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大土匪 >

第475部分

三国大土匪-第475部分

小说: 三国大土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顺在前线,他不知道军粮吃紧,益州民众已经在自发捐粮当然这些,诸葛亮也没能告知吴顺。

    蜀国的粮仓当然有余粮,但是已经不多,为了以防万一,诸葛亮不准备动用这些粮食储备!

    乱世,有粮就有实力!粮草是重中之重!

    长江北岸,因为曹操的退兵,形成了新的紧张局面。

    徐庶步步紧逼,玄武军团不断砸向青州方向,郭嘉也有南下的苗头,孟获的新军已经在暗自运动,当然,郭嘉要动鲁国的话,一般会运用骑兵。要知道武陵军的骑兵,可都在河北待着呢!西凉铁骑立了大功,青龙军团自魏延而下,全都期待着新的战争,好让他们有机会立功。

    攻打青州的计划,在建安十五年七月,被四大军师联合送到了吴顺手上。

    经过军机处合议,一致认为这是统一全国的大好时机!曹操因为此前帮助孙权,与武陵军正面交锋数次,损失很大。如果这时候选择进攻曹操只能处于守势。

    加上吴国自身难保,北方草原异族北盾,武陵军在战略上没有潜在威胁,这时候开辟青州战场是一次绝妙的布局。

    吴顺看了计划之后,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如果可以快些统一,他不介意现在就杀到青州去。

    军机处的计划是这样的,甩开吴国战场不谈,直接三路进逼青州。先把鲁国围住,待吴国战事结束,武陵军全军合围,一战灭掉鲁国。

第九百五十二章:三路进发() 
青州,鲁王府。

    曹操刚回到这里,就接到武陵军三路逼近的消息。心中很是气愤,但是曹操知道,他不能慌,更不能表现出惧色来。

    “大王,吴顺还未攻下吴国,却发兵逼近我鲁国,胃口太大,实际上武陵军已经没能能力奈何得了我鲁国大军。”

    为了稳定军心,荀攸首先出列阐述道。似乎武陵军三路进发,对他们鲁国毫无影响一般。

    “公达说的没错,武陵军精锐都去对付吴国了,剩下的小猫小狗过来只是送死而已。我鲁国精锐拼不过他白虎军团难道还会怕了他蜀国的郡兵不成?”

    鲁国将士也是有血性的,知道武陵军主力不在,他们可不会把对方郡兵放在眼里。

    很多将领已经准备好,在武陵军杀入青州的时候,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击,要让武陵军知道,鲁国精锐不好惹。

    “公达,你说说看,武陵军准备从哪里攻入我鲁国。”曹操说道。

    “是,大王。”

    荀攸直接走到文武大臣中间,提升了音量道:“武陵军进逼的方向有三个;首先郭嘉会从北方带着武陵军骑兵南下,威胁我国北部,其次,徐庶会从西面,带着玄武军团渐渐压缩我军的活动范围,最后,蜀王吴顺可能会从南面,也就是长江北岸杀来。不过除了玄武军团和麒麟军团外,能对我鲁国精锐形成威胁的很少。”

    “郭嘉,那个叛徒!”

    提起郭嘉大殿内是骂声一片!曹家嫡系将领更是咬牙切齿,恨不得生吃了郭嘉。

    当初得知郭嘉是吴顺的人时,曹操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他本来生性多疑,从来不轻易相信别人,可是在他认可郭嘉的时候,郭嘉却摆了他一道,差点让他翻不了生。

    “吴顺的这三路大军,暂时威胁不到我们,骑兵是厉害,可是他们无法攻城。臣以为,当注意徐庶带领的大军。玄武军团同为武陵军精锐,不可小觑。”陈昱出列说道。

    他主张重点对付徐庶。在此之前,徐庶就跟他们走过多次摩擦,因为曹操援助吴国,所以徐庶在徐州不可能无动于衷。

    而且徐庶手下有玄武军团,这支由文聘统领的精锐,防守能力出众,但是谁能说他攻城能力不行呢?

    鲁国上下,没人愿意去赌那个万一!

    相比之下,吴顺自己带着麒麟军团,主要目的还是防止鲁国相助吴国,如果吴顺不堪一击的话,麒麟军团也会立即北上。

    总的来说,陈昱的说法,得到了大殿中大多数人的认可。

    “仲德说的有理,蜀国三路大军,最具威胁的是徐庶这一路,那么哪位将军愿意前往相抗?”曹操问道。

    既然分析出来了,当然要将领们表态了。

    “大王,末将愿往!”

    一员虎将出列,众人定睛一看,原来是徐晃徐公明。

    “徐晃将军威武,命你带领麾下将士,前往抗衡武陵军文聘所部。”曹操当即下令道。

    有徐晃这员虎将去防守西线,曹操是放心的。一来徐晃确实是曹军中不可多得的勇将,二来武陵短时间没无法聚集大将将士,以徐晃的能力,抓住机会就能反击。

    “大王,末将愿意与徐晃将军一同前往!”

    又一员大将出列,曹操一看,是自家大将曹洪。

    曹洪现在带着虎豹骑,认为是牵制武陵军的骑兵,对付徐庶,他是不能去的。

    “子廉,你的任务是带领虎豹骑去牵制北面的武陵军骑兵,不能让他们随意进出鲁国之地。”曹操吩咐道。

    “是,末将遵命!”

    对于曹操的安排,曹洪是满意的,刚才之所以想去对付徐庶,是因为他想用骑兵打乱蜀国的部署及计划。

    既然现在曹操命令他去北面,他自然是要去的。除了虎豹骑,鲁国大军中,还真没有其他能扛得住武陵军骑兵的军团。

    “乐进将军,你与徐晃将军一道,领兵抗击徐庶!”曹操下令道。

    “是,末将遵命!”被点名的乐进急忙出列。

    为什么在指定了徐晃后,又要指派乐进?因为曹操想了想,南面是自己去抵抗,那么其他两面就不能出问题。

    徐晃一个人毕竟不能兼顾,加上一个乐进就好多了。至于北方,有曹洪也就够了,曹洪是曹家人,忠诚度没有问题。

    商议好了应对办法,武陵军三面进逼带来的的紧张感顿时减轻了不少,鲁国文武官员脸上的担忧减少了许多。

    既然有办法应对武陵军,那么就没人会太紧张,现在集中在曹操麾下的多半是士族阶层。

    他们习惯为自己的家族留后路,不会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如果吴顺的政策和曹操的一样,这些士卒一定会派出一起家族精英去蜀国,帮助吴顺为蜀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可是吴顺的理念太过奇葩,士族完全无法接受,他们的退路,绝对不会放在蜀国这边。

    武陵军要同时进攻鲁国和吴国,这种做法不仅让士族吃惊,更是猝不及防。他们无法细细安排退路,只能陪着曹操或者孙权一起抵抗到底。

    不得不说,士族讲究忠义二字,只要利益一致,他们不会背叛!

    因为有士族的大力支持,曹操可以说没有多少后顾之忧,只要把武陵军挡在青州外面就行了。

    如果吴顺的理念与世家相同,可能很早就可以重整山河了,可惜吴顺偏偏选择了那条最难的路!好在这条路虽艰难,但也快走完了。

    曹操如何调兵布置,吴顺不关心,他很清楚这次针对鲁国的行动,多半是为了让曹操紧张一下。

    在没有形成优势之前,吴顺不会轻易开辟新战场。打是打得赢,可是现在武陵军主力在对付吴国,进攻方面还不够犀利。

    计划运作初期,吴顺带着麒麟军团只是在长江北岸不断游荡!有两万麒麟军团,曹操不敢轻易挑衅,他知道,万一真打起来,吃亏的还是他!

    鲁国制定出了计划,可是还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同样的,武陵军做出了动作,却也没有做好进攻的准备,武陵军进攻的重点,还是吴国。

    或许是因为相互之间太过了解,吴顺和曹操都放对方去做准备工作,暂时没有打起来的苗头。

第九百五十三章:吴国的挣扎() 
吴国国都建业,宽阔的街道上行人三三两两,步伐急促,没人愿意在大街上上停留。

    荒凉的气息弥漫在这座曾经繁华的城池中,只要街道上偶尔传出清脆的马蹄声,挨家挨户都会紧闭门窗,装作没人在家的样子,

    因为前线战事吃紧,孙权无奈之下派人到处抓壮丁以充实军队。

    其他地方的百姓已经已经被抓怕了,走投无路的人们,选择拖家带口躲进山林,以躲避被抓去从军的命运。

    以前吴国人也喜欢从军,因为军队里能够吃饱饭,偶尔还能赚点军饷接济家里。

    可是现在武陵军打了过来,吴国几乎是屡战屡败,士卒毫无战心,将领们也没有斗志,就连吴王孙权也不付之前的淡定从容。

    支持孙权的士族大族看到了孙权的无力,已经另谋出路,许多家族开始与曹操接洽,准备以自家资源资助鲁国,换得一个在吴国被灭后,家族延续的机会。

    吴王府,孙权一个人孤独地喝着闷酒,也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去抵抗武陵军。

    武陵军大军压境,吴国如今军心浮动,水军被灭,最强爪牙已被斩断,孙权有多不甘心也无法改变这个局面。

    武陵军以东方强为主帅,张雄赵云,石中玉,甘宁等四员大将齐头并进,吴国士卒遇到,纷纷崩溃逃散。

    吴国的水域已经成了蛟龙舰队的后花园,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高兴的是时候直接通过,不高兴的时候运送一支军团过来,直接扫清一片地域。

    有水军的时候,吴国的士卒没有机会直面武陵军,他们以为武陵军战无不胜,是没有碰到他们的缘故。

    无知才会无畏!

    当他们遇到武陵军,几乎是一个回合就被击破,两个回合就只剩下逃命的份。

    告急的军情去秋天的落叶飘零,看得孙权心中发苦。无力支援,只能让各地坚守。

    周瑜在鄱阳湖不知所踪,大军不可一日与主将,孙权直接任命鲁肃为大都督,总督吴国大军。

    因为东方强一路高歌猛进,孙权不得不召见鲁肃,询问对策。

    “子敬,武陵军水陆并举,逼近建业,可有妙策退敌?”孙权问道。

    被孙权这么一问,鲁肃心中一紧,他受命于危难之中,能够在这种情况下稳住吴国大军,已经快焦头烂额,哪里还有多余的时间去考虑对策。

    武陵军要来,以鲁肃的想法是收缩防御,集中力量驻守险要之地,这样一来,可以避免大军大范围伤亡,同时避免许多战事的发生。

    不过未战先退的做法,鲁肃不确定孙权会不会同意。

    “王上,臣已经下令大军收缩,重兵防守险要之地,用以阻拦武陵军迅速进军的态势,国内需要集结新的力量,反扑武陵军。”鲁肃说道。

    孙权到处抓壮丁,他是知道的。虽然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可是吴国目前的形式严峻,不管如何,不能挡住武陵军,一切休矣,吴国都将不复存在,考虑什么治标治本都是笑话。

    现在不要说打退武陵军,只要是能挡住武陵军的方法,都是好方法。

    听到鲁肃的办法,孙权沉吟半响,他不想丢掉吴国的一寸土地,可是他清楚,鲁肃的办法是最正确的。

    吴顺现在没有实力做全面防御,只能通过放弃一些根本守不住的地方,加强其他险要之地的防御,这样的话,还可以拖延一些时间。

    天时地利人和,本土作战的吴国大军,主动抛弃一些利益才能获得一些地利上的优势,可以说是非常的令人唏嘘了。

    而吴国一厢情愿认为的险地,在武陵军看来,可能就是稍微麻烦一点,多费些时间而已。

    军力上的差距决定了这是一场不对等的战争!当然了,如果双方对等,吴顺不会自信到同时对付孙权和曹操。

    自信心是建立在自身绝强的实力上的,吴顺不会妄自菲薄,也不会过份高估自己,对付孙曹联军的时候,武陵军虽然咄咄逼人,却也没有同时进攻。

    主攻方向是吴国,曹操那边,进攻都是带着威慑的目的去的,并不会真的找曹操去拼命。

    只不过武陵军猛冲猛打,蛮不讲理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骗过了曹操而已。

    论自信,没人比得了武陵军,吴国的大军输的次数多了,对武陵军已经产生了恐惧的心理。

    张雄的狂霸,赵云的武勇,还有黄忠石中玉的例无虚发,沙摩柯每战必浑身染血

    想到武陵军进逼建业,孙权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能用鲁肃的办法。能拖一时,也是好的,说不定下一刻,就能想出办法来,这是孙权对自己的劝慰。

    “王上,若无其他要事,臣回去督军了。”鲁肃看孙权迟迟不说话,便想回去军营。现在武陵军当初进军,每时每刻都有军情需要鲁肃处理。

    “辛苦子敬了!”

    孙权起身,亲自将鲁肃送出王府。鲁肃感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