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明副榜举人 >

第88部分

南明副榜举人-第88部分

小说: 南明副榜举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号佛朗机炮,流寇要想突破西面、南面防线,难上加难。

    受挫之后,流寇必然在城北实现突破,但我以拒马坑壕沟为纽带,以三号佛朗机炮炮阵地为据点,流寇虽有十万之众,但若要突破我这钢铁长城,定然难上加难。”

    众人也满脸充满敬佩,看起来这工事不但是铜墙铁壁,而且各种作战原则,作战方案经过不断沙盘推演改进之后下达到各营(虽然有的把总识字不多,如第四营杨秉义、第六营刘惟明,但有配备参谋可以弥补这一点。

    杨轩是副榜举人出身,军中秀才读书人甚多,且多参加第一期军官训练营,那些经过实战考验的读书人能力得到进一步升华,能够担当参谋角色。)

    但右都司谯应瑞则满脸不屑,指着挖掘的壕沟与削得尖尖的木刺与暗桩摇头道:“大人,不要一天到晚标新立异,就像这木刺,这壕沟也远非大人独创。

    我大明为了抵御蛮清鞑子进攻,就曾主张大炮守城,重挫奴酋。我大明也在关宁防线上大量挖掘壕沟,布置木刺。

    但壕沟是死的,人是活的,蛮清就曾多次绕过关宁防线直扑北京城下。

    大人大量挖掘壕沟,看起来铜墙铁壁,但到底有多大用处,双方没有实际较量,现在不过纸上谈兵而已。”

    扭头看了看谯应瑞,杨轩暗自摇头不已。在兵入顺庆城之后,明升暗降,解除其兵权,升为有名无实的右都司,这让其颇有微词,时不时出言不逊。

    杨轩笑了笑,拍了拍对方肩膀说道:“谯都司所言不错,现在是纸上谈兵,但高明的统帅就有本事让敌人按照自己预计的那样被自己牵着鼻子走,虽然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完全按照预计设想的那样,如此更要求我们将领当机立断,断不可学赵括,学马谡。

    还有,大炮守城,密布壕沟暗桩,这些都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我们大家可不要凭空想象,不要瞧不起我们老祖宗,我们应该在老祖宗基础上进行不断创新,而不是退步不前,更不是固步自封,让很多好的东西失传啊。

    各位将军,谯右都司,本将说的是不是这个道理?”

    想不到杨轩不但没有生气,反而一副虚心接受的样子,听得众人纷纷点头称是,满脸佩服,反观谯应瑞则给人感到催头丧气的,面无血色。

    让人清点城内粮草,催促各县粮草供应之后,杨轩正准备往回赶,参议殷承柞凑上来,低声问道:“大人,谯应瑞为人跋扈,现在又当众顶撞大人,大人应该当众训斥,否则的话大家都这样,这军队不是乱了套吗?”

    杨轩哈哈大笑,摇头道:“殷兄,多虑了。在下年龄尚轻,再说也是半路从军,身边当然需要一些老将军在旁边提醒点拨,如此才不能犯错误啊。

    夫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为上位者切忌固步自封妄自尊大,应该能谋善断啊。”

    殷承柞抬起头,睁大眼睛左右不断看着对方,害得杨轩显得怪不好意思,一个劲在旁边傻笑。

第134章 放线钓鱼() 
就在这时,数骑来到面前,潘梦科翻身下马,拉着一个和尚打扮的来到面前,拱手道:“大人,刚才暗哨抓住一个奸细。

    这个和尚躲在暗处,一直偷看我军挖掘工事,分明是奸细。”

    这个和尚二十多岁,操着外地口音连喊冤枉,声言自己游方到此,不知道大军正在修筑工事,本想躲避,但被这几位军爷抓住,一个劲说自己是奸细。

    杨轩眼珠一转,顺便简单询问一两个最基本佛法的事情,然后摇头道:“潘断事啊潘断事,这位师傅明明是和尚,怎么是奸细呢?

    若是奸细,怎么懂得佛法呢?

    不要再错怪好人了,下次遇到这些和尚什么的,就像本官这样询问,若实在答不出来的才可能是奸细啊。”

    潘梦科满脸错愕,心不甘情不愿的放这位和尚离开。

    看和尚已经走远,旁边殷承柞笑道:“老潘啊,你怎么还站在这里,大人这是放长线叼大鱼,想以这个和尚为诱饵,钓出张献忠按在城内的同伙呢?”

    潘梦科内心一喜,连忙拱了拱手,转身离去。

    离开工事之后,圆善和尚一路小跑,足足跑了两里地,看到左右无人之后,方才坐下来歇息。

    刚才太惊险了,本来以为此生休矣,但谁料到居然绝处逢生,这个年轻将军居然放过自己。

    历史上张献忠用兵如神,更是所谓游击战的鼻祖,每次攻城都会派出细作化装成和尚、道士等闲杂人等混入城中,探听军情,接应大军。

    当年大明总督杨嗣昌悬赏重金捉拿张献忠,第二天城内就贴出告示,悬赏3文铜钱杨嗣昌头颅。

    去岁大西军攻占成都,就是派出细作化妆成和尚道士混入城中,然后里应外合攻占成都城。

    为了谨慎起见,这次发兵之前,张定国派出奸细混入城中,但因为施行身份证制度,本地男丁都登记造册,免费发放身份证,外地游民在再三核对之后,颁发临时身份证,且将个人信息,将目的地记入身份证上。(应该是身份薄)。

    这半年下来,流寇共向顺庆府派出十余支细作,但不是被当地衙役查得,就是一个个畏惧查身份证不敢外出活动。

    迫于无奈,不得不再次使出杀手锏,派出十余名和尚道士。

    在古代,和尚道士多是化外之人,百姓或对其敬如神灵,或对其避之不及。

    除了这些原因之外,由于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做过云游和尚,不论是皇室宗亲,地方官府,还是一般士民都对游方和尚道士礼敬有加。

    听到忠义军正在城外修筑工事,其他的都不敢近距离观察,圆善自恃资格老,接下这个重任,谁料到被官军发现,差点连老命都掉了。

    长吁一口气,躲在暗地里细查半天,在确信没有人跟踪之后,圆善方放心大胆的回到寄宿的观音寺,与同伙一道商量如何进一步打探消息。

    但圆善没有注意到,在远处栖乐山上一个中年男子正在用单筒望远镜观察其一举一动,看到其回到观音寺之后,更是招来十余个民壮,让其化装之后潜伏在观音寺四周。

    由于有上次经历,圆善更是深居简出,派出其他的人远远擦看,如此过了三天,情况摸得差不多后,写好密信,放出信鸽,大家长吁一口气,正准备庆祝的时候,突然从外面闯入百余个劲装汉子,不到片刻功夫控制住众人。

    圆善高声哀呼,但这些人不管不顾,将其按在地上,足足打了五十马鞭,浑身被打得稀烂之后被拖到大堂之上。

    看着还在哀嚎的圆善,殷承柞阴笑道:“别装了,张善儿,你手下早招了。老夫暂时寄存你的头颅,主要看你是否良心未泯,是否还助纣为虐而已。”

    张善儿大惊,睁开眼睛仔细的看坐在上首的殷承柞、潘梦科,摇头道:“都招了,他们,他们知道什么?”

    殷承柞摇头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你自以为聪明,你下属有七八个,你的一举一动都尽收眼底,其他的不过是谋生混口饭吃,现在在我顺庆府大堂之上,有什么不招的?

    既然大多数都招了,你招不招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若你还是顽固的话,老夫马上将你推出去斩首,免得浪费时间。”

    自己价值仅止于此?张善儿摇头,声音颤抖道:“那,那,那就将老子拖出去斩了吧,反正要想从老子这里掏出东西,休想。”

    殷承柞呵呵笑道:“你以为自己是什么重要人物似的,真是可笑。

    张献忠这次想攻打顺庆城,虽然前后数次派了很多细作,但因为我顺庆府军民团结一致,难以下手。

    没有办法,上个月张定国派你们来到顺庆城,你是在八月十三来到顺庆城的,这些没错吧。”

    张善儿大惊,声音颤抖得更厉害,瞪着殷承柞道:“你,你,怎么可能,老子什么时候到的你都知道,怎么可能?”

    两人对视一眼,旁边潘梦科接过话茬道:“你,你自以为高明,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们行动怪异,在通过关卡的时候就被发现了。

    接到差役报告,老夫决定放长线钓大鱼,你们在顺庆城一举一动都有人监视,你说说,你还有什么价值。”

    张善儿汗如雨下,连连摇头,直呼不可能。

    殷承柞见状,一拍惊堂木,大喊道:“张善儿乃大西军奸细,刺探军情,被抓后还执迷不悟,助纣为虐,良心泯灭,着左右推出去斩首。”

    张善儿大惊,连连挣脱推拉的衙役,口口声声愿意招认。

    为了保命,张善儿合盘托出,不但将任务,这几天刺探到的军情,以及给张定国的信函和盘托出,更是供出昔日在顺庆城的四五个奸细。

    仔细看了看递上来的审讯结果,合上良久后,杨轩说道:“果不出所料,给张善儿几天时间,他也没有看出什么东西。

    我最关心的就是张善儿果然将我军大规模修筑工事的消息传给张献忠,料定张定国必然放松警惕,认定我军将死守顺庆城,既然如此,其前锋诸将,必然有贪功冒进的,如此必然给我们机会啊。”

    下首的钱邦芑摇头道:“大人,难道你想率军出击,与流寇野战?

    我军粮草充足,反观流寇,虽然占据成都平原,但破坏得非常严重,如此必然严重缺粮啊。”

    杨轩点头道:“这些我都知道,但如今大西军在潼川州有兵马五万多,这次张定国、白文选所率领的,也在数万之众,来势汹汹,若不稍挫其锐气,如此一些人必然畏敌如虎啊。”

    众人也没有什么别的好办法,只得拱手称是。

    杨轩留下钱邦芑、范文光驻守府城,督促各县运送粮草。

    秋收早已经结束,半个月前已经去函各县,要求尽快将粮食通过船运到府城。

    考虑到刚刚秋收完成粮价便宜,衙门统一按照6钱银子一担的价格收购粮食,这可相当往年冬月的粮价,很多农户担心错过时节,争先恐后的缴纳粮食,而衙门则开出相应凭证,以作为缴纳依据,抵当年的田赋。

    都极归、王志耀、杨永泰等人率领民团继续构筑工事,留下陈怀西率领水军加强沿江、沿河警戒,亲率六营兵马秘密出城,在半路上伏击流寇。

    。。。

第135章 伏兵四起() 
而此时,得到张善儿书信,张定国眉头紧锁,旁边的右军都督白文选看后笑道:“原来杨轩居然如此胆小,根本不敢与我们野战,一天到晚征发劳役修筑工事。

    定西将军,现在忠义军云集于顺庆城下,正在修筑工事,我军各部可以长驱直入,直逼对方城下,然后一战败之。”

    张定国眉头皱了皱,摇头道:“杨轩狡猾奸诈,需提防其有诈啊,我军万不可自乱阵脚,免得为杨轩所趁啊。”

    白文选大笑,认为张定国颇为胆怯,自从年初汉中新败以来,再无往日锐气。

    张定国认为还是谨慎为上,让各部徐徐开向顺庆府城。

    张广才率部走在最前面,在9月中旬渡过涪江,然后率领三千人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马不停蹄的奔向顺庆城。

    张广才自信满满,前年攻打顺庆城的时候,就率部多次往返其间,可以说轻车熟路的,拼命向顺庆城进发。

    但令张广才惊讶的是刚刚渡过涪江,大军刚进入顺庆不到3,4里就被村民发现,一时之间周围山村锣鼓喧天,很多人跑到山头高声喊道:“流寇来了,躲流寇啊,流寇来了,躲流寇啊。”

    更令张广才苦恼的是道路常常被巨石堵住,有的地方还立几根削得尖尖的木桩斑竹,黑灯瞎火的,竟然刺伤了3,4匹战马,摔伤了十多个兄弟。

    经过一夜急行军,张广才虽然率部赶到渡口,但对方早已经拔营逃走,不知所踪。

    为了查找忠义军下落,张广才派出10多路探马外出刺探忠义军情况,但完完整整回来的不过6路,其他4路多被躲在寨子里面的民壮射伤。

    着一个个浑身是血的探马,张广才颇为惊讶,派人到各个村庄搜索老幼,以获得忠义军消息。

    但往日温顺的民众在当地乡长、里甲长、读书人带领下,大家看到流寇落单,纷纷出动打击,看到流寇兵强马壮的,则躲在山寨里面鼓噪。

    这在过去征战中绝无仅有,李自成、张献忠能够纵横天下十多年最主要缘由就是获得民众支持,如此他们才可能做到行踪诡异,让明军防不慎防。

    但张献忠屠川的消息早已经传开,再加上大西政权强行将各地豪绅大户,读书人征集到成都去,几乎将乡绅得罪遍,大家对流寇都颇为敌视。

    一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