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明副榜举人 >

第153部分

南明副榜举人-第153部分

小说: 南明副榜举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纷纷扰扰的局势,多尔衮迅速的决定应对方略,那就是将矛头指向宿敌豪格,千错万错是对方的错。

    很快的差点成为满清皇帝的皇太极长子,满清肃亲王豪格被押回京城,在进入广阳门之后被下狱等待发落。

    听到自己兄长再次被下狱,满清小皇帝顺治内眼汪汪,看着一个个如丧考妣的大臣,拉着叔父多尔衮的大手,气恼说道:“皇父摄政王若要杀害兄长,那,那就请先杀我啊。”

    多尔衮气恼异常,连番开导无用之后令人将豪格带入大殿,亲自审问。

    自知活下去机会渺茫的豪格在大殿上痛苦流涕,对大臣们指责其分兵冒进,在战略指挥上多次错误一一承认,看着神色越来越轻松的摄政王多尔衮,哭泣道:“皇叔父摄政王,豪格死不足惜。

    在死之前豪格有几句肺腑之言希望与皇上,与皇叔父摄政王,与诸位大臣说说,不吐不快,不说我死不瞑目啊。”

    板着脸,身体虚弱的多尔衮举起手臂示意对方但说无妨。

    经过数月准备,自知必死无疑的豪格也不那么悲戚,当即在这大殿之上谈起忠义军,谈起当日之败。

    诚然这次征川大军全军覆灭主要是指挥处置失当错置,比如分兵冒进,派出诸部四处追击流寇,劫掠乡里。

    比如对四(川)地形考虑不足,没有料到当地民众据守山寨对分兵的清军进行劫杀,如此开战半个月之后各路兵马联系几乎中断,大家未能及时获得消息率部撤出。

    除这些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忠义军虽然人数不多,但手中火器威力远在汉军旗之上。

    忠义军战术得法,善于借助地形之利,构筑壕沟等工事。

    忠义军将士悍不畏死,面对满清集团步兵冲锋,骑兵冲锋,若是其他部队可能早就一触即溃,但这些人一个个拼死抵抗。

    忠义军将士训练有数,即便面对骑兵冲锋也很少发生崩溃的,大家常常三五成群的聚合在一起不断反击。

    。

    听豪格在大殿上支支吾吾,全都说这些细微枝末的事情,叔父摄政王多铎坐不住了,在率部攻占南明之后,回到北京之后就被封为叔父摄政王,现在是满清第二大实力人物。

    瞪着豪格,多铎数落豪格的不是,不可否认忠义军是天下一等一的强军,但那又怎样,忠义军不到三万人,而这次入川的满蒙八旗超过万人(满洲正烂旗、满洲镶哄旗,满洲镶荒旗巴牙喇营,蒙古八旗),汉军八旗五千,绿营兵马五万人,除此之外,若再加上强征而来运输粮草的民众,足足超过十万人。

    在大败张献忠之后,若全力攻打近在咫尺的忠义军,如此虽然胜负难定,但至少征川大军可以全身而退。

    多铎说出自己的忧郁,那就是豪格陷入忠义军巨大阴谋之中。

    大概在战前杨轩就分析了豪格,就像诸葛武侯那样神机妙算。

    知道豪格性格跋扈,知道满清诸将骄傲轻敌,如此在清军轻松击溃大西军之后迅速的做出调整,利用清军四处出击的机会一举击溃入川清军主力,堵住入川通道,最后来一个关门打狗。

    否则的话实力强大的忠义军为何一再要与日薄西山的大西军媾合,供给粮草?

    在大西军溃败之后,百里之外的杨轩为何没有做出强烈反应,率部逼近清军,收拢大西残部与大清决一死战,而是派兵处处把守营寨,然后等待豪格掉进这个巨大口袋之中。

    众人恍然大悟,若真的是这样,实在太可怕了。

    大家一个个跳出来指责豪格的不是,豪格被重新关入大牢之中,诸王大臣共议枭首。

    身染风疾的多尔衮见身边顺治面露不忍,想了想,只是令豪格在狱中自尽。

    这个时代满清刚刚告别愚昧,远不是什么文明人,豪格自尽之后,多尔衮、阿济格、多铎等人遵照满清礼俗,即父兄死则妻其妻,将豪格的遗孀纳为自己的侧妃。

    一切显得理所当然,就像历史上多尔衮娶自己嫂子,顺治亲母,孝庄皇太后为妻子一样。

    这在当时本来就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但数百年之后很多满清遗子遗孙为了证明多尔衮残暴没有否认这件在当日满清非常自然的事情,但要刻意否认所谓的太后下嫁这种事情。

    在处置完豪格之事之后,满清朝廷意见沸沸扬扬,以济尔哈朗为首的保守派认为明军势大,不如让出西南诸省,与南明媾合,就如同历史上金国与南宋一样,南明统御西南云贵川两广地区,而满清则统御全国大部。

    如果满清还没有入关多尔衮、多铎等人可能没有意见,但现在满清已经统御全国大部,怎么甘心看到自己如同昔日金国呢?

    在震惊于入川清军全军覆灭之后,以多尔衮为首的满蒙权贵认为现在天下十分满清已经占据七分,断不可因为如此挫败而放弃统御全国的大好机会。

    而恰在这时那些投降汉奸,特别是范文程、宁玩我、冯铨等人认为南明官场上官员相互倾轧,就像历史上岳家军那样,杨轩及其忠义军可能在面对鞑子入侵时轻松自如,但要面对后方的冷箭那就不会得心应手了。

    争吵了一个月,决定如历史上魏国防备蜀国北伐一样,派出叔父摄政王多铎、平西王吴三桂统御大军控制汉中,控制陕西,将忠义军堵在岐山一线,让忠义军走不出秦岭大山之中。

第251章 瘟疫,可怕的瘟疫() 
在双方正积极调兵遣将之际,周围大小将官明显感受到其中变化,而这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郧阳总兵王光兴。

    明末是群雄并起的时代,王光兴一门三兄弟就是其中代表,与兄长王光恩、弟弟王昌早年参加明末农民起义,后来被明朝招安固守郧阳(今湖北郧县),1645年与明朝的郧阳抚院徐起元一起投降了清朝。

    城头变幻大王旗,王氏兄长王光恩被任命为襄阳总兵,而王光兴则被任命为郧阳总兵。

    豪格兵败四(川),郧阳襄阳等地战略地位就更加突出了,王氏兄弟自成体系,虽然归降满清,但是只听调不听封,保持太大独立性。

    为了应对忠义军崛起,满清朝廷决定改变王氏兄弟这种半独立状态,1647年四月兄长王光恩被满清骗王北京,并以此为威胁希望王氏兄弟能够完全服从满清朝廷的调遣。

    王光兴、王昌兄弟被迫在月二十九日率领部下兵将七八千人反清,占领郧阳、襄阳地区,随后派出使者前往湖广联络湖广总督何腾蛟,派出使者联络川陕甘总督杨轩。

    听到使者报告,众人就犯难了,大家当然直到机会难得,若出兵北伐控制汉中,控制襄阳,如此几乎截断清军南下通道,可迅速的改变南方作战态势。

    但这几年四(川)底子基本上被掏空,现在各个州府没有什么剩余粮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皇帝不差饿兵,没有粮食什么都等于白搭。

    想了想,杨轩还是颇为不甘,看着众人道:“各位,出兵三万,每天每人消耗1升粮食,如此也少不了300担。

    即便通过船舶运输,通过三轮车运输,运输条件大为改善,每天也少不了400担。

    我欲出征汉中,大家能不能凑一点粮食,哪怕两个月军粮,25000担就可以,大家看不能省吃俭用省下来。”

    参议刘鳞长摇了摇头叹息道:“大人啊,你不是不知道,为了救济灾民你将应急的那三万担军粮都发放灾民了。

    现在是六月份,至少要等到八月地里面的稻谷才收得上来,到时候可以稍稍缓解粮荒。

    但在这之前,各地都在闹粮荒,就在上个月大人就发动各营兵马进山打猎,或者下水摸鱼,表面上是训练军队,但大家都直到这不过是应对粮荒啊。”

    巡察使钱邦芑长叹道:“你们,你们没有给我留一手吧?你们没有小金库,存一点粮食吧?这样我就可以拿出来北伐了。

    现在王氏兄弟占领郧阳、占领襄阳,机会难得,”

    但大家都手中没有剩余的粮食,如此只得待到秋耕之后方可率部出征。

    正在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灾祸再次降临。

    成都县令杨有仁跌跌撞撞的跑来,看见杨轩道:“大,大,大人,大事不好了啊。”

    杨轩内心一惊,笑道:“杨县令,有话慢慢说,天塌下来有个子高的顶着,慢慢说,什么大事不好啊?”

    杨有仁连连摇头道:“大人,今天早上有人说城南这两天死人甚多,小的带着医官去察看,医官说是瘟疫啊,大人,这,这如何是好啊?”

    满堂惊叹不已,一个个脸色卡白。

    在前世禽流感、疯牛病等病症让人谈虎色变,有一个政府通过强制手段控制住禽流感竟然引以为美谈,但相对禽流感来说,那可是小巫见大巫。

    禽流感死人不多,而瘟疫则是“人传播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仅存者”,可以说是人类杀手啊。

    在中世纪欧洲为了躲避黑血病,不但促进了文艺复兴,很多人更是逃到深山老林之中,如此方有十日谈啊。

    有的研究历史的人士认为李自成能够顺利的攻下北京,主要是因为鼠疫流行,当时北京城内很多人身患鼠疫,很多守城的将士根本站不起来,如此李自成大军一到,这些饱受鼠疫之苦的民众纷纷投降。

    清军入川以来,由于杀戮甚多,各地尸体没有得到很好处理,如此这些尸体霉变产生很多病菌,导致瘟疫病源的产生。

    杨轩回师成都,虽然让人收敛尸体,对很多尸体施行深埋厚葬,如此虽然稍稍改善环境,但水源可能已经遭到污染,再加上民众生活疾苦,有的乡民更是吃一些死东西,从而瘟疫还是爆发开来。

    杨轩亲自带着总医官黄学懋、副总医官何希登等人商讨对策。

    医官罗有性等人侃侃而谈道:“大人,黄帝内经都曾记载瘟疫,称其为五疫,非常容易传言,但只要正气存内,瘟疫这种邪气就不可侵入,如此可以避免毒气侵入啊。

    元朝医家朱丹溪丹溪心法?卷一?温疫五:““瘟疫众一般病者是,又谓天行时疫。治有三法:“宜补,宜散,宜降。”由对瘟疫一般治疗外感病的方法,或用治疗伤寒的方法治疗,或用峻攻祛邪之剂。

    但我朝吴又可先生在崇祯十四年认为天地之间存在一种戾气,从口鼻吸入,有自己本身就吸入的,有传染所致的,虽然途径不一,这种病症基本上一致。

    感染较重的,当即发作。感染较浅的,若是戾气不能战胜正气,就不能发作啊。”

    杨轩笑着问道:“各位先生,你们怎么看待这瘟疫呢?”

    让杨轩感到惊讶的是堂中二十多个医官各抒己见,有的认为应该按照普通伤寒治理,只有少数几人同意吴又可的观点。

    看到众人争执不下,一些人等人更是提出鬼怪神说,有的更说张献忠不是自认为“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吗?

    沉思片刻,杨轩还是赞成吴又可的戾气之说,再加上前世不是抗击禽流感吗?

    想到这里,杨轩站起来,看着众人道:“各位,张献忠这句话还是颇有道理,“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我大明建立以来,各地豪强贪得无厌,阡陌千里,民众辛苦劳作,以天下之物养人,如此还不能满足。

    任何人贪婪又有止境,否则的话,这十多年兵连祸结,瘟疫鼠疫流行就是一个明证。

    在座的很多都是孔孟弟子,很多也是医家,这鬼怪神说,虚无缥缈,根本不可信。如果真的有什么鬼怪邪说,那么还要医官干什么?

    还要我们这些官员干什么?我们这些官员就是按照法律匡复人间正义,我们这些医官就是就悬壶济世啊。

    如果真的鬼怪盛行,那你们这些医官全部改行做骗人的巫师道长算了啊。”

    众人看到杨轩目光坚毅,一字一顿的显得颇为沉稳,纷纷笑起来。

第252章 防瘟就是战争() 
杨轩呵呵一笑道:“各位,大家可能也知道大灾有大疫这种说法吧,不论是人间遭到大的水灾,大的旱灾,各地都会出现大的瘟疫,这大的瘟疫流行开来,更是雪上加霜,民众苦不堪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大家想想,在大灾之中,死的人啊,动物啊根本没有得到很好处理,有的泡在水里,发霉长菌,有的露在地上,全身长蛆,不但看到恶心,而且还可能产生很多戾气,如此让这戾气流行开来,就成为大灾啊。

    我们国人主张中庸之道,因此豪格罗洛浑等人虽然罪大恶极,我不是剁他九百多刀,我只是稍稍折磨一些下他然后将其斩首。

    每次战后,我不但要求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