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明副榜举人 >

第96部分

南明副榜举人-第96部分

小说: 南明副榜举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轩当即提出,年收入超过两百两纹银的家庭或者个人,超过部分,征收1成的赋税,也就是所得税。

    对年产值超过200两纹银的矿场(包括盐矿,煤矿,铁矿),超过部分,额外征收一成五的矿赋。(商赋不过5厘,即5%。)

    杨轩简单估计,盐引、所得税、矿赋征收,每年可多增加四万多两纹银,如此可大大缓解财政压力。

    钱邦芑、赵司炫等人虽然颇有微辞,明明从贪官那里,从整治卫所那里搞来三十万两纹银,现在居然搞这些新税种,巧取豪夺,攫取民脂民膏。

    但范文光则不以为然,忠义军整编扩张势在必行,到时候用钱的地方非常多,若不开源节流的话,到时候真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有了钱,虽然是未来的,是纸面上的,杨轩则显得意气风发,开始大手大脚的花钱。

第147章 讥讽时政的下场() 
这不,五天后,在烈士安葬仪式上,看着漫山新建的坟堆,杨轩宣布,所有战死者,不论是忠义军将士,还是地方民团,或是地方民壮,都可以获得20两纹银的抚恤。

    所有战死者,在父母健在之时,在小孩成年之时,家里都可以免除一名男丁丁赋。

    区别在于,官位越高,战场立功越多,抚恤金额越多,如大队长战死者足足有六十两纹银抚恤。

    按照范文光盘算,光战死将士抚恤就超过5千两,若再加上200副棺材,前前后后共花费7千两纹银。

    看着下面默哀的乡绅、议员,杨轩侃侃而谈,大肆鼓吹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之外,就是税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过去大家为什么勇于私械而怯于公斗?就是因为为朝廷,为官府作战死了,大多数时候就是烂席子一裹,美其名曰马革裹尸。

    而作为地主家打手,家奴,作为狗腿子死了,地主不但厚抚恤,更是照顾其父母妻儿老少。

    如此强弱反差,傻子也不愿意为朝廷、为官府出力吧。

    现在是改变的时候,只要为朝廷,为官府出力的,战死者官府重金抚恤,重伤的,官府为其寻找谋生的活计。

    而官府这样做,钱财当然来自老百姓,这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现在天灾**不断,老百姓生活艰苦,就应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就应该将本来属于朝廷,属于官府的钱财收缴上来,由官府统一分派。

    在那以后,杨轩显示赞扬了在流寇入侵的时候,设粥棚的那些至善之家,接着一一指出盐引征收漏洞,矿赋征收漏洞,年入两百两纹银家庭与个人应该承担更大责任。

    大家如梦初醒,很多人暗自叫好,这可是发家的好机会,有的暗自跺脚,唉声叹息。

    城内大盐商黄掌柜连连拱手道:“大人,这,这使不得,我们这盐引可是皇帝颁发的,为了拿到这盐引我们花费,大人不能说作废就作废啊。”

    杨轩摇摇头,叹息道:“黄掌柜,各位乡绅,盐引是什么样子,我过去没有见过。

    再说了,即便有的官吏知道过去盐引是什么样子,但现在我们与朝廷隔绝,不知道你手中是不是真的啊。

    各位,打仗打的就是钱啊,我们不能任由每年数万多两盐税就这样白白流失啊,再说了将这些流失的钱财收回来,我们可没有乱用。

    大家也知道,其他各地田赋征收到3钱,丁赋5钱,而在我们辖区一亩水田不过6分银子,一亩旱地不过2分银子,丁赋不过1钱2分银子啊。

    你这个盐引,等将来平定流寇,重新得到朝廷确认之后再使用啊。”

    黄掌柜面色惨白,为了搞到盐引过去贿赂内阁大学士才搞到手的,不但走后门而且花费甚多,想不到今天说废就废了。

    虽然心有不甘,但根本不敢反抗,就像宋鸿兵货币战争描述那样,在古代这食盐买卖如同现代的股票、美元这样,那可是硬通货。

    在食盐市场上,食盐销售价格最低的不过60余文铜钱一斤,较高的更是达到文铜钱,而这盐引则成本则非常低廉。

    在洪武初年为了解决北方边界重镇粮荒问题,朝廷将盐引与粮食贩运挂钩,朝廷施行“开中法”,输九边一石粮可换一引盐(也就是一石粮食换取一引小引食盐)。

    商家先在九边用一石粮食换取一小引盐引,然后再到置顶地点用一担粮食换取一小引食盐,最后解送到目的地销售,从而获取高额利润。

    即便北方粮食较贵南方粮食便宜,商人获得一?小引盐引的成本也不不过1。4两银子(每斤7文铜钱),但贩卖出去的食盐少则60余文铜钱,多则300多铜钱,可以说一本暴力的生意。

    官府这次对输入辖区每小引食盐征收2两白银,但也不是不能接受。

    就像在宋朝施行盐铁专卖制度,获得每引食盐需缴纳6贯铜钱。

    在明朝食盐税银三两,公使(运输)银三两,虽然单单顺庆府这一地盐税就有2两纹银,但也不是不能接受。

    2两纹银盐税虽然颇高,但分摊下来也不过一斤10文铜钱而已,比起食盐零售价(文铜钱),如此税赋也不算高。

    那些手中无盐引的仿佛看到希望一个个喜形于色,那些手中有盐引的见官府执意如此,则琢磨着如何取悦官府,以便继续做这食盐贩卖运输的大生意。

    而对矿赋改革,有人则显得颇为担心,万历帝的时候,让太监开矿,但这些太监怎么知道那里有矿,那里没有,常常看到富户家里面,声言这里有矿,需要开采,趁此敲诈而已。

    而杨轩则好,小矿不管,专管大矿,不论你怎么开采,衙门征收矿赋

    在场的有一两家大矿主,一个个暗自琢磨,过去开矿要打点这个官员,要打点那个官员,每年打点的大概也不止这1成5吧。

    现在听杨轩提起,一个个显得文质彬彬,一个劲询问,缴纳这矿赋之后,是否需要有其他额外开支。

    当然,也有人想趁机讥讽的,这知府衙门表面上非常清廉,但盘剥非常严重,粗粗算来,现在兵荒马乱的,征收上来的田赋、丁赋与其他赋税,都数倍于过去。

    几个秀才正在茶馆里面准备编段子,有的准备编歌谣,这是过去常用控制舆论的方法,还没有等编出来,大家感到形势大变。

    先是在各个要津之处,都是宣传的标语,用石灰写在悬崖上。

    税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税赋目的)

    如盐引朝廷二两,贪官六两,奸商空手买出十五两(讽刺朝廷盐引制度)

    盐引4两,灶户1两,虽长途运输,公盐买价又能多少两?(告诉大家公盐价值链,改革之后,每斤食盐售价将大减)

    而在官府学堂中,在街头,小孩玩耍的时候,则一个个唱着童谣。

    有的讽刺一些奸商为富不仁,告诉大家,衙门征收税赋,只是打击那些为富不仁的奸商,将从老百姓那里骗来的钱财再返还给大家。

    。

    一些人感到颇为恼火,有的更是秘密串联,准备向四川巡抚马乾、川陕总督樊一蘅、四省总督王应熊投诉杨轩横征暴敛。

    四省总督王应熊为巴县(重庆倚郭)人士,川陕总督樊一蘅为叙州府人士,过去读书人常常结社,大家声气相闻,一些人自言,凭借过去老关系,不会扳不倒杨轩。

    大家正在折腾,突然从遵义府,从重庆府相继传来几个消息,惊得大家目瞪口呆。

    这个社会信息传递颇为缓慢,特别是乱世,有的消息需要传递数年之久(如蛮清江西提督金声桓反正,居然不知道永历帝朱由榔已经在肇庆登基,最初还使用隆武帝年号)。

    历经五月之久,蛮清占领南京,弘光帝朱由榔被擒的消息终于传来。

    前面说过,在攻占潼关之后,蛮清兵分两路,一路由英亲王阿济格统率,蹑李自成后尘一路追击,而李自成为了避免失败的命运,则攻打武昌的左良玉。

    左良玉部在荆河口为大顺军所败,然后打着清君侧的幌子撤离武昌,一路南进,以攻打南京。

    而李自成在占领武昌之后,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蛮清紧随其后,攻占武昌,杀死大将刘宗敏,李自成则被农户所杀,结束自己罪恶的一生。

第148章 隆武帝…南明最有作为的皇帝() 
南明建立的时候,就在江淮地区建立江北四镇,以防备蛮清鞑子,若是不发生左良玉叛变这种事情,江北四镇至少可以利用水战优势抵挡蛮清一阵子(正如解放战争,共党现在淮海战役中大败国民党,控制江淮地区,然后才百万大军渡长江),现在长江上游发生民变,内阁大学时马士英为了保命,将江北的主力抽调到南京上游,导致江北空虚。

    更雪上加霜的是江淮前线发生内讧,兴平伯高杰被暗降清军的河南总兵许定国诱杀于河南睢州,如此不但江淮防线不但没有人,而且门户拱手让人。

    多铎率领清军长驱直入,一路之上根本没有任何像样的抵抗,被吹嘘为一代忠良的史可法在扬州更是一场闹剧。

    蛮清占领当时最繁华的扬州之后,多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扬州大屠杀,史称扬州十日。

    扬州十日记记载:“诸妇女长索系颈,累累如贯珠,一步一跌,遍身泥土;满地皆婴儿,或衬马蹄,或藉人足,肝脑涂地,泣声盈野。”

    “行过一沟一池,堆尸贮积,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为五色,塘为之平。至一宅,乃廷尉永言姚公居也,从其后门直入,屋宇深邃,处处皆有积尸”

    近十日时间,扬州80万百姓被满洲大军屠戮殆尽,这比前世南京大屠杀,可以说惨烈百倍千倍,自此以后,扬州这个江南最繁华的地方,到36年后还没有恢复到昔日的繁华。

    蛮清大屠杀吓坏了南明君臣,看到局势颓废到如此地步,弘光帝希望像宋高宗那样选择逃跑到杭州主持大局。

    五月廿二,弘光帝逃到黄得功军营,黄得功部将田雄、马得功决意降清,射杀黄得功之后,活捉弘光帝朱由菘,将其献给蛮清。

    一年之后,看到失去任何利用价值,蛮清多尔衮找了一个借口,将南明皇帝朱由崧在北京残忍的杀死。

    而在之前,也就是五月十五,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南明大臣,在钱谦益、臣赵之龙、王锋等人率领下,竟然献南京投降清兵;

    蛮清占领南京之后,前锋在这年七月十一日抵挡,刚刚被推举为监国,东林党吹捧为贤王潞王朱常淓投降,南明朝廷第一次被消灭。

    消息一传开,知府衙门哭声一片,在大明大家虽然没有什么特权,但总算是被汉人统治啊,现在可好,南宋末年一幕即将上演,大汉民族将再次被蛮夷统治。

    在民间,大家更是议论纷纷,南明政权在南京建立后,很多知识分子一片乐观,大明再不济,也完全可以如同南宋那样守得半壁江山,到时候只要大家励精图治,大明政治军事稍稍步入正轨,再进行北伐,恢复中华故土。

    想不到短短一年时间,南明政权就这样被蛮清灭国了,听到消息,大家痛哭流涕,长久不能言语。

    而杨轩则不一样,过去上面有一个皇帝,钱邦芑、范文光等人言必称圣上,要求自己如何如何,做一个忠臣良将,现在皇帝没有了,自己也可以自由发挥。

    但没有逍遥自在两天,传来隆武帝称帝的消息。

    隆武帝朱聿键在朱明王朝可以说是一个奇人,朱聿键是朱元璋第22子的第八代孙子,还在唐王朱聿键爷爷的时候,由于不喜欢唐王这一支。

    为了让小儿子当上唐王,竟然将朱聿键与他父亲囚禁起来,朱聿键父亲被其叔父毒死。

    叔父继承封号后朱聿键状告自己叔父,如此才报得父仇继承唐王之位。

    知道人间辛酸的唐王自掏腰包募得三千义军以与流寇作战,虽然获胜,但也违反大明祖制从而被猜忌成性的崇祯帝朱由检囚禁在凤阳祖庙,在蛮清占领北京弘光帝继位大统之后方放出来重新当唐王。

    在蛮清攻打南京的时候,朱聿键正在浙江,听到弘光帝被俘,潞王降清之后,在大学士黄道周、靖虏伯郑鸿逵与福建实力人物郑芝龙等人拥戴唐王朱聿键为皇帝,继承南明大统,世称隆武政权。

    由于过去饱尝人间心酸,再加上有募兵打仗的经验,这个朱聿键就任监国之前就显示自己不凡,在浙江衢州检阅军队时发布誓词亲提六师“恭行天讨,以光复帝室;驱逐清兵,以缵我太祖之业”。

    这样一个不同以往的皇帝继位,迅速稳定人心,并获得江西、广东、广西、云贵、贵州等地方督抚的承认,成为继弘光帝之后公认的南明统治政权。

    而隆武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