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德意志将永世长存 >

第60部分

德意志将永世长存-第60部分

小说: 德意志将永世长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也没什么损害,我们,也将会成为替此次行动的罪羊。不然,你以为国防军的二百万帐篷是有那么好借的吗?”

    这次进军鲁尔行动,有好几百万人参与,这几百万人的住处是一个问题,还好国防军及时伸出援手,借了希特勒两百万帐篷。

    所以说,这次行动,至少军队是支持的。

    “所以这次行动我们最好成功。”乔纳斯说道。

    希特勒淡淡一笑:“不管鲁尔是否收得回来,我们都已经成功了。”

    不错,希特勒已经成功了,如此规模浩大的行动,全国人民绝对会记住他,都会认为他是一个在行动的爱国英雄。

    全德国人,也会记住国社党,同时,国社党的思想理念,和行动计划也会植入到所有人的脑海中。

    这,就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宣传。

    “嗨!领袖,我有事向您禀告。”

    这时进来一个人高马大的壮年,正是新入党的戈林。

    对于戈林,希特勒在未见面之前是厌恶的,因为根据他的记忆,戈林会是一个吸毒成瘾的大胖子,同时争权夺利、好大喜功、心里变‘态,二战期间搜刮着大量的民脂民膏,富可敌国,生活也是极其奢靡。

    德国“齐柏林”航空母舰的夭折,敦刻尔克的不完全成功,不列颠空战的空耗,对苏战争的无力,都是他造成的因素之一。

    而且,在帝国覆灭前夕,戈林背叛了希特勒,想要掌管国家大权,独自与盟军进行谈判,这一点也广受诟病,那个时候二战德国都要覆灭了,苏军都要,他叛变做什么?夺权之后有什么意义?

    所以,当时的戈林应该是处于国家的角度出发的,叛变的时候苏军都已经攻入德国腹地了,普通平民死伤惨重,所以他可能认为战争没必要打下去了,应当今早投降,保存国家元气。

    对于戈林这个人是否无能,希特勒持保留意见,但是,现在的戈林,完全是一个浑身洋溢着力量的汉子,和后世的形象完全不同。

    这个时候的戈林在一战时期击落了22架敌机,是全国人民心中继里希特霍芬之后的空战英雄,在一战时期,里希特霍芬是全德国人民的空战英雄,指挥着德国最强大的第一飞行联队,这个联队了出过不少著名人物,一战二战的三分之二的空战王牌和将军都是在这个联队里出来的。

    里希特霍芬死后,第一联队就由戈林担任队长,开始大家都对戈林并不满意,因为当时比他击毁敌机数量多的王牌还有好几个,凭什么戈林就成为了队长?不过后来,戈林凭借着高超的领导能力,以及注重与其他王牌一同合作击落敌机,而非追求个人的累计战绩,从而获得了全联队的信赖,成为了空军里面的代表人物。

    戈林,就是在希特勒的一次演讲之中,被希特勒的思想所折服,从而申请加入国社党。本来希特勒是拒绝戈林加入的,不过了解了戈林这个人后,意志就有所松动,而且作为一个领导,要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印象中的戈林虽然有很多缺点,但这个时候的戈林完全是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人,没有吸食毒‘品,也不是大胖子,而且戈林反应灵活、幽默和颇具贵族气息的兴趣,总使他在结交活动上无往不利,某种程度上甚至比外国人周恩莱、威严的鲁登道夫、正被神话的希特勒还要受欢迎,也只有戈培尔才能和他的结交能力相媲美。

    戈林其实对于国社党的思想也不是百分之百的认同,其中最大的差异就是种族思想,希特勒所提倡的国家是兼容并蓄各取所长的,只要是真诚的热爱德国的人,无论种族和肤色,都算是一名优秀德国公民。

    而戈林就认为对于德国国内的犹太人们,应当予以监禁或者驱逐,以防止再次被坑。

    这不是戈林一个人的思想,同时是党内,也是南德地区某小部分人人的想法,这些人虽然不多,但有些是社会精英,其实是可以争取的,但就是因为种族思想不同,导致了这些人或者不加入国社党,或者对国社党归属感较少。

    希特勒等一众委员会的人,这段时间以来就发动了数次整‘风运动个宣传活动,致力于要把大家的思想给统一了。

    无论说什么话,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戈培尔。

    戈培尔的宣传运动十分有效,现在整个南德地区,排外的种族思想已经比较少了。

    对于民族主义者,希特勒决定要么就不吸收,要么就不要让这些人处理民族事务,除非——希特勒真的有那些想法……

    戈林现在才加入国社党,只是一个普通党员,连委员都不是,会有什么事情给希特勒禀告呢?

    “来,先坐,休息一会,慢慢说。”希特勒比较重视戈林,所以对他还是很客气。

    戈林没有坐下,带着军人的站姿,说道:“领袖,我以前很多战友现在在齐柏林公司工作,他们说动了齐柏林公司,让齐柏林公司的飞来支援我们。”

    “哦?齐柏林飞艇?”临时会议室安静下来,因为齐柏林飞艇是现今世界上最庞大的军事武器,在一战时期大放光彩,立功无数,希特勒问道:“齐柏林飞艇不是被英美法三国瓜分了吗?怎么还有?”

    戈林脸上满是兴奋地说道:“世界大战结束后是没有飞艇了,但现在又刚建好了三艘,准备作为商业用途,但现在正好可以参加去鲁尔的行动。”

    “好!”希特勒面对着他,双手握住他的肩膀:“你立了功了。”

    有了齐柏林飞艇,许多事情都方便许多,飞艇是一个庞然大物,不仅可以提升大家的士气,同时在天空中飞的很快,可以快速的运输物资和人员,同时,这个时候虽然有了领空权的说法,但还没有实施起来,他们可以利用飞艇飞到法国境内,在法国投放传单,取得法国民众的支持。

    至于会不会被法**机击落,这是一个问题。

    “击落最好!”

    希特勒心中暗暗的想,鲁尔,即将到达!

第九十四章 波恩市() 
游行总部就设在波恩,波恩是一座历史名城,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就出生在这里,并一直生活到22岁。在贝多芬出生前,波恩本身就是一座音乐名城,以宫廷乐队而著名。

    波恩大学,也是德国最古老的大学之一,马克思和海涅还有尼采都在这座大学里学习过,也有好几个波恩大学的教授德国诺贝尔奖,虽然不算是德国顶尖学校,但至少也算是一流的学校。波恩全市五万多人,就有两万多人是学生,可谓是一座以教育为主的城市。

    希特勒以前来过这座城市,这座城市以前给他的感觉就是异常清新、宁静,没有那些大城市常有的嘈杂和车多人拥的现象。漫步市区,到处都可以见到郁郁葱葱的树木,历史悠久的古朴建筑,还有绿色草坪上,井然有序地点缀着的色彩艳丽的郁金香花圃。

    不过,现在的波恩完全变了样,作为游行总部,最多只能容纳十几万人的城市一下子涌进来二三十万人,虽然国社党严明秩序,但这座城市怎么也没有了往日的宁静,人潮拥挤,游行遍布。

    如果从上帝视角上来看,你会发现惊人的一幕,在鲁尔工业区外围所有城市,都拥挤着人群,全部都发出愤怒的口号,要求侵略者滚出德国人的土地。

    整个鲁尔工业区都被包围了,鲁尔工业区很大,相当于荷兰主权国土的一半大,可是相对于五六百万的群众而言,完全可以很轻松的包围鲁尔。

    国社党出发时只有五十多万人,一路宣传,队伍壮大到了五六百万,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要知道,这个时候的很多国家的全国人口都没有五六百万人。

    这,也得益于德国的经济崩溃,致使很多人无事可做,被国社党一宣传,从众心理之下也加入了队伍。

    至少参与国社党的活动要给他们饭吃,留在家里反而消耗粮食。

    如果加上鲁尔工业区里面的近五百万人,可以说,在鲁尔工业区这片土地上,聚集着差不多一千万的德国人——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要知道现在的德国总人口才不过六千万,占到了全国人口的六分之一,可以说,现在德国国内“空”了。

    这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抗议,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游行!

    一条河,一边是实枪荷弹的法比军警,另一边则是举着各色彩旗横幅的德国人民,两方对峙,一方没有上级的命令不敢开枪,一方是口诛笔伐。

    一个关卡,一边是用身躯挡住人群的法比军警,一边是要往鲁尔工业区冲的德国人民,他们用自己的身体对抗,甚至有的地方演变成为流血冲突。

    事件,慢慢在扩大。

    法国空军已经派了两个联队驻扎在鲁尔,随时支援,法国前线战士也被要求在特别情况下,允许开枪射击。

    一千多万人,也不是国社党可以掌控的规模了。

    这样不可收拾的局面,让国社党某些人退缩起来,国家复兴党元老之一的罗森堡就曾对希特勒说道:“我们还是不要扩大规模的好,目前的政治形势不应当针对国外势力,用我们国社党的力量给国家争取鲁尔,现阶段的任务应当是重视国内斗争,对国内种族进行优化和清洗。我们现在侵占鲁尔,事情越闹越大,最后一发不可收拾,会殃及无辜的德意志人民的。”

    罗森堡的话也有类似的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工人,被老板拖欠工资,工人四处讨债无果,所有人都轻视他,所有人都不搭理他,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人就去电车上放火,以此来扩大影响,讨得工资。

    最后,电车上的乘客死了不少人,这件事情的影响的确是扩大了,可工人也是被抓入狱。

    希特勒现在的行为就有点像这个例子,他是扩大了影响,但是,他同时也扰乱了国家的秩序,为了某些利益,为了扩大影响,让无辜的人遭受了苦难。

    不过希特勒不这么想,现在这个德法英三国正在政治角力的,他这么做就是要让英国全力支持德国,让英国人知道,没有鲁尔的德国,将不得安生,将完全不能对抗法国。

    这不是乱来,而是希特勒深思熟虑的结果,在巨大的收获面前,就算是被抓入狱,也是值得的。

    而此次行动是否会殃及无辜的人民?

    希特勒已经做好了准备,抗争,往往都是带有留血的,这是死得其所,这就是崛起的代价。

    对于这个罗森堡,希特勒是了解的,他是一个种族主义者,曾经是鲁登道夫的左右手,后来希特勒掌控国社党后,本来是想脱离国社党的,但是在鲁登道夫和希特勒的挽留下,罗森堡还留了下来,不过也给希特勒开了一个条件——如果有朝一日国社党掌管国家政权,要对他的种族优秀理论进行发扬、对基督教进行排斥。

    其实对于民族主义者,希特勒是从来不会挽留的,但是罗森堡是一个特列,因为他是出身于侨居俄国的德国富商家庭,不仅很有钱,而且在容克地主阶级也很有人脉和声望,如果能够团结罗森堡,那也能够获得许多容克地主阶级的友好。

    因此,对于罗森堡的要求,希特勒大部分都同意了。

    办公室内,希特勒看着面前的人,庄严的开口说道:“这次任务非常危险,可以说是九死一生,你们能够自愿报名我非常高兴,你们如果能够活着回来,我会请你们在雄鹰大厦的最顶端喝香槟。”

    “哦,别喝醉了从三百米高空摔下来。”戈林富有幽默感的笑道:“到那时候别我没有成为雄鹰,反倒是成为了一头死鹰,哈哈哈……”

    “别乱开玩笑,还说些不吉利的话。”

    希特勒呵斥道,此时,在他面前有十个人,这十个人将要驾驶齐柏林飞艇,飞往法国境内投递宣传单,这次行动九死一生,因为,他们没有和法国政府取得联系,是单方面飞行,极有可能被法国人发现,并被击落。

    所以,这次前去的十人,全部都是慷慨赴义的勇士。

    戈林,任齐柏林223艇艇长,也是主驾驶员,副驾驶员是格莱姆。其余的还有蛮牛、光头、赫斯也强烈申请参加,除了他们五位之外,另外五位都是从党卫队里挑选的骨干。

    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飞往法国巴黎去投掷传单,给法国政府施加压力,可以说任务非常艰巨,一旦被法国人击落,这个时候也没有降落伞,飞艇在高空之中,他们将必死无疑。

    所以,这些人的名字,希特勒是深深记住了。

    “传单别是用德语写的哈,不然法国人看都看不懂。”领走时,戈林嬉笑道。

    希特勒笑着踢了戈林屁股一脚:“放心吧,绝对是法语写的,回来我就允许你打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