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武将修改器 >

第20部分

三国武将修改器-第20部分

小说: 三国武将修改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下降不少!

    如果此时马应领兵在外的话,二话不说就会将他杀了拿来祭旗。可惜,南营现在驻扎在冀城,别说斩杀此人了,就算想要革去他的职务,都需要得到耿鄙的首肯。

    原本马应就准备向耿鄙汇报此事,现在正好一并拿来说。

    在听完此人的劣迹后,耿鄙又看了看帛书上记录的糟糕成绩,顿时怒不可遏,冷声道:“我想要重罚此人,去其职务,逐出南营,你以为如何?”

    马应皱眉道:“只如此,难以让他人铭记。不如将他留在军营,贬为小卒。”

    从一曲军候降为一名小卒,心态肯定要崩,那些曾经被他虐打过的士卒,估计也会想方设法寻他晦气,讥讽嘲笑什么的更不会少。这种精神上的打击比身体上的惩罚更折磨人。

    只沉思了一会儿,耿鄙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当即下令道:“传我军令,阳络残暴,虐打士卒,不恤下属,怠于操练,当笞一百,去其职务,贬为小卒。其军候职务由原汉阳郡吏庞德接任。”

    马应有些惊讶耿鄙的狠辣,笞一百的惩罚可不轻,用小竹板狂抽一百下,屁股肯定要被打烂,最少也要一两个月才能下床。若是出现伤口感染什么的,这条命能不能保住都是问题。

    不过用来杀鸡儆猴的话,这样做倒是无可厚非,很符合封建王朝的时代气息。

第27章 实战练兵() 
六月中旬,庞德顶替阳络,成为南营六名军候之一。阳络则被笞一百,卧床不起,行刑时鲜血将整条裤子都染红。

    看到阳络的下场,南营士卒对马应又多了一些敬畏之心。

    六月下旬,马应以训练有方为由,将庞恭、胡虎和赵炳提拔为军假候,分别为施恬、田博、庞德三人的副贰。

    将庞恭和胡虎调为施恬、田博二人的军假候,是存了以后顶替他们的心思。至于赵炳,则只是想让他跟随庞德学些本事而已,马应着重培养的下属中,也就只有他还没步入三流武将行列。

    当然,其实赵炳现在的能力并不会比施恬、田博之流差,只是马应觉得他还不足以统御一曲罢了。

    “赵炳——统率61(潜力白银级)、勇武67(极限白银级)、智谋56(极限不入流)、政治30(潜力不入流)、健康99(满值100)。”

    希望他在庞德的言传身教下,统率值能够增加一些。

    七月,新任汉阳太守范津到任。

    相比于已经离开冀城大半个月的盖勋来说,范津的能力要差不少,不管是在军事方面还是在处理政务方面,都比较平庸。

    不过此人也有优点,那就是不争权,也不会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瞎指挥。这可是一个难能可贵的品质。

    因此,不管是耿鄙还是马应,和他相处的都还算融洽。

    南营士卒被马应操练了一个月,精神面貌再次焕然一新,令行禁止、恪守军纪几乎已经成为了他们的本能。

    最重要的是,通过打马球、骑射等比试,这些士卒大部分都培养出了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为了一什一屯一曲甚至整个南营的荣耀,在血冲脑的情况下,应该有不少人能够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当然,现在这种集体荣誉感只是处在初始阶段,还需要通过一场场胜利去强化巩固。

    马应心中已经有了计划,打算等再赢下一两场类似征讨句就羌那样的战争后,就请耿鄙给南营取一个荣誉番号,例如猛虎营、虎豹营什么的,反正怎么威武怎么来。

    有了正式番号,就能将集体荣誉感具现化。若是可以做到在战场上喊一句部队番号,就能让集体荣誉感充斥所有士卒的胸膛,那这支部队所爆发出来的战斗力,绝对能让这个时代的将领吃惊!

    这是精神武器!

    在马应看来,只有这样的军队才可以称之为精锐。

    在战场上,身体素质强不强只是其次,战斗意志强不强才是关键!

    就像征讨句就羌的那场战争,占据人数优势的羌人是怎么输的,身体素质差?将领指挥差?都不是,是战斗意志薄弱,仅仅只是被马应冲溃了两支千人队,整体伤亡甚至都没有达到一成五,就有许多羌人开始投降,岂能不败?

    如果他们的战斗意志再强一些,滇吾是有可能胜利的,哪怕是晚两分钟再出现投降的情况,都有可能反败为胜。

    可惜没有如果,没有用精神武装起来的军队,超过一成的伤亡多半就会崩溃,这是避免不了的事情。

    其实这个时代的军队也有精神武器,最普遍的莫过于忠义和国仇家恨。

    尤其是国仇家恨,在对付北方游牧民族的时候,这是天然存在的。当年汉武帝吊打匈奴的时候,公羊学派所宣扬的大复仇主义其实做了不少贡献。

    相比于这些,马应最想给士卒灌输的还是保家卫国、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毕竟后世拥有这种信念的人民解放军所展现出来的战斗力是有目共睹的。

    可惜,就目前而言,想要在南营普及这种信念非常困难,怎么着也要先把人民子弟兵这个概念树立起来才行,否则我们这些拿命博名利的兵大爷,为什么要全心全意为屁民服务?说不通啊。

    好在这些事情可以一步一步来,不着急。

    南营的操练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论道理也该拉出去真刀真枪的打几仗了,毕竟不多上几次战场,称之为精锐还是有些勉强。

    可是让马应无奈的是,根据这段时间传回来的消息,汉阳及汉阳周边已经看不到什么羌胡部落了,几乎都已经迁徙。如果想要讨伐叛羌的话只能去更远的郡县,例如位于凉州东北部的北地郡、位于西北部的河西四郡,以及位于西部的金城郡。

    金城郡肯定是不能去的,那里现在是羌胡叛军的大本营,这么点兵马过去只能给别人塞牙缝;北地郡的话距离冀县太远,而且盘踞在那里的先零羌人数众多,远非句就羌能比,很难啃下;至于河西四郡,那就更远了,根本不用考虑。

    思来想去,居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历练对象!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凉州的情况已经有所好转。”马应自嘲一笑。他非常清楚,虽然这些羌胡现在龟缩了起来,但隐患依旧在,等他们舔舐好伤口之后,肯定会再次席卷整个凉州。而现在,就像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夕。

    不能等了,必须抓紧时间将麾下的三千士卒练成真正的精锐!

    马应暗暗握紧了拳头。

    其实想要让士卒多经历一些厮杀的话,还有一个地方可以选择,那就是武都郡。

    虽然这次叛乱武都郡的羌氐部落没有参与其中,但他们早有不稳的迹象,也该去敲打敲打了。

    相比于凉州其他郡,武都郡算是比较特殊的,因为这里没有多少狭义上的汉人,九成五以上都是羌人和氐人!

    汉武帝时期,这里的羌人和氐人绝大部分都接受了编户。到了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武都郡有51376户,235560人,达到巅峰。(数据来源《汉书·地理志》)

    不过后来因为朝局震荡、羌胡叛乱等情况,武都郡的户口开始急剧减少,到了顺帝永和五年(公元140年),武都郡只剩下了20102户,81728人,只有巅峰时期的四成!(数据来源《后汉书·郡国志》)

    而到了现在,记录在册的编户民更少,也不知道有没有一万户。反正一百年后的西晋,似乎只剩下了三千户!

第28章 武都郡() 
户口减少这么多,可不是因为人口死亡什么的,主要还是因为那些原本接受了编户的羌人和氐人又做了逃户,重新过起了以前的生活。

    也就说,现在活跃在武都郡、不受汉朝管辖的羌氐,最少也有十几万。若是加上与之接壤的广汉属国氐人,还要翻番!

    好在这些羌氐并没有拧成一股绳,而是分成了大大小小几十个部落,例如白马氐、参狼羌、下辨氐、平乐氐、沮水氐等等。

    白马氐也作白马羌,是其中最大的一支。中平元年,也就是两年前,氐人杨腾趁东汉衰弱,整合白马一带各部落,成为了白马氐的部落大帅。

    这一举动,无疑触动了汉朝的神经。毕竟整合这么多部落后,杨腾轻轻松松就能拉出七八千人马。若是再整合武都郡其他氐族,拉出两三万人马都有可能!

    这么强的一股势力盘踞在武都,身为凉州刺史的耿鄙,如何能安心?

    好在杨腾此人还算安份,一直都没有明着反叛过汉朝,只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打一打其他羌氐部落。

    原本马应是不想来这里趟浑水的,但为了练兵,已经没得选择了。

    当然,他从来都没想过要拿白马氐作为练兵对象,他还承担不起将白马氐逼反的风险。此次去武都郡,他只打算清剿一些控弦三千以下的部落。

    两天后,马应就制定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实战练兵计划,并将之呈现给了耿鄙,想要得到他的支持。

    耿鄙此人处事激进大胆,在别人看来这是一个缺点,但对马应而言却是一个优点。若非如此,他还真没把握说服耿鄙让自己出征。

    虽说如此,但耿鄙还是没有立即给予答复,而是先让他退下,然后将程球等一干佐吏召来商议。

    耿鄙提拔上来的这些佐吏大部分都是“鹰派”,因此马应并不担心自己的提案会黄掉。

    不得不承认,耿鄙的效率还是很快的,只一个时辰他们就商议出了结果,并重新拿出了一份行动策略。总结起来就几点:

    第一,对武都郡的羌氐部落需以怀柔为主,能拉拢则拉拢,不能拉拢的也要具备充足的理由再征讨,以免将其他羌氐部落逼反。

    第二,探听白马氐虚实,与杨腾结交,表达善意,就算不能拉拢也要让其像现在一样保持中立,必要时可以展露一些实力予以震慑。

    第三,让南营士卒适应战场厮杀的同时,尽量减少伤亡。

    看完帛书上的内容,马应心中已经有数。耿鄙等人的意思很明白,去武都郡实战练兵可以,但要维持武都郡的稳定,不要闹出太大的乱子,若是能够拉拢一部分羌氐部族,那就是大功!

    马应认真琢磨了一下,总感觉他们重新制定的这份策略,有一种“出使”武都郡的味道……

    武都郡现在辖有七县(道),分别是下辨、武都、河池、故道、沮县、上禄和羌道。

    西汉时期,武都郡的郡治尚在武都县,可到了东汉前期,却又移到了下辨县。而且移到下辨之后,与郡同名的武都县也随之改成了武都道。

    道和县是同一级别的行政单位。按照《汉书·地理志》的说法,“有蛮夷曰道”或者“县主蛮夷曰道”。

    也就是说,叫作道的地方基本上属于蛮夷自治,汉朝的掌控力度并不是很高;而叫作县的地方,则被汉朝牢牢掌控,当地官员也多是由朝廷委派的汉人担任。

    这种制度类似于后世的少民自治州、少民自治县,当然,后世的掌控力度肯定要比现在高。

    ……

    武都郡的郡治所在,下辨城外,一支纯骑兵部队正朝着城门缓缓前行。

    这些骑兵装备精良,而且都配了双马,一看便知是凉州少有的精锐。尤其是他们前进时的队列,纵使骑着马,依旧非常整齐,让过往的羌人和氐人看了,都莫名地生出一丝敬畏。

    这时,下辨城城门大开,一名将领模样的人带着两百郡兵迎了上来。

    “可是汉阳假司马当面?我乃武都军司马李隅,已经在此恭候多时了。”那名将领爽朗道。

    得知他的身份,马应不敢怠慢,当即策马上前。离他不足三米后,这才翻身下马,抱拳道:“见过李司马,劳烦李司马亲自相迎,应愧不敢当。”

    虽然李隅的官衔要比马应高一些,但却不敢托大,也赶忙下马,回礼道:“马司马谦虚了,你乃是我凉州俊杰,又是汉阳第一虎将,当得我出城相迎。客套的话就不说了,马司马且随我进城,太守正在命人准备酒宴,正要给汉阳的将士接风洗尘。”

    听了他的话,马应脸上带笑,心中却对武都郡的太守有些不以为然。从此人特意安排酒宴这件事情上就能看出,这也是一个老于世故的官吏,根本不是做实事的人。若非如此,武都郡也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甚至一度成为凉州刺史的心病,天天担心这里的白马氐会不会作乱。

    不过对于马应来说,武都太守是能臣也好,是庸臣也好,都无所谓,只要不在以后的相处中拖后腿、下绊子就行。

    跟随李隅进城后,马应很快就见到了武都太守。此人姓田名猛字威都,四十多岁年纪。名字听上去很虎,但从外表上来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