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华大抗战 >

第5部分

中华大抗战-第5部分

小说: 中华大抗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9日拂晓,日军独立混成第11旅团进攻北苑与黄寺。北苑守军第39旅旅长阮玄武投敌,黄寺守军冀北保安队被敌击溃。下午6时,北苑和黄寺被日军占领。

    30日,在日军操纵下成立了伪政权北平维持会,因第39旅投敌,第27旅被敌缴械,张自忠只身无兵,又遭敌特追捕,只得躲进德国医院。北平沦陷。同日,宋哲元于保定致电蒋介石:“职刻患头疼,亟宜休养”,第29军军长职务交冯治安代理。

    日军占领平津后,参谋总部决定兵分三路展开攻势:一路由平汉线南进,一路由津浦线南进,另一路沿平绥线西进,攻占山西的天镇、阳高、大同、太原,掌控华北战场主动权。陆相杉山元疯狂叫嚣:“一个月攻占山西全省,两个月占领整个华北,三个月灭亡全中国!”

    天皇裕仁召见陆相杉山元询问:“对华战争需要多长时间可以结束?”

    杉山元说:“帝国基本国策: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如果帝国能大量出兵,向华北和华中同时出击,全力对华作战,最短一个月,最长三个月,即可以解决中国问题。”

    裕仁问:“有把握吗?”无错小说网不跳字。

    杉山元说:“我以本职担保!”

    “好!”裕仁即批准了陆军部的出兵方案。

    于是,日本陆海空军从陆上、海上、空中,浩浩荡荡、耀武扬威、疯狂地向中国开来,一场历时八年之久的抗日战争由此拉开了战幕。

第014章 中国的战争准备() 
7月30日,蒋介石得知已平津沦陷,立即召开特别会议,研究抗战之策。

    蒋介石说:“诸位均已闻悉,平津陷落敌手。日军侵占平津后,按其‘南北两线作战’计划对华增兵,一部兵力扩大华北战场,一部兵力沿津浦铁路南下,企图侵占南京和上海,作为战略基地,进而向华中进攻,以征服整个中国。其野心何其大也!为支援华北抗战,并抗击日军南进,我们必须迅速调整部队,增兵华北并加强京沪防御。”

    军政部长何应钦宣布了军委会的决定:以徐永昌为保定行营主任,将平汉、津浦路划为第一战区,由蒋委员长兼任战区司令长官,统辖五个集团军:

    第1集团军总司令宋哲元,担负任丘县以东、惠(丰桥)保(定)线阵地防御;第2集团军总司令刘峙,担负平汉线方面作战;第3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担负胶济路方面作战;第4集团军总司令白崇禧,担负浦口以北、兖州以南、砀山以东至海州地区防御;第5集团军总司令顾祝同,担负鲁西运河以西至黄河南岸防御。

    令刘汝明部和高桂滋部合编为察(哈尔)省守备军团,以刘汝明为总指挥,负责收复绥东、察北;汤恩伯军团向宣化、怀来集结为预备军。以上察省守备军团和预备军,统归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指挥。骑兵第6师归马占山指挥,集结于大同。骑兵第3师与第7师合编为骑兵军,何柱国为军长,用于察北地区。

    蒋介石还决定任命张治中将军为京沪警备司令,负责京沪方面防务,司令部暂时仍在苏州,并让他预定淞沪作战方案,并陆续向京沪调兵遣将,加强防御。

    几年来,国民政府做了大量的抗战准备工作——

    构筑工事:1932年‘一·二八’抗战失败后,为防止日军再度侵华,自1933年开始,国民政府即筹划修建国防工事。从1934年开始,国民政府动员了大量人力物力,大规模构筑防御阵地,仅三年多时间,从内陆到沿海,从北方到南国,修筑了比万里长城还要长的防线。从河北石家庄、保定到河南新乡为前进据点,以西起洛阳、开封,东到徐州、连云港为防御地带,在平汉、陇海路沿线,建设了一系列坚固阵地。长江也被加固了,从汉口、岳州间和南京、上海之间的要塞炮台,配备了从德国购买的平射和高射两用重炮。构筑了工事。特别是宁沪一线设立京沪警备区,任命张治中为司令,在吴县、常熟、福山、无锡、江阴一线利用河湖障碍,构筑了几道防御阵地。又任命张发奎为苏浙边区司令,在乍浦、嘉兴一线构筑防御工事。南京到上海的京沪沿线,驻防了实力雄厚的第87师和第88师,还有国民政府的铁卫队教导总队。军事委员会对上海日军据点,拟订了一个扫荡计划。

    作战计划:军事委员会拟订的《民国26年(1937年)度国防作战计划》,已经蒋委员长审批。其中规定作战指导要领是:抗战初期,长江下游地区之**,于开战之初应先用全力占领上海,无论如何,必须扑灭在上海之敌军,此为全部作战之核心。尔后直接沿江、海岸阻止敌之上陆,并对登陆成功之敌,决行攻击而歼之。不得已时,逐次后退占领预设阵地。最后须确保乍浦—嘉兴—无锡—江阴之线,以巩卫首都。对杭州湾、江阴之江面,实行封锁,阻绝敌舰之侵入。空军于作战之先,以主力扑灭长江内之敌舰,及沪、汉两地之根据地。海军以全力于战争初期迅速集中于长江,协力陆、空军扫荡敌舰。

    兵力装备:1935年国民政府在武汉设立陆军整理处,决心对编制和装备杂乱的地方部队进行整编。计划在四年内整理好60个师,并将整编师的旅长以上军官调陆军大学学习。抗战前夕,经过整编的调整师,官兵为10;923人,步、骑枪3;800余支,轻重机枪328挺,各式火炮与迫击炮46门,掷弹筒243具。可惜,只完成50个师的整编后,卢沟桥枪声就打响了。目前国民政府陆军已有49个军182个步兵师,46个独立步兵旅,20个独立炮兵团;九个骑兵师,六个独立骑兵旅,四个炮兵旅,总兵力达200万人。但空军较弱,虽有进口和仿制的各种型号侦察机、战斗机和轰炸机共计600余架,但可参战飞机不足300架。海军只有四个舰队,大小舰船100余艘共计六万吨排水量,大多数是破旧小型舰船。

第015章 中国的战略方针() 
8月初,蒋介石致电全国各地军事将领及**代表、政府要员,速来南京研讨国防大事。1937年8月7日至12日,国民政府最高国防会议在南京隆重召开了。会议大厅里军政要员云集:汪兆铭、张群、何应钦、程潜、朱绍良、张治中、谷正纲、冯玉祥、阎锡山、白崇禧、刘湘、李济深、龙云、何键、余汉谋、顾祝同、蒋光鼐、蔡廷锴、陈铭枢、黄绍竑,及**代表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济济一堂,共商国防大事。

    蒋介石主持会议。军政部长何应钦作了重要报告,主要讲述了国民政府的战备情况。并在召开最高国防会议期间,共商确定了以“持久消耗战”为抗日战争的总战略方针。

    8月11日,何应钦主持会议。军委会主要领导人和部分地方高级将领,**代表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参加会议。

    周恩来向会议提交了《确立全国抗战之战略计划及作战原则案》提案指出:1、战略的基本方针是持久的防御战,但应抓住适当时机予以全线反击,而根本地把日寇从中国赶出去。2、在战役上应以速决战为原则。3、作战的基本原则是运动战,避免持久的阵地消耗战。4、在战役指导上应是外线作战,以求得歼灭敌人。只有在上述作战原则之下,才是保持持久战的有效方法和消灭敌人取得抗战胜利的手段。

    同日,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在国防会议上作了重要发言。

    周恩来说:目前主战场在华北,应展开黄河北岸抗战,否则交通运输有被敌军截断之可能,所以第一、二战区要培养独立持久的能力,由阵地战转为平原与山地之运动战。正面防御不可依赖一线及数线之阵地,正面宜筑集团工事,以免被敌突破一线则影响第二线,而由侧面扰乱敌人。其次用游击战术,交通大道则坚壁清野,在其侧面山地则不退,且组织民众,以军事人才指导。

    朱德在说:战略上需要持久防御,但在战术上应采取攻势。正面兵力拥挤必受损失,必须伸至侧翼活动,因敌人作战不可离开道路。我则应离开道路以行运动战。敌必固守其后方阵线,故我宜尽量破坏其后方。游击战为抗战中之重要者。

    叶剑英说:战略上虽采取内线,但战术上仍应采取外线,随时包围敌人。集团防御战争、广大游击战争、广大民众之运动战,应以此原则进行作战。日军战略展开,必先取得上海、青岛、天津、北平和张家口五点。我军重点应置于平绥线,可破坏敌人整个计划。

    刘湘说:要抗战才能救亡图存,才能深得人心;要攘外才能安内。日本人的军事力量虽然比我国为优,但必须利用交通线,才能发挥其所长。离开交通线,其军队调动难,给养补充更不容易。我等只要采取正规、游击两种战术,在交通线两侧与前后方,与敌周旋,即作持久战……由中日战争发展到国际战争,是可能的。抗战最后胜利,必属我国。

    国防会议期间(8月12日),国民党召开了临时常务委员会,决定设立国防最高会议,作为战时党政军的最高领导机构。蒋介石为最高会议主席。按照其职责,他可以不按平时的程序处理一切事务。至此,中国也进入了战时体制。

第016章 日本的侵华准备() 
上海位于长江下游黄浦江与吴淞江汇合处,是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也是东方金融贸易中心,又是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的门户,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日本垄断集团首脑人物认为,只要控制了长江三角地区,就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也就可以统治全中国。

    1932年“1·28”事变后,日军即在上海虹口、杨树浦一带驻有军队,并有舰艇常年在长江、黄浦江巡弋。1936年8月,日本参谋本部拟定的1937年《对华作战计划·用兵纲要》就计划“以第4军(三个师团)占领上海附近;调新编第10军(两个师团)从杭州湾登陆,从太湖南面前进,两军策应向南京作战,以实现占领和确保上海、杭州、南京三角地带。”

    1937年7月1日,日本首、外、陆、海、藏五相会议,决定“向华北增加陆军”,而海军“作全面战争准备”。当日下午,日本首相、陆相、参谋总长及军令部总长分别向天皇报告了“陆军派兵”和“海军用兵”事宜,并得到天皇批准。

    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参谋本部以中央统帅部名义制定、由天皇批准的《对华作战计划》中提出,“在上海附近作战”,把上海变成日军对华北作战基地。据此,参谋总长载仁亲王发布了《上海派遣军作战要点案》及《上海及南京附近军用地志概说》、《上海市资源调查》等文件,“作战要点”中说:“要以一个精锐师团在浏河镇一带登陆,派主力在吴淞方面登陆,击破阻击之敌以后,占领上海及该地北方的重要阵线。

    1937年7月12日,日本军令部向各部队传达的“对华作战计划的秘密方案”中要求:“海军除运送和护卫陆军并在天津方面协助陆军外,要准备全力对华作战;要确保上海及青岛,使其成为作战基地。同时在现地保护侨民,其他各区的侨民迁至上述两地。华中作战要调遣确保上海所必要的海军、陆军部队,并主要以海军航空兵扫荡华中敌空军力量”;“初期,第3舰队担任对中国的作战,第2舰队专门担任运输和护卫陆军”。

    卢沟桥事变时,驻上海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中将,正率第1战队和第5水雷队在台湾与陆军联合演习,事变第二天即停止演习,奉命率部返回上海。同时接到协助大使馆、领事馆撤退在华侨民的命令。可见,日本侵略者早已作好了侵占上海的战争准备。

    7月28日,在华日侨奉日本政府命令,开始向上海、青岛两地集中。至8月9日,长江沿岸的2;923名日侨和驻汉口日租界的日本海军特别陆战队300余人,在第11战队舰艇掩护下全部撤至上海。

    为利于上海作战,将现在上海的老弱妇孺全部撤回日本,将适战青壮年及在乡军人约一万人留沪,准备让他们参加上海作战。上海形势越发紧张了。

    8月8日,日军驻上海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按照海军部指示,将兵力集中于日租界和军营及有防御设施的东、西纱厂中。

    为制造侵略借口,日军制造了虹桥机场事件。

第017章 日军制造虹桥事件() 
8月9日傍晚,“东方巴黎”上海市区,高楼巍然林立,街道纵横交错,大街小巷的行人和车辆,昼夜往来不息;商贩的叫卖声,车辆的鸣笛声,酒楼的歌舞声,此起彼伏。

    虹桥机场,停机坪上的飞机,此起彼落。机场门口,迎来送往的人们和车辆,时进时出。机场卫兵持枪肃立,专注地警视着周围和机场入口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