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明副榜举人 >

第190部分

南明副榜举人-第190部分

小说: 南明副榜举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大人,你能够将大家召集过来,难道我事先两三天确定日程,到时候还有那个不来?”

    刘长麟大惊,汗如雨下,连声不敢,慌忙带着一干人等退下。

    待众人离开之后,找来经历司经历周正,商定其后五天处理重大事务,令其连夜找人雕刻,下发给各司及其主要官员。

    在那以后,每天上午杨轩或巡视兵营,或者下地参与秋收,下午太阳正酣的时候回到省城,喝上一碗稀粥,洗一个热水澡之后,忙到深夜。

    如此过了四天,这天左右布政使,参政参议,各司经历大家汇聚一堂,讨论百司设置。

    正如杨轩所说那样,过去税赋多来自于田赋、人丁税,与地方苛捐杂税,但经过这几年改革试点,明显发现过去税赋不公不义。

    朝廷优厚读书人,举人进士等官绅免缴纳钱粮,但一些官绅利用制度漏洞,大肆将地方百姓田地纳入自己名下,造成地方出现大量免征土地与人口,而官府为了补足税额,将其加派到普通民众头上。

    过去虽然土地清丈,但由于下面官员弄虚作假,清丈土地名不副实。

    过去官府层层摊派,在民间大肆征发徭役,地方搞得民不聊生,有的甚至家破人亡。

    过去委派地方乡绅征收商赋,所征收钱粮多流入豪绅腰包,或者通过例银流入胥吏、官员荷包,造成大量税赋流失。

    过去政不下县,在地方任凭乡绅治理,造成诸多不公。

    经过这几年试点,在县下面建立乡公所,选派地方乡绅出任乡长,真正落实官绅地方共治理念,每年征收大量商赋,而这些过去全都流入豪强、胥吏与官员腰包。

    通过试点,需强化有司权限,故需要重新确定百司及其品位。

    经过讨论,各乡根据人口,交通,商业等特点,划分为三等,下等乡,包括乡长1人,治安员、税务员各1人。

    中等乡,包括乡长1人,治安员、税务员各1…人。

    上等乡(也称呼镇),包括乡长1人,治安员、税务员超高人以上。

    改革过去三班六房地方职能结构,过去衙门包括三班(壮班快班皂班)六房(吏礼户工刑兵,除了这六房之外,还包括账房、库房、招房、承发房等),经过数年运行,变革之后州县衙门包括:

    吏房,如同现在人事局,与过去不变,主要负责官吏招募与考聘。

    财房,如同现在财政局,将过去账房与库房合并为财房,负责财政收支管理,负责钱粮重要物资的管理,税赋征收统筹管理。

    户房,改为民房(隋朝为民部,后来因为李世民名讳缘故改为户部),如同民政局,主要负责土地丈量,负责民政工作。

    学房,如同现在教育局,过去各县有教谕,县学院有训导,多为从九品官员,现在讲教谕主持一县教谕,所属衙门改为学房,训导有点如中学校长主要负责学校日常管理工作。

    工房,如同现在的经济局或者建设局,负责辖区经济统筹与重大建设。

    礼房,如同现在宣传局或者宗教局,主要负责祭祀与道观庙宇僧侣管理。

    交通所,由过去驿丞更改过来,主要负责所在辖区道路兴建,水道疏通,对过去官府的各大铺所管理。

    治安所,由三班中快班与壮班构成,其中快班如同现在的刑警大队,壮班如同现在的一般户籍民警与派出民警(乡里治安员),主要负责辖区户籍管理,治安管理,刑事侦查等工作。

    办公室:将过去的门房、皂班更改为办公室,负责衙门内部管理。

    刑房,及其下面招房、狱吏等,如同现在的检察院或者司法局或者初级法院,负责一般治安案件审理,重大刑事案件与民事案件起诉等。

    兵房,如同现在武装部,负责兵员招募,军人家属抚恤,退役军人安置等工作。

    这也就是常说的改传统三班六房为十房一室结构,强化各个职能部门管理

    改革之后,税赋征收主要职责下放到乡镇,由税务员负责,其征收活动收账房监督。

    改革之后,衙门人员大幅度增加,主要增加的多为下面乡镇人员。

    在过去各个集市多为官绅自治,官府主要在重要关隘派出壮班执勤,现在在各个集市有派出乡长、治安员、税务员。

    与过去相比,这次变更强化了各个职能部门管理,而不像过去那样,知县知州每天需要负责大量具体事务,让其从具体事务中脱身,可以统筹管理县务。

    除此之外,由于财房、交通所、治安所的组建,强化了税赋征收,财政收支管理、人口管理、治安管理与交通管理职能。

    这是一般州县部门设置,在一些州县有对其主要经济活动建立相应的职能管理部门,如铁矿、冶铁较多场所,有建立相应主管部门,以对辖区进行管理。

    对府与直隶州,其行政部门则由过去房改为局,与现代相同。

    在省,则建立相应司(厅)职能部门,以对省内工作进行统筹。

    当然,除了这些部门之外,考虑到地方人丁稀少,地方重大刑事案件、经济案件不太多,只在省府级建立相应的法院。

    在过去皇帝皇帝在各省有建立按察使衙门,按察使及朝廷所派出御史代巡地方,清理冤狱。

    杨轩将按察使衙门改为高等法院,委任陈计长为院长。

    在各府及其直隶州建立分院,委派御史担任分院院长,建立…个审判庭,以清理地方冤狱。

    对这次变更,一些人不以为然,朝廷三省六部与地方三班六房历时千余年,运作已经非常完善,完全没有必要改变地方体制。

    另一些人则为革新高声叫号,义勇军光复各个州县多如此设置,现在只是正规化、明文化而已。

304章 明朝大弊…一民养二兵() 
    杨轩当然可能的争论,很多变革需要时间逐步消耗,相对衙门变革,更重要的解决明朝卫所问题。

    这次旬会上,杨轩异常恼火,对卫所制度改革停滞不前大为恼火。

    就像前世每个公司每周需要开周会一样,在重建司(厅)等职能部门,强化其日常行政职责的同时,每旬逢一、逢五下午会在总督衙门,召集下面各个司(厅)主要负责人开会讨论,商讨未来执政重点。

    大明王朝建立之初,在各个临近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建立卫所,八分屯田二分屯耕,以保境安民。

    朱元璋得意洋洋,宣称养兵百万不需要耗费一分民脂民膏,但实际上卫所制度建立以来,军户不堪卫所军官盘剥,常常出现大量逃亡。

    明朝中叶东南沿海倭寇作乱,数百倭寇深入腹地千余里,不是因为倭寇都长着三头六臂,一个个以一当百,主要因为卫所制度早已经名存实亡,卫所官兵出工不出力,面对凶神恶煞的倭寇一触即溃。

    卫所制名存实亡,俞大猷戚继光首倡募兵制度,希望通过募兵以弥补卫所兵战力不足现象,如此虽然解决明军不能战的问题,但又造成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明朝以当日朱元璋所建立的税赋制度养两种兵(卫所兵与募兵)。

    在汉唐宋等大一统朝代,面对外寇,面对地方作乱,朝廷常常出兵数十万,而到明朝末年朝廷兵非多将非广,面对清军不能力战。

    在明朝末年清廷崛起,明军出关作战,萨尔浒之战虽因为叛徒出卖清军采用各个击破战术,但出关明军不过八万余人,对亿兆大国损失有限。

    但在那以后,明军面对清军谈虎色变,根本不敢野战,也难以聚拢出足以抗衡或者歼灭对方的实力。

    追根溯源,主要是明朝宗藩之弊(明朝中后期宗藩人数接近四五十万,几近清朝末年八旗人口一半)、卫所之弊(明朝中叶虽然施行募兵,但没有废除卫所制,卫所几占全国数成土地而不需要纳粮,而成为卫所军官私产)、以及官绅之弊。

    这也是明初永乐时期数次北伐,每次出兵达数十万,而明朝末年面对满清崛起,一败之后难以再聚拢足够实力以荡平清军的缘故。

    自为政以来,杨轩就深知卫所制弊端,还在顺庆府之时,由于各项改革活动未全面展开,再加上军队甚多,财政出现入不敷出现象。

    为解决财政问题,利用钱邦芑刚刚到顺庆之便,由其出面前往广安千户所,一举废除广安千户所,改百户所为乡公所,勒令卫所军官归还所抢占民田,将其改为民田。

    与普通民田田赋每亩大米6升不同,民众耕种过去卫所土地,只需要缴纳1斗大米(卫所土地肥沃,远在普通民田之上),不但消除卫所军官对新生政权的威胁,而且还大大增加官府收入。

    在那以后,废除卫所,改卫所土地为民田集成上成为定制,谁知道这次光复川南、川东、喘息之后,居然受阻。

    在大堂之上,陈长计侃侃而谈,认为不能完全抹杀卫所制的作用。

    正如大家所知道那样,四川为盆地,四面环山,除了川北紧靠汉中这带没有多少少数民族,在川东川西川南地区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地。

    虽然CD、重庆、泸州、广安、保宁、利州等地卫所地近腹地,土地肥沃,军户逃亡甚多,没逃亡的也早已经沦为卫所军官的家奴。

    但松藩、茂州、威州(今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建昌(今日凉山彝族自治州)、雅州(接近甘孜)诸地卫所与少数民族接壤,再加上地方偏僻,土地贫瘠,一般民众不愿意前往耕种。

    若贸然取消这些地方卫所制度,按照一亩良田大米一斗进行征收,如此民众必然不堪其负,甚至造成地方动荡,不得安宁。

    一石激起千层浪,众人在大堂之中争论不休,有赞成陈长计意思的,认为少数民族所在地区地广人稀,民风彪悍,若不妥善处理,恐非地方之富,认为废除卫所需要慎重对待。

    也有激进派,认为经过数百年发展,卫所军户几乎沦为军官私产,若不革除其大弊,卫所所出被卫所军官贪墨,不但造成不公,而且军户不堪其扰多有逃亡。

    在大堂之上杨轩陷入沉思,想起前世建设兵团这种制度,眼前一亮。

    追根溯源,卫所制度实际就是一种屯田制度,所训练兵马也多为地方民团,但朱元璋妄图以这种民团代替朝廷经制兵马,故理想非常丰满,现实非常骨干,卫所制度一经建立,军户逃亡甚多。

    按照屯田制,在CD、重庆、广安、保宁等膏腴之地,汉人腹地,完全没有必要建立卫所制度,侵占民众膏腴之地,沦为卫所军官私产。

    如此废除卫所制度正当其道,过去革除广安、保宁、利州、CD等地卫所,将其土地改为半官田,民众耕种其地交粮纳税正当其道。

    由于这些土地肥沃,旱涝保收,再加上过去为官府公产,现在民众在其上耕种,按照每亩良田缴纳1斗大米较为合理(一般民田土地较为贫瘠,也不是旱涝保收)。

    而松藩、茂州、威州(今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建昌(今日凉山彝族自治州)、雅州(接近甘孜)诸地卫所与少数民族接壤,官府本应鼓励民众在当地耕种,加速民族融合,这些卫所有点相当于现代建设兵团一样,官府给予一定政策优惠。

    政策优惠并不是将一般民众全部纳入卫所军官私产,而是让普通民众真正拿到好处,只要有利可图,谁又愿意背井离乡逃亡他乡?

    针对松藩、建昌诸地卫所,将其改为对应州县,选派官员代替过去卫所军官统治。

    对普通民众,多编入地方里兵(民兵)戍守地方,如此只要编入里兵的,则全部免除个人丁赋。

    除了丁赋,田赋也大幅度减少,一般民田田赋为每亩6升大米,在边地则改为每亩升,几近一般。

    按照分成法,一般为州县两成五,州府一成五,对边地则施行州县五成,州府三成,给予税赋优惠。

    钱邦芑不以为然,按照分成法松藩卫、建昌卫等地税赋本来就少,两成钱粮也没有多少,何不顺手人情,所收钱粮全部归地方?

    想想现代国家概念,杨轩苦笑不已,最后笑道除了地方民兵,官府也会在地方驻扎三五百经制兵,如此总需要开销。

    如此方解决卫所制之大弊,在膏腴腹地完全废除卫所制,解决一民养两兵之怪现象,

    在接近少数民族之边地,将卫所制改为建设兵团这种现代屯田模式,建立州县,选派官员以取代卫所军官对地方民众之盘剥,减轻军户之困局。

    这次卫所制度改革,除了那些没落的卫所军官之外,大家各得其所,众人称颂不已。

第305章 四轮马车……国人之憾() 
    秋耕逐渐接近尾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