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顺皇朝 >

第256部分

大顺皇朝-第256部分

小说: 大顺皇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赐下钱银,那就无事了。”

    陆承启笑道:“这是将士们该得的,只是不能公诸于众罢了。杨卿,此役你功劳最大,难道就真的没有一丝怨言不成?”

    杨文广哈哈大笑,说道:“陛下,老将已然六十有五了,功名利禄早已视作过眼云烟。杨家也是一门荣贵,吾儿个个身怀技艺,可为大顺镇守边境。人已至此,复有何求?”

    陆承启又问道:“王卿,那你呢?”

    王韶先前一直在出神,不知道在想什么。此刻听得陆承启叫唤自己,才惊慌失措地说道:“末将适才走神了,罪当万死!”

    陆承启没有怪罪他,而是问道:“王卿此役无功无劳,没有怨言?”

    “陛下,狄将军说过,军人的天职便是听从命令。末将要是有怨言的话,算不上一个军人了!”

    陆承启心道:“怎么变成狄青说的了,这分明是我说的好吗!不行,下回见到狄青,得找他要点专利费才行……”心中只是打趣而已,嘴上可不是这么说的:“王卿此话,深得朕心。这样罢,若是杨卿、王卿开口,不论什么,朕都会应承,算是一个弥补了。”

    杨文广听了这话,老眼中精光一闪:“陛下,此话当真?”

    “朕乃天子,言出即圣旨!”陆承启斩钉截铁地说道。

    杨文广一听,有戏!连忙说道:“老将心中,却有一件事放不下!”

    王韶听了这话,竟失声叫道:“不可!”

    陆承启一愣:“你们两人怎么了?”

    杨文广狠狠瞪了王韶一眼,继而说道:“陛下莫要理他!老将有一女,自小不习女红,只喜舞枪弄棒,现已二十有四,还未嫁人。老将恳求陛下,为小女赐婚!”

    陆承启一听,哈哈大笑道:“原来是杨门女将啊,有趣有趣!不知杨卿钟意之人,又是谁?说出来,朕为他们赐婚便是!”生平第一次做媒人,陆承启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后世天、朝的宫廷神剧里面,这样的剧情还少么!(。)

第五百一十二章:姻缘天定() 
杨文广也不打马虎眼,直接说道:“此人眼在天边,近在眼前……”

    陆承启反应也快,先是愕然,然后扫视了一番,目光锁定在王韶身上,惊讶地说道:“你是说王卿吗?不会吧,王卿还没成家立室?不对啊,朕记得王卿已有子翤了,怎么会……”

    这年头,但凡有个家世的,哪里会让自家女儿去做小?陆承启有此一问,也算是融入这个时代了。想什么问题,不再是从后世的眼光,而是从这个时代的角度出发。

    王韶听了这话,有点尴尬地说道:“启禀陛下,末将那是丧妻,丧妻……”

    陆承启一听,心中琢磨道:“不对啊,杨家好歹也是将门世家,怎么甘心把女儿嫁个一个死了老婆的男人?不过也是,他女儿都二十四了,放在后世当然没什么,刚刚大学毕业的。可这个年头就不同了,二十四就是老姑婆了,确实是逮到一个算一个。嗯,王子纯他也不错,都是禁军统领了,怪不得会看得上他。有这样的前途,丧妻算什么!”

    “既然如此,朕许了!”陆承启乐得成人之美,用王韶拉拢住杨家,这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他怕的是什么,杨文广看上了当朝的某个文官而已。文武勾结在一起,哪怕陆承启再大度,也不会放纵这样的事情发生吧?

    杨文广当即起身,一拜到地:“谢陛下成全!”

    而王韶却神情激动,跳将起来:“陛下,不可!”

    陆承启一愣,笑着对杨文广说道:“杨卿,你这贤婿,看起来不太想做你的女婿啊!要不你们翁婿先商量商量,免得到时候闹得不可开交,王卿想递休书都不行。这赐婚不能乱用,朕也不想做恶人,婚姻大事,可做不得儿戏!杨卿,你也不想你女儿吃亏吧?”

    杨文广火气有点上来了:“王子纯,你想作甚?你在奉圣州,与闹红同处一屋这么久,真不拿我女儿的名誉当回事是吧?我杨家虽是将门,可也知道礼教之防。说吧,王子纯,你到底想怎样?”

    陆承启听到这,似乎知道了些什么:“王卿,这就是你不对了。吃干净抹嘴就溜,可不是大丈夫所为!杨卿勿恼,朕给你做主!”

    杨文广压住了火气:“多谢陛下!”

    王韶此刻就算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楚了:“陛下,不是你想的那样,杨姑娘与我,恪守礼法,并无逾越之举啊!”

    杨文广怒道:“那你们同处一室,也是事实吧?恪守礼法,说出去谁信?现在所有人都知道我女儿跟定你了,你却说不想娶她?要不是陛下在这,老夫给你几个大嘴巴,让你清醒清醒!”

    陆承启连忙劝道:“杨卿勿要动怒,有话说清楚就行了。朕从你们的话中听得出,杨姑娘和王卿乃是情投意合吧?”

    王韶涨红了脸,辩解道:“我们只是朋友……”

    陆承启说道:“王卿啊,这你就不懂了。这女子啊,和你做朋友,就是想多了解你。女子想多点了解你,就是对你有好感,想要进一步发展关系……诶,你别说你对杨姑娘一点意思都没有!”

    王韶呐呐地说道:“杨姑娘是个好姑娘,可末将家中尚有六名幼子,这……这对杨姑娘不公平啊!”

    陆承启说道:“怕什么,是不是朕的俸禄给少了,你养不起浑家孩子啊?如果是这样,朕说不得要提一下俸禄了……”

    王韶苦笑道:“不是这样的陛下,这世上有哪个女子,愿做后娘?”

    陆承启奇道:“这就得问杨卿了,你介意杨姑娘做后母吗?”

    杨文广瓮声瓮气地说道:“只要你们夫妻恩爱,闹红绝不会亏待你儿子的!”

    陆承启说道:“你看看,杨卿都这般担保了,你还有什么可犹豫的。杨姑娘都这般主动了,你身为一个大男人,还是从军之人,就这么没有担当?要是这样的话,朕真的就看走眼了……”

    王韶沉默了,其实他又何尝没有动心?三年不食肉味,尚且如狼似虎。更何况他正是壮年?虽说前妻温婉可人,可毕竟逝者已矣,他这么沉浸在哀思之中,也不是个办法。现在他最大的问题,就是自己心中那道坎,要是跨得过去,那就不是问题。

    陆承启也不着急,端起茶杯,悠闲自在地喝了一杯茶,静静候着王韶做决定。

    “陛下,此事得问一下杨姑娘……”

    王韶终于还是妥协了,要是因此事失去官职,失去圣眷,那他就没有收入,他的六个儿子怎么养活?权衡再三,王韶觉得还是顺驴下坡比较好。

    陆承启闻言,哈哈大笑道:“这才对嘛,朕说了吧,男追女,隔重山;女追男,隔层纱。朕觉得,都到这个份上了,就不需要问了,朕直接赐婚好了!”说罢,立即大笔一挥,一道赐婚圣旨便写就了。当然,这就不能用“制曰”、“诏曰”、“敕曰”了,得用“上谕”,表明这是皇帝亲手写的,亲口说的,也是圣旨的一部分。

    杨文广听了,脸上立时阴转晴:“好贤婿,好贤婿!多谢陛下赐婚,老将心事已了,心事已了!”

    王韶整个人还是晕乎乎的,呆呆地看着杨文广捧着那道圣旨,笑得见牙不见眼,喃喃地说道:“我这不是做梦吧?”

    陆承启打趣道:“王卿,看来你是做梦都想续弦啊!”

    王韶回过神来,不好意思地说道:“陛下,我……不是那个意思……”

    陆承启笑道:“慌什么,朕不过开开玩笑罢了。你们皆为大功之臣,可惜这等功劳不能立时正名。不过朕可以保证,日后青史,定会有你们浓重一笔。好了,赐婚也赐婚了,给朕说说,当时滦河一役的情形吧。看着军报,似乎没有你们亲口诉说来的好!”

    杨文广此刻喜上眉梢,兴奋地说道:“陛下想知道些什么?”

    陆承启恶趣味地说道:“朕就想知道,当时你们都打到滦河行宫了,那耶律洪基被吓成什么了样子?”(。)

第五百一十三章:英雄所见略同() 
杨文广向来不会撒谎,实话实说道:“回陛下,当时的情形是,契丹人刚刚内乱完,正是新力未生旧力已竭之时,我军却士气高昂,定是一举击溃。但不得不说,契丹人悍勇,死守着滦河行宫,伤亡惨重,亦不曾后退半步。”

    听得杨文广称赞对手,陆承启脸上先是一阵不喜,然后才释然。确实,游牧民族的凶悍,不是贪图安逸享乐的汉人能比得上的。大顺能挡得住契丹人的侵袭,多半靠着地利。幽云十六州、雁门关、大同府……哪一个不是雄关耸立,把契丹人牢牢地挡在外面?要不是陆承启大力整改军制,以禁军、厢军的孱弱,等边军疲累,被契丹人突破了防线,恐怕北宋亡朝的故事,在这个时空一样也会上演。

    想想北宋先天不足,还能扛了一百多年,也是不容易。要不是北宋都城以北无雄关险隘,被女真闪电战而灭,或许北宋还能再撑多一会。好在长安不同于汴梁,北有西凉府、西平府边军镇守,东北有幽云十六州,这便是先天健全的好处!这个时空没有西夏,原先西夏的版图被大顺、辽国、西州回鹘、黄头回鹘四个国家瓜分殆尽。大顺守着长城以南的位置,而对面便是辽国。比北宋更遭的情况是,大顺和辽国的摩擦,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作为一个帝王,陆承启还是明白当前形势的。要是他误判了形势,那就有点遭了。毕竟这个时代,是皇帝的一言堂,皇帝做决定了,臣子不管对错都要去执行。道理大家都懂得,哪怕是错的方向,大家齐心协力,还是有成功的希望。当然,能避免错误就是最好的。所以听了杨文广的话,陆承启点了点头,说道:“那经此一役,我大顺与辽国之间的强弱到底有何变化?”

    杨文广沉默了一会,认真地说道;“陛下,末将戎马一生,所经战阵无算。可自十年前起,便觉得边军血勇之性趋降。非是我汉人不及契丹人也,乃是我大顺朝中安稳繁荣,人人思定,无心抗敌。”

    陆承启讶然,看着杨文广,说道:“果真是英雄所见略同!狄卿也是这般跟朕说的,若是不改军制,再纵容下去,则北方防线危矣,大顺危矣!”

    杨文广谦虚地说道:“狄老将军英勇善战,非末将能比。”

    陆承启笑道:“杨卿谦虚了,朕以为,你们皆为大顺中流砥柱,若无你们二人坐镇军中,恐我大顺三军,战略不明,将帅不和!”

    杨文广诚惶诚恐地说道:“陛下过誉了,末将已老,血气渐衰,上阵杀敌恐有心无力……”

    陆承启摇了摇头,说道:“老将的优势,并非阵前捉对厮杀,而是其对战役的理解,对指挥的心得,士气的激励,还有后勤的保障。若是此等经验传递下去,我大顺何惧契丹?朕把杨卿调度回来,一来是迫于辽国的压力,二来则是出于这等心思,杨卿可明白朕的心思?”

    杨文广明白了,这是要他著书立传啊!犹豫了一下,说道:“老将虽识字,可写兵书,恐怕有心无力……”

    陆承启摆了摆手,说道:“杨卿不必妄自菲薄,你的经验,方才是最重要的。至于文笔,朕早有安排。杨卿可知《武经总要》一书?”

    此乃大顺官修的一部军事著作,元绶帝时文臣曾公亮和丁度,两人奉皇帝之命用了五年的时间编成。文人编撰武书,本来就有些牵强,毕竟很多东西都是臆测的,并不是亲身经历过。而《武经总要》作为武将必学的教材,实在有些拙劣,还不如皇家军校的《步兵操典》呢!当然,这里面说的是超前的战略思想,而不是兵法上面的总结。要论兵法,陆承启这粗糙的《步兵操典》,又如何比得上《孙子兵法》、《吴起兵法》这些经典兵书?

    陆承启要杨文广编书,只是想最大利用杨文广的经验罢了。杨文广见多识广,哪里会不知道小皇帝的意图,当即说道:“《武经总要》乃是先皇登基后不久,下旨编著的,老将自是知道。”

    “此书两位编撰大臣,丁度丁公雅已然仙逝,曾公亮曾明仲却尚在朝中任参知政事。朕欲使杨卿与曾卿,一同修编《武经总要》,不知杨卿意下如何?”陆承启缓缓说出自己的企图,他这么做,不过是想让《武经总要》更完善一些,能成为一本真正的教科书,把一些经典战役都编撰进去,好为日后皇家军校的学员提供借鉴。

    杨文广心中苦笑:“这皇上是不知道文臣与武将的隔阂啊,莫说一根筋的曾公亮不肯配合,就是他不敢抗旨,肯定也会给我脸色看。唉,人人都道京官好,可武人任京官,其中苦楚,有谁人能知?”

    心中吐槽归吐槽,杨文广作为一个臣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