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明副榜举人 >

第9部分

南明副榜举人-第9部分

小说: 南明副榜举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姚黄控制川北的巴州、达州、蓬州,收上来的钱粮更少,前几个月各部需要募军,更是将布政衙门掏空,如此军中欠饷,也属正常。

    老夫前两日与巡按刘大人,与各地参政、知府商议,准备向大户募款,只要竭尽所能,想来断不会少了将士们军饷的。”

    想到前世听到崇祯募款的种种传闻,现在听陈士奇如此说,杨轩感到自己大概找到明末朝廷困境的根源,既然如此,何不据理力争?

    杨轩拱手力劝道:“恩师啊,表面上看这募捐虽然是一个好办法,但如今民众见利忘义,人心不古,看到官府要求募捐,大家必然百般推脱,虚与委蛇而已啊,如此即便巡抚衙门竭尽全力劝募,但能够募集的资金杯水车薪,难解燃眉之急啊。”

    陈士奇暗自心惊,神色黯然道:“募捐不行,难道继续向老百姓摊派?自辽东鞑虏之乱后,先是辽饷,后是缴饷练饷,民众已经不堪重负,若再额外摊派民众必然更加困苦不堪啊。”

    杨轩嘴角露出一丝笑容,暗自摇头不已。虽然鱼鳞册上四川不过三百万,但很多人估算明末川人达到南宋末年水平,全川人口超过千万之数。

    虽然是乱世,这次栋成都府到顺庆府,一路之上绝大多数平坝都种满庄稼,沿途村寨相连,民众居室与生活,并不比八十年代川人生活差,可笑的是陈士奇等官僚躺在这样大的一个聚宝盆旁边而一天到晚为钱粮发愁。

    想了想,杨轩拱手道:“恩师所言正是,这几年天灾不断,穷苦老百姓困苦不堪,但很多大户人家仍然亭台玉阁,生活还非常奢侈富足。

    别的不说,单说学生所住乡镇,每年衙门差役、白役一年所征商赋也几近千两。

    这顺庆城内,家财万贯的也有十余家之多。

    恩师只需稍稍变革,以四川之富庶,何愁不能筹齐这万余新募兵丁的军饷呢?”

    一听杨轩准备拿富户开刀,准备拿白役说事,这可损坏大多数人的利益,大家一片哗然。

    顺庆知府史谨宸更是拍案而起道:“狂生,绝对狂生,别人说你为小赵括,看来真赵括也不过如此。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小小年龄居然豪言稍稍改变税赋征收方式就能够解决赋税,你以为你真的是张泰岳不成?

    这几年天灾不断,民不聊生,居然口口声声说这顺庆城家财万贯的有十余家之多。

    世人不是嘲讽三年清知府,十万白花银,你是不是认为老夫府上,巡抚大人家中、参政大人家中,总兵大人家中都有十余万两两白花花纹银不成?”

    杨轩据理力争,但大家根本不听解释,最后被顺庆知府史谨宸赶出衙门之中。

第13章 奸商胆敢欺负我们读书人?() 
茫然的走在大街上,杨轩暗自摇头不已。

    俗话说扬一益二,也就是说在农耕文明时代,天下最富庶的首推南直隶(扬州这带),其次就是四川。

    在南宋时期,四川人口几近一千万,赋税几近全国1/4,虽然南宋末年地方经济破坏甚大,但比起明末破坏,则不可同日而语。

    明末清初,全川人口不过八万,但不到两百五十年民国时期,四川人口更是疯狂的扩张到五千余万。

    明朝初年四川破坏甚少,经过三百余年的发展,四川完全恢复应该恢复到南宋最繁华时代。

    这一路行军,从成都府,经过潼川州(今日遂宁),到达顺庆府(今日南充市),一路所见,虽然深山老林没有怎么开发,不要说平原地区,就是很多丘陵地带,也建立梯田,种满庄稼。

    正在沉思,突然听到后面有人高喊自己名字,转头望去,看见一个青年书生跑了过来,看着浑身披挂的杨轩,连连追问这一个多月去那里了?

    青年书生叫马鸣銮,西充秀才,也是锦江书院的同窗,这点杨轩是知道的。

    看到对方问过不停,感到满面通红,尴尬的笑了笑说道:“马兄,小弟弃笔从戎,参了军,先是在王朝阳参将帐下做小旗,数天前才刚刚提拔为百总。”

    马鸣銮一听,颇为着急,使劲脱扯杨轩身上的铠甲,边扯边说道:“你啊,你堂堂的一个副榜举人,怎么去当兵。

    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这么浅显易懂的道理怎么就不明白了?

    走,走,找一个旅店脱下这身狗皮,跟我到黄家去。

    你啊,上次晕倒之后整个人几乎变傻了,今天什么日子都不知道?”

    杨轩呵呵笑了笑,拍了拍马鸣銮的肩膀道:“马兄,今天什么日子,你说说,兄弟听听?”

    马鸣銮感到自个儿欲哭无泪,拉着手道:“子修兄,今天是谯家恶少谯龙正式入赘黄家的日子。

    谢天谢地,你这正主现在现身了,走走,我们今天一定要撕破谯黄两家的假面目,我们今天一定要大闹婚礼现场。”

    内心一惊,杨轩感到内心颇为矛盾,一个声音显得伤心欲绝,而另一个声音则非常理智的告诉自己,这不过是本尊的未婚妻,与我阿轩何干?

    一时半刻之间,杨轩没有注意,被马鸣銮拉着,走了半条街方才停下,摇头道:“马兄,这,这不太好吧?

    当日我曾经允诺,若不能考得举人,就撕毁与黄家小姐婚约的。”

    马鸣銮拍了拍对方肩膀,显得满不在乎道:“子修,别怕,我约了本地武举人樊明善、陈怀西等人,大家都感到谯黄两家欺人太甚,居然敢欺负我们读书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再说了,子修这次高中副榜,朝廷都承认是举人,除了不能参加会试之外,别的什么都与正榜举人无二,凭什么他们黄家不承认子修兄举人身份呢?”

    杨轩想了想,变得颇为理智,摇头道:“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既然他们黄家愿意,我何必强人所难啊。

    算了算了,小弟名声受累没有什么,这次就算了吧?”

    马鸣銮不敢置信的看着对方,以为胆怯,拍了拍肩膀道:“子修兄,不要害怕,谯家黄家虽然是大户人家,但这次居然敢欺负我们读书人,早已经在士林中惹起公愤。”

    杨轩一听,望着马鸣銮感到不可思议,婚嫁之事稀松平常,怎么就引起公愤呢?

    不过稍稍一想,也明白了。

    古代讲究士农工商,读书人属于士人,优秀者是要出来当官的。

    大家平时有同窗之谊,往往结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每个县中得举人的不过三五人而已(正榜举人可以出来当官),可以说是各县士绅的代表,甚至地方士林领袖人物。

    现在看到新科副榜举人居然被别人退婚,认识的不认识的都感到是士林耻辱,当然会出来闹闹。

    看杨轩犹豫不决,马鸣銮拍着胸膛,信誓旦旦的宣称:“子修,不要担心,不论文斗武斗,我们定然都不会输给他们。

    文斗,即便老兄这一副榜举人不说话,这次应约的秀才就足足有十多位,大家一口唾沫一口唾沫也会淹死谯家黄家这两家为富不仁的商人。

    武斗,谯家黄家虽然有十几个护院家丁,但樊明善、陈怀西两人都是武生出身,寻常练家子根本近不了身,武斗对方也毫无胜算。

    子修兄,这些兄弟早已经安排妥当,这次定然为兄台打抱不平,讨回公道。”

    杨轩内心一惊,前世奇葩说好像还在探讨前任婚礼现场,到底该不该去,现在形势所逼,难道自己要闹得天昏地暗的?

    想了想让人摘了点桂花枝,扎好之后,大家在远处一个茶馆回合回合。

    大家本来有气,现在看到杨轩居然走投无路弃笔从戎,一个个愤愤不平。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谯家黄家虽然是大户人家,但这次欺负士林太甚,大家口口声声要为杨轩出头。

    连连拱手感谢之后,杨轩连番劝诫道:“各位兄台,大家好意小弟心领了。

    但俗话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若是黄家小娘子真的还稍稍有一点良心,我们也不要太为难对方。

    若谯家黄家自恃家大业大的欺压我们士林,我们也不需与对方客气。”

    众人一听,连连拱手称是,然后鱼贯而出,一行二十余人浩浩荡荡向黄家大院进发。

    黄家早已经得到消息,当马鸣銮见到杨轩之时,就已经得到消息。

    听到这次集合文秀才十几人,武举人两人,武生数人正浩浩荡荡开来,黄老爷大惊失色,一面令人去请知府史谨宸、千总谯应瑞前来弹压,一面胆颤心惊的让大家加强戒备,不到万不得已不得动手。

    谯家黄家虽然是顺庆府有名的大户人家,但封建社会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人科举中了举人进士后,都可能出来做官,在中国又有几人敢于官府斗呢?

    这次一下来了十余名秀才,不要说像谯家黄家这样的商人,就是知县、知府大人也颇为畏惧的,在封建社会,又有谁敢得罪掌握笔杆子的读书人呢?

    远远的,半条街都在开流水席,封建社会大户人家办酒席,除了贵宾迎入堂中之外,就是在外面开流水席,不论是下等宾客,还是过路来往客商,只要凑齐了一桌,马上开席,大家吃好嘴巴一抹就可以离开。

    黄家谯家都是顺庆府有名的商人,家财万贯,当然远非寻常人家所可比拟的,粗略数了数,光流水席就开了二十多桌,如此可见其家庭殷实。

    看到杨轩感到,知客一个个叫苦连天,就像前世农村里面很多知客都是读书人一样,在场的知客有的是秀才,有的只是童生,大家早已经听到各种传言,现在看到这样多士子浩浩荡荡的杀到,内心着实矛盾。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一个知客匆匆走过来,拱了拱手道:“学兄可要当心,黄老爷早已得到消息,已经派人去请知府史大人,已经去请谯千总了。”

    中国是五千年文明古国,孔子主张复周礼,作为孔门弟子的读书人更是如此。

    杨轩是副榜举人,虽然年不过二旬,副榜举人,年龄也远较这个知客轻,但对方只是一介秀才,当然对副榜举人杨轩尊称师兄。

第14章 狗血剧情…前任婚礼() 
杨轩点头表示感谢,然后大声说道:“虽然黄家不义,但我们两家也算世交,这次听说黄府喜事,千里赶往那峨眉山山顶,在金顶寺前守了三天三夜,才摘得这一扎桂花。

    俗话说礼轻情意重,这峨眉山金顶寺前桂花一束也代表在下一番心意,准备亲手送给黄世妹,还望知客代为通报一声。”

    知客根本来不及阻挡,被杨轩一行人冲到大门之外,方才被一干家丁拦住。

    明朝除了文科之外还常常开设武科,护院家丁虽然有一点功夫,但怎么可能是樊明善、陈怀西这帮武生的对手。

    稍稍一推,前面这几个护院家丁东倒西歪,而看到一下来了这样多文生武生,刚才还在吃流水席的众人纷纷站起来看稀奇。

    黄老爷叫苦连天,看杨轩装束,听众人传言,这个小冤家现在是行伍出身,不到两个月就成为百总。

    前几日就有传言,在遂宁县境内,有个举人撞入其军营,这个小冤家居然准备当众斩杀的。

    现在前面吃流水席的都站起来看热闹,生怕其中有什么兵丁,赶忙冲出来,连连拱手道:“子修啊,稀客稀客,大家都说你中了副榜举人成为老爷了,是那阵风将你吹来了。”

    杨轩呵呵一笑,指了指手中花束道:“黄世伯真是贵人多忘事,你我两家也算通家之好,十天前听说贵府有喜事,小侄特的前往峨眉山,在金顶寺前等了三天三夜,方求得这样一束桂花,准备亲手交给黄世妹。

    黄世伯真的是商人见利忘义,怎么短短几个月不见就将小侄忘记了,居然让几个凶奴把住大门,不让小侄入内说话啊。

    看来这人啊,什么朋友都可以交,但见利忘义的小人绝对不能交啊。”

    众人哄堂大笑,黄老爷自知理亏,只得将大家迎入院子中间,陪大家在大厅前面院子一一坐下,知客赶忙过来上茶。

    看杨轩坐在上面,神色自然,黄老爷叫苦连天,虽然现在是秋天,汗珠一颗颗滴下。

    当年做生意路过杨家寨,与杨父相谈甚欢,再看杨轩聪明伶俐,如此才订下这一婚约。

    对夫人朱氏悔婚,黄老爷内心颇为矛盾,一会感叹有负当日之托,另一方面想到偌大家产后继无人落入旁支懊恼不已。

    上个月听杨轩中了副榜举人,黄老爷本想回心转意,毕竟这科举考试那是万里挑一的事情,对方年龄轻轻就中得副榜,只需发奋苦读数年,将来定然中得正榜,定然金榜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