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怀刀行 >

第210部分

怀刀行-第210部分

小说: 怀刀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友谅咬紧牙关,憋着最后一口气,不肯轻易出声,防止将最后的力气耗光,撑不到使者走。

    倒是五王陈友仁虚张声势,怒道:“如今我家兵马已经集结完毕,郝仁此时派使节来,难道准备向我家陛下乞降吗?”

    “非也!非也!”马铁乃是白色人种,却摇头晃脑,十足的学究气:“有上帝与我家陛下同在,我家陛下战无不胜,临阵对敌从未让敌人看见过脊梁!我家陛下听闻大汉皇帝战创复发,特差神医胡青牛来为大汉陛下探望,希望大汉陛下能早日养好战创,再与我家陛下战场上相见。”

    郝仁派人探病,确实当陈友谅是个人物,没想要用毒辣的手段去害陈友谅,无非是想看一看陈友谅病情如何,试探一下敌方虚实,顺便表现出自己十足的贵族气质——争天下也是君子之争。

    陈友谅可不是这么认为的。

    他自己的病情如何,他自己心中太清楚不过了。此时郝仁派人探病,以陈友谅多疑的性格,他认为郝仁是在讽刺他,甚至是在咒他早死。

    陈友谅知道,自己已经不能再上战场,自己憋着的这口气出来,人就要死了,陈友谅气的嘴角抽搐,却不肯发一言。

    张必先抢着道:“承蒙大宋陛下挂怀,我家陛下已无大碍,感谢大宋陛下的一番后厚意!回去告诉你家陛下,整顿好并马,择日我家陛下必然下战书,再与大宋约战!”

    “既然大汉陛下无大碍,臣便告退!”说罢,马铁笑岑岑的一个长揖:“恭祝大汉龙体圣安!”

    马铁敢走到门口,就听见身后‘扑通’一声,似乎有什么东西倒下了,他也不回头,只是侧耳倾听身后的情况。

    陈友谅的最后一口气,终于捱到大宋使臣的离开,他多么想再次操起长矛,再与郝仁斗上几阵,不死不休。可是,他知道,他的人生已经走到尽头。

    陈友谅瞪着眼睛,直挺挺的躺在床上大呼:“郝贼郝贼郝贼”连后面的‘十三’二字也没有来得及喊出来,心中有着万般不甘,已经头歪向一边。

    死不瞑目。(。)

第三百七十六章 灾荒来了() 
江汉平原的汉口,素有华夏四大火炉之称。八月的天气正是江汉平原气温最高时,连日不见太阳,天气异常闷热。

    郝仁的中路军与南路军汇合,攻克豫章城,郝仁除了分兵平定江西各处,亲帅主力军,北上江州,准备破黄石而攻大汉都城汉口,彻底灭掉陈友谅的大汉势力。

    黄石乃是锁控江汉平原的最后屏障,江道狭窄,两岸都是崇山峻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江汉平原乃是天完政权中兴之地。自彭莹玉帅大军东征杭州失利,天完政权进入第一次起义低潮,大部分各地天完势力逐渐被绞杀的无影无踪,而倪文俊一军在江汉平原打下一片天地,徐寿辉退守汉口,重新在汉口登基,天完政权才再次兴盛起来。

    大汉对黄石的经略,自倪文俊被袭杀之前便已经开始,又经过陈友谅一代枭雄的经略,再经张定边整备,黄石的江防体系紧密异常。

    张定边在两侧群山中,遍布火炮封锁江面,宋军水军若想顺江而上,必须先解决火炮对江面的封锁,要解决火炮的威胁,必然要先攻克左右群山上的堡垒。

    而对于八月的天气,要宋军在崇山峻岭中仰攻击,谈何容易?

    何况过了群山要塞,还有黄石城一城当关,铁索横江,大宋水军依旧无法突破,面对大汉占据的天时地利,大宋君臣一时间也无计可施。

    大汉的水军大部被宋军焚毁于鄱阳湖,少部分退守江汉平原,郝仁的水军相对于大汉要强大很多,倘若宋军突破黄石,利用江汉平原的发达水系,便可以长驱直入,大汉政权将无险可守,大宋军便可一举平定江汉平原。

    郝仁在江南岸的中军大帐,海军都督俞通海进言道:“陛下!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末将请求出战,突破敌人的沿岸堡垒!”

    “末将愿率领本部人马,就算将山炸平,也要以火炮攻克江左岸的群山,保证俞都督左翼安全!”火器营总管焦禄抱拳道。

    “天气炎热,士兵们连日行军,已经疲惫至极,此时攻艰困难,难免造成我方不必要的损伤,恐怕战果收获甚微,突破敌人的黄石要塞,还需从长计议!”郝仁规劝手下求战的将领们道。

    “哎!”骑兵总管俞通河无奈道:“陛下!从长计议?从长计议?何时才能有个计议,彻底灭了陈友谅那厮!”

    郝仁见敌人防御严密,不想造成自己士兵的大量死亡,敌人要塞防守虽然严密,总能想到突破敌人的方法,只是情急之下,一时难以想出来罢了。

    “刘伯温大人向来主意多,派人到江州城,请刘伯温大人到军营议事!”

    郝仁专研半晌舆图,感觉无计可施,此间随军的两个内阁大员,施耐庵已经留在南边坐镇吉州,刘伯温留镇江州,郝仁无计可施时,便想起自己的拐杖刘伯温。

    侍卫领命,尚未出军帐,刘伯温却拿着一纸文书,几颗稻穗,火急火燎的奔了进来。

    “陛下,有大事啊!”刘伯温面色凝重,焦急道。

    郝仁最初以为刘伯温乃是神算,料定自己在黄石顿兵,特来献计,但是见刘伯温如此模样,心中却已经知道情况不妙——非有大事,刘伯温不可能擅离职守。

    “刘大人何故如此慌张?”郝仁故作镇静,却已经一挥手,让账内的一应将领们,全部退了出去,只有宿卫总管陈达跨刀立于一旁。

    刘伯温将几颗稻穗放在郝仁的案几上,才道:“长江南北,水稻正值灌浆期,庐州之地,大面积发生此兵,而且扩展速度及其之快,恐怕今年的夏粮,有绝产的风险!”

    郝仁只看了一眼稻穗,脑袋‘嗡’的一声瞬间膨大数倍,以他护士农学学士的眼光看,此种病害,太具有特点了。

    稻瘟病因发病部位不同,又有几种不同的称呼,唯独以这种穗颈瘟最为厉害。

    倘若正值水稻灌浆期发病,稻穗底部的秸秆处坏死枯萎,水稻的养分无法通过秸秆供应给稻穗,稻穗无法灌浆成熟。

    一言以蔽之,害了这种病的水稻只有一种可能——绝产。而且该病菌通过空气传播,扩散速度极其之快。

    “有多大面积害了这个病?”郝仁关切问道。

    “廖永安大人派人来说,面积极其之大,无可估量!”刘伯温道。

    郝仁早就考虑到长江中下游以水稻作物为主,种植结构过于单一,倘若一旦发声严重的稻瘟病,郝仁凭借一己之力,难以应付。

    何况如今大宋所占有的土地,大都是以水稻种植为主,一旦水稻绝产,整个大宋的军民都将面临着粮荒,郝仁迫切的想从海外搞到玉米、马铃薯的种子,就是想早日改善土地内的种植结构,郝仁千防万防,还是没有在稻瘟病大流行前,彻底改善作物结构。

    而今大宋未受波及种植区,不过是去年冬季占领的淮河以南流域,那地方以小麦种植为主,亳州、蒙城、徐州人口稀薄之地,所产出的小麦,对整个大宋的粮食缺口来看,是杯水车薪。

    “赶紧派人通知廖永安大人,发病区域的水稻,立即割掉烧毁,以阻止他大规模的流行!”郝仁情急之下,赶紧下达补救的命令。

    “仗恐怕是打不成了,廖永安将军请求陛下撤兵,以巩固后方!”刘伯温苦着脸道。

    “夏粮还未到收获季节,以大宋粮仓的库存来看,短时间还不至于出现粮荒,你先让廖永安大人照办,如今灭陈友谅正在关口之上,此时不灭他,以陈友谅的才能,要不了多久,便能东山再起,再次威胁我方边境,不能给陈友谅留下任何喘息的机会!”郝仁硬着头皮,坚持想挟大胜的威名,彻底击败陈友谅。

    “哎!”刘伯温无奈道:“今年乃陛下登基之年,发生如此病害,坊间议论纷纷,都认为陛下得国不正,并非天子,因此上天降下灾荒,倘若此时处理不利,恐怕民变四起,廖大人怕弹压不住,才请陛下回京,以固定国本。停止征战方能节约粮食,以求顺利度过马上到来的饥荒!”

    “**们要造反吗?”郝仁闻听此言,一拍案几,‘腾’的一下站了起来,咆哮道:“是谁让他们摆脱了战乱之苦,让他们过上稳定的生活?是谁减免他们的赋税,让他们得到温饱?是谁培育出高产的作物种子,让他们富足?灾荒流行乃是天灾,并非人祸,遇到一点点的困难,百姓就要抛弃我吗?”

    郝仁本想一鼓作气突破黄石方向灭掉陈友谅,正无计可施时,又闻听后方遭遇灾荒,正是祸不单行、进退维谷之时,闻听自己的善待过的百姓,居然相信迷信而放弃对自己的支持,由不得郝仁不愤怒。

    (。)

第三百七十七章 进退维谷() 
“陛下!息怒啊!”

    刘伯温从未见郝仁如此愤怒过,先是惊愕饿,进而马上上前规劝道:

    “‘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靠近些,她便撒娇,远离些,她便心生怨恨。陛下且勿因此而伤了龙体啊!”

    郝仁向来也没有像想到能得到百姓的回报,而今战事不利,后院起火,听见如此不利于自己的消息,不禁暴怒,实在是心中压力所治,并非真正的迁怒于百姓。

    百姓,乃最弱势的群体也,也是众生百态,龙蛇混杂,一些人并未懂得礼义廉耻的大道理,生活中稍有不顺,便怨天尤人,虽然有劝农使四处宣扬种田、仁义的道理,倘若百姓真的能够知道容易感化,上下同欲,治理国家,便也没有那么难了。

    郝仁在寿州时,因为地位卑微,能够亲自躬耕于田垄之间,深的百姓的信赖,而今高居庙堂之上,四处征战,无暇顾及百姓,因此而疏远了与百姓的距离,百姓有如此怨恨,实在是人之常情,也是女人与小孩的常态也。

    “陛下太过于宠爱百姓了!”刘伯温继续规劝道:“如今大宋地广千里,雄兵数十万,纵然有暴民闹事,又有何妨?戴其闹事之时,我以雄兵剿灭便是,陛下何故如此动怒?”

    “大人心意,我领了!”郝仁心中的压力,因为愤怒的发泄出来,心中便感觉好了许多,他终于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自我认罪道:“是我高居庙堂之上,因此而疏远了百姓。百姓无知,是我的仁义尚且施行不够,我兴义兵,救孤苦,难道是仅仅的贪图百姓爱戴的虚名吗?”

    刘伯温眼珠滴溜溜的乱转,沉吟半晌,没有理会郝仁究竟想要说些什么,不过郝仁怒气消去很多,刘伯温也颇觉欣慰,抱拳恭维道:“陛下圣明!”

    “贪蠹者有二,一个是贪财,一个是贪名,正所谓‘小盗窃钩,大盗窃国’,贪名者甚于贪财,刘大人看我可是贪图虚名之人?又岂能与百姓动怒?无非是强敌未灭,后院起火,此时进退维谷所致!”郝仁落落大方道。

    “恩这”刘伯温沉吟半晌,无言以对,抱拳应付道:“‘主不以怒而用兵,将不以韫而致战’,陛下圣明,实乃国家之福也!”

    愤怒和咆哮,与解决问题无关,只是情感的宣泄罢了,倘若因为一时动怒,导致决策失误,人死了不可以复生,国灭了不可以再兴。

    郝仁经过刘伯温的劝解和自我调节,深刻的意识到,自己虽然出身寒微,而自己高居庙堂之上,就算是百信心中有所抱怨,郝仁乃是帝王,救助百姓乃分内之事,不能因为三二百信有抱怨之言而就此抛弃。

    编户奴隶有编户奴隶的尊严,帝王便要有帝王的风度,岂能因为一点小事,就跟泼妇骂街一般?成何体统!

    “陛下,喜事啊!”御史马铁兴冲冲的从帐外走来,脸上挂着十足的笑意。

    郝仁虽然怒气消了,却也因为进退维谷而忧愁,见马铁如此兴奋,随口道:“难道陈友谅死了不成?”

    马铁心中藏着的事情,被郝仁无心的话语道破,一拍大腿,兴奋道:“对啊,就是陈友谅死了!”

    胡青牛也满脸喜悦道:“陛下派我去给陈友谅瞧病,我看他的面相,便知道是剩下最后一口气了!”

    马铁又道:“陈友谅靠最后一口气支撑,我刚出门,他便倒下了,进而哭声四起,陈友谅此时恐怕尸骨已经凉了!”

    郝仁听闻陈友谅死了,最初心中颇觉不敢相信,进而感觉道一阵的凄凉。

    稍微有点强大的对手如此死去,郝仁颇觉自己已经没有对手,对于高手而言,没有对手,是最大的落寞。

    而陈友谅此时死去,便给郝仁造就十足的退兵理由,大汉若想靠幼子重振国威,至少五年之内是办不到的。

    “刘大人!”郝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