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明副榜举人 >

第97部分

南明副榜举人-第97部分

小说: 南明副榜举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一个不同以往的皇帝继位,迅速稳定人心,并获得江西、广东、广西、云贵、贵州等地方督抚的承认,成为继弘光帝之后公认的南明统治政权。

    而隆武帝继承大统之后,也迅速的抛弃了弘光帝所奉行的联清剿寇的战略,由联合流寇共同讨伐蛮清的政治基础。

    而反观蛮清,未加抵抗就获取江南,席卷全国指日可待,以多尔衮为首的蛮清权贵接连发出剃发令等法令,以图奴役中国,将其永远的变为自己殖民地。

    后来的历史表明,满族统治者的这一措施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汉人逐渐淡忘本民族服饰,习惯了满族的发式和服装。

    到辛亥革命推翻清帝国,号召民众剪去辫子时,竟然有许多被蛮清思想洗礼后的奴民不愿意剪,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害怕剪去辫子后被官府杀头,可见“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易服”政策对汉族影响极深。

    蛮清剃发令这一臭名昭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天命六年(1621年),攻下辽阳,“生擒御史张铨,其余官民皆剃发降”。不久辽东各地大小城池尽入金人手中,“官民皆剃发降”。

    在那以后,蛮清只接受“剃发归降”,投降的百姓叫“剃发降我之民”。

    攻下城池而官民没有剃发,就不算真的降服,蛮清是要大加杀戮。如此辽东本为汉家儿郎世居之地,从春秋战国时燕国就在此建立郡县,就这样变成了蛮州。

    蛮清进入北京,虽然曾经强硬推行剃发令,但是遭到大多数官员,包括一些投靠蛮清官员的反对,这帮读书人认这个死理,在形势危急的时候,老子被迫投降你,做了汉奸,本来就是一桩非常耻辱的事情。

    现在蛮清兵威所至,一路望风披靡,在这种情况下,在汉奸孙之獬等人上书之下,多尔衮再次推行剃发令。(在隆武元年(1646年),这个孙之獬衣锦还乡,而恰恰这个时候山东发生谢迁起义,这个孙之獬为农民军所捉,被五花大绑游街示众,最后全身插上针孔,插上毛发,被农民军斩首市曹,暴尸通衢。)

    对蛮清攻入江南,江南士民最先反抗还不是非常强烈,现在看到竟然要剃掉祖宗遗留下来,看到蛮清与已经剪掉鞭子投降的汉奸疯狂的叫嚣: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在蛮清、汉奸的疯狂欺压下,江南民众喊道:头可断,发不可剃的口号以实际行动对抗蛮清这种暴行,在江阴,在嘉定,在浙江接连爆发起义,其中阎应元等人领导的江阴八十一日最具有代表意义。

第149章 剃发令…江阴三义() 
隆武元年(公元1645年)阴历六月二十,伪知县方亨得到蛮清剃发令,激起民变,民众杀死伪知县,推举前后两任典吏阎应元、陈明遇为首,以“大明中兴”为旗号,自称江阴义民正式反清复明。

    听到江阴百姓造反,先是清常州知府宗灏派出三百兵丁前往镇压,接着是降将刘良佐统重兵包围江阴城,接着蛮清恭顺王孔有德率所重兵来攻,最后多铎又派贝勒博洛和贝勒尼堪带领满洲兵丁携带红衣大炮前往攻城。(博罗、尼堪后来都被蛮清封为亲王)

    但即便这样,以阎应元、陈明遇为首的江阴不屈不饶,坚持抗清八十一天,给蛮清以沉重打击。

    虽然远隔数千里,但还是为江阴义军的英雄气概所震慑,为了鼓舞士气,警惕民众,杨轩将十余个囚犯剃成大清雅政的金钱鼠尾,然后游街示众,向大家宣传满清的****。

    需要说明的,蛮清那种金钱鼠尾,大概他们后世子孙也感到非常不雅观,在所有清宫戏中,都未曾真实的展现在众人面前。

    在前清的时候,蛮清留的是鼠尾巴,即头发几乎被剃光,只是留下一小撮,只有铜钱孔大小,如此放算过关。即使像张国立、张铁林这些大帅哥剃成这种头型走在路上,放在电视里面,也会被认为这是一个怪物。

    在蛮清占领中国后,被吹嘘为蛮清雅政代表的金钱鼠尾,逐步改变,先是阴阳头,也就是只是一小部分剃光而已。就像宫这些清宫戏有的时候男主角留了这种阴阳头。

    到最后,就变成我们非常熟悉的猪尾巴。

    可以这么说,鼠尾巴真的是丑陋不堪,无以复加。

    有个死囚竟然愤怒的扑向剪自己头发的理发匠,要与对方同归于尽。

    而另一个,抢得一个衙役的佩刀,竟然在众人目瞪口呆中抹脖子自杀了。

    而这个也作为一个丑闻竟然迅速的传开了,看到这几个留着金钱鼠尾头型的死囚,众人议论纷纷,除了对满清仇恨之外,有的乡绅竟然声讨杨轩。

    这些死囚虽然其罪当诛,但将他们理成人不人鬼不鬼的样子,即使死了也要下地狱啊。

    有的说杨轩太不人道了,竟然让其死后不能与父母、祖先相见与地下。

    大家都为这些囚犯抱屈,搞到最后,杨轩只得与那十余个死囚约定:

    只要他们愿意作为金钱鼠尾发型的形象代言人,在衙役押送下到各地巡游、参观,以告诉各地百姓,蛮清不仅仅是要夺取我们土地,蛮清还要毁掉我大汉民族的文化,蛮清还要诛杀我大汉族人。

    牢狱软硬兼施,到最后这帮死囚才同意。

    即便这样,还说人背地里痛骂杨轩,杀人不过头点地,如此侮辱对方,实在太不应该了。

    这天金钱鼠尾巴游街,前面两个衙役鸣锣开道,看到这些被剃成金钱鼠尾的死囚经过的时候,那简直是人山人海,大家看到被剃成金钱鼠尾的囚犯,知府将人剃成金钱鼠尾,不但羞死先人,在死后,怎么能够与先人相见于地下。

    有的痛骂这些人,如果是自己撞死算了,杀头不过是碗口粗的靶子,这样丢人现眼的,不如死了算了。

    而民众看到这种丑八怪,很多人将各种脏动物往囚犯身上扔,大家都高声疾呼,宁愿死,也不愿像这种丑八怪辱没祖宗。

    而杨轩则大受启发,决定在西山上建立一个忠烈祠,刻上每个战死者的名字,出生年月,死难地点,所立功勋,以进行祭奠。

    在这年11月份,在西山最顶端,为瑞王、蜀王、史可法、陈士奇、阎应元、陈明遇等死于蛮清、死于流寇的名人与普通将士所建立的忠烈祠正式开祭。

    在山脚下早已经搭建了一个高高的台子,在台子上面放着十多面大鼓,几个身强力壮的汉子正****着上身敲打着大鼓。

    在台子下面是从各部抽调的千余将士排成一个个方阵,他们正高唱着中国不会亡。这是仿照前世中国不会亡修改的,其歌词为: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民族英雄阎典史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十万民军奋战江阴城

    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

    宁死也不退让,宁死也不投降。

    我们的忠魂在重围中飘荡,飘荡,。。。。。。

    数十万忠魂一条心,四方强敌不敢当。

    我们的行动伟烈,我们的气节豪壮。

    同胞们起来,同胞们起来,

    快快上战场,以江阴城做榜样。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

    不会亡,不会亡,不会亡

    鼓声非常雄壮,歌声非常悲凉,前来祭拜忠烈祠的人闻之无不流泪,在衙役,兵丁的引导下,一个个乡绅、一个个民众被引导下肃立在下面。

    伴随着三大纪律八项要注意、忠义军之歌、精忠报国与中国不会亡等歌曲,伴随着一声声“吃老百姓的饭,穿老百姓的衣”、爱国家、爱人民的口号,杨轩带着钱邦芑、范文光、赵司炫等人走台面坐下。

    率先宣布英烈抚恤条例,根据该条例条例,对死难的将士按照四等原则进行抚恤,分别是四级烈士、三级烈士,二级烈士,一级烈士。

    所有战死者都被追认为四级烈士,获得20两纹银的抚恤,若生前职位越高,功劳越大,则提高相应的抚恤标准,最高的一级劣势抚恤金额超过100两纹银(相当于一个壮劳力五年的所得)。

    除此之外为了防止烈士家属用这笔钱坐吃山空现象,规定在烈士父母健在,子女还未成年的情况下,每年补助减免一个人丁的丁赋,每年奖励2钱银子。

    施行战功条例,除了过去那种杀敌立功之外,另外施行战功计,对战场上英雄分别授予不同勋章,分四级勋章,分别为铁质井字勋章,铜质井字勋章、银质井字勋章、金质井字勋章,是杨轩用铁胚铸造而成,如井字形,上面还有忠义两个字,样式非常精美。

    这勋章非常难以获得,就拿铁质井字勋章来说,在战场上至少杀敌4人以上,无不良爱好,未受任何处罚。

    如此匡算,每个大队不过3,4人获得这铁井字质勋章而已,有的大队长更是坦言,获得铁质勋章后可以直接提拔为小队长,以带领十余人。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金质井字勋章获得者,杨轩亲自向陈应宗、樊明善、郭崇烈、姚之帧等六人颁发了银质井字勋章。

    在颁发勋章之后,则是入祠仪式,由108个和尚念着经文,一个个代表将死难将士的灵位放入祠堂以归位。

    放入祠堂的烈士太多了,足足两千人之众(忠义军战死的不过一千多人,但杨轩玩弄追认的把戏,将其他各地义军首领全部纳入忠烈祠中,以收拢民心)

    为了彰显仪式隆重,组织有条不紊,整个仪式足足进行了2个时辰,在烈日下杨轩身体前倾,以表示对烈士的敬意。

    在那以后,则由杨轩带头宣誓,一定要牢记“吃老百姓的饭,穿老百姓的衣,爱国家爱民族,精忠报国,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等宏旨。

    听着誓文,钱邦芑微微一怔,杨轩口口声声什么国家民族,怎么没有大明呢?

    难道是他疏忽了,还是有意为之?

第150章 强索粮食() 
回到知府衙门,看着意气风发的杨轩,钱邦芑说道:“大人,今天整个仪式太好了,过去大家都抱持好男不当兵,现在看将士们受到如此殊荣,将士们都蛮有精神,大家对将士们感官也稍稍有所改变啊。”

    杨轩哈哈大笑,显得颇为得意。

    钱邦芑想了想,语带提醒道:“子修啊,今天誓词非常好,大家听了都非常振奋。

    但在回来的路上,有人鸡蛋挑骨头,说誓词虽好,但根本没有说忠于皇帝,忠于大明啊。”

    杨轩脸色顿变,看着钱邦芑,良久摇头道:“钱御史,别人污蔑我忠义军,别人鸡蛋挑骨头,你是忠义军监军,怎么不反驳呢?

    精忠报国,是不是忠于国家,忠于大明,忠于皇帝啊?”

    钱邦芑连连摇头道:“大人,虽然如此,但这不同啊,国家并不等同于大明啊,就像蛮清他们也是一个国家,张献忠他们不是也宣称这是一个国家啊。”

    杨轩哈哈大笑,简直将眼泪水笑出来,然后笑道:”钱兄,你怎么这样酸了?

    我们共处半年下来,我看你还是蛮通达的人啊,现在怎么这么酸了呢?

    我是大明知府,参将,怎么你扯到张献忠,扯到蛮清,你说靠谱吗?难道你要我忠于张献忠,忠于多尔衮这个杀人恶魔吗?

    还有,岳武穆不是也说精忠报国吗?难道时人指责岳武穆说这个国家不一定是大宋,还可能是大金?

    老哥,这是简称,这是为了说得方便,就像诗词那样简练,给人朗朗上口的感觉啊。”

    钱邦芑连连摇头,但好像又找不到什么把柄反驳。

    旁边的同知范文光劝诫道:“大人,这两天四川巡抚马乾,副将曾英纷纷派出使者,要求大人依约拨给他们五万担粮食。”

    杨轩大惊,瞪着旁边的钱邦芑,一副要吃人的样子,嚷道:“这,这,最初我答允接济五千担。

    当日张定国来犯,钱御史出使重庆,允诺对方若攻打合州,我们可以出一万担。

    但钱御史回报,马乾、曾英不同意,气得钱御史还准备上述弹劾他们。

    城血战之际,马乾、曾英则坐山观虎斗,根本没有发兵救援的样子,在张献忠退兵之后,其部现在才攻打合州,何曾来五万担粮食?”

    钱邦芑尴尬的笑了笑,摇头道:“大人,话虽如此。但马乾是四川巡抚啊,听说现在马乾伙同川东参政刘鳞长、副将曾英弹劾大人,说大人公开与张定国媾和,有什么口头协议,鼓吹什么联寇灭虏。

    说大人在地方上横征暴敛,私自征收盐税,征收所得税,征收矿赋,说大人一年征收赋税比正常年景多了两三倍啊。

    大人,马乾是上官,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对着干啊。”

    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