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明副榜举人 >

第241部分

南明副榜举人-第241部分

小说: 南明副榜举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派兵马追击残敌,以光复湖北全省。

    进入武昌城之后,除了处理日常军务之外,更重要的是收揽人心,就像前世湖北高考分数冠绝全国一样,在明清之际湖北能人异士辈出。

    杨轩每日接见前来拜谒的举人、秀才,以收拢民心。

    其中虽然不乏真材实料之士,但多位阿谀奉承之辈,有的更是言必有圣人之言,好像通过这只言片语就可以平定天下,完成天下一统似的。

    忠义军较为弱小的时候,杨轩还是每人必见,然后安排职位。

    但现在忠义军占据数省,东征北伐大业初见端倪之后,过去观望之辈纷纷看到风向,大家纷纷前来求见。

    投奔之士实在太多,杨轩根本没有时间处理这些事务,没有办法,只得让钱邦芑、吴养狐、陈计长、龚完敬、任纂、黄应运、王夫之诸人代为接见。

    每旬抽出两个半天召见众人,在与大家深谈,然后委派、安排工作。

    这天,王夫之早早的带来一个名帖,要求杨轩打破常规予以接见。

    杨轩显得不以为然,接过名帖一看,上面赫然写着顾炎武,内心大喜不以。

    或者都是以北京为首都吧,在二十一世纪即便清宫戏狂轰滥炸,但讲的就是满清那帮鞑子皇帝花天酒地,对南明人物则很少涉猎。

    时至今日,在南明众多人物中,杨轩前世知道的不过是郑成功、陈近南、顾炎武诸人而已

    穿越之后,杨轩当然对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颇为关注,对其事迹颇为熟悉。

    顾炎武,字忠清苏州府昆山,江东望族,也为江东大儒。顾炎武继承明季学者的反理学思潮,不仅对陆王心学作了清算,与程朱理学划清界限,更为重要的,顾炎武主张经世济用。

    他大胆怀疑君权,并提出了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色彩的“众治”的主张。“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卷六),强调“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他所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口号,意义和影响深远,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奋进的精神力量。

    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注意广求证据,提出“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

    而这些言论,也与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过来的杨轩暗自契合,在内心之中可以说深交已久。

    现在听到这样的大儒前来相投,内心暗喜,深吸两口气后,带领一干人等迎出辕门之外。

    顾炎武中等身材,一副文士打扮,虽然经过刻意梳洗,但长途奔波还是让其双眼下陷,如此可见东来的艰辛

    看到杨轩亲自迎出,顾炎武大吃一惊,长跪而泣道:“东南孤臣顾炎武拜见王爷。

    将顾炎武扶起,细加打量,杨轩慢慢说道:“顾先生,你我神交已久啊,在东南地区,顾先生与众多豪杰没有被满清的剃发令所吓倒,没有抛弃民族大义,国家大义,坚决的投入抗清斗争中,顾先生,你与东南众多兄弟,令轩佩服不已,佩服不已啊。

    顾炎武站起来,说道:“王爷,快莫如此说。

    我等只是急于民族之愤,国家之愤,反抗满清,但无奈书生手无缚鸡之力,看到国家沦落如此只得泪眼相泣而已。

    王爷虽然秀才出生,年龄轻轻便添作副榜,奋发于军旅之间,积数年之功方成为一方领袖,我等卑微,只求能为王爷牵马坠蹬,能为抗清大业近一番心力而已。”

    杨轩拉着顾炎武的手,说道:“顾先生,反抗满清残暴统治,分什么先后,只要大家抱持一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心,大家都是兄弟,大家都应该携手共进,共同完成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大业啊”。

    顾炎武连连点头道:“王爷所说有理由啊,一些人认为满清入主中原,只不过是寻常朝代更迭,大家一时之间失去主张,没有反抗。

    但满清剃发令等六大弊政发布之后,天下汉人方恍然大悟,这满清可是比元朝更残暴啊,元朝虽然设置家鞑子,虽然将我南方汉人划分为第四等人,但无论如何也没有强行要剃掉我们的头发,要更换我们汉人服饰啊

    王爷,这满人入主中原,可不是寻常王朝更迭,而是犯我中华,侵我神器,灭我祖宗,令我等为其奴仆啊。

    王爷,江浙父老盼望王爷的忠义军,望眼欲穿,听闻王爷东征湖广,南直隶民众无不翘首相望啊”。

    杨轩大喜,拉着顾炎武的手进入房中,大家落座之后,顾炎武讲起江东抗清形势,如今洪承畴驻防江宁,指挥各路绿营兵马弹压,各地义军死伤惨重,现在稍具势力的,不过一支奉鲁王为正朔的部队,现在驻守舟山。

    监国的鲁王朱以海先是依靠海盗郑彩,准备匡复福建,但无奈郑彩跋扈,再加上内讧,在满清靖难将军谭泰指挥下,兵败福州城下,现在已经退守舟山。

    王府主薄黄应运问道:“顾先生,王朝更迭,历来不过是士大夫之事,先生缘何在这天下分崩离析之际,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啊?”

    顾炎武微微一怔,瞪着黄应运道:“黄主薄,历朝历代更迭,有亡国亡天下之不同啊。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异性改朝换代,那叫做亡国,仁义不能施行,异族带着兵马前来压制民众,造成人肉相吃,这就是亡天下啊。

    因此,人民只有知道保证天下才知道保护其国家啊。

    保护国家,只不过是那些君王大臣官吏的事情。

    而保证天下,则包括匹夫与贱民共同的共同责任啊。

    满清入主中原,先后推行剃发令等六大弊政,视我汉民如草芥,比起元蒙过之犹不及,这就是亡我汉人的天下啊。我华夏儿女应该共同奋起,保护我们天下仁义,正道啊。

    王爷自起兵以来,无日不号召众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不但各地乡绅景从,就是市井百姓也望眼欲穿,这是行天下大道,是保天下啊。

    自黄帝以来,我华夏民族至今,除了元蒙入侵之外,还未曾灭国灭种,这满清入主中原,那是灭族灭种啊。”

    任纂在旁边说道:“顾先生,王爷大功世人皆知。但朝廷诸公对王爷颇为忌惮,如此要完成抗清大业,北伐中原,恐奸佞小人在背后使坏,破坏我抗清大业啊。”

    顾炎武瞪着对方,连连摇头。

    过去改朝换代,不过一家一姓之荣辱。

    今天天下沦丧,仁义充塞,人将相食,若能够救万民于鞑子铁骑之下,那不是扶持那个王朝,而是救万民于水火,扶持天下大义啊。

    古人十分重名节,特别是宋明之际更是如此,这几年战战兢兢,就是希望大节不亏。

    现在听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论,退扶持大明王朝,不过再造大明,中兴名臣。

    进驱逐鞑子,北伐中原,那是扶持仁义,主持天下大义,是救万民。

    这几年手下很多文官在大明与自己艰难选择,大概不知道亡国亡天下之辩。

    想到这里,杨轩当即拜顾炎武为王府佥事,襄助处理政务。

    这这期间,湖广官绅纷纷前来投奔,如:

    郭都贤,湖广人士,天启二年进士,崇祯十五年巡抚江西,现在赋闲在家。

    周堪赓,祖籍陕西延安,天启五年进士,流落湖广,曾官至南京户部尚书。

    陶汝鼐,拔贡出生(与主角同年乡试副榜),多次参与反清复明活动(历史上此三子曾经到南岳联络李定国,被关入大牢曾经论死,洪承畴为收买汉人官僚,将其放出)。

    刘亨,湖北江陵人,其祖父刘楚先曾为洪承畴座师。

    。。。。

    对上述人等,一一量才录用,委以为重任。

第274章 拥立风波再起() 
这天王府左长史吴兆元、右使、右副使雷跃龙、湖北巡抚殷承柞等人居然陪同夫人朱淑颍来到武昌城中,看着风尘仆仆的众人,杨轩感到颇为惊讶。

    朱淑颍笑道:“王爷,自从你出征以来我等就在重庆府调拨粮草,保证三军无虞。

    听到王爷在猇亭大败鞑子之后,大家认为这次东征大势已定,大家带着押运粮草的队伍一路行色匆匆,方在今日赶到武昌府,想不到五天前王爷已经攻占武昌城。”

    杨轩大喜,令人将大家好好安顿,而带着夫人回到楚王府后庭之中。

    相比蜀王府,楚王府破坏不大,看着眼前的楼阁亭榭,朱淑颍偎依在身侧道:“王爷,你要怎么奖励贱妾?

    这一路之上贱妾派出人员前往游说大家,你,你怎么奖励臣妾?”

    杨轩内心一怔,瞪着对方道:“你,你,西南为根本之地,我让你留守cd,谁知道你居然带着大家不声不响来到前线,我正准备责罚你,你,你居然要奖赏?”

    朱淑颍也不避让,抬着头道:“王爷,臣妾将马妹妹留在公府里面,马妹妹刚刚临盆,给王爷诞下一个儿子呢?

    还有那个新任四(川布政使严锡命,每天派老婆前来问安,再加上樊明善诸人,怎么有危险?”

    杨轩瞪着浑然不觉的对方,不知道如何是好。

    蜀王府副使钱邦芑这两天心情异常糟糕,在听到忠义军猇亭大捷之后,蜀王府夫人朱淑颍带着留守重庆的文武百官乘船南下,众人在欣喜之余,很多人更是高唱满江红以抒发胸中感慨。

    每日看到送上来的大众日报,钱邦芑闭着眼睛整个人感到一阵后怕,别的不说,在报道猇亭大捷、襄阳大捷等消息之余,在报纸角落里面常常有一段检讨当日岳武穆遇害与韩侂胄开禧北伐的信息。

    特别是开禧北伐,自从奸佞任纂提出来之后一直如同一块重石一般重重压在王爷、压在钱邦芑心头,大家虽然没有明说,但很多人明显感觉到其中变化。

    任纂提出开禧北伐提及韩侂胄遇害消息之后,王爷虽然只是将封号由黔蜀王改为蜀蜀王,但明显加强对地方控制。

    现在地方上充斥着支持称帝的官员,保守一点的或者没有明确表态拥立的官员多因为这个原因那个原因遭到罢黜。

    由于大众日报引导,在地方、在军中岳武穆遇害、开禧北伐成为一个非常时髦的词汇,大家公开谈论,公开检讨。

    很多兵丁,很多乡绅谈起几乎声嘶力竭的质问一些没有表态官员,难道想学史弥远那样刺杀韩侂胄,将其首级送往金廷,而让整个北伐大业受挫吗?

    想当年全国同仇敌忾,韩侂胄以平章政事之尊请旨封岳飞鄂王率军开禧北伐天下景从,无奈北伐受阻,被杨皇后、史弥远设计杀害,尸首更是送往金廷。

    现在东征虽然颇为顺利,难保将来不会遭受挫折,若内有对手千方百计搞破坏,外面面对满清王朝,如此北伐还未开始就注定失败。

    当日金廷内部统治不稳送上韩侂胄首级尚且有嘉定和议,卑躬屈膝尚可生存,今日满清灭亡华夏之心不死,即便成为秦桧、史弥远第三?

    民间开始公开谈论谁是秦桧、史弥远第三,由于钱邦芑未曾公开表态支持自立而被很多书生点名批评。

    由于多次阻扰王爷自立,钱邦芑更是成为拥立派面前最大的顽石,很多人公开谈论谁是史弥远,而被点名最多的则是钱邦芑。

    望着两岸群山峻岭,钱邦芑摇了摇头,茶杯拿起又放下,不知道如何是好。

    而在这时,公府门房来报,夫人派人前来相请,说有什么事情请先生过去商议。

    昔日杨轩屡立战功,朝廷又不愿意封赏,如此封郡主朱淑颍为长公主,有了公主的名号。

    最初朱淑颍对长公主这个名号颇为喜欢,但自从假封事件之后对外多自称公府夫人,自称蜀王府郡主,而不用朝廷所封长公主名号。

    钱邦芑微微一怔,整理好衣冠随着来人坐上小船来到夫人朱淑颍所坐大船,见礼之后大家分左右坐下。

    见礼之后众人分两排坐下,蜀王府主事何镇国将一封书信递给众人,吴兆元一看连连点头道:“王爷用兵如神,不但取得猇亭大捷,不到一个月时间竟然又取得襄樊大捷,五天前王爷夺得襄阳,现在正率兵直逼武昌啊。”

    众人一听纷纷道贺,带着面纱的郡主朱淑颍摇头声音哽咽道:“各位先生,前方将士能征善战,王爷更是殚精竭虑,但,但这又有什么用呢?

    北宋朝廷有不杀大臣的传统,即便如此岳武穆遇难风波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