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之崛起1646 >

第299部分

大明之崛起1646-第299部分

小说: 大明之崛起164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先是调了一千五百破虏营入南京“维持秩序”,当然,明面上是说“天子将至应天府”,需要加强戒备。

    而这些精锐兵力入城之后便每日背着挂了刺刀的燧发铳,队列整齐地不时从京中大员的府门前经过,还经常声音洪亮地随军官喊个“一、二、三、四!”的口令。

    另一边,他还吩咐兵部行文全国各地的驻军和警察部队,开始进行“冬季强化操练”。

    不过与以往的“大练”不同,此次几乎涉及大明所有武装力量的训练,地点都选在城镇附近,甚至允许百姓远距离观看。

    这么做主要是为了震慑地方上那些有小心思,想搞些“乱象”的人。此外还能向普通百姓展现一下大明军队的新面貌,从感性上改变人们对明军不好的印象,提高军人的威望。

    ……

    马车四个软橡胶包裹的车轮压在碎石路面上,发出细碎的沙沙声。

    那路面下层是夯土,上面是混了沥青的碎石子,整个路基高出周围三四寸,路面极为平整,道路两侧还筑有排水沟。

    经过南京格致学府的技术攻关,眼下已能用煤干馏生成煤焦油,而后以焦油熬沥青了。不过由于技术和原料方面的关系,制造沥青的成本高得吓人,仅通往南京的这数十里地铺了沥青路面,算是大明的道路“示范工程”。

    “难怪比沿途都要平稳得多。”曾太后听庞天寿说脚下乃是南京特制的路面,也是微微点头,又看了眼“熟睡中”的小皇帝,轻道,“走了这几个月,总算就要到南京了。”

    她忽而想起了什么,问太监道:“我们从哪个门入城?”

    庞天寿揖道:“回太后,从正阳门而入。”

    正阳门便是南京南大门,天子辇驾从南面福京而来,正可由此进城。

    曾太后略为思忖,吩咐道:“转头,向东去。”

    庞天寿一愣,忙道:“太后,文武百官皆在城外二十里迎驾,若转去东面……”

    “我们先去孝陵。”曾太后长叹了口气,眼角竟似有些雾气,“先帝自登极以来,心念光复南都,谒拜孝陵,终日不绝,以至殚精竭虑、形容渐消。

    “如今我们是到南京城外,东虏也被赶去了江北,而先帝他却……哎……

    “我便与源儿往孝陵一拜,当是代先帝全了遗愿吧。”

    庞天寿也是鼻子一酸,忙躬身领命,让仪仗朝孝陵方向转去,一面又使人去通知迎驾的朝臣原地静候。

    孝陵早已由太常寺的人接手打理,此时皆复崇祯朝时原貌,不时有园中养的鹿信步而来,在曾太后车驾旁驻足观望,一点儿也不怕人。

    孝陵奉祀听说圣驾来了,急着领人迎了出来。曾太后却未多搭理,在下马坊停住,抱了小皇帝径直入园,却只一路走到金水桥前。

    她远望文武方门和陵中殿宇的金顶,又长叹了口气,也不召香炉祭品,便就地跪下,出神了半晌,才开口喃喃,“先帝,你在天有灵……蕙娘带着你的儿子,替你看一眼这孝陵,替你向先祖皇帝叩首了……”

    她转身将朱琳源交给奶妈,自己回过身来,恭恭敬敬叩首,继轻声道:“我祖赫赫,功化神圣,德播四海,功昭宇寰……”正是隆武曾亲笔写的祭文。

    “初元政贪虐,路遗白骨,祖哀民之艰辛,承天命以……”

    她正念至一半,却忽闻身旁的奶妈用压抑不住的音调惊道:“圣上!圣上睁眼了!圣上醒了!”

    曾太后一怔,用从未有过的速度从地上跳了起来,一把接过朱琳源,朝襁褓中看去,果见儿子微微睁开了双眼。虽小皇帝眼神木讷且全身未有其他动静,但她已是兴奋得阵阵眩晕,片刻间便泣不成声。

    忽而她想起了什么,又将孩子塞在奶妈怀中,返身跪倒在地,额头用力磕在青砖之上,哽咽着呼道:“谢祖宗庇佑!先祖显灵,保我源儿恢复如初,便是要我做什么都决不稍迟……”

    庞天寿见太后前额已染血色,忙上前将她扶起,小声劝道:“太后,圣上见好了些,当速回宫里,再着太医开方仔细调理,以固愈效。”

    “对!是了!”曾太后闻言眼中顿时出现了神采,急道,“回宫,立刻回宫!”又从奶妈手里接过朱琳源,快步朝下马坊而去,口中不断呼唤着,“源儿,你好些了吗……”

    庞天寿跟在后面,吩咐小太监先入城传天子“大好”的喜讯,复令人知会迎驾的官员们直接入宫觐见即可。

    待曾太后抱着儿子上了云车,也不朝正阳门去,而是就近从东侧朝阳门入城,沿街中大道直奔紫禁城。

    一路驶到午门外,曾太后下车换抬辇,抬头间却见午门外已改做一望无际的平坦广场,大块的青石板铺地,中间排了几列狭长的花坛,午门外则是一柱八丈高的石碑,上刻“大明英雄纪念碑”几个大字。

第605章 狼狈为奸() 
新建的午门广场虽陈设简单,却有一股宏伟庄重、气势磅礴的味道,然而曾太后根本没有心情仔细观瞧,在步辇上还未坐稳便匆忙吩咐道:“快,快回宫!”忽又担心太监们小跑之下会让儿子受颠簸,随即改口,“不,还是走稳些罢……”

    待过了太和门,她这才明白为何要弃马乘轿——太和门外是雄浑大气的皇宫,再往北走却仍是大片施工现场,满地都堆着物料、瓦砾之类,还有不少工匠正在修补殿宇,根本难容车马通行。

    直到进入紫禁城西北侧的隆福门,四周才又重新规整起来,有了些皇家殿宇的感觉。一旁有太监禀道:“启禀皇太后,如今西六宫皆已修缮妥当,您看居于何处为宜?”

    曾太后一指距离最近的永寿宫,“就这里吧。对了,太医都到了吗?”

    “回太后,”庞天寿忙道,“宋院使他们紧随圣驾而来,南京这边的太医亦已候在坤宁门外。”

    曾太后在太监引领下进了永寿宫大门,从一众太监宫女当中穿过,径直进了寝室,将朱琳源小心放在床上,见他又微微眨眼,这才略放下心来。

    随后,数十名太医在屋里挤成一片,轮番上前为小皇帝诊脉,或低声讨论如何用药。

    不多时,听闻消息的朝臣们也陆续赶来,但未得召见却进不得后宫,只在隆福门外三五一群聚着。不时有人上前向门口的太监询问里面的情况。

    “黄大人的意思是要今日便去进谏……”一名阔口吊梢眉的官员吃惊地望着黄景昉,却惊觉自己声音大了些,忙向四周扫了一眼,见没人注意自己,这才又压低了声音接道,“下官刚才听宫里的消息,皇上只是勉强睁眼,还算不得清醒过来。太后她也是刚至南京,未见任何表示,各方的态度亦不甚清明,若此时便要发动,会否太匆忙了些?”

    吏部侍郎黄景昉微微一笑,同样低声道:“蒙大人此言差矣,我正是看到太后的明示,这才决定趁热打铁。”

    “太后有明示?下官怎未得闻?”

    “蒙大人,圣驾至南京城外,还未见着迎驾众臣,太后便令先转去孝陵拜谒,您以为这是何意?”

    蒙正发便是一愣,“黄大人的意思是……”

    “首祭孝陵,乃是天子当行之要务。”黄侍郎道,“太后正是要宣告天下,天子就是天子,他人纵然权势滔天,却也不可大祭孝陵,逾皇帝之责!”

    说来他也是整日算计权势地位,以至容易想得太多,却不知曾太后心思单纯,不过是想起了先帝,为能尽早完成他未尽的心愿,这才急着赶去孝陵一拜,哪儿有什么旁的深意。

    蒙正发略做思忖,旋即点头道:“黄大人说得是。如此看来,太后对辅政王的权势过甚也是心存顾忌……”

    “然也!”黄景昉向北一指,“东虏伪帝已十多岁了,其太后博尔济吉特氏为笼络多尔衮,不惜以己身而贿。我们这位太后文不能谋断庙堂,武不能上马平疆,又无挟制辅政王的手段。你说,她能不心忧?

    “先前圣上一直未醒,太后的心思多在天子病情上。如今圣上见好,她怎能不转虑儿子的权柄?

    “正此时她一无势力、二无兵马之际,我们雪中送炭,闽、楚之士定会被倚为朝廷柱石!”

    蒙正发立刻欣喜点头,“有天兴府与督堂大人联手,何愁扳不倒辅……”他下意识地吞了后面两个字,又小心地四下看看,“往后便是太后垂帘,闽、楚共掌朝局之势!”

    原来前番因迁都之事,大批闽籍官员被架空在福京“赋闲”,心中大为忿恨,便聚党谋事,拥黄景昉为党首。

    而蒙正发祖籍湖北,与何腾蛟乃是旧识,正是湖广藩据势力在朝中的内应。

    近来朱琳渼调集数路人马秘驻湖广周边,又招忠贞营为自己所用,虽然还隐而未发,但何腾蛟已能隐约嗅到些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味道。于是他也是急令蒙氏在应天府想办法。

    这黄、蒙二人可谓一拍即合,目标也很明确——最好是能扳倒辅政王,最不济也要造出一股能和朱琳渼抗衡的力量,为湖广和福京的两拨势力“遮风挡雨”。

    而眼下能与辅政王一争长短的,唯有作为天子生母的曾太后一人。

    蒙正发想了想,又谨慎问道:“黄大人,您前些天曾言可以说服内阁那些老家伙支持我们,不知事情进行得如何了?若内阁站在辅政王一边,恐怕太后她……”

    “你放心,严起恒已经向我保证,若要朝议限制辅政王权柄,朱阁部的人定不会反对。”黄景昉得意道,“而黄阁老和路阁部本身就是闽籍,我这边多有人能和他们说得上话。他们虽未明示,但从其态度来看,至少不会力挺朱琳渼。”

    蒙正发惊喜道:“黄大人果然好手段,竟真的说动了这几个老家伙!”

    “先前朱琳渼大肆圈地搞什么皇庄,将朝臣们得罪了大半。我仅对几个老家伙说要削朱琳渼权柄,多半正合他们心思。只不过到时候我们在朝堂上顺势提出要太后垂帘听政,他们却也难提出异议。”

    黄景昉又微微一笑,“你可知道,朱琳渼趁皇庄弊案革了数百人的职,却肆意任用心腹。让什么徐尔路、宋应星等举人入直已令朝中不满,此番他竟然将姚启圣、马麟、李天淳等连出身都没有的家伙入朝为官,便是黄阁老等人都颇有微词。

    “这辅政王多方树敌,咎由自取,却是帮了我们大忙。”

    “哈哈,正是,正是!”

    二人正说着,便见庞天寿出了永寿宫,立在门口打官腔道:“太后说了,诸位大人的心意她都知道了。皇上刚服过药,此时已经睡下,诸位大人请回吧,以免扰了皇上休息。”

    黄道周听太监既如此说,便招呼众臣先各自回府,改日再来正式觐见。待他走过蒙正发身边时,见后者向自己恭敬揖礼却不离开,只微微点头,便自昂首而去。

第606章 时不我待() 
蒙正发倒是有耐心,也不让太监进去通传,就自个儿在隆福门外吃了两个多时辰的风。

    这边曾太后用过晚膳,看朱琳源睡得甚沉,便带了太监宫女想在永寿宫附近看看。待她刚迈出大门,就见一人小跑着近前跪礼,“臣户科给事中蒙正发,拜见太后。”

    曾太后示意他起身,皱眉看了看天色,“宫门都快落锁了,你怎还在这儿?”

    “臣得知圣上初愈,心中极为欢喜,竟忘了时辰。”蒙正发斜睨旁侧的下人,又靠前半步,故作神秘道,“太后,如今圣上龙体渐好,往后却不宜另添心病啊……”

    “你到底想说什么?”

    “臣斗胆,还请太后借一步说话。”

    曾太后示意太监宫女们退下,又转头对蒙正发道:“就在这儿吧。”

    蒙正发看了眼仅退开十多步的白大戚,见太后都不以为忤,于是揖道:“太后,今日迎驾的朝臣中却未见辅政王殿下啊……”

    曾太后只看了他一看,却未接话。

    蒙正发又指向身后仍显破旧的殿宇,继续道:“臣前几日去新建的什么格致学府一观,那可谓金碧辉煌、雕梁画栋,倒比这乾清宫还要豪奢气派。

    “一个教授奇技淫巧之地,辅政王都要投十多万两大肆兴建,这紫禁城却推说缺银子,仅翻修了西侧的六宫。这根本就是要给您和圣上难堪啊。”

    他偷瞄了眼曾太后脸色,声音低了几分,“这迎驾与修缮紫禁城之事不过是些许表象罢了,然一叶知秋,足可见这根子已埋得极深了。

    “您未在国都日久,朝中的情况恐知之不详。如今辅政王殿下是权倾朝野,行事愈发专横,凡举政皆不与朝臣相议,全凭其一言而决。天下人皆知辅政王主持朝堂,政令皆由陈王府出,世之大功无不归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