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怀刀行 >

第233部分

怀刀行-第233部分

小说: 怀刀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蒙元在1338年,曾经在此处设置老告总管府,进而对该地进行有效管辖,而今的老告总管府,已经沦落为安南的附庸国,以安南为宗主国,目无中央王朝。

    鞭打老告总管府让其臣服不是真正目的,真正的目的是砍掉安南的一条臂膀,进而直攻打安南的都城升龙城。

    俞通海在肇庆领取命令,以陈祖义为前锋,都帅陈兆先、李宗可军,总兵力五万,自肇庆出发,过琼州海峡,入红河,直捣安南老巢升龙城。

    俞通海、邓愈两军与敌人殊死搏杀,郝仁则亲帅二十五万大军,与胡一元的五十万大军隔江对峙。

    郝仁的二十五万大军,早胡一元进入战场,对待战场地形及其熟悉,又是以逸待劳,以粤江天险为屏障,用猛烈的火炮,几次打退胡一元的渡江计划,诺大的粤江塞满敌人安南人的尸体,江水为止不流,安南的象军,自然也无法列阵出击。

    郝仁很庆幸,自己比朱棣早用兵几十年,如今的安南军还没有装备大量的火器,也没有必要从安南处缴获先进的火器组建神机营,宋军无论在火器还是火炮的运用上,都要远远的领先安南。

    安南都是山地兵,作战及其骁勇,而且在刀剑和弓箭上喂了毒药,宋军士兵但凡受伤,见血封喉,手段奇迹狠毒。

    万幸,宋军的远程火炮,便能在封锁江面,一直没有与敌人短兵相接,而派出去的斥候,只要受伤,便没有医治的方法了。

    忽一日,安南军营突然一阵骚动,郝仁知道,肯定是邓愈、俞通海进军的消息传到胡一元的军中,两军不是正在围攻升龙,便是已经攻克了升龙城。

    “决战的时刻到了!”郝仁命令道:“命令全军,全体度过粤江,与敌人决战。”(。)

第四百二十章 偃旗破象() 
吏部尚书廖永安进言,当遣骑兵先断其他粮道,扼其归路,待其军乱,一举歼灭。

    郝仁知道这个计策不赖,但是实际执行起来确实困难,敌人有五十万军队之众,派出的军队少了等于喂敌人以肉,去多了,军队数量支应不开,容易被敌人分割消灭。

    而宋军大部分是征调的各地土司的土军,军队战斗力有限,更有新附军数万,纵然有张定边、张必先、徐达等名将统领,战力也是有限。

    南宁距离升龙城路途很远,消息不利于送达,郝仁没指望俞通海的水军能一举攻破升龙城,造成胡一元的大军崩溃,而邓愈军什么时候能攻破老告总管府,东下支援俞通海,也是不能完全把握的,至少俞通海只要在升龙城下,立于不败之地,就足以撼动胡一元在汉地的五十万大军。

    端的是‘攻其所必救’,好一出围魏救赵之计。

    双方大军隔着粤江对峙,郝仁只是把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安南军渡河困难,宋军渡河和同样困难,尤其是安南军见血封喉的毒箭,对宋军造成的威胁是恐惧的,何况安南军的八千头战象,对军半渡的宋军,能够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宋军以土司军和火器营的两个千户,正面佯攻,搭建浮桥,摆出正面渡江的态势,吸引敌方注意力,而宋军最精锐的步兵吴六玖、俞通渊部,在江防军都督吴六奇的配合下,在粤江上游渡江而去,在江南岸占领高地,扎住阵脚,之后,宋军全军移师滩头之后,顺利的搭建五架浮桥,半日时间,二十五万大军,全部度过粤江,列阵于敌人决战。

    用的又是好一招避实就虚的兵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郝仁经过无数次的总结经验,对孙子兵法掌握和运用日臻完善,待兵马全部渡河后,便拆毁了粤江上的浮桥,‘投之亡地而后存,置之死地而后生’,破釜沉舟,以坚军心。

    安南军统帅乃是丞相胡一元,其人最擅长的是内部权力斗争,故而身居高位,至于其在正史的轨迹上,其手段足够攫取安南的权利,自立为太上皇,骗取朱棣的侧封。

    虽然安南之地用的也是汉字,儒士儒生并不少,应当也有人读过孙子兵法,不过胡一元说的算,其他人就是有此意识,也算是白搭。何况安南自立国数百年,最擅长的就是利用北部的山地地形,对抗中原大军,对于这样的平原大兵团作战,显然经验不足。

    胡一元出兵谅山两月余,想以精锐大军与郝仁决战,进而一战定乾坤,可是郝仁蜗居粤江北岸,坚城壁垒,求战不得,更加助长了胡一元的骄纵情绪,忽然听闻都城遭遇围攻,而宋军又渡江前来决战,胡一元知道情况不妙,但也心存一丝侥幸,只能硬着头皮列开军阵,与中原大军进行决战。

    战鼓填然,号角呜咽,旌旗猎猎间,弓箭出鞘。

    宋军背河列三重半月阵,火器营、步军精锐在前,耿再成、俞通河二骑兵压左右,土司军、新附军在中,杨通知一直马步军列后。

    而安南中列宽阵,军阵绵延,一眼望不到边际。

    郝仁驻马高坡,搭望远镜远眺。安南军多着皮甲,军容严整,浩大的军阵规模,郝仁前所未见,看时,由不得倒吸一口凉气,郝仁正想派人掠阵,查看敌人虚实的时候,却见听得大地一阵颤抖。

    敌人的军阵默然大开,数千头庞然大物,汹涌奔来,硕大的蹄子砸在地上,大地为之共振,而敌人在庞然怪物的顶上,有长枪手、弓箭兵,其高度大约是寻常战马的二倍半。

    大宋全军将士为之骇人。

    虽然郝仁在作战前,便已经反复的向全军传达象军的概念,并且画图四军传看,但是当如此庞然怪物出现的军阵前,数量又达到八千头之众,连久经沙场的火器营都督焦禄,面部的肌肉的不由得颤抖起来。

    眨眼间,战象已经冲到三百步之内。士兵心中的恐惧,不说便也无人知晓,而列在两侧战马,却受到战象的惊吓,恐惧的悲鸣不已,而骑手们只能大声呵斥战马,来掩盖自己内心的恐惧。

    三百步,按照惯例,是宋军六磅火炮发射的距离,可是郝仁已经有命令,未曾听到鼓声,任何军队,不可擅自开火,焦禄只能强压住心中恐惧,冷静的等待中军命令,而心中的压抑感,随之陡增。

    一百五十步,本是三磅火炮的最大射程,可是敌人已经进入一百五十步范围,还没有等到中军的命令。

    一百步,是弓弩和火枪的射程,弓弩手和火枪手已经将布满汗水的手扣在扳机上,可是,中军依旧沉默。

    七十步,敌人的弩箭,已经能够进入宋军的军阵,如此下去,已经全速奔跑的战象,眨眼间就能冲入宋军的军阵。

    七十步,按照宋军以往的惯例,盾牌兵需要上前遮挡炮兵,可是,宋军依旧没有动作。

    六十步

    焦玉有些绝望了,留下在原地只能等着被大象踏扁,他本能的想跑,却听见中军默的鼓声大做。

    全军旌旗一起摇动,士兵一齐发生呐喊,如同平地卷起起来的炸雷,各军的火炮、火枪、弓箭、弩箭一齐发作。

    “咚——咚咚!”

    炮弹横飞,直入敌群,硝烟弥漫间,血肉横飞。一枚炮弹精准的砸在一头战象的额头上,血花四溅,战象一声悲鸣,轰然倒地,将后背上的骑手摔的七零八落。

    “咚——”一枚炮弹,在一头战象的肚子上豁开一条大口气,大象没跑几步,内脏散落一地,战象瘫软倒地,而那一枚跳弹,却又将另一头战象上的塔楼击碎。

    “啪啪——”火枪如同爆豆一般齐射,仿佛是下了一场弹雨,“崩崩崩——”弓弦响时,只瞄准大象的眼睛和柔软的鼻子。

    火枪火弓箭不能射杀战象,而受伤战象吃疼的,发出惨烈的号叫,顾不得骑手的吆喝,本能的向这自己的军阵跑去,自相践踏。

    火枪与火炮一轮齐射刚住,梨花枪刀盾兵一字排开,齐步向前,蔓压过列在前面的火枪手、火炮手,进而齐声呐喊全速冲锋。奔跑间,延伸在军阵前的梨花枪,蓦地散发出刺眼夺目的火光,不管不顾的向安南军的战象军阵冲去。(。)

第四百二十一章 上朝收租() 
大象本就畏惧火光,尤冲锋的大象,本就突如其来的火炮、火枪、箭矢打得蒙头转向,当梨花枪刺目的火光本来时,宋军呼喊的口号,更起到驱赶的作用。

    残存在战场的数千头战象,彻底受惊,失去骑手的控制,转身奔向自己的军阵,先将数万准备跟随战象一同破阵的安南步兵军阵践踏,进而直接冲入压后的军阵中。

    胡一元骑在战马上,腿肚子转筋,他不敢相信的惊呼道:“这是我们的战象,怎么反而受敌人驱赶,回头践踏我们的军阵?”

    胡一元自然不知道,这是后世太平天国最擅长用的偃旗阵,不过郝仁用来时,与太平天国略有不同。

    太平天国用该阵法时,一般都是用在反败为胜上,近乎于诱敌深入打伏击,待被清兵追到无路可逃(也有佯败的时候),便全军蛰伏在山谷中,待敌人追来时,一齐举旗呐喊,然后全军一齐冲锋,做孤注一掷反击,往往会出其不意把清兵击溃,转败为胜。

    在郝仁浅显的地摊流派历史观看来,太平军自广西定都南/京这一路血战中,偃旗阵没少用,似乎也是东王杨秀清,最擅长用此阵法。

    郝仁用此阵法时,灵感是来源于太平军,倘若硬往脸上贴金,曹刿的‘一鼓作气’,便也能靠的上。

    秦桧尚且有三个好朋友,胡一元也有,不过是一个献媚之徒。

    “丞相!”胡一元的参军进言道:“败局已定,就别呼天抢地,赶紧跑吧!”

    “我倒是想跑,可是马该怎么吆喝来着?”胡一元苦着脸,早已经惊吓的六神无主,眼看着暴怒的大象奔自己践踏而来。

    参军确实跟胡一元靠得住的交情,待胡一元调转马头时,便已经将一把匕首插在胡一元马屁股上,那马吃疼,不待吆喝便跑,胡一元还回头感激的看了参军一言。

    “杀!”郝仁见敌人军阵大乱,知道决战时刻已经到来,挥舞着屠虏刀,一踢踏雪追风马的肚子,中军的帅旗,紧跟着郝仁,从山坡之上漫压下来。

    宋军无论战兵、土军、新附军,全军上下,以帅旗为引导,全军斗志昂扬,迅猛的跟进前军,冲入敌阵。

    耿再成、俞通河两支骑兵,运用‘千骑裹万军’战法,如同北地让你圈养一般,左右两翼兜住敌军,防止敌人向两翼逃窜,将敌人溃兵驱赶到步兵冲锋的正面,不服命令着,悉数被庆丰连弩射杀。

    兵败如山倒,此言一点不虚。

    胡一元都城已经被合围,将帅本就无心恋战,又遭遇此惨败,胡一元想组织有效抵抗,据敌于天险之外,已然不能,骁勇的安南军,只恨自己爹娘生的脚少,丢盔弃甲,只顾向老家逃窜。

    郝仁都帅二十五万兵马,人人刀口见血,自粤江南岸,一路杀到谅山,沿途关隘,如同摧朽拉枯一般,一攻即破,直杀得安南五十万大军,浮尸遍野,人头滚滚。

    安南人至此做下恐惧的病根,数十年后,有小儿夜啼者,其母以‘郝仁来也’为恐吓,至于安南小儿不敢夜啼。

    郝仁的二十五万大军,绵延追杀而来,战阵及其宽广,但凡有溃兵逃窜方向,郝仁便派遣一军百里追杀,不斩敌酋不还军,故而郝仁兵至谅山,稍加整顿军队。

    谅山以北,崇山峻岭已经突破,谅山以南,是平原之地,郝仁料定敌国没在旦夕,故而收拢军队,准备一举破平定安南。

    安南之所以狂妄,所仰仗的无非是谅山一代的峻岭关隘,郝仁派遣杨通知坐镇谅山,保证自己的后退路线,至于各土司的兵马,归于杨通知节制,作战任务只有一个,拆除安南在谅山以北设置的一切针对中原大军的关隘。

    郝仁在谅山出榜安民,列陈氏安南罪过如下:

    一、趁中原窃据中土思明、镇安二路拒不归还。

    二、兴兵五十万,冒犯大宋天威。

    三、杀大宋和平使节,令人发指。

    四、以炒熟的爆米花,亵渎大宋天子求取玉米种子的诚意。

    五、归降免死,抵抗必诛。

    郝仁在谅山稍加整顿,就地征调粮草,都帅兵马,继续南下,大军刚刚开拔,邓愈报捷的信使已经到了。

    邓愈不愧为当世名将,以十二万联军攻入老告总管府,迫降老告军十万,以老告军为前锋,直下升龙城,如此一来,邓愈手中的兵马有二十二万之众,待与升龙城下的俞通海汇合,一举攻破安南的升龙城,安南国王率众投降。

    不过郝仁也得到一个不好的消息!

    俞通海与敌鏖战时,前锋陈祖义贪功冒进,被升龙城上的毒箭射中,落水身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