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民国狙击手 >

第74部分

民国狙击手-第74部分

小说: 民国狙击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岳山处理皖省革命军判断,属于几百人的小战斗,不值一提。后世的研究者们,最多能够看出岳山心性中那种“干净”的要求。岳山,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特别是在处理内政之时,可以有战争,但前提是政治解决,动不动就向国人或袍泽捅刀子的行为,实在是把东国人的人性给搞丑了搞臭了,岳山与这种人绝对是水火不容。

    皖省的战斗不值一提,但从武昌起义后不久发生在湖鄂境内的战争,这场史称“阳夏战争”的多大数万人的战争,前后持续了41天,却实实在在值得探讨一番。

    10月12日,武昌起义后两日,清廷便命陆军大臣荫昌为“剿办”,会同萨镇冰前往湖鄂剿叛。与此同时,各路清军开始慢慢抵达汉口外的刘家庙车站一带。

    14日,武昌革命军募兵,成功募兵2万。同日,清廷启用袁世凯为湖广总督,督办剿抚事宜。但显然,这个任命对于袁世凯来说,完全是不痛不痒,作为资深政治家,袁世凯又怎么可能只甘心当一个“救火队员”?

    所以,在接下来荫昌指挥的几次战斗中,清军是一败再败,根本不是武昌起义军的对手。至10月26日,清军与民军反复争夺刘家庙,上午清军夺去,下午民军收复,双方呈拉锯战。

    但是,这场仗打到此时,似乎还是打给皇室看的。

    10月28日,黄兴和宋教仁到达武昌,黄兴并于当日去汉口视察,是日,清军用大炮猛轰汉口城区。这时,清廷已经感觉到战争不是这样打的了,27日,清军招回荫昌,授袁世凯为钦差大臣,全权处理湖鄂兵变。10月30日,袁从彰德到达信阳,31日,清廷宣布解散皇族内阁,任用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

    作为清廷来说,惟有舍弃内阁任用袁世凯,才能苟延残喘。而袁世凯,虽然力量很强横,但他也非常克制,于是,在11月1日清军拿下汉口之后,战局奇迹般地停了下来。

    确实停了下来,因为有人开始主张谈判。

    说说袁大人,这家伙在听到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后,终于打道回京了。11月13日袁世凯抵达京师,16日组织新内阁。其成员是:外务大臣梁敦彦,民政大臣赵秉钧、度支大臣严修、学务大臣唐景崇、陆军大臣王士珍、海军大臣萨镇冰、司法大臣沈家本、农工商大臣张謇、邮传部大臣杨士琦、理藩大臣达寿。并以胡惟德、乌珍、陈锦涛、杨度、田文烈、谭学衡、梁启超、熙彦、梁如浩、荣勋分任各部副臣。

    11月16日,袁世凯在京师上任,黄兴在汉阳指挥民军反攻汉口,双方大战又起,至11月26日,清军占十里铺、龟山;11月27日,武昌义军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商议防守武昌,黄兴弃帅印赴沪。

    当日,清军占领汉阳。革命军锐气再遭重创!

    本書首发于看書網

第136章 资州枪声(1)() 
后世,岳山也看过一些资料,但远没有这个时代如此清晰。 岳山虽然没去武昌,但潘明在武昌早有情报布局,所以其战况岳山还是了解的。

    黄兴,其军事能力确实不怎么样,这是肯定的。黄兴能够坚持这么久,与各处不断起义或独立有关,实际上是与袁世凯的战略有关,譬如历史上,他“劝”朱家宝独立,时朱家宝已经是11月8日才宣布独立了,而这时,袁世凯已经回到京师担任他的内阁总理大臣了。

    袁世凯不是要给清廷打,而是在给自己的前途打。此时,在东国没有人比袁世凯更清楚,清廷下台,不过是他一句话的事,他如果要保清廷,南方民党也奈何不得,即便南北开战,也不是几个月能够决出胜负,而最终中国会陷入无止境的内战之中!

    只是,袁世凯为何要南北开战呢?这并不符合他的利益。

    他让朱家宝等人独立,其实是要挟清廷,差不多就下台吧;他在汉口前线大打出手,那是告诉民党,你们还无法奈何我,除非,你们把未来的大总统之位让渡于我……当然,这话没有人明说,但聪明人又有谁不知道呢?

    于是,在清军占领汉口、汉阳后,要求清廷退位的舆论再次成了主流。

    虽然在10月10日之后,清廷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允许民党等社团合法存在,可惜,这次不仅仅是湖鄂了,而是东国几乎每一个省,都不再听命于皇朝,而作为最大权势的袁大人,虽然表面谦恭,但只要清廷的人不是白痴,也能看出袁大人的打算了。

    不退位,似乎真不成了。

    ……

    最悲催的不是黄兴,也不是皇宫中的小皇帝,而是“在路上”的端方。黄兴后来还有很多辉煌的事,此次武昌打了败仗,根本算不了什么。而皇宫中那位,后世以普通民众的身份活了很久,也算得上寿终正寝。

    惟独端方,马上就要死在去成都镇压民军的路上了。这一天,也是11月27日。

    早期,岳山对于端方会死在什么时候,是不太清楚的。毕竟,前世也只看过一遍相关的历史资料,但是,或许真是'神启',他前世看过的东西,竟然愈益清晰,从记忆深处纷纷钻了出来,这些历史事件,当然止于历史真实,但他前世可是看过很多武器设计图纸的,包括一些大型的复杂的设计图纸,即便在当时,岳山也只是图好玩去看,谁知竟然能被他清晰地带到平行时空。

    知道端方的死亡日期与地点,一个问题开始缠绕岳山:端方这人,救还是不救?

    历史上,端方真还说得上满人中比较英明的人物。他是东国新式教育的创办者,是东国第一所幼儿园和图书馆的创办人,亲自送20余名女孩子去蛇国学习幼师,而且,他本人还是一个收藏家、金石学家。

    真要说起来,端方后来任蜀汉铁路总办,其实是替清廷背了黑锅的。

    是时,民办铁路本就一团黑暗。以蜀汉铁路为例,时募款达300余万两,但这300百余万两中的一半,已经在1910年的橡胶股灾中变成了一堆废纸。

    这时,清廷说要将铁路收归国有,同时要将银子一并上缴。天啊,那些铁路总办、会办、帮办等拿什么来填充这个巨大的窟窿?所以,他们要坚决反对国有,以便掩盖自己等人的贪鄙和失职。

    而朝廷之所以要将铁路收归国有,就是想将这些路权再抵押给洋人,以借款度过橡胶股灾给财政造成的巨大损失。

    一句话,都是橡胶股灾惹的祸。当然,这是生拉硬扯找原因了,一个腐朽的王朝,绝不是某一方面朽了,而是整体上无可救药了。

    11月27日,端方率湖鄂新军第八镇第十六协第三十一标和第三十二标一部,至资州。是日,新军哗变,端方与其弟端锦为军官刘怡凤所杀。

    在岳山看来,端方本人是有警卫的,而且新军哗变也未必全部哗变。所以,如果运作得当,是可以将端方救下来的。

    岳山与端方在太湖秋操时有过两天接触,岳山对端方的印象还不错,端方对岳山这个年轻人的印象自然更是不错了。但是,如果仅此,岳山是难以救出端方的,因为岳山说什么,端方都有可能不太相信。当然最关键的是岳山不可能跑到巴蜀的资州去挽救端方的性命,要去救,也是岳山的手下。

    当时,岳山的部队已经开到安庆,部队正在整顿、整编,但安庆还没正式打出旗号。这样的大事,以及救下来以后的诸多事情,岳山却不敢独自作主,而是找到了“岳丈”朱家宝。

    “救,此后有利于团结满人,继承满清文化,甚至也有利于团结一些老人;不救,以后你在施政之中,可能会少一方面掣肘,会轻松一些。所以,救与不救,全在你一念之间。”

    朱家宝知道岳山是个聪明人,并未说得太细。实际上,这个人在他看来,真心该救!问题是他没那个能力,只有岳山才有那个能力。

    “救!就冲他推进新式办学等有利于社稷之功,我也得救!”岳山这话,既回答了朱家宝想要表达的问题,也同时为类似事情立下了一个规矩,只要你对社稷有功,岳山就会出面保你。当前,前提是有那个实力。

    大方向定下来,岳山并请老丈人写了一封言辞恳切之信。

    不过,在小细节上,岳山却得找潘明布置任务了。他要派手下去,但得'神龙'配合,否则,从皖省去巴蜀,数千里之遥,总不能把人救下来后,亡命山林吧。

    这个混乱的时刻,各省民军都想以端方之人头来祭旗。历史上确实如此,端方之头从资州转到了巴州,再从巴州转到了武昌,鄂军都督黎元洪下令将端方和端锦两颗头颅游街示众,武汉万人空巷,围观此头。国人性格中之非人性的冷漠由此可见一斑。

    商量的结果,是岳山派出了11名身带两把毛瑟手枪的柔湖时期的老兵,'神龙'只出具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晋书。

    说来这晋书也很神奇。岳山所知,其人每日进食很少,大约相当于正常人的三分之一,但其精神却相当不错,每天在其居所里,除了打坐就是看书。其打坐的方式非道非佛,其所读之书,亦是无尽杂书,甚至是一些个人日记。

    本書首发于看書罓

第137章 资州枪声(2)() 
当潘明说派晋书随行并主持这次营救时,岳山直直担心晋书的体力能否胜任。

    “体力?呵呵,长官啊,潘明的体力可能不及于你,但要说军中普通的军人,未必有晋书的体力好,无论是爆发力或是持久力。”

    “这么神奇?”岳山觉得有些奇怪,一个人吃那么少,还有那么好的力气。

    “总之,晋书是能够完成任务的。我可以项上人头担保。”潘明认真地说道。

    “好吧,我姑且相信你一次,端方其人,于各方都非常重要,不容有失。”岳山有句潜意识的话没说,那就是端方于民党,真是水火不相容,把端方救下来,给民党添添堵,是岳山很乐意做的。因为民党一旦不顺畅,那么皖省的麻烦就少得多。

    这也是岳山无可奈何的地方。皖省,四战之地,穿越到哪儿不行,为毛一定要穿越在皖省呢?你看那穿越架空小说,要么在东北起事,要么在巴蜀立基,要么在海外发展,当然在沪海也是可以的,但那得更早一些。哪像自己,穿越到一个四战之地,而且皖省的新军向来不安份守纪。如果岳山不是考虑到当时自己是新军之队官,否则他早就跑到巴蜀发展去了。

    巴蜀好啊,天高皇帝远,是东国少有能自给自足之地。

    “保证完成任务!”潘明见岳山答应,心情很爽。

    实际上,晋书其人,当属江湖异人,他的同类人等,多居于深山庙宇,潜伏修行。但这类人等,也要关注世俗,与新的权贵或与持大运者建立关系,期间复杂的因果非三几句话能够述说。有如传说中的杨度见到某某,当即不在为别人作帝王谋,因为帝王就在这儿呢。

    人生有命,后世的岳山是不信的。但是灵魂都穿越了,岳山却不得不信。当然,不得不信不表示万事皆信。所谓天命,亦只是一命而已,还有世命、族命、人命等,而天命,是不绝于人命的;知天命,不是畏服天命,不是裹脚不前,而是顺天命而成人事。就像皇帝诏书里说的“奉天承运”。

    晋书一行,十月二十五日从皖省发出,他们没作其他想法,直接乘坐'南方航运'的小火轮逆流而上过三峡直达巴州。

    '南方航运'在岳山收回橡胶股市投机的钱后,终于在1911年3月正式挂牌,计划在1912年底实现投资500万元,拥有江南造船厂5200吨级远洋货轮6艘,同时拥有各类长江装载数百吨到一千吨的内河航运小火轮20艘,1912年底总吨位将达到42000吨。

    江南造船厂,此时已能造万吨级远洋货轮了,只不过因其成本相对过高等诸多原因,其经营并不景气。岳山向其定购6艘大型船只,等于是给江南造船厂打了鸡血。够他们忙两年了。

    因为'长江航运'挂的是英国旗号(伯尔曼为老板),所以从皖省向上,一路顺利,晋书等12人,在11月10日于巴州上岸。

    从巴州到资州,晋书扮成老板,岳山手下精兵扮成护卫,押送送十几辆大车从巴州前往蜀都。11月22日,晋书一行到达资州,一方面宣称自己偶感风寒,将一家旅店全部包下来治病休整,一方面让护卫带着一些货物在资州附近乡镇兜售,目的是侦察地形以及等待端方一行的到来。

    端方不是一个笨人,到了十一月中旬之后,南方基本已经独立,他亦知道清廷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麻烦,说不定真得下野。而且,他更知道他手下的不足四千人的队伍,即便走到蜀都,也起不了多大作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