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明副榜举人 >

第155部分

南明副榜举人-第155部分

小说: 南明副榜举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满意的东西,不但重赏,还有说不完的荣华富贵。

    现在听杨轩说起,大家纷纷点头允诺。

    而就在这时,马潮夫人雪梅冲破层层阻扰来到大堂之上,满脸泪水,整个人哭倒在地。

    杨轩大惊道:“雪梅,什么事情,看,看你怎么这样?是不是马潮又找了一个什么***女人啊,心有放大度一点,就像你们小姐就非常好。”

    雪梅是黄黛云的贴身丫鬟,两人感情甚笃,后来杨轩做媒将其许配给马潮。

    雪梅连连摇头,哭泣道:“大人,不管我家老马的事情,是,是,是小姐,小姐不好了。”

    杨轩大惊,身体前倾声音颤抖道:“天塌下来个子高的顶着,你说说,黛云什么事了?”

    雪梅叹息道:“自从闹瘟疫之后,大人每天在外面跑,夫人担心大人身体,隔三差五的到青羊宫上香,保佑你平安。

    今天早上早早的赶到青羊宫,突然身体不支跌倒在青羊宫里面。

    医官跑来一看,当即断定是瘟疫,不让走,要进行隔离,求你拿拿主意,救救小姐吧。”

    杨轩内心一惊,整个人跌倒在椅子上,长久不能平息。

    俗话说有了新人忘了旧人,对古人来说那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但主角毕竟是穿越族。

    因为黄老爷夫妇被****利残杀的事情,这两年两人虽然内心颇有芥蒂,感情不如初时那样热烈,但内心深处爱意则丝毫没有减少。

    想了想,杨轩说道:“现在闹瘟疫,我最担心的是老人与小孩。你找两个信得过的丫鬟好好将公子安顿好,不要出现任何偏差。

    基于黛云,她身染瘟疫,我除了派医官细细料理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办法了。”

    雪梅大惊满脸哭泣道:“大人,俗话说只闻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你与小姐识于穷困之时,这几年下来大人越来越发达了。

    现在小姐身染重疾,你难道不能解除戒严,将小姐接往家里面安顿吗?”

    周围幕僚一听,一个个站起来,很多人连连指责雪梅的不是。

    杨轩摆了摆手,叹息道:“夫妻之间最重要的是相互彼此相爱,相互能够厮守一生。

    我若身上没有这千斤重担在身,当然愿意亲身冒险,抛开所有俗务与夫人在一起啊。

    雪梅,我知道你与小姐虽然名为主仆,但实为姐妹。现在最重要的是要好好安顿好公子,别的我自然心中有打算。”

    匆匆赶到青羊宫,罗有性早已经侯在旁边,看着杨轩道:“大人卑职刚刚诊断过,夫人确实得的是瘟疫。

    现在夫人已经就近安置,我也会派两个医术最好的帮忙救治。”

    杨轩整个人惊呆了,木然的站在原地,久久不能说话。

    不过稍稍宽心的是长子杨文则身体健健康康的,没有染上瘟疫这种病症。

    但黄黛云身体本来就非常虚弱,特别是现在身染重病之后更是如此。

    三天后即将不治,戴着口罩杨轩本来想进去探望最后一眼,但被左右所阻拦,房内送出绝笔信,看着上面的小楷,更不能制止。

    杨轩按照对方要求,令长子杨文拜马凤玉为母,由其领养,拜丫鬟雪梅为姨母。

    长子杨文由丫鬟带着进入梦想,在这之前浑然不知不到两岁的小孩一个劲哭喊着找妈妈,让人内心甚为不安。(历史上每次大疫死伤甚多,三国时期陈群等人就因此丧命)

第254章 瘟疫就是鞑子造成的() 
看见呆呆坐在太师椅上的男人,郡主朱淑颍怒气冲冲的跑进来,问道:“子修,听说文儿认凤玉为母亲?”

    杨轩点了点头,笑道:“你,你不是有身孕在身吗?你看看,你又要照顾秋月,又要照顾肚子里面的小孩,也需要好好修养啊。”

    瞪着对方,朱淑颍摇头道:“贱妾,贱妾无论如何是蜀王府里面郡主,岂是心胸狭隘之辈?

    看来姐姐还是对我不谅解,至死都不谅解啊。现在居然让文儿认刚刚过门的妹妹为娘亲也不愿意认我这个嫡母。”

    古代讲究一夫一妻多妾制,虽然与黄黛云约为婚姻但因为战事紧急一直没有正式成亲,但按照封建礼法关系黄氏也应该算作妻子。

    但自从朱淑颍出现之后,特别是大西后军都督****利在蓬州阵前斩杀黄黛云父母而杨轩根本来不及施救而夫妻关系违和之后,就没有将黄氏放在眼中。

    依仗自己郡主身份,朱淑颍在家中慢慢摆出正妻的谱,很多时候以妻子自居,一直以来后院争斗甚为厉害。

    现在黄氏刚刚过逝,看到朱氏以正妻自居,杨轩感到内心特别难受,想着病危中黄黛云送出的绝笔信。

    信里多次提到一个人,那就是郡主朱淑颍的舅父何镇国,想到有关传说,杨轩恨得牙痒痒的。

    瘟疫是一种季节性传染病,一般多发在五六七月份,在这三个月中全川成都府、广元府、潼川府等多地相继发生瘟疫,有的时候甚至让杨轩感到绝望。

    虽全力扑救之下,现在各地瘟疫已经平息,但看着呈报上来的数字还是感到触目惊心。

    短短三个月,这场瘟疫共夺走包括黄黛云在内一万人的性命,这其中包括八十名医官,一千名兵丁,如此损失并不比任何一场大规模战役少。

    但钱邦芑、刘鳞长等人则不这样想,往年如此大疫几乎家家挂白条,有的时候更是整村整村人死掉,这次只是死这样一点人,也算不幸中大幸啊。

    重重的将报告扔在桌上,杨轩狠狠的说道:“这瘟疫就是自然界一些病菌,受到天气影响,受到人的影响,而发生的一种大的自然灾害。

    蛮清鞑子自入川以来,杀戮甚多,整村整村的杀戮,在他大屠杀之下,尸体没有掩埋,很多泡在水里面,很多遗弃在道路上,在我们大败鞑子回来后很多尸体全部都是蛆是虫子,虽然掩埋后,但天地之间已经存在这种戾气,污染了我们水源,在夏天的时候得到繁殖,如此老弱妇孺由于身体差最先遭殃,这就是这场瘟疫的真相。”

    从今以后,要避免瘟疫发生,将来大家尽量不吃生的东西,大家要注意卫生,大家要消毒。”

    钱邦芑声音颤抖的问道:“大人,你的意思是说瘟疫这种戾气可以制造?”

    杨轩满脸怒容道:“当然可以,瘟疫是北方少数民族传来的,在汉朝霍去病征讨匈奴的时候,他们就将死畜生生病的畜生赶到水源处,当我大汉军队经过的时候由于饮用了这种不干净的水,然后才得了瘟疫,瘟疫这种病毒才传到中土,我们的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就是因为瘟疫病死的。

    各位,鞑子生于北方,他们可能知道这种原理,因此将我们同胞的尸体斩杀于河边,道边,如此传播瘟疫。(战争宣传)”

    想到这段时间提心吊胆的生活,想到亲戚朋友死于这场横祸之中,大家纷纷请战,希望能够找鞑子决一死战。

    杨轩沉思片刻,看着众人道:“各位忠义之心可嘉,但打铁还要自身硬,我们要将仇恨装在心里,我们要先养精畜锐,我们完全秋收完成秋耕之后,我们就可以出征,以为那些惨遭横祸的家人报仇雪恨。”

    众人一听,纷纷抱拳称是。

    在杨轩大斗瘟疫的时候,会盟后的川南各地军阀也纷纷向云贵地区开去,以抢夺被流寇遗弃的地盘。

    王祥最先驻军播州,只因为蛮清入侵方率部北上以阻挡鞑子,在忠义军恢复成都府的时候本有心夺回失地,但因为自己与杨展有隙,害怕二杨合兵一处抄袭自己背后,如此按捺住冲动,屯兵川南。

    在杨轩大会各路诸侯之后,王祥大喜过望,亲率大军南下,迅速抢占播州,贵阳等地后,与贵州总兵皮熊合兵一处,然后大军经过安顺府,安南卫向曲靖方向扑来

    听到老冤家王祥的消息,身在建昌卫的四(川)行都司指挥使杨展也不甘示弱,在这年8月率兵逼近武定府。

    刚刚赶走沙定洲占据昆明,正准备拉拢地方土司,剿灭滇南沙定洲叛军的孙可望大惊失色,长叹道:“各位,父皇就是因为明朝四面包围最后退出四(川)的,现在我等刚刚占领云南大部,明军居然如影随形的赶来,如此怎么办?难道我等只有逃入南海避难啊。”

    李定国想到张献忠惨死情景,想到杨轩多次派兵议和愤然道:“征东将军如今鞑子入侵,我大汉民族恐再次遭到异族统治啊。

    父皇死时曾经告诫我等,老天也许没有真的让大明灭亡,要我等将来不要再与大明作对啊。杨轩过去多次派出使者前来议和,商讨同盟之事而我们毫不理会。

    现在大概等待不及,才派兵前来攻打啊。”

    孙可望叹摇摇头,说道:“征西将军大概被杨轩所欺骗啊,杨轩当日兵微将寡打不过我等当然要提出所谓的连寇平虏策略。

    如今看我等兵溃千里,逃到云南这种蛮荒之地竟然纠集三路兵马前来攻打我等,这哪里是联寇平虏,分明是要将我等兄弟消灭殆尽啊。”

    李定国不信派出使者前往面见杨展,杨展摇头道:“自崇祯年间你们流寇多次上演降而复叛,判而复降的把戏,你们周而复始的投降背叛,竟然将我大明活活拖垮。

    本将军可不是熊文汕,只需要满足这几个条件你们可以投降我大明。”

    使者惊问条件,杨展显得信心满满的说道:“为了显示你们投降诚意,你们必须无条件退出云南府(昆明辖地),无条件接受我大明改编,如此方可接受双方同盟。”

    看到回信,孙可望恼怒不已对左右说道:“明军欺人太甚,现在将我等追我追到这等蛮荒之地还不罢休,真大概真的要置我等于死地亦。”

    当即率军出战,与杨展战于武定府不能胜,双方相持于武定城下。

    而看到流寇主力为杨展所吸,中路的武大定、袁韬大喜过望,率军占领曲靖军民府,大军逼向云南府,在这种情况下孙可望自知难敌,率领大军向丽江府、广西府退去。

    永历元年(公元1647年)9月上旬杨展率军率先进入昆明城,袁韬、武大定则分别率军占领寻甸府、曲靖府。

    杨展将黔国公沐天波、云南兵道杨畏知等请入昆明城,且派出使者前往各地积极游说当地土司,令其派出兵马以攻打夹击孙可望。

    。

第255章 水坊精米() 
而此时杨轩正在岷江一个支流边巡视,去看自己制造的第一个舂米机。

    或者是如此多的土地抛荒多年,土地肥力得到恢复,今年秋天各地农作物长得非常茂盛,望着一望无际的稻谷,今年是一个好年成,处于饥饿边缘的民众一个个喜出望外。

    杨轩感概不已,自从起兵以来就开始施行军屯、民屯与安置流民工作。

    特别是这次兵入成都之后,由于前几年都江堰缺口,整个成都平原连年涝灾不断,再加上流寇鞑子作乱,民众逃荒甚多,光这次军屯、官屯就足足有10余万人,若再加上民间安置的流民,那人数只能说更多。

    不过在派出军队前往灌县重新修筑河提治理水患之后,在这半年时间都江堰再也没有绝提,如此屯耕与流民安置工作进展颇为顺利。

    看着田地间民众那久违的笑容,摸着沉甸甸的稻谷,成都知府严锡命颇为兴奋道:“大人回师成都后派出两个营常驻都江堰修复河道,治理这水患。

    到如今水患基本得到根除,不论官府还是民间都出钱出粮组织进行屯耕,如此用不了几年光景,这成都平原将恢复昔日生机,我们四(川)有将是人人羡慕的天府之国啊。”

    旁边监军钱邦芑也长叹道:“哎,前面几个月真的让人头痛,成都府粮价一度涨到每担3元银币的地步,现在可好,大家看到今年丰收有望后,这粮价也基本回落到1元银币的水平啊。

    按照这个趋势,到明年的话这个粮价就可以回到正常水平了。”

    大家兴致勃勃的看着沿途丰收景象,内心充满激动,有的时候竟然停下来向正在收粮食的农户讨两口水喝,如此经过两天路程大家来到灌县。

    经过3个月技术攻关,水磨坊终于建成。

    在岷江一个支流处围起一个高5米的围堰,一部分江水通过一个一条小水沟留下,冲在一个足足有5百斤的铁质轴承上,带动轴承上的叶片来回转动。

    以此为动力,在旁边建立一个打米机模型,通过皮带拉动一个辊轮来回转动,剥掉米壳的大米通过筛子筛出来。

    先用疏筛子,再用密筛子筛选,如此周而复始三次,米壳剥干净,用风车一吹,白白的大米一粒一粒的,虽然比起前世大米质量有很大差别,但比起往日舂出来的大米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