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怀刀行 >

第238部分

怀刀行-第238部分

小说: 怀刀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学生的面部表情因为用力显得狰狞,双眼大小比例明显,却还从牙根中发出几个字:“可乎?”

    这小子也太能逞强了,郝仁真怕他成为第二个秦武王嬴荡,赶紧点头表示同意,待那学生将石锁“咚”的一声砸在地上,一个熟悉的银锁,却从脖颈上荡了出来!

    毕竟这个石锁自从立在哪里,从来没有人提起来过,学生们早已经欢声雷动,高声呼喊着这个力能举鼎学生的名字:“常茂!常茂!”

    郝仁自从那个银锁从学生的脖子荡出来,郝仁便已经知道他是谁了。郝仁曾经带着娘子去给常遇春的母亲拜年,这银锁是夫人亲自常遇春的两个留守儿童挂上的,其中常升学文,这个必然就是常茂。

    功勋名将之子入卫,本就无可厚非,凭借常遇春在军中的战功和威望,常茂就是在军中做个千夫长也不足为奇。

    这个常遇春可倒好,既没有找郝仁求情让考不进文武科的常茂入学,也没有在军中为常茂安排军职,却让常茂自己为了能升太学,考了个自己不喜欢的工科。

    常茂武力继承了父亲常遇春,郝仁还能说什么呢?

    (。)

第四百三十章 免费午餐() 
常茂放下石锁,黝黑的面皮上泛起一层淡淡的红晕,却不至于大汗淋漓或红头胀脸,气息微微有些起伏,却不至于气喘如牛。

    没有出现秦武王嬴荡失手被鼎砸死,也没有因为用力过度而倒地暴毙,其功夫手段几何不得而知,就是这一身神力,当不次于乃父常遇春。

    “单凭我这一身的力气,当个百夫长千夫长也绰绰有余,陛下真让我当个宿卫马?”常茂显然被众人的欢呼搞得有些膨胀,自然不甘心当一名没有军阶的宿卫。

    郝仁感觉自己先前说了答大话,不好在众人面前失信,又不好轻易破了太学堂的规矩,吧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跨专业任用。

    单凭常遇春在大宋军中的地位,按照惯例,其子入卫中军当个千夫长、百夫长是绰绰有余,这种武学武将勋臣的子弟,或多或少都要得到家父的一些经验传承。

    尤其是郝仁起兵时,常遇春率领三百弟子、义子来归,其人数经过战损,至今存在人数不足当初的半数,其中能力最弱者,当个百夫长也是绰绰有余,何况这个这个亲儿子加上关门弟子的双重身份的常茂,常遇春传授起来,自然不会像猫教老虎一样,必然会不遗余力。

    郝仁对常茂的能力自然不怀疑,也不可能让他当中军普通的宿卫,在常遇春的面皮上也说不过去,但是他没有时间在这和常茂聊家常,只是颇有威严道:“你先站到中军队列去,我的宿卫总管会给你安排适合你的岗位!”

    常茂是个淘气的孩子,小时候就好舞动弄枪,而他心中崇拜的英雄莫过于郝仁。郝仁开疆拓土,所向无敌,就连号称常无敌的父亲提起来,也赞叹不已。

    既然郝仁已经答应收了他,迫于对郝仁的敬仰,便也不再多说什么,满是喜悦的走进中军宿卫之列,为了显得自己更加威武,还特意将左右的两个宿卫向左右挤了挤,腰杆拔的近乎后仰,以方便在同学面前展现自己的威武。

    常茂的显赫背景,太学学政宋克这个正直的人自然不知道。因为他靠的是自己的真才实学,靠的是自己从龙日久,他不想去巴结别人,显然也不需要巴结任何人,他的台阶是郝仁和内阁说了算。

    宋克虽然不知道常茂的身份,而常茂的身份,早已经在一应的学生中间传开,郝仁为了彰显自己不是看常遇春面子,让常茂这个工科学生改行从军,对下面的学生道:

    “倘若还非武科的学子想改行从军,如常茂一般,能够举起最大的那个石锁,便可以入朕的宿卫!”

    下面的学生一片哗然,却知道,那个最大号的石锁,在各学科必修的军事科目上,众人都曾经对他望尘莫及。有那么二三个从军欲望强烈着,也想效仿常茂,试图去举起石锁,可是,满斗大汗之后,石锁只是平移,却并没有移动,只好悻悻作罢,自然也没有人对常茂从军改行提出异议。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郝仁望着讲台下面人头攒动的莘莘学子,心中无限感慨。

    柳三变的婉约诗词名满勾栏所,可是其不适合做官,只适合在勾栏所厮混,李太白斗酒诗百篇,可是他更适合仗剑走天涯,四处游山玩水。

    可见,文学水平和做官的水平并非共通的,文章写得好,未必适合做官。

    就像御史蔡子英一样,写的一副好檄文,能把陈友谅的病骂痊愈了,让天下人都对陈友谅咬牙切齿,可是他动不动就哭鼻子的性格,根本不适合做独当一面的官,他更适合写文章,恐怕给他一个县城也治理不了。

    郝仁最开始搞科举制度,的确是因为自己急需人才的补充,更重要的一点,延续几千年的科举制度,是收拾天下士子心的最好方法,而科举的弊端却是太多太多,最令人切齿的莫过于策论的八股文,更是后世某个时间段批判的腐朽落后的东西。

    如今的新宋已经和以前大有改变,尤其重视工业贸易的发展,显然科举是不可能为大宋培养出适合的治理相关方面的人才,何况汉地受胡虏压迫日久,大宋的精锐科技,至此已经损耗殆尽。

    当然,郝仁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彻底的废除科举,郝仁已经决定,小学、中学、太学三级学堂制度日趋完善,逐渐的减少科举的次数和招聘数量,直至最后彻底废止科举制度,提前让这害人的东西在中土拔根儿。

    “诸位学子!”郝仁登高一呼,众位学子们知道这是皇帝亲自训话,本能的鞋跟靠拢,发出整齐的碰撞声,站起笔挺的军姿,各个如同苍松一般的挺拔。

    “你们是我大宋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太学人才,你们是我国的栋梁和希望!跟随我一同打天下的军政大员,都有老去的一天,而这个太学堂的存在,就会为大宋国家,培养出源源不断的人才,作为太学堂的第一批毕业生,你们将会有无数的师弟从这个学堂走出来,朕只希望你们,能给你们后进的学弟们起一个表率的作用,不要辱没了我们大学堂这块金子一般的招牌,国家建设在即,你们将大有作为!”

    郝仁一番近似于煽动的讲话,听得下面莘莘学子们热血沸腾,如同雷鸣一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是呀!从小学堂到大学堂,只要你的学业足够好,便可一路享受国家的免费培养,吃穿用度,都是站在台上的这个大宋皇帝出钱,从太学堂毕业,便可以得到丰厚的薪酬待遇,这些二十左右岁的学子们没有遇见过,就是那些须发皆白的老者,也是闻也未闻。

    这样的国度,值得这些享受一路免费教育的学子们为之奋斗,甚至为之牺牲自己的生命。

    野蛮对文明的残酷践踏后,这样幸福的国度,让人倍觉珍贵。

    荣誉,似乎都显得黯淡,为这个国家尽忠,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享受了一路幸福后,应该奉献的义务。

    当然,这些学子的费用并非是郝仁自己无端印刷出来的,这钱,大部分是来自学子的父母们贡献的赋税,至于大宋庞大的对外贸易所得,是要用来进行对外无限的扩张,甚至要这些学子,为之付出生命。

    天下,本就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是价格高低不同罢了!

    (。)

第四百三十一章 日臻完善() 
当然,郝仁认为自己的学堂只是一个雏形,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亟待改善。

    比如要将各学科单独独立出来,至少要将文、武两学科划分开。文武交往过密,终究不是一件好事情,历来被各朝廷忌惮。

    工科更应该像后世的技术学校发展,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人才,并考虑取消官职任命。

    女学也要兴办起来,在这种男权时代,不奢望能让女子学的跟男人一样,至少也可以考虑在医科、女工、纺织方面着重培养,进而促进科技的兴盛。

    郝仁知道,这一切将会阻力重重,但他坚信自己能办成。免费学堂已经由不可能变成可能,而且硕果累累,还有什么不可能?

    百姓们已经看见自己沉重的赋税税有所值,倘若基金不足,也可以考虑将百分之十五的税赋,提高到百分之二十,只要监察御史们保证这笔花销,没有进入各级官员的口袋中就可以。

    至于最终会不会的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没有工作岗位,这已经不是郝仁考虑的问题,在人才奇缺的建国之初,人才过剩?几十年内郝仁是看不见了。

    就算最后太学堂的学生结业后,无法取得官职和工作岗位,那他们又有什么怨言?学费都是国家承担,没有收了他们的重税再收他们的学费。

    庐州的将作坊在肥水的下游,如今夹河两岸,已经修建了两丈高的城墙,一应生产工作,都在城墙内完成,大大的保证了将作坊的保密性和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

    数百隶属于工部的卫兵在城头警戒,一队常常的车队从南门出来,将准备出海的货物,运抵巢湖码头,等待商人前来沽货。

    郝仁刚刚从太学堂出来,便带着一应人等,径直前往将作坊考察指导工作。

    负责警戒的千户正是郝仁穆家寨出来的兄弟破卒,如今封爵二等子爵,当他抬头看见郝仁时候,满心欢喜的迎上去,一如当年在穆家寨一样,开口就要喊“老大”,可一个‘老’字刚出口,他满上意识到不对,赶紧恭敬的抱拳行礼。

    “臣参见陛下!”

    郝仁望着昔日存活下来的兄弟,如今有模有样,不是昔日破落户的模样,心中颇觉欣慰。他笑容可掬,抬手让其免礼,才道:“我已经回驾多日,为何不来宫中探望?”

    破卒虽然当年就跟随郝仁,可是自己能力有限,自从郝仁人手充足后,自己一直被分派在守备将作坊的位置上,不能像张破虏、穆有才那样,博取显赫的功勋,自觉惭愧,哪敢主动登门。

    不过破卒知道自己的能力,这是郝仁爱惜他的生命,能够封爵,昔日想都不敢想,已经是祖坟冒青烟,如今郝仁问起,自然是这个富贵了的皇帝,还没有忘记昔日的功勋,心中大喜。

    “臣有军务在身,又恐陛下回京事多,故而臣未敢轻易叨扰!”破卒恭敬道。

    “过几日旬休,可约在京的兄弟一道来,朕也许久未曾饮酒了!”郝仁道。

    破卒笑逐颜开,感觉受到极大礼遇:“臣领旨谢恩!”毕竟,郝仁这个皇帝心中还是有兄弟的。

    郝仁穿的是常服,从破卒手中接过来大宋制式的安全帽,扣在头上,便大大喇喇的走进将作坊,工部尚书穆有才走过破卒面前,意味深长的拍了来破卒的肩膀,不知道是显示自己的地位高贵,还是给破卒莫大的鼓励。

    将作坊的城郭内,清一色的白色木质板房,露天看不见一样的设备,所用的工作车间都已经被板房覆盖,工匠们不需要顶着寒风烈日工作,将作坊的工作环境大为改观。

    只能见高耸的烟囱冒着腾腾的青烟,巨大的水车田在吱吱嘎嘎的转,夹杂着叮叮当当的打铁声,钻头钻铁的摩擦声,木匠丝丝拉拉的锯木声

    工部侍郎将作伯焦玉头戴安全帽,正拿着图纸,对几个工匠的头领们分派任务:“黑药要加紧再造出来一些,以做陛下北伐备用之需要,一窝蜂也要多造一些,这个损耗大,火枪还需要改进”

    几个将作头领已经拱手施礼,焦玉才回头看见郝仁,却并未显出太过惊讶,他早就料到,郝仁特别重视这个将作坊,可以说,这个将作坊是郝仁一手打造出来的,陛下回京,必然要来视察,而且郝仁从来不讲排场,都是闷头就杀来,不会提前给支会的。

    焦玉等人行礼完毕,却都未对这个曾经与他们抡大锤的皇帝,表现出太大的恐惧,而是各个满脸喜悦。

    今日的郝仁,不是昔日的郝仁,是尊贵的大宋天子,焦玉很庆幸自己跟对了主公,如今一家两个伯爵,祖坟早爆炸了。

    焦玉无非是领着郝仁在将作坊转了转,汇报一下产能提高多少,火枪准备改进城燧发等工作方案。

    郝仁细心听取汇报,至于将作坊的日后发展方向,郝仁的学问已经用尽,只能提出些课题、设想,让将作坊的工匠们发挥聪明才智,之行解决问题。

    就像郝仁当初想做火枪,工匠们复原了连弩一样,郝仁也是千金买马骨,毕竟现在的整体将作水平在世界是保持领先的,郝仁便也没那么急。

    “将作伯满脸喜悦,定然是有大快人心的事情,莫非是尊夫人有喜了?”郝仁见焦玉气色明显与以前不同,身上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