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武将修改器 >

第145部分

三国武将修改器-第145部分

小说: 三国武将修改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汉人大阵之中,火炮声和火枪声随之响起,还未真正接触,就对鲜卑人的前军造成了极大的伤亡。一时间,直接将鲜卑人给打蒙了。

    趁此机会,徐晃下令进行反击。步兵列成一个个方阵,踏着整齐的步伐前进,而骑兵则从两翼攻入敌军之中,力图将敌人切割开来。

    步度根抵挡不住,见己方人马已然出现了溃败的趋势,不敢迟疑,赶忙下令撤退……

    战斗持续了整整三天才算彻底结束。在正面击败步度根后,徐晃立马率领骑兵继续追杀溃逃的敌人,一直追了三天两夜才作罢。

    此战,三万五千龙骧军在徐晃的统领下,大败步度根亲自统帅的四万鲜卑人,斩杀的敌人超过两万四千!收拢溃兵后,步度根帐下也不知道还能不能聚拢一万人马。这对鲜卑人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创。

    不过,相比于虎骑军造成的杀伤来说,这只能算是开胃菜。

    四万虎骑军在草原上纵横,庞德都记不清自己踏平了多少个部落,他只知道,被虎骑军掳走的妇孺和幼童就已经超过了五万。而被杀死的人,只会比这更多。

    兴平十七年(210年)十二月,虎骑军与扶罗韩遭遇,仓促之下发生交战,依旧将其击溃……

    见己方完全挡不住汉人的兵锋,步度根和扶罗韩纷纷北遁,越过瀚海进入了漠北。自此,漠南再无鲜卑王庭。(漠南指戈壁沙漠以南、阴山以北地区,今分布在中国和蒙古国之间)

    得知步度根和扶罗韩北逃后,虎骑军和龙骧军没有停止劫掠,并且分成十数支部队席卷整个漠南。不过手段温和了许多,不再进行大规模杀戮,改以俘虏为主。

    没来得及逃入漠南的鲜卑人,要么成为了凉国的俘虏,要么就进入了幽州向袁绍寻求庇护。凉国与鲜卑之间的战斗,已然进入了尾声……

    早在凉国对鲜卑展开反击之时,与曹操之间的战斗也已经打响。

    在凉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下,曹操依旧发动了进攻。先出动两万人马佯攻南阳郡,而后便率领四万主力军从弘农郡出发,想要北渡黄河进攻河东郡。不过马应早有准备,不仅在潼关屯驻了一万人马,而且在河东郡河北县和太阳县也各屯驻了五千人马,扼空黄河北岸。

    曹操若是敢渡河,那在渡到一半的时候,不管是抵达黄河北岸还是留在黄河南岸的部队,都有遭到凉军突袭的威胁!

    除了这六万人马外,曹操又在九江、庐江二郡屯驻了三万人马,以抵御长江水师和玄武军的进攻。

    马应与曹操之间,一共开辟了三处战场,除了南阳郡之外,另外两处战场的胜负都能左右整个战役的局势……

    虽然需要面对潼关、河东两地凉军的威胁,但僵持了几天后,曹操依旧选择在弘农县和陕县一带偷偷渡河。

    屯驻在黄河北岸的是他的老对手徐荣,得知曹军正在渡河,他没有犹豫,立马集结一万人马杀了过去。

    此时已经有一半的曹军渡过黄河抵达了北岸,足有两万人马。见徐荣赶到,这两万将士都被吓了一大跳,好在曹操亲自在这里坐镇,很快就让他们结好了防御大阵,以抵御徐荣的进攻。

    徐荣冲杀了一阵,虽然对曹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但却没能将之击溃。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局势对他越来越不利。

    怕敌人恢复士气展开反击,徐荣只能先撤退……

第274章 淮南之战() 
见徐荣头退却,曹操终于松了一口气,不过清点伤亡之后,他差点喷出一口老血。经过刚才的厮杀,己方居然折损了近三千士卒!

    有一些是被敌方将士斩杀的,但也有一些是落入水中淹死的。

    唯一庆幸的是,总算没有被凉军击溃,否则接下来的战斗根本不用打了,直接认输就行。

    休整了一天后,曹操便下令攻打河东郡河北县,想要将这里拿下,作为占领整个河东郡的据点。

    因为地理的缘故,河北县并非徐荣着重防守的地方,因此守卒并不多,加上郡兵也就只有两千人。饶是如此,依旧对曹操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因为火炮的缘故,曹军连续攻打了八九天就没有将之拿下,而且还出现了很大的伤亡。

    好在,又攻打了几天之后,凉军知道抵挡不住,毁坏守城火炮之后,果断弃城而逃。河北县终于被曹操拿下。

    可是,曹操怎么也发高兴不起来,他此次带来的四万人马,直接减员到了三万五以下……要知道,在此过程中,他只是渡过了黄河,打下了一个普通县城而已。

    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当他攻下蒲坂和太阳这两座敌方着重防守的县城后,都不知道还能剩下多少人马。甚至,能不能攻下这两座县城都是一个问题。

    攻打凉国,远比他预想中的要困难得多。

    这边战事陷入了胶着状态,可淮南那边,局势却三日一变。

    虽然曹操在九江和庐江两郡屯驻了足足三万人马,但南路主帅麴义依旧发动了进攻,三万玄武军在长江水师的帮助下,在枞阳县一带渡江,杀入庐江郡。曹操麾下大将曹仁,立马率领两万人马前往抵御。

    三万玄武军一路挺进,很快便在舒县与曹仁相遇,战斗一触即发。

    曹仁虽只有两万人马,但却有城池之利,故而麴义没有直接发动进攻,而是在耐心等待最佳时机。

    他之所以这么沉得住气,是因为长江水师即将在九江郡登岸。那里只驻扎了一万守军,以严颜、甘宁等人的作战经验,肯定能对那些守军造成极大的压力。不管是攻破九江郡还是逼迫那里的守将向曹仁求援,都能对庐江这边的局势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是对己方有利的影响。

    镇守九江郡的主将乃是于禁,兵法韬略其实还不错,奈何兵力处在绝对的劣势,再加上严颜、甘宁、程普等人也都不是泛泛之辈,故而接连战败。只半个多月的时间,于禁就丢到了九江郡南部大部分县城,不得不退守阴陵,向曹仁求援。

    在他退守阴陵之后,他麾下的士卒已经不足五千,而且士气低迷。如果没有援军的话,肯定守不住。

    曹仁了解他那边的情况后,没有办法,只能顶着压力,让曹洪率领五千人马前往救援。如此一来,与麴义对峙的将士便只剩下了一万五。

    这一下,麴义终于不再犹豫,对曹仁镇守的舒县发动了进攻。为了打击敌人的士气,他一口气命人推出了五十门火炮,对舒城进行轰炸,吓得城墙上的守卒不敢抬头。饶是如此,随着城墙被轰塌,守卒依旧出现了伤亡。

    知道不能再继续这么下去,曹仁打算博一下,亲自率领五千骑兵冲击玄武军,企图将那些火炮全部破坏,并冲乱玄武军的阵型。

    麴义立马命人结阵防御,同时派出己方骑兵,寻找机会杀入敌军两翼。两位大将见招拆招,斗了个旗鼓相当,谁都没有占到太大的便宜。然后曹仁终究兵力不足,随着时间的推移,胜利的天平还是在向麴义那边倾斜。

    “输了……”

    眼看舒城的城墙又被轰塌了一段,己方士卒的战斗意志越来越弱,曹仁叹了一口气,知道败局已定,再无扭转的可能。在副将乐进的提议下,他终究还是做出了决定,放弃舒县,全力突围。

    见曹军开始逃跑,麴义大喜,但是却没有放弃对他们的追杀。可是,一番追逐下来,并没能将曹仁留下,最终还是让他带着三四千残军逃走了。

    不过,于整个战役而言,这已经是一场大胜了,接下来夺占整个庐江郡将不会再遇到什么阻碍。不仅如此,受这边战事影响,九江郡那边肯定也守不住,用不了多久就会和庐江郡一起成为凉国的领土。而凉国与梁国南边的边界线,也会从长江北移到淮水。

    真到了那个时候,凉国兵锋便可直逼豫州和徐州,曹操必然不敢再攻打河东郡,八成会回师。当然,他也有可能不回师,若如此,马应绝不介意派遣大军杀入豫州和徐州,将淮南之战升级为灭梁之战!

    事实证明,曹操并没有那么蠢。在得知曹仁战败之后,他就已经有了退兵的念头。一是因为曹仁战败之后,淮南必失,再不撤军的话,恐后方大乱;二则是因为他已经没有攻下河东郡的信心了,蒲坂和太阳这两座县城,就如同两座大山一般,让他无法撼动分毫。

    “马应麾下兵强马壮,人才济济,又兼有机巧之利,火炮、宝船皆为兵事重器。自此之后,天下再没有能与之抗衡者。可叹!可叹!”

    曹操望着蒲坂县城,发出了一声感慨,终究还是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几乎是在凉军击溃鲜卑人的同一时间,曹军全面退出了凉国领土。曹操亲自率领三万多人马退守弘农和洛阳,以防马应发动反击。而攻打南阳的那两万人马,也退回了汝南。

    除此之外,曹仁和于禁也带着不到一万的残军,退到了淮水以北,彻底放弃了对九江和庐江二郡的统治。九江和庐江重新成为了扬州辖下之郡。

    见曹军防守严密,马应放弃了灭梁的计划,打算休整大半年后再说。

    值得一提的是,袁绍已经平定了朝鲜半岛,百济、马韩、辰韩、弁韩等国皆被其所灭,并在那里设置了韩州。

    如此,袁绍治下已有六州之地……

第275章 灭梁之战() 
袁绍为汉人开拓了三州之地,未来就算被自己给吞并,名声应该也会远远大过曹操。对此,马应只能说,时也,命也。

    虽然袁绍的实力一直在增强,但他治下的那些世家豪强,却似乎越来越不看好他。马应收到情报,不少世家豪强都在偷偷将族中的产业向辽州和濊州转移,哪怕是新占据的韩州,也有不少大族子弟进入其中置办庄园。

    对此,马应很是高兴,他甚巴不得那些世家豪强全部迁入其中,如此,必然能够加快那边汉化的速度。毕竟,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绝大部分都出自世家豪强,他们将产业迁往新占领的那三州,华夏文明自然也会跟着一并过去。

    兴平十七年(210年)八月,马应忽然收到消息,袁绍病了……

    如果是一般的小病,根本不会引起马应的关注,然而这一次,他似乎病得很严重,甚至都开始卧床了。

    论道理说,马应应该窃喜才对,毕竟他已经做好了准备,打算下个月就发动统一之战。可不知为何,他忽然有些感慨。

    说实话,袁绍此人确实有许多缺点,但不可否认也是一位人杰,至少在他的治理下,河北百姓不用遭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再加上拓土三州,为治下百姓带来了许多战争红利,这一生,已经够辉煌了。

    想到这么一位对手即将死去,马应的心情颇为复杂。

    不过,他却不打算停下统一天下的步伐,在收到袁绍病重的情报之后,他当即书信两封,让使者带着去见袁绍和曹操,以劝降他们。

    没有任何意外,两人都拒绝了。据使者来报,袁绍看完书信后气得不轻,差点昏厥过去,病情也随之加重了一些……

    这是马应所料未及,他从未想过要用这封信气死袁绍。

    遭到拒绝后,马应不再犹豫,终于发动了大战。不过,经过文臣武将的商议之后,统一之战却是变成了灭梁之战。

    按照荀攸的说法,现在袁绍病重,魏国许多文臣武将都卷入了夺嫡之中,无暇他顾,就算攻打曹操,他们多半也不会出兵救援。在这种情况下,根本不需要挑战高难度,同时攻打两国,完全可以降低难度,一个一个消灭。

    而且,在灭掉曹操之后,袁绍多半已经病死,以魏国现在的情况,多半会出现四分五裂的局面。如此,再发兵征讨他们,将会轻松许多。

    马应采纳了这个策略,故而,统一之战变成了更加稳妥的灭梁之战。

    兴平十七年(210年)九月末,已经做好充足准备的凉军全面攻入梁国境内。

    两万龙骧军和两万陷阵军从关中出发,威逼弘农和洛阳;

    四万虎骑军和两万朱雀军从荆州南阳郡出发,攻打豫州颍川郡;

    三万长江水师和三万玄武军则准备越过淮水,北上攻打豫州汝南郡。

    除此之外,东海水师和南海水师也都做好了准备,准备走海路在徐州登陆。

    真要算起来,此次足足动用了二十万人马,可以说是倾全力一战了。若是算上运输粮草的民夫,数量还要翻几番,故而马应对外号称出动了百万大军。

    得知“百万大军”来袭,别说是麾下那些文臣武将了,曹操自己都被吓到了。好在他在治下百姓心中的威望足够高,对麾下将士的掌控力度也足够强,没有生出什么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