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明副榜举人 >

第8部分

南明副榜举人-第8部分

小说: 南明副榜举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试次次名落深山,看来还是有原因的。

    张任文,难道细流营之事你居然不知道,难怪你只知道横行乡里,欺压百姓?”

    细柳营说的西汉大将周亚夫之事,大家当然记得。

    当年文帝前往慰问,被守营官兵挡在营门之外,不让进入,文帝没有办法,只得派大臣手持皇帝符节作为信物,如此周亚夫才大开营门迎接皇帝进入。

    千百年来,周亚夫挡住文帝车驾事迹一直为众人推崇,以形容军纪严明。

    在场的多是饱读之士,当然知道细柳营之事,现在听杨轩提起,一个个胆战心惊的。

    张任文声音颤抖道:“杨轩,你不会学那些跋扈将军吧?老夫刚才不过讥讽你几句,你,你这****的不会真的要杀我啊?”

    杨轩内心一怔,不过哈哈大笑道:“你也太高看你这狗头了,若能为万岁练得一支令行禁止百战百胜的大军,我今天砍了你狗头,我想令师吕公定然也会赞成的。”

    张任文虽然是举人出身,最多看看兵书,最多听听戏文而已,对兵事当然不了解。

    而中国古代兵书非常讲究立威,早期大兵法家,齐国大将司马穰苴借重齐王宠臣庄康人头立威,大败晋国。

    孙武借重吴王宠妃的人头,震慑宫女,训练军队。

    汉文帝到细柳营不能入,这些事迹大家耳熟目详。

    除此之外,更要命的各种戏文,常常是借你人头一用,杀人祭旗什么的。

    司马穰苴、孙武杀人,那是因为其大将,获得君王的授权,而杨轩只不过是小小的一个百总而已,只不过说说大话吓吓对方而已。

    现在听杨轩言语之中有意借自己人头一用,想到古代先贤各种记载,想到戏文里面台词,张任文慌了神色,整个人滩在地上,口中连连求饶不已。

    现在看到对方居然当真,整个人滩在地上,杨轩哈哈大笑,声言若非看到参将王朝阳求情,定然不轻饶,让其滚蛋。

    王朝阳如释重负,但自北宋以来武人地位极低,虽然其是三品参将,但在读书人面前自觉矮半截,何况现在遇到正牌举人,那可是可以出来做官的啊。

    现在听杨轩是副榜举人,算得上体制内的文官,顿时态度大变,连连告罪,一会儿说要将杨轩拉入幕府,一会儿声言,定然觅得良机好好提拔一下。

    在明朝举人是可以出仕做官的,像明朝初年丞相李善长就是举人出身,当时很多举人做到布政使,做到二品三品大员。

    虽然到明朝中后期进士、举人多了,但举人也可以选择出仕,做一个正八品的县丞、正九品主薄、正九品教谕的。

    杨轩是副榜举人,若在明朝初年完全可以出仕做一个父母官,虽然明朝中后期举人进士甚多,副榜举人很少出来做官的,但毕竟是文人出身。

    而军中品级与地方品级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就像王朝阳官拜参将,名义上正三品武官,但还颇为畏惧那些还没有出仕的举人呢?

    杨轩内心美滋滋的,过去常说跨界,就像前世泰国总理英拉如果放到模特界,放在演艺界只能算一般美女,但如果放在政界那就是绝世美女了。

    身体本尊是这副榜举人,在科举时代每个县多有中过举的举人老爷,但现在自己弃笔从戎,在文盲流行的大明军界下级武官中,那就显得出类拔萃了。(明朝进士举人非常少,在军中虽然一些落榜文人担任幕僚,但真正带兵打仗的不过孙承宗、熊廷弼、袁崇焕、洪承畴、孙传庭、卢象升诸人,但这些人全都是文官转任武官,而主角虽然只是副举人,但起于军伍之间)。

    听到杨轩副榜举人出身之后,参将王朝阳、把总王贵态度大变,在官职前面去掉署理两个字,正式升任百总。

    不过朱师爷说这是他的功劳,欠款无论如何要还的。

    杨轩叫苦不迭,若是被人知道一个副榜举人贿赂去当上百总的,如何在士林中立足。

    但副榜举人身份让杨轩彻底坐稳了百总职位,听到副榜举人身份之后,郭崇烈连连告罪,希望不要一般见识。

    而在坐稳百总职位之后,杨轩决定整肃军纪。

    有两个偷奸耍滑的,经常半夜外出的兵丁在摸出营房的时候被五花大绑的抓住,在一整皮鞭之后老老实实的,不敢再乱来了。

    前世各类书籍认为红军军纪严明,但看三大纪律八项要注意,好像最初也有门板,捆铺草这类事情。

    说住宿借老百姓门板什么的,由于门板高矮大小不同,若是撤走后不物归原主,一大堆的门板就对不上榫。

    如此可见,在红军早期的时候也拆民众门板什么的,只不过用完之后要物归原主而已。

    既然三百多年军纪没有什么变化,那么还是从耳熟目详的三大纪律八项要注意开始。

    简单一改编,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出来了,每天晚上的时候大家可以唱唱:

    英雄将士个个要牢记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

    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第二不拿百姓一针线

    百姓对我拥护又喜欢

    第三一切缴获要归公

    努力减轻人民的负担

    三大纪律我们要做到

    八项注意切莫忘记了

    第一说话态度要和好

    尊重百姓不要耍骄傲

    第二买卖价钱要公平

    公买公卖不许逞霸道

    第三借人东西用过了

    当面归还切莫遗失掉

    第四若把东西损坏了

    照价赔偿不差半分毫

    第五不许打人和骂人

    蛮横作风坚决克服掉

    第六爱护群众的庄稼

    行军作战处处注意到

    第七不许调戏妇女们

    流氓习气坚决要除掉

    第八不许虐待俘虏兵

    不许打骂不许搜腰包

    遵守纪律人人要自觉

    互相监督切莫违反了

    军中纪律条条要记清

    仁义战士处处爱人民

    保卫家乡永远向前进

    各地人民拥护又欢迎

    大家都看到张任文当日怒气冲冲闯入军营的场景,为了争一口气,大家不但认真的学着歌曲,而且还身体力行。

    此后虽然也有借民众门板的事情,但不再像胖子那样偷偷摸摸的去取,然后偷偷摸摸的换回去。

    而是借的时候给了四五十个铜钱的押金,发生损坏之后照价赔偿。

第12章 赶出议事堂() 
成都到顺庆500余里(达成线200余公里),大军足足走了半个月,在十月上旬赶到顺庆城之时,整局面貌大变,大家穿得整整齐齐的,不再像初时那样邋遢了。

    安营扎寨之后,跟在参将王朝阳后面前往拜见四川巡抚陈士奇,杨轩是副榜举人身份地位当然与一般将领不一般。

    这次围剿姚黄十三家文官统帅为川北参政龙文光,武将为四川总兵刘佳胤,参将赵荣贵、王朝阳等人。

    四川巡抚陈士奇原为四川学政,院试的时候取杨轩为秀才,其后担任四川兵道,四川巡抚,在任期间多与四川书生谈论兵事,被朝廷认为知兵之人,去年刚刚被提拔为巡抚。

    川北参政龙文光也曾经担任贵州学政,四川学政,去岁刚刚转任川北参政,也曾多次到锦江学院,与诸生都颇为熟悉。

    见过礼之后,巡抚陈士奇叹息道:“子修啊,这次科举时一些考官认为人你当列入红榜之中,但另一些人认为你尚青又颇为恃才傲物,最后老夫建议主考官刘侍郎这科先取你为副榜,稍稍挫折你的锐气,磨练磨练你。

    子修,老夫如此决定,你不会怪罪老夫吧?”

    事实上是考官意见两极,陈士奇为了避嫌,而建议主考官的。

    不过这种事是两年之后才搞得一清二楚的,现在只能猜测。

    听巡抚陈士奇如此说,杨轩连忙拱手道:“学生之才本不足道,当日院试,恩师不以学生才疏学浅,于万众之中取学生为秀才,如此才能到得锦江学院,成为廪膳生。

    此次乡试,学生急于出人头地,功名之心太切,幸得恩师指出,学生内心只会感激,怎敢怪罪恩师。

    再说当年张泰岳(张居正)参加科举,巡抚顾璘为了让太岳先生成大器,也曾磨砺于太岳先生。

    学生不敢自比太岳先生,既然恩师要磨砺学生,学生如今虽投身军伍,亦不敢忘记恩师大恩的。”

    陈士奇颇为高兴,笑着道:“子修啊,你本副榜举人,若是稍稍收敛心性,用心文章,将来定可金榜题名,高中进士的。

    若有了进士身份,到那时再弃笔从戎,不是可以施展平生抱负吗?”

    杨轩暗自叫苦不已,若不知道历史走向,当然应该参加科举,就像历史上孙承宗、熊廷弼、袁崇焕、洪承畴、孙传庭、卢象升诸人那样,这些无不是进士出身,地方任职之后转文为武,最后成为千古良将。

    但穿越之后知道历史走向,现在大明将亡何来科举?

    未加思索,杨轩长叹道:“恩师,人各有志,揭榜之前学生也以恩师为榜样,希望能够通过正常科举,希望能够高中进士之后然后转文为伍。

    但自从入伍之后,学生才发觉学生喜欢武事,远甚于文章。

    学生在军旅之中如鱼得水,即便学生没有什么文进士出身,但学生可以做一员武将,追随恩师上报天子,下安黎民。”

    众人一阵沉默,良久川北参政龙文光笑道:“大人,子修所言有理。

    当年熊廷弼先中文解元,再中武解元,时人作诗云:三元天下有,两解世间无。

    子修本是文举人出身,现在更在军伍之中,只要发奋用功,将来中得武举人、武进士当不在话下。(武举主要考韬略、骑马、射箭)

    俗话说宰相起于州县,猛将起于卒伍。子修从军中小旗做起,将来未尝不能成为一员良将,青史留名。”

    众人一听纷纷大笑不已,杨轩更是连连拱手不敢当。

    随即谈起兵事,如今摇黄十三家早已经控制巴州、达州,现在其大当家的姚天动率部占领蓬州,前锋更是一度逼近顺庆府城。

    为了剿灭姚黄之乱,四川巡抚衙门集中万余大军进行会剿,其主力就是顺庆府兵马,兵分两路,一路由总兵刘佳胤、参将王朝阳所率,沿嘉陵江而上,攻打蓬州,另一路则由千总谯应瑞、冯有庆统率,从广安州出发,威胁后方的达州。

    而在保宁府,则由参将朱化龙、广元守备杨展统领,两路大军南北夹击,务必将姚黄剿灭殆尽。

    四川巡抚陈士奇过去喜欢与诸生谈论兵事,分派妥当之后,看了看下首众人道:“各位,姚黄攻打州县,劫掠民众,敲诈良民,搞得地方民不聊生,这次务必********,将其剿灭殆尽。

    各位,大家看看,本次布置是否有什么需要完善之处?”

    大家说了一些无关紧要的,最后轮到杨轩,正如陈士奇所说那样,过去在书院之中杨轩就喜欢谈论兵事,被人讥讽为小赵括,现在既然从军,当然希望能够谈谈。

    这可让杨轩颇为为难,正如陈士奇等人所说那样,杨轩过去爱好谈论兵事,现在被问起若不发言,必然为他人所轻视。

    但现在又与过去不一样,过去书生论政,海阔天空的没有什么,现在面对地方大员,自己这个小小的百总提意见,就像前世那样,这可是一番大学问。

    突然眼前一亮,这一路之上各部欠饷严重,全军士气低迷,更有人论起明末失败,实际上主要是国家财政失败,既然如此,有了主意。

    杨轩尴尬的笑了笑,点头道:“恩师此次用兵,考虑周详,应对绵密,在策略上也颇实为不易。

    但俗话所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不仅仅是靠将帅临机立断,不仅仅依靠将士勇武,最重要的是钱粮。

    这次开赴前线各部将士们已经断饷两个月了,如此下去,恐怕将士们心生怨言啊。

    就拿陕北流寇来说,朝廷多次几乎将其剿灭殆尽,李自成、张献忠也多次投降朝廷,但最后为何死灰复燃,主要是因为朝廷没有钱粮安置流民,主要是流民对朝廷根本不信任,今日投降明日复叛而已。”

    众人一阵默然,陈士奇神佑感触,长叹道:“如今全国遍地狼烟,朝廷处处都需要银两。这四川省一年虽然也能收得两百万担粮食,五六十万两白银,但大部分解运到朝廷,地方截留的非常有限。

    现在姚黄控制川北的巴州、达州、蓬州,收上来的钱粮更少,前几个月各部需要募军,更是将布政衙门掏空,如此军中欠饷,也属正常。

    老夫前两日与巡按刘大人,与各地参政、知府商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