死在其手,长官不为弟兄们报仇也就算了,还要送他汉星高禄,是何道理?末将不服。”

    黄忠被他气得吹胡子瞪眼:“本司令长官叫黄忠,他叫黄风,本司令认他做孙子,你们还要斩我孙子不成?”

    “末将不敢!”温兆驰气呼呼道。

    黄忠怒骂道:“你还知道不敢,马上给我滚回舰队去。”

    温兆驰带着不甘而去,黄忠觉得黄风留若是继续留在蓉星,军中早晚会生事,须得将其送到汉星去。

    “黄风将军,刚才的话你别不乐意听,老朽有心保你,可你也看到了,军中弟兄情绪非常燥动,留在这指不定会发生什么事,送你去汉星,你可愿意?”

    “末将多谢将军活命之恩,一切听凭将军安排。”

    “那就这样,你收拾一下,明天出发。”

    送走黄风,黄忠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剿灭蓉星的楚军残余,摆出窥视巴渝之态。

    本待增援蓉星的舰队,旋即返回巴渝两星。

    为了开脱救援不力的罪责,巴渝两星很有默契地虚报汉军数目,蓉星汉军瞬间由十万变成二十万。

    失去蓉星,于楚不力,米海仪想夺回来,可汉军对楚本系的攻势非常猛烈,他不敢从楚星抽调舰队过去。

    随着战事的深入,米海仪不得不重新审视灭洪方略。

    按照庞琏的计划,楚军此时已经击败洪军主力,占领洪星,分兵取闽越。

    然而现实却是,楚军主力受阻于德兴座,皖越星廊毫无进展。

    另一支偏师在安源星座也是打打停停,并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至于庞琏宣称的非常规盟友吴星,因为汉星的介入,更是将楚使拒之门外,摆明了只会作壁上观。

    一个小小洪星,拖住了自己三十万大军,长此下去,楚星如何抵挡汉军。

    是日,米海仪广召心腹至光明殿会商。

    “蓉星陷于汉军之手,我军两线作战,时日一久,恐生变故,诸卿可有什么妙计,助孤王破此困局?”

    众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无人能破此局。

    米海仪笑着道:“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大家尽管说嘛,此次会商不计档,就算叫孤王投降高汉都不入罪。”

    话说到这份上,楚臣无计也要说了,禁卫军长景昌道:“臣启我王,汉洪合流,对我楚星形成两线夹击态势,我军须得集中兵力,先破一面;汉军底蕴深厚,非旦夕可以破,故而臣建议,留三十万舰队防守汉军,尽起楚星战舰先消灭洪军。”

    “不妥不妥。”

    文教大臣宋玉随之反驳:“洪星虽在楚之东南,却已归属汉星,我军若倾力强攻,北面汉军势必要全力攻楚救洪,万一我留守舰队出现疏忽,楚星危矣!”

    “先生说我的计策不行,敢问先生有何高见?”

    宋玉是个老学究,对军事一窍不通,景昌要他献计,他哪里说的出来。

    好在他人缘不错,典律大臣李斯替他解围:“既然我军同时与汉洪作战压力大,且不妨先与一方媾和。”

    汉洪位在两面,然却身属一家,如何会与我们讲和?”有人质疑李斯此言的可行性。

    “非也。”李斯摇首道:“大王昔日待浩然可谓至诚,然其仍然叛楚自立,各位知道这意谓着什么吗?”

    想当初,自己为了延揽浩然,不惜让自己的爱妾文殊儿抛头露面,依然不得其心。

    没有人比米海仪更想知道,浩然心里想什么,他不顾身份道:“孤王一向对此不能释怀,便请李卿为孤王解惑。”

    “臣以为,浩然之所以叛楚自立,是不甘居于人下;似他这般人,又岂会真心归附高汉,此次汉洪合流,实为慑于楚军之威,主公若肯做出让步,入洪楚军全面退兵,承诺永不侵犯洪星,楚洪议和,必可成矣。”

    要说议和,米海仪更愿意与汉军停战。

    不过汉星刚刚成立共和国,正是开拓之时,洪星主动归附,以高长恭的精明,定然不会放弃洪星。

    既然汉星无法和议,与洪星停战便是惟一。

    米海仪虽恨浩然,却能分清轻重缓急,他当即拍板:“李卿之言,颇有见地,孤王命你即日出使洪星,会商停战。”

    “为国出使,为王分忧,臣义不容辞。然此议仅是臣的个人揣度,此行成功的概率,只有五成,王上仍须别作安排,以应和谈失败。”

    “卿之言,孤明白,卿以为,和谈失败,当如何?”米海仪殷殷望着李斯,期盼他再献良策。

    “洪星若不接授和议,惟有战之一途,那便是将军们的事,臣无计可施。”

    要文臣出谋消灭敌军,确属为难,米海仪转向景昌:“便请景将军召集在楚的将领和高参们,研判双线作战背景,做出几套因应方案。”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华星战魂》,微信关注“优读文学”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第178章 大才() 
众臣散去,米海仪独在王座沉思。

    米英雄去而复返:“父王,还在为战事忧心吗?”

    “为父苦心谋划多年,不曾想会有此困局,亏得当初未称帝。”

    “困难只是暂时的,我楚军将士个个忠诚勇敢,有父王的英明领导,一定能解此困局,鲲鹏展翅,建立不世伟业。”

    搁以前,米海仪听到此话,心中自然受用,如今举步维艰,这些恭维的话听起已经没了兴致。

    沉思半晌,他问米英雄:“你觉得李斯此去洪星能成否?”

    “不好说!”米英雄点头又摇头。

    “说说你心里的想法。”

    “李斯大人去洪星和谈的设想,建立在他对浩然将军内心的揣度上,如果真如其言,楚洪停战自不是问题,反之,则和谈不成,停战无望。”

    “那你觉得,李斯揣度到浩然几分?”

    “儿臣虽看不透浩然心思,不过对他还是有一定的认知,只怕李大人之言,多有偏颇。”

    “为父何尝又不知,只是寄望于万一,咱们还是得做两手准备。只可惜那庞琏才不及言,到了战场,两倍于洪军都非浩然对手。”

    “父王不必忧心,儿臣去而复返,正为此事来。”

    “哦,我儿有什么妙策,快予为父道来!”

    “父王可还记得,当初商议对洪星用兵时的场景?”

    “怎能忘记,都是那庞链误我。”米海仪气恼道。

    “父王且莫动怒,当时众将齐声讨洪,却有一人苦苦劝阻,父王可还记得。”

    “廖耀坤,海选出来的榜眼,我儿此言何意?”

    米海拿出廖耀坤和庞琏当初的策论道:“父王再看这个,儿近日拜读多次,怎么看都觉得廖将军的格局胜过庞将军,庞将军的灭洪论,不过契合了我们恼恨浩然的因素,才被评为第一。”

    米海仪再看二人策论,即与米英雄生出同感:“马上传召廖耀坤,孤王要向他当面问计。这不妥,你亲自去一趟军校请他来光明殿。”

    目的达到,米英雄兴奋道:“儿臣领命。”

    很快,米英雄便请回廖耀坤。

    米盖世当先一拜:“委屈廖将军了,孤王在此赔罪!”

    “臣不敢当!”廖耀坤连忙伏地拜辞。

    “将军莫要客气,请坐下说话。”

    待到廖耀坤坐定,米海仪道:“王儿可将前线战情告知于廖将军。”

    “遵父王嘱咐,儿臣在路上已向廖将军详述了一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