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明副榜举人 >

第94部分

南明副榜举人-第94部分

小说: 南明副榜举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虎蹲炮则不同,虎蹲炮里面装有黑火药,外面则是铁壳,通过引线连接,落到目的地,里面的黑火药被点燃后发生爆炸,不但有气浪,而且炸毁铁壳,通过铁壳炸裂后的铁片杀伤对方。

    从这个角度来看,相同火药的震天雷其爆炸威力足足是虎蹲炮的数倍。

    爆炸声中,前方忠义军各大队士气大振,大家还未等爆炸声停歇,一个个从后面冲了过来,冲入浓烟之中,看到没有佩戴白色袖套的汉子就举刀举枪乱砍。

    大西军将士何曾见识过如此阵仗,手持湿棉被、竹篱笆的纷纷扔掉东西往后面逃窜,而与此同时,姚之帧、杨秉义、刘惟明、冯有庆各营也率部杀到。

    都督王之邦想抵抗,但周围将士惊慌失措,大家乱成一团,根本无法组织起任何有效抵抗,到最后反被忠义军包围,经过一番激战,被当场俘虏。

    张定国、白文选亲率亲军来援,经过半天激战虽然稳住阵形,但前几天攻取阵地都一举被忠义军收复,双方再次回到初战时战线。

    而站在城墙上杨轩不时用望远镜观看战局,看到溃败的高文贵、王继业、王之邦等部,而大西军精锐实力犹存,现在天上下着小雨,而前线各营震天雷基本上所存无几。

    担心被大西军伏击,杨轩断然拒绝马潮、曹章增兵要求,下令鸣金收兵,各部缓缓进入工事。

    收兵回营,看到攻城各部伤亡惨重,张定国颇为恼火,虽然有防备忠义军使用震天雷,但未尝到杨轩这次使用到极致,参战各个中队基本上都有几个汉子专司投掷震天雷,如此害得大西军根本无法聚拢反击。

    有心攻打其他城门,但而顺庆城三面临水,兵力难以展开,急切之间断难攻取,不如率部退回潼川州再从长计议。

    众将一听,纷纷拱手称是,交战数日,这忠义军不但火器犀利,而且各部战力甚强,远在左良玉部之上,若战事持久恐为忠义军所败。

    而左军都督白文选一听连忙劝阻,不为别的,就为消除张献忠不满也需一战。

    年初大西军杀入汉中为贺珍所败,张定国率部撤离,最后被打了三十军棍,现在若稍稍不利就率军退走,到时候张献忠必然会大怒无疑。

    只要战事持久,到时候粮草不济,到时候再撤走不迟。

    张定国一听,摇头道:“大军兵顿城下,每日耗费甚巨,为了补给前方军需,征发万余民夫从潼川州、西充县运送粮草犹有不及。

    现在各地土地抛荒严重,流民四起,若仅仅因为害怕责罚而耽误大事,如此定国死不足惜。”

    众人大惊,现在老万岁脾气一天比一天更加暴躁,若在听到定西将军不战而退,到时候定会重罚的。

    众人力请,张定国长叹数声,同意退兵之事延后两天再议。

    第二天早上张定国再次召集众将商议退兵之事,突然中军大军传来阵阵喧哗声。

    张定国治军甚严,不要说大帐,就是其他各营也不敢乱喧哗,就在大家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都督王继业来报,西南方向燃起熊熊大火。

    张定国大惊,连忙率领众人登山远望,远远看见六十里外浓烟滚滚,火光冲天。

    着火方向为大西军军粮周转之所在,在该驿站足足有近万担粮草,若这样被对方偷袭得手,大西军恐要断粮。

    由于数十万大西军入川,吃饭的人增多,而成都平原遭了水灾,再加上各地****不已,地方出产锐减,自年初以来各部都普遍感到缺粮。

    为了解决粮荒,而大西军强征豪绅大户进入成都的同时,顺便将其粮草充为军用,如此才稍稍缓解粮荒。

    虽然如此,但大西军人马实在太多,很多将士只能一日两餐,而不敢如同往日那样大吃大喝的。

    现在看到忠义军袭击后方粮道,众人大惊失色,大家再也顾不上张献忠责罚了,决定退兵。

    为了保护后方粮食,张定国派左军都督白文选率领三千精锐先行,而亲率五千亲军退后,大军徐徐向潼川州撤去。

    白文选率领所部赶到渡口正准备渡河,突然看到下游出现二三十艘船只,远远的对大西军炮击。

    白文选大惊,慌忙组织兵马反击,但对方多是水军全都在水道里面开炮放铳,根本不靠岸,如此大西军虽然人数众多则无能为力。

    忧心前方战事,白文选留下少数兵力在此纠缠,而亲率主力赶到上游一浅滩渡过西溪河,如此足足多走四十里道路。

    现在是乱世,粮食不是粮食,而是大家救命保命的东西,白文选风尘仆仆,正准备率部前往保护粮道,突然接到军报,留在西山的千余大西军被忠义军前后夹击,现在败下阵来。

    原来,看到后方驿站燃起熊熊火焰,坐营都督靳统武大惊失色,那里可有大西军近万担军粮,在乱世没有粮食就意味着失败,就意味着大军土崩瓦解啊。

    靳统武感到责任重大,忠义军被围在顺庆城,城外的只有西山上面的两千忠义军将士,他们依托西山地势险要居险防守,现在后方粮食被烧,定是西山上忠义军无异。

    留下副将率领三千兵马在西山前面营寨,靳统武亲率两千精锐前往保护粮道。

    留守副将提心吊胆了半天功夫,到傍晚时分忠义军突然从西山上冲了下来。

    副将大惊,连忙率领所部迎击,这个时候突然从后面杀出数百骑兵。

    突然遭到忠义军前后夹击,大西军溃不成军,大家四散逃窜,如此溃兵才在半路上遇到白文选。

第144章 断人粮道() 
原来昨天一战,忠义军虽然通过震天雷大败大西军,俘虏其都督王之邦,但看到大西军仍驻兵城下,根本没有退兵的意思。

    让人推来大西军都督王之邦,虽然败军之将,但还是趾高气扬的,居然建议忠义军归顺张献忠,免得到时候玉石俱焚。

    王之邦为张定国左营都督,过去也算能征善战之将,杨轩有心招揽,看到对方软硬不迟,也不可刻意为难,只是让人将其其推下去软禁起来,好酒好菜的招待。

    看着王之邦的背影,众人忧心忡忡,数天鏖战,双方死伤颇多,光是忠义军战死的就超过两百多人,若再加上轻重伤员,损失人马近千人。

    云集顺庆城下的忠义军不到五千余人,伤亡超过两成,虽然从各地民团、治安人员选派精壮补充到主力中,但这些新兵战力大打折扣。

    今日如此大好局面,大家本来以为可以大败大西军,解除顺庆城之围的,但那个张定国带兵有方,居然在大败之后力挽狂澜,力保大军安全。

    大家七嘴八舌的,而杨轩则陷入沉思。

    所记不错的话,张献忠死于北面西充的凤凰山上,想那张献忠率部从成都北撤之后,驻兵西充,如此看来大西军对顺庆城志在必得。

    既然是你死我活的战斗,那么也没有什么好保留的,现在张定国、白文选率领主力正在攻打顺庆城,坐营都督靳统武率领五千之众正在攻打西河溪对面的西山,大西军后防空虚,如此就可发挥自己水军的优势。

    这不昨晚南门灯火通明,马潮率领骑兵营纷纷登上运输船只,顺流而下。

    在第二天早上通过曲河进入到大西军腹地,在当地乡绅带领下,袭击了大西军一个驿站,焚毁万担粮草,然后大家再次登上船只,扬帆而去。

    到下午的时候,大家秘密登岸,在西山上旗帜指引下,从背后袭击西山下大西军余部,如此大获全胜,不但焚毁大西军万担粮食,更是解除对西山的围困。

    张定国、白文选虽然能征善战,但何曾料到这种跳岛战术。

    站在城墙上,看到大西军如潮水般退下,长长的队伍,达二十余里,充塞着道路,遮蔽着山林。

    大家长舒一口气,很多人敲打着城墙,敲打着兵器,高声欢呼着。

    杨轩感到整个人几乎瘫下来似的,在几个护卫搀扶下重新坐下,双眼盯着慢慢离开的流寇,不做他想。

    此战双方激战数天,除了一度退回城墙之外,其他的多依靠构筑的工事防守,可以说两军正面厮杀,但幸运的是忠义军还是顽强的坚守下来。

    最初以为大西军不过是很多瘦骨嶙峋,吃不饱饭,面黄肌瘦的流民所组成的一支乌合之众,但数天鏖战表明,虽然将士们身体羸弱,训练不强,但如同古代义士那样,他们不畏艰险,不畏死亡,在将领驱使下,前赴后继杀向战场,通过鲜血赢得最终的胜利。

    城北方圆四五里满目苍夷有废弃的棚舍,有烧毁的房屋,更多的则是遗弃的尸体,有的已经腐烂,远远的就闻到尸臭味。

    此战聚拢五千忠义军、两千保安团、五千地方民壮,虽然地方保安团、地方民壮主要是在一旁摇旗呐喊助威,作为疑兵使用,或者在战场上救死护伤,真正战场厮杀的则主要是那五千忠义军将士。

    数天下来,战死超过两百余人,重情重伤员近千人,可以说忠义军建立以来,伤亡最大的战役之一。为了保证战斗力,临时从保安团、地方民壮中补充两千勇武之士,这些临时补充的虽然战力弱很多,但因为混在老兵中间,一时半刻没有暴露出来,方才给人感到忠义军伤亡不大。

    这一仗也给杨轩敲响警钟,过去忠义军一直采取精兵策略,但若面对人海战术,这数千精兵能否最大程度上发挥其作用。

    正如此战来说,就是借鉴古代守城战术,面对漫山遍野的流寇,除了这六千忠义军,两千地方保安团之外,那就是将城内民壮编列成军,协助守城。

    长吸一口气,看着喜气洋洋如同过节的众人,杨轩顺序的排出优先顺序。

    马潮骑兵营、陈怀西水军、姚之帧、杨秉义监督大西军撤退,防备对方杀一个回马枪,或者荡平残留在境内的残兵游勇。

    谯应瑞、都极归等人率领地方民团、率领地方民壮清扫战场,挖掘深坑掩埋流寇尸首。

    钱邦芑、杨光泰等人征集木匠,制作简易棺材,选择墓园,掩埋死难的烈士。

    范文光、赵司炫则登记死难烈士,对其家属进行抚恤,护理重伤将士,对其抚恤与安排合理工作。

    。。

    众人纷纷领命而去,杨轩感到一阵空虚,带着一干护卫满城乱转,看大家蓬头垢面的,看见杨轩经过,很多人拦住马首,一个劲询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回到家园。

    双方攻防半个月,家园虽遭破损,但现在正值秋耕末期,若不能抓紧秋耕,来年定然颗粒无收啊。

    除了让人感到锥心疼痛之外,让人稍稍欣慰的除了官府设立的五个粥棚之外,城内富家大户也纷纷出动,前前后后共设立十多个粥棚。

    看到杨轩经过,管家的连声呼喊当家的,声言知府大人从门前经过,让来接待。

    主人姓王,是一个五十岁的掌柜,一副商人打扮,连声哀叹,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现在兵荒马乱的,城外乡亲逃难进了城,大家生活无着,怪可怜的。

    杨轩拿起饭瓢,舀了一瓢,感到比官府家要稠一点,这或者是这半个月下来到官府粥棚较少的缘故吧。

    感到脸色**辣的,杨轩呵呵笑了笑,问道:“这半个月都像这样吗?不要看我官拜知府,稀饭喝得非常稀。”

    旁边一个六十岁的老头,背有点驼,连连拱手道:“大人,主人是厚道人家,这半个月下来都是这个样子。

    前几天主家讲了,现在兵荒马乱的,虽然粮食短缺,但还能够坚持一两个月,可不能饿坏乡亲们啊。”

    指了指长长的街道,杨轩拱手道:“老先生,你,你应该是这个坊最仁厚的人家啊,将来一定高寿的。”

    老掌柜连连抱拳,声言不敢当。

    周围乡亲则不以为然,指着前面一个大镖局道:“大人,要论有钱,那威武镖局在顺庆城数一数二的。

    坊长让其出钱设立粥棚,他老大不乐意呢。”

    杨轩握住老掌柜的手,转身对众人说道:“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有钱的有仁心宅厚的,也有为富不仁的。

    官府不应该像过去那样,成为民众深恶痛绝的五蠹及其帮凶,而是应该保证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勤劳的老百姓不但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更不能够受人欺负。”

    众人听杨轩如此说,纷纷高声叫好。

    而老掌柜更是拿出纸笔,希望杨轩能够给其题字,以留给子孙(就像现代这样)。

    杨轩面色通红,但又不好拒绝,虽然前世字写得不咋的,但这一世毕竟是副榜举人,字还算勉强过得去,连声献丑,写上积善之家,落下书款,然后仓皇而逃。

第145章 鸦片;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