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明副榜举人 >

第255部分

南明副榜举人-第255部分

小说: 南明副榜举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堡凑上前问道:“王爷,这,我们是不允许诬告啊,在任何朝代这点都是不允许的话,这个作为国策是不是有点…”

    杨轩摇摇头,看着金堡道:“金给事中,这几年南征北战,治理地方,我才感到就是这么一点也非常难能可贵啊。

    就说这些事吧,袁崇焕鼓吹五年收辽,向国家要钱要粮,大家只是逢迎,最后结果是拖垮了整个大明啊。大家想想,辽兵也最多十四五万,但每年军费竟然高达480万,几乎占了全国一半的军饷。

    只要正常人都知道大明根本不能支持孙承宗、袁崇焕错误的政策,对这样的政策为何大家不反对?

    辽兵号称十四五万,实际上难五万就不到,很多士兵还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这难道不是大问题吗?

    弄虚作假的事例少吗?我大明户部全国人口只有六千万口,但只要细细查查,我大明人口早已经超过一万万,田地面积也倍增,这,这难道不是没有问题吗?

    张居正新政,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但实际过程中要老百姓在收获季节大量贩卖粮食交税赋,这不是有害于民众啊。

    钱谦益最先攻击这个人不耻,那个人不耻,最后他自己竟然带头投降蛮清,这难道没有问题吗?

    我常说士农工商,而兵根本没有在上面,而在有的地方士兵竟然是罪犯担任,如此用来赎罪的士兵怎么能够上阵杀敌保境安民?所以我说士是国家大脑,农工是身体,兵是手臂,商人是脚。

    我们很多地方商人富可敌国,但是缴纳的赋税少得可怜,这难道不是问题吗?

    所以,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对错的主要标准,我们去伪成真,这一点没有任何含糊的,谁弄虚作假,国法不饶。”

    众人见杨轩一点也不想让,纷纷点高声赞成不已。

    杨轩显得非常满意,看着众人继续说道:“各位,大明律是一部很好的法典,这几十年天灾人祸就是因为很多人违背了人民利益,搞虚无缥缈的东西,违背大明法典做事。

    各位,从今以后我将与各位臣工本着仁义之心,本着民众利益,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制定新的法典,从今以后,除了违背仁义道德,违背民众利益,违背事实求是原则,就是君王也不能做出违背法典上的事实。

    各位,我认为君王最大的危害还不是昏庸,而是自认为天上知道一半,地上全知,而胡作非为。

    我们将根据现有《大明律》上面好的规章制度,现行行之有效的规则制定新的法典。

    因此,我第三项国策就是依法治国,大家说好不好?”

    给事中刘尧珍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把柄,看着杨轩道:“蜀王,原来是你要借重重刑名的酷吏,蜀王,你重视法家,那么儒家学说还要不要了?”

    王夫之瞪了瞪刘尧珍一眼道:“刘给事中,听话不能只听一半啊,刚才陛下就将以民为本放在第一位。

    孔子求仁,孟子取义,在以民为本为前提,行仁义之举,推行依法治国,如此当然理所当然。

    各位,金刚尚有雷霆之怒,如果为了解救天下民重,强调刑律有何不对?

    乱世用重典,陛下所说的依法治国,当然也是以民为本的前提下依法治国。

    这是儒家最大的道德,怎么你竟然说要废除儒家思想呢?”

    刘尧珍被一番抢白,正准备发言,突然看到周围众人一个个都瞪着自己。

    自古以来改朝换代都是天大大事,如果自己再胡搅蛮缠的,可能惹恼这些武夫,引来杀身之祸。

    想到这里,马上闭嘴,不再说什么。

    ,但转念一想感到不对,杨轩说四项国策,已经说了三项怎么都没有涉及到鞑子呢?须知道鞑子是目前最大威胁,可以说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啊。

    想到这里,刘尧珍看着杨轩道:“蜀王,老夫以为你是一个英雄,谁知道你不过喜欢坐而论道,现在大家都知道我们已经到了亡国亡种的边缘,你四项国策已经说了三项,怎么都没有涉及到鞑子呢?你说说呢,是不是你想划江而治呢?”

    杨轩呵呵一笑道:“刘给事中,各位,如此看来这前面三项非常重要啊。如果不以民为本,不以民众利益为出发点,民众怎么能够支持我们驱逐鞑子呢?

    如果不以实事求发,我们怎么能够战胜鞑子呢?

    如果不以仁义为本,以法治国,我们怎么能够做到内部政治清明呢?

    刘给事中心也太急了,一定要听到我第四项国策,我就说给大家听听吧。

    各位,金国对中国为害大家都知道吧,当年金兵逼近汴京,掠走二圣,金兀术多次南下,几欲灭掉南宋。

    这蒙古更胜一筹,在襄阳、在四(川厮杀几十年,大小战事无数,到最后在崖山一战逼迫我大宋皇帝跳海自尽。

    现在后金与蒙古结盟又要来灭我们汉人江山,我发誓,未消除满蒙中国威胁,绝不收兵。

    第四项原则,就是汉人优先政策,铲除异族对我大汉民族的奴役。”

    那些武将一听,纷纷高声叫好不已。刘尧珍显得不解道:“蜀王,你说说,如何叫做消除满蒙对中国威胁;”

    杨轩笑道:“哦,就像云南、贵州,湘西,广(西的那些土司一样。”

    云贵湘西、广(西土司何止对中国造成影响,就是对当地地方影响也不大,听到杨轩想彻底解决满蒙问题,虽然没有那个相信是真的,但听杨轩如此表态,都纷纷叫好。

    刘尧珍呵呵拱了拱手道:“蜀王,你不会像袁崇焕那样牛皮大王吧,你只要将鞑子驱逐出中国,我想就是明太祖也不会反对你让他后世子孙禅位啊。”

    听刘尧珍说杨轩吹牛,一些武将大怒,有的想去锤刘尧珍,为杨轩所制止道:“各位,刘尧珍说了实话啊,现在禅位给我一些忠于大明的人不以为然,有的更是要当隐士而坐山观虎斗。

    各位,我们要争气,要让刘尧珍等人心服口服。”

    众人一听,纷纷点头同意。

    杨轩当即下令,将以民为本,实事求是,依法治国,汉人优先作为国策,如此方有四项国策之说。

    

第289章 中华民国OR中华帝国() 
随即令随军的钦天监选定黄道吉日,决定在这年(永历5年,公元1651年)二月中旬在桂(林举行禅让大典。

    从永历帝手中接过皇帝玉玺之后,众人三呼万岁,行三跪九拜大礼之后,文武重新站成两列。

    开国最重要的是国名、国都,以及分封家人。

    其时西方传教士早已经到达中土,很多儒生多看过《坤舆万国全图》,其时中国雄踞东方,西方传教士为了讨好中国读书人,将中国画在世界地图中央。

    在1647年大败满清肃亲王豪格之后,西方传教士安思文、利类思进入自己幕府,杨轩常常与对方谈话,也让其制作世界地图,如此大家对整个世界并不陌生。

    按照杨轩的心思,主要官员也知道世界之大,中国地处世界中央,为了应天圆地方之说,莫不如直接叫中国,不但霸气,而且还朗朗上口为佳。

    多数人颔首沉思,有的更暗自点头,本以为大家没有问题正准备颁布国号之际,都监军钱邦岂连连摇头,出列说道:“陛下,中国,中国虽然朗朗上口,当年大明初建之际,洪武爷爷曾准备定国号为大中,但因为种种不如意而就此作罢。

    过去历朝历代所定国号,多源于对方封地,如大汉、隋朝、大唐、宋朝无不如此。

    自那以后,元朝取自易经中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

    皇明最初想以大中为国号,后来取自韩山通韩林儿大小明王,明王转世,如此方定名皇明。

    陛下定国号为中国,虽然浅显易懂,但这中国如何释义,还望陛下明示。”

    想了前世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国号,杨轩笑了笑,看着众人道:“各位,我们地处中原,承袭华夏,这中可解释为中华,如此彰显我们一脉相承,万世一宗的道理。”

    众人一听,脸露微笑,纷纷颔首不已。

    但令人惊讶的是,解释完中字之后,杨轩满脸紧绷,不愿细说。

    众人一再催促,杨轩脸色稍稍放松,看着众人道,这个国字如何解释,大家可集思广益,自己在择其一二定夺。

    众人七嘴八舌的,但显得非常谨慎,特别是很多将军更是如此,根本不敢发言,堂中说话的,多为那些饱学之士,大家引经据典,一展胸中所学。

    众人侃侃而谈,杨轩心花怒放,但令人意外的是都监军钱邦岂连连摇头,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见对方如此,杨轩心中颇有怨气,笑道:“都监军,你也是进士及第,饱学之士,你说说,如果界定中国这国字。”

    钱邦岂拱了拱手,出列道:“陛下,大明末期,外有辽东建奴之乱,内有流寇之祸,天灾不断,民不聊生。

    陛下起于草莽之间,在大明覆灭之际以只手之力重燃光复之望。

    我朝建国以后,虽有前朝遗老遗少心中不忍,但自古以来改朝换代得位之正者,大概也只有大汉、皇明堪予我朝相提并论。”

    钱邦岂进士及第,为政较为保守,过去常常与自己唱反调,想不到对方居然说出如此言语,杨轩内心颇为高兴,练练颔首称是,众人也高声叫好。

    钱邦岂显得颇为得意,轻轻嗓子继续说道:“陛下起兵以来,革除前朝弊政,还政于民,事事以民为先。

    这几年各地祥瑞不断,陛下称帝早已经是天下民望,昨日众人拥立之际,陛下更是与诸大臣共同定出为政四大基本原则。

    此情此景,唯有一字,方可道出我朝初衷,唯有一字,方可作为我朝名号。”

    众人没有注意杨轩脸色微变,大家高声叫好,纷纷要求钱邦岂说出心中国号。

    钱邦岂得意洋洋,重新跪下道:“陛下,微臣以为当以中华民国为我朝名号,中华者,道出我等本华夏民族,万事一宗。

    孟子曾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国者,以民为本之国家,当为我朝立国之根本。

    陛下,微臣建议,我朝当名为中国,全称为中华民国。”

    不听还好,一听到中华民国这个名号,想到满清灭亡之后军阀割据,抗日战争烽火,以及解放战争之中生灵涂炭,杨轩显得目瞪口呆,拿在手中的茶几居然掉落地在案几上,发出一声清脆的声音。

    众人面面相觑,大家不解的看着上面的皇帝,按照大家心思,中华民国多美好的名字,陛下应该高兴才是,怎么看起来一点都不喜欢呢?

    杨轩豁然站起,良久重新坐下,再次站起,最后做下,长叹道:“民国民国,人民之国,立意虽好,但非千年之功,难以达到啊。”

    钱邦岂跪下道:“陛下数百年不出圣人,若励精图治,当可实现天下大治,达到天下大同啊。”

    顾炎武也出列奏道:“陛下本副榜举人出生,投笔从戎,以匡扶天下为己任。

    这数年以来,虽然天下大乱,但陛下以仁政为本,若励精图治,当可实现天下大治啊。”

    众人一听高声叫好,杨轩则脸色铁青,重新回到座中不知道如何是好。

    任馔进士出生,历史上多依附于孙可望,善于揣摩上意,看陛下神色如此,本感觉不对,突然脸色一亮,出列说道:“各位所言中华民国,大概也有明朝之意,意为我朝秉持皇明之续吧?

    陛下本寒门书生,天下打乱之际投笔从戎,驱八大王,败豪格,入湖光,下两广,如此丰功伟绩,在尔等眼中不过皇明之续。

    各位,大明末期宦官当权,外有建奴之祸,内有流寇之乱,思宗煤山上吊,弘光璐王相继为鞑子掳走,隆武帝邵武帝丧生于乱军之中,就连那末帝永历帝不知恢复,只知东躲西藏,最后禅让我朝。

    各位先生,难道在尔等眼中,我朝当继承皇明如此窝囊之气吗?”

    众人大惊,钱邦岂吓得跪在座前,连声此非本应,恳请治罪。

    任馔内心大喜,从行列中走出,看着跌坐在地上身体颤抖的钱邦岂,继续指责道:“陛下,钱邦岂包藏祸心,在这朝堂之上说什么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如此置陛下于何地,如此置陛下子孙于何地?”

    钱邦岂浑身发抖,但现在已经无可辩驳,连连叩头请罪。

    以民为本,民重君轻本来天经地义,但如果出现台湾那种民粹远非国家民族之福。

    现在正值十七世纪中叶,在遥远的英吉利亚正陷入资本主义内战,若国家过早陷入民粹之中,如同英王查理一世,法王路易十六,如此国家陷入内乱,受苦受难的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