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明副榜举人 >

第109部分

南明副榜举人-第109部分

小说: 南明副榜举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如此号令,众人一片哗然,大家都是战场主官,作战不利撤退的话,那么自己不是掉了性命吗?

    杨轩向大家解释,比方一团人齐退,必杀团长,团长但见他一团人退时,他决不退。若是他团长一个人不退,必不能够支敌,必要阵亡在前方,我便将他部下三个营长都杀了,来偿你团长之命。

    营长见团长不退,恐阵亡了团长,就该他自己偿命,便是营长亦不敢退。

    如此类推,团长不退,把总营长不退,百总大队长不退,中队长小队长都不退,若是那个士兵胆敢当逃兵退却,当然就被小队长、中队长斩杀啊。

    如此不是所死的,止于阵亡的部下三五个人。便是百万人也要同心,那个还敢轻先退走?

    这个连坐法一行,就是全军之中,人人似刀架在头上,似绳子缚着脚跟,一节一节互相顾瞻,连坐牵扯,谁亦不能脱身。

    兵法云,强者不得独进,弱者不得独退。又云“万人一心”“万人齐力“。真是要得这个成效,非实行此连坐法不可!

    从今以后,忠义军即实行此连坐法,仰各将士奉行无违,勿视此为普通具文也。

    众人一听,纷纷点头称是。

    审查发现两个大队长、五个中队长未接敌私自退却,现在被五花大绑被拉往各营示众之后,然后被斩杀于山坡之前。

    由于将士们主要是从地方招募,对应征入伍家庭,平日每年免征一人丁赋,补助1钱2分银子,战死战伤也会有丰厚抚恤。

    现在若违反军纪受到处罚,或者战场上成为逃兵,那是会被人笑话的,是父母兄弟姊妹一辈子难以抬头做人的。

    全军上下为之一振,大家都害怕受到处罚,让家人难堪。

    看到全军上下气势昂扬,杨轩更是摩拳擦掌,如此积极主要是为了消除刘进忠这个祸害。

    历史上这个刘进忠投降蛮清引豪格兵马入川射杀张献忠,这次发兵攻打保宁府就是希望能够消除这个祸害,避免蛮清入川,以保证川人安全。

    不论是张献忠屠川还是蛮清屠川,毫无疑问明末四川川人被屠戮殆尽,现在看张献忠破坏有限,如此观之罪魁祸首大概就是蛮清了。

    为了消除这个祸害,杨轩正准备摩拳擦掌攻打阆中古城,如今赵荣贵外援断绝,而刘进忠部残兵败将更在百余里的苍溪县城之外,现在正可放开手脚攻下这一川北军事重镇。

    就在大家志得意满之际,突然后方传来消息,原来听到忠义军攻打保宁府之际,潼川州的张定国、白文选纠集残部正浩浩荡荡向顺庆府杀来,以夺取顺庆府。

    数月前忠义军虽然大败大西军张定国部,但杨轩可一点也不敢马虎,正召集众将议事商讨应对之法之际,坏消息接踵而至,那就是前方传来刘进忠、赵荣贵接受招安的消息。

    看到忠义军大败刘进忠部援军,城内的赵荣贵叫苦不迭,自知守城无望之后派出使者商讨归顺之事。

    与刘进忠不同,赵荣贵本为川军名将,昔日更为四川巡抚陈士奇的爱将,现在提出归顺要求,当然不能等闲视之。

    为了慎重起见,杨轩派出川北参政刘鳞长、经历司经历周正入城谈判,如此数日,竟无结果。

    兵顿城下,面对如此局面,杨轩颇为恼火,不顾众人阻扰决定强行攻城。//天蚕土豆改编的3d浮空炫斗手游全民大主宰公测啦,想玩的书友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进行下载安装 ( 手游开服大全 搜索 sykfdq 按住3秒即可复制 )

第168章 长公子() 
兵顿城下,面对如此局面,杨轩颇为恼火,不顾众人阻扰决定强行攻城。

    这一日杨轩全身披挂,站在佛朗机炮阵地前沿正准备发号施令,突然看到钱邦芑一行人风尘仆仆从官道处赶来。

    护卫将其迎进,还没有等大家重新坐好,钱邦芑就拿出四省总督府,四川巡抚的公文,宣称刘进忠、赵荣贵已经归顺明军,现在被朝廷委任为副将,令其原地驻防,受四川巡抚马乾节制。

    杨轩内心大惊,稍作沉思之后虽然明白现在要攻取阆中城难上加难,虽然如此,但难咽下这口恶气,至少在咽下这口恶气之前,要恶心恶心王应熊、马乾这些人。

    想明白这些之后,杨轩连连摇头道:“钱副使(按察使的副手),各位大人,各位将军,刘进忠反复无常小人,张献忠刚入川就投奔,现在为我忠义军所败居然立马归顺朝廷。

    四省总督王公,四川巡抚马公必然为小人所迷惑,远在千里之外居然听信谗言,四川形势已经不可挽回,全川百姓将来必然受刘进忠之害啊。”

    川北参政刘鳞长摇头道:“大人,如今国事艰难,刘进忠赵荣贵虽然兵穷势衰归顺我大明,本是可喜可贺之事,大家应该庆祝才是,大人奈何说出如此言语,使得同僚之间有了不必要的猜忌。”

    杨轩摇头道:“刘参政,各位大人,正如大家所说那样,刘进忠只是因为为我军所败,为了挽回权势如此才重新归顺我大明的。

    大家知道国事艰难,异日若我大明重新处于危局之中,刘进忠必然为了利益而背叛我大明的。

    俗话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不会明知其中危险而置身事外的,我意已决,即便不能剪除刘进忠这一反复无常小人,也将其对我大明危害降为最低。”

    看到杨轩不愿意接受刘进忠、赵荣贵重新归顺大明的事实,看到杨轩以支援贺珍部为名,准备令其率部兵出阳平关攻略陇东之际,钱邦芑抓住对方手臂,长叹道:“大人,国事艰难,还望大人以大局为重,不要违了督师,巡抚等人意旨。

    大人,我在来时,巡抚马公,副将曾英已经率领十万大军成兵合州啊。”

    杨轩大惊,整个人跌落到太师椅中,良久道:“阆中、广元乃川北门户,当年邓艾就是因此入关。

    刘进忠反复无常小人,即便今日接受其归顺,但断不可将其放在如此位置啊。

    督师王公,巡抚马公如此决断,将来全川必然受其所害啊。”

    听杨轩如此说,帐下众将一个个高声称是,突然看到煮熟的鸭子飞了,任谁也不高兴啊。

    而钱邦芑、刘鳞长等文官则不这么想,大家认为杨轩与众将无二,只是为了扩大地盘而已,现在看到扩编受阻,在大营之中发牢骚而已。

    武将一个个抱拳声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文官则纷纷要求杨轩噤声,免得同僚、上司违和。大家僵持在一起,场面异常纷乱。

    看到达到预期目的,至少试出这些武将一个个多为真性情汉子,一个个无条件支持自己之后,杨轩反而不再坚持,说道:“罢了罢了,既然四省总督王督师,四川巡抚马公一意孤行,现在居然派出大军强迫我等听命,本将虽然知道将刘进忠如此反复无常小人置于如此重地非妥善之举,但正如钱监军、刘参政所说那样,为了上下级不必要的猜忌,为了同僚之间和谐,我退兵就是了。”

    众将一个个见杨轩如此决断,虽然知道大事不可为,但一个个还是高声连呼不可。(刘进忠本是四川将领,先归顺张献忠,后见大西军所作所为之后大失所望归顺明将曾英,后来再归顺大西军,西充一役中,临阵反戈归顺蛮清,最后致使数十万大西军土崩瓦解。)

    稍稍安抚众人情绪之后,杨轩留下陈应宗守巴州,杨秉义守达州,然后率领大军徐徐退回顺庆府。

    这一日到达蓬州地界,信使来报,声言夫人黄黛云在三天前诞下一个男婴,目前母子平安。

    手按刀柄,杨轩感慨万千,内心惊喜交加。

    本来长子应该在去岁降生,但****利在战场上公开虐杀黄老爷黄老夫人,害得黄黛云当场晕倒城墙下流产,致使杨轩一直以来内心颇为惭愧。

    在那之后虽然多番努力,但夫妻之间还是心有芥蒂,碰碰磕磕这一年,想不到重新怀上诞下一个男婴,内心欣喜可想而知。

    众人见杨轩转忧为喜,一个个拱手道贺,很多人一个劲嚷着请客。

    刘惟明在旁边劝诫道:“大人,我们忠义军不是有这个习惯,每10天加餐一次,到时候大家饭管饱,肉够吃。

    虽然还在行军途中,不如让兄弟们提前加餐一顿,以庆贺长公子诞生。”

    看着起哄的众人,杨轩迟疑的摇头道:“各位,这好吗?不要因私废公啊,搞什么加餐不加餐的。”

    马潮嚷道:”这有什么好不好的,皇帝儿子出世那可要大赦天下。

    大人战功卓著,兄弟们加餐一顿怎么不可以呢?”

    看到武将们一个个喜形于色,虽然内心颇为高兴,但就是不当面应允。

    参议殷承柞想了想,拱手道:“大人,这次退兵兄弟们都有点心不甘情不愿的,不如如此庆祝一番,让兄弟们高兴一番吧。

    再说了长公子诞生确实可喜可贺,大家都受大人重恩,如果不表示一样,兄弟们心理过意不去的。”

    见大家话说到这里,杨轩也没有办法,也只有拿出50两纹银赏银让大家加餐一次。

    在酒桌子上,杨轩连饮十杯,喝得醉醺醺的,不时拉着众人的手说道:“想我杨轩最初不过是一个副榜举人,若非机缘巧合投笔从戎,那会有今日地位?

    平时虽然对大家凶了一点,但大家要明白这是为大家好,忠义军这两年异军突起,很遭别人嫉恨,别人众口铄金,如此我们大家将万劫不复啊。”

    殷承柞微微一皱眉头,大人酒量非常大,怎么今天喝了几倍就满嘴胡言乱语呢?随后一想,恍然大悟,暗自伸出大拇指,深感佩服。

第169章 争风吃醋() 
第二天一早,杨轩将部队留给刘鳞长、殷承柞,坐上水师船只,顺流而下,不到一日功夫就回到顺la

    而此时顺庆府城警报早已经解除,在听到刘进忠、赵荣贵重新归顺大明之后,刚刚渡过涪江准备牵制进攻的张定国大惊失色,慌忙率部退回潼川州以因应可能的变局,一场大战就这样消弭于无形之中。

    蜀王府郡主朱淑颍抱着女儿秋月孤零零的站在大门口,看见杨轩那高大身影出现在三堂大门,整个人几乎崩溃似的,一下扑了过来整个人显得颇为恋恋不舍。

    看了看怀中的小秋月,五个多月,闭着眼睛,一袭冷风飘来整个人打了一个机灵,醒了过来,现在正哭过不停。

    将其抱在怀里,边走边问,显得其乐融融。

    朱淑颍整个人显得特别兴奋,指着远处一个中年儒生声言是自己舅舅。

    自从去年公开身份之后,大家虽然不敢明说,但一些人暗中质疑蜀王府郡主身份真实性,有人更传言杨轩随便找了一个蜀王府丫鬟来扮作郡主。

    兵荒马乱的,满城逃难人群,怎么一下就碰到蜀王府郡主?

    现在可好,蜀王府的国舅爷找到了,如此完全可以让流言消弭于无形。

    国舅何镇国不过是一个四五十岁儒生而已,听其谈起这一年半以来颠簸流离生活,颇让人感慨万千。

    明朝对皇帝、亲王防备甚严,除了明初几位皇帝、亲王与朝廷勋臣联姻之外,到明朝中叶,皇帝、亲王姻亲多为普通士人子女。

    公主、郡主常常嫁给寻常读书人,就如蜀王府多位长公主其夫婿多为落第举人什么的,像朱淑颍这样能够嫁给一位手握重兵将军、地方官员实属罕见。

    何国舅潼川人士,其父过去不过是一个县丞,自己也不过是一个秀才,由于与蜀王府有这种千丝万缕关系,在这乱世之中更是举步维艰。(历史上这位何国舅逃往川南而被曹勋等人拥戴)

    这何国舅没有什么才华,但识文断字,一手小楷也实属不易,如此留在府中誊写公文,也算帮郡主尽一份孝心。

    而此时在后堂,黄黛云躺在竹床上,人显得非常疲惫,旁边是其一个远房亲戚,现在正一个劲抱怨。

    虽然表面不说,但黄家多认为当日悔婚缘故,杨轩才会在蓬州城下见死不救,如此致使黄老爷、黄夫人被大西军残杀。

    这一年下来虽然多方努力,但误会已经产生,要想冰释前嫌难上加难,现在看到杨轩来到大床前面,纷纷道了一个万福之后离开。

    看着半躺在床上的美人,杨轩坐在床沿前面,一面看着熟睡的幼童,一面责备道:“小云,夫妻之间本来就应该诚心相待。

    有的人挑拨离间,说我借刀杀人,故意令黄老爷黄老夫人惨遭横祸,如此造谣,你说说还是人吗?”

    扬起头,双眼看着对方,强挤出一丝笑容道:“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子修,你是举人出身,现在又统领近万兵马,怎么于这些人一般见识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