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明副榜举人 >

第149部分

南明副榜举人-第149部分

小说: 南明副榜举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便明朝皇帝具有最终决策权,但还是被内阁牵制,被六科牵制。

    如此问题就非常好理解了,明朝中后期很多帝王实际是虚位帝王,虽然他们享有最终决定权。

    但帝王这种最终决定权还是受内阁、受六科制约,内阁可以不奉诏,六科可以合法的封驳(否决掉)。

    如此就非常好笑了,****野蛮的大明皇帝权利连当代美国总统都没有,不论如何也是一个进步,是中国文明领先世界政治文明的一个例证。

    除此之外,明朝皇帝权利远远小于当代美国总统,而在明朝中叶皇帝选择自我虚位,相比西方查理一世,路易十六所爆发的数十年战争,明朝中叶很多皇帝放弃最终决定权而选择成为虚位皇帝,如此更可以看出明朝制度的可贵。

    5、中央除了司礼监等太监机构之外,除了内阁,六部等执行机构之外,除了六科等封驳半立法否决机构之外,还有通政司(如中央办公厅)、都察院(如同现代的纪委),还有大理寺(如同现代的最高法院),翰林院(如同现代的中科院、工程院),可以说时至今日明朝政治体制还在发挥着作用。

    6、中国古代讲究朝廷君臣共治,地方官绅共治,在明朝中央有当代民主雏形之外,在地方更是如此。

    虽然有炒家的知县灭门的知府说法,但相比现实明朝地方官员权利非常有限,虽然表面上享有治理一方的责任,但如同皇帝一样也被阉割掉而不得不借助胥吏,不得不借助乡绅力量。

    在明朝官员多是异地任职制度,如同hn人海瑞从来没有在hn当过官,如此避免官员与地方勾结尾大不掉。

    所有官员完全异地任职,任职期间三年、六年,对那些科举进士可能地方上还没有认识清楚就再调往新职,如此怎么能够为祸一方?

    与现代地方有议会,地方有人大政协一样,在明朝地方也有自己的人大政协,那就是官绅、乡绅。

    明朝读书人势力非常大,一般官员根本不敢惹,如果稍稍惹怒这些读书人,他们闹起来可比现在孱弱的地方议会强多了,被这帮人弹劾的话大概不仅仅是没有官做,可能还会性命不保。

    除了读书人的各个结舌之外,还有地方乡绅,如同现代人大议会一样,明朝是宗法社会,每个家族的族长就相当于现代的人大代表,议会议员一样,无可争议的代表这些人的利益。

    官员任职,官员离职都要宴请这些人,为政一方要保地方太平也需要这些人,否则的话就像戚继光遇到的义乌民众械斗。

    现代有政协,古代除了各个家族族长之外,地方豪强,归隐官员就是明朝政协。

    在地方真正主导地方政治的不是大明官员,而是读书人,而是各大家族族长,而是乡绅。

    人生地不熟的书呆子面对如此强大的地方自治力量,大概也只有如同明朝皇帝一样自认倒霉。

    皇帝通过太监震慑百官,地方官员则通过胥吏集团震慑地方乡绅。

第245章 会盟川中诸将() 
蹑手蹑脚的回到后院,看到黄黛云正在陪长子玩耍,看见杨轩回来后,人显得异常殷勤,亲手帮杨轩脱掉外衣换上短卦,笑着说道:“相公,你看看你,打仗一天到晚累得像头牛,驻防以后更是隔三岔五的跑到乡里,听说各地荒地很多,是真的吗?”

    杨轩叹息道:“黛云,真是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啊,流寇都没有将人当着人啊,鞑子更是连畜生都不如啊,短短一个月时间足足杀害了这么多民众,真是家家有死人,户户有哀嚎啊。”

    不知怎么感到非常动情,黄黛云突然抱着杨轩后背道:“相公,我知道你心里苦啊,你心里累啊。现在好了,你率部驻防后各地安定多了,前两天我也与妹妹化妆出城,看到兵丁参与屯耕的场景,即使刚刚春收,很多民众喝的那稀粥连我们家猪狗都不如。

    还有,我看到很多民众都搭一个篷子住下,听老人唠叨,说房子先后被流寇鞑子烧毁,现在他们只有住在棚子里面啊。哎,鞑子真的作孽啊。”

    杨轩转过身,拍了拍黄黛云肩膀道:“黛云,民众困苦,百业凋敝,真的是惨不忍睹啊。

    你也知道,鞑子生活在苦寒之地,他们害怕在酷暑中作战,我原计划在开完英雄大会后率军北上与鞑子争夺汉中。

    但现在民众凋敝,如果打仗根本没有这样多粮食吃啊。

    黛云,你说说我到底是率军北上好还是继续休整好呢?”

    黄黛云沉思片刻,摇头道:“相公,这真的非常为难啊。

    大军需要粮草,而各地粮价居高不下,这真的让人为难啊。

    相公,我记得你当日大败鞑子的消息传回来后顺庆城内满城欢腾。

    你率部前往前往追击鞑子的时候,很多民众自发帮死难的将士做棺材。

    我与妹妹一起去看了下,虽然这些棺材都做的非常简陋,基本上是几根大树剖开后用钉子钉上,周围十多个县市都在做。

    听说最后官府按照每口棺材1两纹银补助乡民,但你不知道,有很多乡亲说忠义军将士杀敌立功,免得让大家遭到鞑子屠戮,若是要这种钱,真的愧对烈士。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将这个钱用来缴纳丁赋,一些家境稍稍好一点的则是将这种钱用来抚恤死难将士遗孀啊。

    子修,民众再苦再累的,只要你们忠义军帮他们出气,帮他们报仇,大家都没有什么怨言的啊。”

    一幕幕从眼前飘过,杨轩情不自禁,眼中噙满泪水。

    到5月份这天,川陕甘总督杨轩在成都大会sc将领,众人怀着各种心情,有忐忑不安的,有心怀不满的,大家三三两两来到成都城内。

    杨轩先是在巡抚衙门正式接见众人,看到摇黄十三家的袁韬、武大定,杨轩笑道:“两位将军,过去我们是有过节,但我一直说这是民族内部矛盾,现在鞑子入侵,希望我们能够携手共同抵抗鞑子。

    看到根本没有追究的意思,袁韬武大定显得颇为诚惶诚恐,跪在下面连连点头称是。

    对曾英义子李占春、于大春,杨轩满怀哀伤的说道:“两位将军,当日我收编流寇残部的时候发生疏漏,曾英将军不幸战死,我负有责任。”

    李占春、******两人听杨轩如此说,淡淡的一笑道:“总督大人弹指一挥就大败豪格十万大军,可喜可贺啊。”

    杨轩则连声惭愧不已。

    对川北巡抚李干德,杨轩摇头道:“李巡抚啊,如今鞑子入侵,流寇作乱,正是用人之地,大人何必担心没有实权伸展心中抱负呢?

    大人只要脚踏实地的,我们明军攻占一个行省总需要个一个巡抚啊。只要大家能够携手共进,到时候大家都可以封侯拜相的。”

    李干德连连摇头道:“大人年龄轻轻,话说得很妙啊。

    大人,你若将我等当做心腹看待,我们那个会说你的不是呢?”

    杨轩哈哈一笑,旁边都指挥使同知赵荣贵出列说道:“李大人言之大谬亦,虽然做不到绝对公平,但大人对所有部署还是一视同仁。

    就拿我部来说,虽然有近万人,但其中多是老弱病残,若是带着这些兄弟上了战场那无异于羊入虎口。

    投奔大人之后,大人按照标准进行考核,留下的虽然只有两千多人,但一个个身强力壮装备齐整堪称精锐。

    而淘汰下来的五千人不但免除军旅之苦,而且大人还进行抚恤。

    对那些上阵杀敌立有战功而身体残疾的,大人派人训练之后编入地方衙役之中,大家只要不作奸犯科遵守法纪,如此大概一生无忧得到温饱。

    那些愿意回到老家落叶归根的,每个人足足发放了5两纹银遣散费,即便扣掉路上花费总还有一点银两安身立命。

    对那些无依无靠的,则贷给粮食、耕牛进行民屯,大家一个个身强力壮,很多更是从私人对立面爬出来的,大家有的是力气,只要屯耕过几十亩田地何愁生活不能小康?”

    众人一听颇为惊讶,特别是那些将领,大家虽然各有几万兵马,但很多是强掳而来,由于兵马众多不但常常欠饷,一个个生活异常艰苦,军中很多人更是一天到晚盼望着什么时候天下太平能够解甲归田。

    若是下面兵丁知道忠义军政策,可能大多数闹着要回家。

    李干德显得颇为尴尬,但熟人不输阵,瞪着赵荣贵挖苦道:“杨轩杨总督,你劫了张献忠兵营,劫了豪格大营,谁不知道你发了财。

    你现在不是川陕甘总督吗,这些都是川中义军,你什么时候给大家补上军饷如何?”

    杨轩赫赫一笑道:“到时候大家可以议论啊,只要听我的没有任何问题。”

    李干德虽然不满,但还是只有站在旁边。

    云贵总督樊一蘅最后赶到,杨轩呵呵一笑,迎出门去,笑道:“樊督不辞艰辛来到成都,真是杨某罪过啊,希望我们能够携手共同匡复大明啊。

    樊一蘅淡淡的说道:“杨轩,哦,杨总督,你这次将我等招来,不会就是这样两句啊,你说说,你到底想做什么呢?”

    虽知道川中诸将对自己颇为不满,看来分兵策略是对的,否则的话不知道会闹出什么问题。

    杨轩向众人拱手道:“各位将军大家别急,大家别急,大家请随我等一起到青羊宫去一趟,我们拜祭先烈之后再议事不迟,再议事不迟。”

第246章 鞑子要凌迟处死啊() 
当即率领众人出门,步行来到青羊宫外,在兵入成都之后,杨轩就令人在青羊宫外修建一座忠烈祠,供奉了被流寇被鞑子杀死的各地豪杰,供奉死难的忠义军将士。

    忠烈祠与在顺庆建的没有太大差别,按照杨轩计划,在大殿正中间为忠烈殿,最上面是崇祯帝、弘光帝、隆武帝、绍武帝几个皇帝,大家都用大大牌位雕刻,字迹远处清晰可见。

    中间是崇祯三个儿子,瑞王、蜀王、陈士奇、王应熊、曾英、甘良臣等亲王、总督、总兵以上官员。

    最下面则是阎应元等各地义士的牌位,以及在流寇鞑子各种暴行中死难人数的共同牌位。

    在大殿两侧是无数个小殿,一边供奉着战死的忠义军将士的牌位,而另一边,杨轩本来准备留给其他川籍将领,但除了杨展部提供千余将士名字之外,其他各部,应者寥寥。

    由于时间较短,祠堂只是修了一个大概模样,杨轩根本没有留意众人目光,在唱官高声唱名之下,在各个殿前向大家拈香跪拜。

    大家以头叩地,认真拈香之后将其奉上,一个个虽然内心不以为然,但死者为大。

    但让在场忠义军将士无不愤慨的是李占春、******、袁韬、武大定等人根本没有祭拜死难的忠义军将士,杨轩虽然面有不悦,但还是强忍着内心怒火。

    樊一蘅等人心叹不已,原来以为忠义军战无不胜,但看到长长的死难名单,有的团更是接近千人之数,这不由得让大家感到震惊不已。

    在经过一番较为繁琐的祭奠后,到中午前大家再次回到巡抚衙门,李干德嘲讽道:“总督大人,你说大事不会是告诉大家你们忠义军正在为死难将士建祠堂,要大家来捧场吗?”

    杨轩满脸铁青强挤出一丝笑容道:“呵呵,李巡抚不要心急嘛,我这次请大家前来,就是希望大家来看本总督杀人。”

    众人大惊,李占春等人更是双手按住刀柄几欲发作。

    樊一蘅惊得离座问道:“杨总督,杨总督,你给老夫亲笔信函一再声明绝对保证各位将领安全,你是总督了,不能出尔反尔啊,大家说说是不是啊?

    杨总督啊,你,你可要有容人之量啊。”

    杨轩哈哈大笑,看着众人道:“各位,怎么啦?

    我杨轩向来是遵守信诺之人,怎么可能出尔反尔呢?

    大家先看看我要杀之人,如果有一个人反对的,我就不杀就是了啊,大家说说,可不可以?”

    杨展颇为紧张的看着杨轩道:“子修,你战功卓著就成为川陕甘总督,成为一方封疆大吏,但你毕竟年轻,一些人发发牢骚听听就是了,不要因此大开杀戒啊。”

    殷承柞从旁边闪出,看着大家道:“各位,大家不要惊慌,各位,大家错怪总督大人了。

    这次鞑子入川比流寇更为可恶,比蒙古人更为残暴,一路之上焚烧多座城池,斩杀了我大明几十万民众,大家说可恨不可恨可恼不可恼?

    大家多是军伍出身,我们既然投身军伍,在战场上被鞑子杀死,这怪我们学艺不精,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中亡,我们不会怪那个。

    但是鞑子一个村一个村的屠戮我们各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