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武将修改器 >

第74部分

三国武将修改器-第74部分

小说: 三国武将修改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诩笑了笑,“若韩遂、宋建对这些布置无动于衷,依旧死守金城、陇西二郡,则此计策只保粮道。待粮草充足后,再携大势将其剿灭;可若是他们心生贪念,出兵劫粮或者攻打祖厉、冀城,则可见机行事……”

    马应没再犹豫,当即拍板,“就依此计行事。”

    顿了顿,他继续说道:“若要在巴蜀购粮,还需遣一人为使,联系益州豪族,同时还要和益州牧刘焉打好关系。不知你们可有人选推荐?”

    尹奉想了想,说道:“汉阳世家豪族与益州世家豪族多有来往,原本义山(杨阜)和伯奕(姜叙)都可为使,奈何他们或为郡太守,或为郡校尉,却是脱不开身……”

    “次曾有话可直说。”

    见他这样说,尹奉不再犹豫,认真道:“以凉州当下之形势,若主公前往汉阳招揽,必能得不少人才。最近就有一昔日好友前来投奔,想要在主公治下出仕,就是不知道主公是否还愿启用。”

    很早以前马应就曾招揽过汉阳郡的那些青年才俊,可是除了杨阜、姜叙等少数人外,大部分都拒绝了他。

    而现在,他已成势,不少人都后悔了。所以尹奉才会有此一说,怕马应心存芥蒂,不愿再启用这些人。

    可马应却大度地说道:“哈哈哈,我又不是小肚鸡肠之人。况且我早就说过,唯才是举,只要真有才干,我岂会不用?”

    “如此,那奉就斗胆向主公推荐一人,冀县赵昂,可担此重任,出使益州!”

    “赵昂?”

    马应自然记得此人,和杨阜、姜叙、尹奉一样,都是汉阳郡年轻一辈中最出挑的人。在历史上,此人还被曹操委任为益州刺史,不过却和夏侯渊一起被黄忠给阵斩了。

    当初没能招揽到此人,马应还遗憾了好一阵子,没想到他现在居然主动来投奔了!

第138章 攻克冀城() 
虽说已经决定要亲自领兵前往武都郡,但河西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理,一时半会根本走不了。

    安置户口之类的事情还好说,自有尹奉、李参这些人操持。他们对这些政务早已熟练,基本上不会出什么问题。

    真正需要马应处理的,乃是人事安排。因为从俘虏的文武百官和其子侄中招募了一些人,需要将他们安排到各个岗位上,以完善整个行政体系。

    在此期间,马应和万年公主的婚事也开始进行了。虽然马应一再强调一切从简,但依旧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弄完的,估计要等到从武都郡回来才能真正完婚……

    一个月之后,新迁往河西的人口已经全部落户。武威郡依旧是二十万人口,没怎么增加,但张掖、酒泉、敦煌和河湟,人口都已接近十五万!

    于凉州而言,这么多人口,已经可以算是繁华之郡了。在这种情况下,马应都有在居延地区再置一郡的想法。

    其治下之民之所以增加的这么快,除了编户羌胡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引进了大量关中之民,说是在吸关中的血也不为过。

    不过,有董卓、李傕、郭汜这些人瞎搞,关中之民外逃乃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与其让他们逃往益州、荆州等富庶之地,还不如来凉州充实边疆,为凉州永为中国奉献一份力量。

    对此,马应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况且,也只有在当下战乱时期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充实河西。若是在和平时期,就算政策给的再好也没多少人愿意背井离乡跑过来,不趁现在移民实边,还等什么时候?

    马应发展得这么快,却是让韩遂、宋建二人心惊胆战。

    当局者迷,他们原本还没有察觉到这一点,多亏了李儒代替董卓草拟的一封书信,才终于让他们反应过来,原来自己和马应之间的差距已经这么大了!

    在书信中,李儒多管闲事,帮他们分析了一下凉州的局势。大概意思是,马应治下之民众多,比他们加起来的双倍还多,待一两年后马应安顿好这些人口,不需要阴谋诡计,只凭国力就能耗死他们,轻松拿下整个凉州。若现在不联合起来拼死一搏,以后就更加没有机会了!

    在董卓的介入之下,两人终于放下矛盾,再次联合。而董卓也很豪气,直接为他们正名,分别册封为破虏将军和讨夷将军。

    虽然这两个都是杂号将军,但现在可不是将军名号烂大街的三国鼎立时期,任何一个将军名号都是非常尊贵的,足以表达董卓的诚意!

    而就在这时,马应终于领兵离开了河西,并开始布置兵马:

    张绣统领的虎骑四营调往河湟郡湟门县,对金城郡形成压迫;典伍统领的虎骑三营占据祖厉县,作为第一个据点;而庞德的二营和马应直领的一营,现在正在赶往汉阳郡冀县。

    虽然王国、马腾倒台后,冀县就再无人占据,但并不是说这里就没有守卒了。恰恰相反,若全部动员起来的话,少说也有三四千!

    不过这些并非真正的士卒,而是汉阳豪族凑出来的私兵部曲。

    一般情况下,守城的私兵部曲不会超过五百,因为大部分时候他们都在庄园中劳作。只有出现紧急情况,才会动员起来,全部参于守城。

    而现在,汉阳豪族在冀城自治了这么久,早已放松了警惕,这些私兵部曲自然也没有全部动员起来。

    也就是说,当下冀城的守卒不到五百!

    于大部分人而言,在这种情况都不会强攻冀城,因为纵使将冀城打下,也会得罪汉阳豪族,不利于统治。

    就像王国和马腾,当初占领此地都没有强攻,而是在得到大部分豪族的支持后,直接入主,不费一兵一卒。

    以马应当下的实力,如果愿意给汉阳豪族一些优待的话,其实也能不费一兵一卒将冀城拿下。但是,他还是想要强攻。

    他非常清楚,如果现在就和这些豪族达成什么协议,将不利于自己未来实施的一些政策。还不如先用雷霆之势打服他们,再给他们一些甜枣,说不定这样做的话,反而更容易让他们死心塌地。

    因此,在抵达冀县的第一时间,马应就率领一万大军奇袭了冀城。

    因为事先没有一点征兆,见一万大军忽然出现,冀城守卒直接傻了眼,许多人都被吓到了。以致于虎骑军根本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轻松攻破了冀城。

    当冀城被马应占领之后,汉阳郡阎、任、姜、赵四大豪族才得到消息。

    形势比人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不敢给马应找不痛快,纷纷放下矜持,主动前往太守府拜见暂居在这里的马应。而马应,也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不过,热情归热情,但对这些人提条件的时候,却一点也不含糊。他的条件很简单,主要只有两条:第一,解散私兵部曲,这种东西绝对不允许存在;第二,庄园中的隐户和真实田亩需要主动上报,纳税光荣,偷税漏税可耻,过几天自会有官吏上门清查和丈量。

    私兵也好,隐户也好,其实都是违法的,只不过大汉没能力彻查罢了。

    因为有法理支撑,马应提的这两个条件并不算过分,而且也没有动摇世家豪族的根基。所以,虽然有些心痛,但那些世家豪族依旧还是同意了。

    其实,再过一段时间他们就会发现,自己损失的远远不止这些。因为惠农政策,损失最多的其实是佃户……

    不过,佃户是慢慢减少的,这是一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一般不会引起剧烈的反抗。

    况且,马应对他们也不全是打压,若他们族中有子弟想要出仕,而且又有一定才干的话,马应不介意大开方便之门。

    总之,只要他们老老实实,依旧能有一定的权和势,只不过不能再像以前那般肆无忌惮了。

    处理完这些世家豪族后,马应没有急着离开,而且先颁布了一道求贤令,以招揽人才。

    现在他可是朝廷册封的凉州牧,而且势力不小,愿意在他治下出仕的人将会比以前多得多……

第139章 重返武都() 
这次求贤确实招募到了许多人才,例如姜冏、姜隐、杨谟、杨岳、姚琼、孔信等人,统率和政治最少都有一项超过70,乃是中坚人才。

    马应打算将这些人安排到河西或者河湟任职,不会留在汉阳。

    将这些事情全部处理完之后,马应留下庞德和虎骑二营在这坐镇,自己则带着一营前往武都。

    在他离开后没多久,韩遂和宋建终于收到了冀城陷落的消息。一时间两人都有些紧张,不知马应意欲何为。

    尤其是在得知张绣进驻湟门、典伍进驻祖厉之后,两人心中的担忧更甚,生怕一觉醒来就听到马应三面来攻的消息。

    为此,两人商谈了好几次,但依旧没有拿出什么有效对策。他们倒是想先下手为强,可是和马应一样,他们现在也没有什么存粮,根本不足以发动一场大战。当下这种局面,至少也要持续到十月秋收以后……

    距离当初马应降服武都氐人,已过了三四年的时间。若他在这三四年内无甚作为,在武都氐人中的威望肯定会严重衰退。但是,他现在比以前更加强势,不仅是朝廷册封的凉州牧,而且兵马强盛,在凉州无人能够匹敌!

    在这种情况下,他在武都氐人心中的威望自然不会衰减,甚至变得更加神秘与高大。

    三四年的时间,武都郡的格局倒是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化,依旧是下辨、平乐、故道、沮水、白马和阴平六大氐族划地而治的局面。再往西南而去,则是冉駹氐的地盘,马应并没有与之接触过。

    虽然大格局没变,但小格局却变了。因为六大氐族之间相互征伐,以及各氐族内部的权力斗争,有些氐族有所衰弱,有些氐族却有所增强,还有些氐族甚至连氐帅都换了,例如沮水氐。

    曾经被马应降服的下辨、平乐、故道和沮水四氐族,还愿意听命于他的也不知能剩下几个。

    不过,在抵达武都郡之前,马应依旧派人前去通知了他们,包括沮水氐的新氐帅单阔海。

    眼看就快抵达下辨县,麹义提醒道:“过了这么多年,也不知他们是否还愿听从主公之命,当小心为上。”

    马应却笑了笑,“宜德不用太过担心,氐人之中还是有聪明人的,就算不愿听从我的命令,也不敢与我交恶。”

    就在这时,远处忽然出现了一支千人左右的骑兵。出于训练本能,五千虎骑军都做好了战斗准备。

    不过,那支千人部队却没有表达出什么恶意,停在了一里之外。与此同时,其中几人奔出队列,打马而来。

    “下辨氐帅隗默,拜见州牧,愿州牧贵体金安!”

    来到马应面前后,隗默翻身下马,行了一个大礼。

    对此,马应很是满意,大笑道:“隗氐帅快快请起,难得你有此心。数载不见,别来无恙乎?”

    “托州牧洪福,一切安好。就是没有州牧护持,这些年一直提心吊胆。如今州牧重返武都,下辨氐上下四万余口,愿全部听从州牧调遣!”隗默伏地道。

    虽然知道此人一向很识时务,但能够这么果决,还是让马应有些惊讶,以致于都有些怀疑他这些话的真实性。

    “下辨氐真愿听我调遣,纵使我将他们全部迁往河西,你也愿意?”

    “州牧在河西分田地,施德政,我亦有所耳闻。在河西,族人能够免受战乱之苦,过上安定的生活,我岂会不愿?”隗默诚恳道。

    马应沉默了,思索了一会儿,他忽然正色道:“除下辨氐帅之外,我欲任命你为武都军一营校尉,不知可愿受封?”

    隗默愣了一下,当即拜道:“愿听封!”

    作为一个聪明人,他自然知道马应此举的含义。很明显,他想要彻底掌控武都郡,氐帅什么的未来肯定也是要废除的。

    而他们这些氐帅,愿意服从的,依旧能有高官厚禄,就像自己现在这样被任命为一营校尉。

    若是不愿服从……他依旧记得三四年前,马应降服各氐族时的血腥手段,多少部落首领因此而亡,又有多少部落首领因此而兴?

    不知为何,在接下校尉的任命之后,他感觉很是轻松,估计是因为不用逆势而为了吧,毕竟马应已经给了他一定的保障。

    在隗默的迎接之下,马应五千大军正式入驻下辨城。与此同时,平乐氐帅雷弘和故道氐帅窦和也到了。

    在得知隗默居然多了一个校尉头衔后,不用马应开口,他们竟主动讨要起来,仿佛根本不知道领下这个官职的含义一般。

    当然,他们不可能不知道,之所以这么做,只是为了向马应表达自己的立场罢了。

    其实,他们两个才是马应真正的铁杆,毕竟,他们的儿子都在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