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之崛起1646 >

第279部分

大明之崛起1646-第279部分

小说: 大明之崛起164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射的阳光晃得人眼睛都难以睁开。随后两边相互敬礼,又同时转身换队,动作始终齐如一人。整个过程威严肃穆,尽显百战铁军的气势。

    在场藩王心中皆随着火铳砸地声猛地一抽,这才想起来,眼前年轻的辅政王看似和气,却绝不是位好相与的角色!

    去年的时候东虏从北京一路打到江西,势如破竹,期间至少有六七万宗亲被贼兵俘杀……直到这位当时还是世子的小爷力挽狂澜,带着自己编练的新军数番杀得鞑子大败,这才有了今日大伙相聚孝陵之畔的机会。

    若真惹怒了他,天知道会有何等雷霆落在自己头上。诸王扫了一圈四周昂首肃立的龙卫军士兵,又相互对视一番,最后非常默契地将桂王、鲁王、永宁王三位推到了最前面。

    这三人一是崇祯、弘光两帝关系最近的亲藩,前番又在平定丁魁楚叛乱中立过功,影响力不小;一是之前做过监国,虽转封去了广东,但家财最厚,在浙江一带又广有人脉;最后一个虽只是郡王,但在场的只有他和罗川王真正带兵打过建虏,在宗亲中极具威望。

    可以说,除了朱琳渼之外,这三人算是藩王中最能说得上话的。

    桂王朱由榔瞄了眼身侧的藩王们,心说你们也太不仗义了吧,得罪辅政王的事儿推我出来?他可是在广西亲眼见过龙卫军如何摧枯拉朽般收拾了丁魁楚大军,又思及锦衣卫曾在孙彭云数百人盯梢下将自己从桂王府偷出的神通……

    他原本就是胆小之人,此时如何敢当出头鸟?立刻缩了缩脖子,第一个道:“侄儿全凭辅政王殿下做主!”而后神色轻松地望向鲁王和永宁王。

    永宁王那是和朱琳渼在江西一起并肩作战过的,要说他平生最佩服的,第一个是天王老子,第二个便是朱琳渼。加上方才朱琳渼向他暗示过,作为立下军功的藩王,自家的俸禄不会停。

    于是他紧跟着豪气拱手,“只要能为社稷出些力,能驱灭虏贼,莫说这点儿俸银,便是拿出全部家产我也没说的!”

    朱以海这下更犯嘀咕了,这俩人都松了口,要是自己说不行,那这账辅政王还不全算他朱以海头上?他也是见识过龙卫军神武的,要说得罪朱琳渼,他也没这个胆子啊。

    此外他在浙江监国时为了筹措军饷,曾数次派船出海与琉球做生意,深知海上贸易获利之巨。若能入股朝廷的海商船队,朝廷俸禄那点儿银子和这比起来,简直连蚊子腿都算不上。

    他随即揖道:“这俸禄,停了也罢。只是,愚兄想投二十万两银入股这‘远洋商队’,不知可否?”

    二十万?!果然是藩王中的土豪!朱琳渼心中暗喜,忙应道:“自无不可。银子解到南京,即刻计利!”

    旁的藩王们见这三人都低了头,皆是一阵泄气,只得无奈跟着表态接受停拨俸禄。这四十来人乃是大明所剩不多的有封号的藩王,只要这些人点头,其他宗亲自然无人敢再多说什么。

    既然俸禄没了,众人立刻便想到了往后生计之事。荣元王紧接着道:“我要投三万两入股木轨道。”

    其他人也纷纷跟进,“我入股船厂,三万两。”

    “我相信鲁王眼光,投两万五千两给海商队。”

    “我也拿两万两入股船厂吧……”

    朱琳渼欣然微笑,“不急不急,一个个来。以后想追加还可随时去宗人府登记。”

    与藩王们踊跃入股的景象相比,此时云集衢州府的上百位大明各地的豪商、富绅们却显得不那么积极。

    坐在上首的黄宗羲与方以智对视一眼,不禁微微皱眉。

    黄宗羲因前番追查盐税之事办得漂亮,不止追回了六七十万两的盐税,还顺道在盐务系统中推开了发票制度,故而眼下已实授了海关司主事。

    他新官上任接到的头一项差事,便是在衢州主持这“招商引资”大会,辅政王殿下对此事极为重视,但进展得却颇不顺利。

    底下的商贾、富绅们大多都在交头接耳,“李掌柜,你在泉州便是以造船为业,怎不入股朝廷的船厂?”

    “董老爷取笑了,我那点儿家底,朝廷哪儿看得上?且像我这般朝中无人的,万一哪天朝廷要扣了我的本金,我可是干瞪眼没办法……”

    “老张,方才黄大人所说,这出海的商队获利极高,我觉得可以拿些银子入股。”

    “还是谨慎些好,这可是官办。得利了大头是朝廷的,若赔了钱恐怕就要我们担喽……”

    “孙老爷见多识广,方才这黄大人所说的钟表厂、玻璃厂还有木轨道什么的颇为新鲜,您老看能不能投些钱进去?”

    “奇技淫巧罢了,依老朽看,还是拿银子买地实在……”

    那些藩王们自然知道朝廷不会坑他们的钱,又大多头脑简单,辅政王说能搞,那就掏银子呗。而这些商人、士绅之流一个个却都是人精,只要觉得有一点儿不妥,便一个子儿都不会出。

第563章 试行股份制公司() 
黄宗羲抬手示意大家安静,又恭敬捧起一份小册子道:“此乃辅政王殿下亲书《股权与经营条例》,我方才所说的那些生意都将遵照此条例组建。

    “我知道诸位担心什么,往后不论是铁厂、玻璃厂还是远洋商队,都不再是朝廷的私产了。朝廷也只是股东之一,所有买卖、决策都要由股东大会来定,如果朝廷占股少,他也只能由其他股东做主。”

    他这番话说出,底下的豪商、富绅们的注意力立刻向他集中过来。同时,另有杂役将《股权与经营条例》分发给众人。

    其实股份制经营早在万历末年便出现在山西一带,却始终没有形成气候,不过在坐之人对其中章程还是有所耳闻的。

    黄宗羲继续道:“按《条例》所定,所有的产业都会依其估价发行股票,持票者即为股东。只要是股东,就可以获取股息或分得红利。

    “而且这些产业不分类型,所有大小适宜皆由股东大会商议以决。一应账务、工匠、管事等等,全部只听股东大会的。当然,一些重要的部门,例如涉及军器、禁物的,朝廷会派专人监督,不过只要不违大明律,他们绝不会对买卖置喙。”

    众人听他介绍朝廷试点的“股份制公司”的情况,又各自翻开《条例》细看,逐渐开始点头赞同——众人大量投钱搞一项买卖,势必能将规模做得很大,从而赚钱的能力也更强。同时条例中也严格保障了股东的权益,若是以此执行,这倒是个值得投钱的事情。

    只是这种模式太过新鲜,加上之前大明历代朝廷在商人们心目中信誉不佳,故而愿意吃螃蟹的人仍旧寥寥。

    黄宗羲暗叹一声,正准备再说些入股的好处,便见东侧有一黑面中年人站起身来粗声喊道:“我说老少爷们这是怎么了?前几年朝廷让大家捐边饷、辽饷、剿饷,诸位不也都大把银子拿了出来?如今朝廷如此讲道理,客气邀我们拿钱入股,你们反倒还成了铁公鸡?”

    他朝黄宗羲一拱手,“黄大人,我知道朝廷打鞑子要花钱,我龙某人捐两千两!”

    黄宗羲闻言不禁苦笑,“龙掌柜,我们今日不是派捐。”

    “啊,对,入股。”中年男子一拍脑袋,“铁厂主造铳、炮是吧,我就入股铁厂,两千两。助将士们多杀几个鞑子!”

    一旁方以智忙道:“此间铁厂只造车轴、农具、器具,却不涉军器……”

    “这,船厂呢?战船总要造吧?”

    “龙江船厂确实也造战船……”

    “好,那我便入股船厂!”

    明末是有义商,但卖国奸商更多,朱琳渼自然不会将军器的制造脱离朝廷管控,故而民间招商大多只涉及民用物品的生产。便是龙江船厂,其实也仅是将民用船生产这一块开放给商贾们入股,战船部分乃是独立经营。

    而军品生产主要是用皇室宗亲的钱入股。毕竟这些人还姓朱,又基本啥都不管、啥都不懂,言官也最爱找他们的茬,是以他们透漏先进技术或走私军器的可能性还是比较低的。

    龙掌柜开了头,后面便有不少爱国商人跟进,主要也是近来明军几场仗胜得痛快。陆续有几百到几千两银子入股各项产业,不过受龙掌柜影响,投船厂的占了多数。

    这些人此时只是秉义疏财,却一根没料到,他们今日之举却为子孙后代赢来了花之不尽的财富……

    待四下里安静了些,一名黑瘦男子才起身揖道:“黄大人,方才您说朝廷鼓励自组船队往远海探海路,却未提如何回报?”

    “这位是?”

    “啊,草民姓季,单名一个良字。乃是广东海商。”

    “季掌柜。”黄宗羲道,“辅政王殿下授意,凡驾船出海者,只需在船上载朝廷随员数人,一应费用便皆由朝廷拨付。

    “探明新航道每一里,可得银三两。

    “探到未知海岛并登岛立旗者,不论山川湖泽,每两万倾土地得银七千两。

    “若岛上有朝廷所需物资,售卖所得分探岛之人半厘,延续十五年。

    “遇有价值的海岛,在其上建立营寨……”

    经黄宗羲一番介绍之后,季良心中对这价码甚为满意,他与朱琳渼打交道多时,甚至后者信誉可靠,于是当即点头,“既朝廷这般大方,那草民愿率船队出海!”

    ……

    “殿下,下官让您失望了。”黄宗羲将一卷民间入股的详细账目呈上,“这几日来,仅筹得股银五万八千三百两。另有一名叫季良的海商愿出海探寻航道、新土。”

    “有五万多两已算不错。万事开头难,梨洲先生不必自责。”朱琳渼微笑道,“等这些参股之人获了重利,消息传扬出去,自会有人拿银子来求着你收。

    “对了,筹备理商司的事情梨洲先生也要加紧。往后不止海关司要转给理商司管辖,这参股、商队出海甚至在海外新获疆土的打理都要由理商司负责,任重道远啊。”

    “下官一定仔细筹划,不敢有差。”

    这理商司虽暂时挂在户部名下,但按照朱琳渼的规划,日后理商司还会独立出来,成为大明的商部,负责整个大明的内外商业事宜,尤其是海外贸易。相信用不了多久,商部就会超越户部成为朝廷最大的收入来源。

    待黄宗羲离去,朱琳渼又取出另一份清单来,正是前几日大明宗亲们入股的明细。

    他简单合计了一下,微微颔首,“加上黄宗羲这边的五万八千两,几天时间就筹到了九十一万多两的股银。大明果然还是不缺有钱人啊。”

    这还是宗亲之中有封号的“大户”投的银子,等消息传开之后,肯定还会有没身份没爵位的小宗亲来入股——没了俸禄,这可就是他们以后的饭碗了。

    这些人虽不像鲁王、桂王他们这般有钱,但架不住人数多,聚沙成塔之下,朱琳渼估计至少也能再凑出五十万两以上。

    有了这么大一笔钱,足够几处船厂卯足力气建造战船的。此外他规划许久的玻璃厂、马车行、新建铁厂等,也已得到充足的资金,可以付诸实施了。

第564章 西荷战争() 
朱琳渼正规划着如何调配这些资金,石霖便来通禀,说晋裕王朱审炤求见。

    自上任晋王朱审烜被李自成俘至北京,后又落入建虏手中之后,晋王位置便空了许久。后来其三弟朱审炤辗转逃至福京,得封晋裕王,实际已是取代了朱审烜在晋王一脉的地位。

    由于晋王一支常年任宗人府宗正,于是此职便轮到朱审炤头上——反正是万年闲差,也没人在意。

    不过晋裕王这几日也着实忙得紧,待进了书房,向朱琳渼揖了一礼,而后立刻捧上一本册子。

    后者接过翻开,就见第一页写着:鲁王府,股银二十万两整,分远洋商队正股二十四万份。约全部库银付,未收讫……

    韩王府,股银三万两整,分佛山铁厂正股八千份。约以库银及严州良田抵付,未收讫……

    每一页后面还有各位藩王和朝廷经手人的签字画押。

    “王祖父,这一共四十三名宗亲投股的详细都记在这儿了,属海商队和铁厂得银最多。”朱审炤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他活这么大,还从未如近几日这般忙碌过,“此外昨日已有江浙一带的宗亲共七百余名送来消息,说也要入股,只是过于细碎,还未曾造册。”

    朱审炤在宗室中辈分极低,虽已三十多岁了,但却实实在在是朱琳渼的孙子辈。

    朱琳渼大致翻了一遍,与自己留底的内容基本不差,看来这个晋裕王办事还算靠谱。

    他放下宗亲参股细则,只叮嘱朱审炤道:“涉及银子的事儿你带人厘清便是,其后的重点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