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宋武功 >

第100部分

天宋武功-第100部分

小说: 天宋武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呃……”

    赵弘殷虽然在下棋,但是他同时也在关注着前方的战事,下棋僵持之后,他就一直叹气:“不知道前线如何?”

    赵德昭熟知大势,安慰他说:“前方战事如今已经成为胶着之势,但是眼下我大周占尽了先机,相信不久之后,就会有捷报传来。只是眼下我大周陛下那边久攻寿州城不下,而唐军守将刘仁赡确实是块硬骨头。但是总归这‘天下大势,分久必合’,我大周占尽了天下大势,此番唐主李璟此人恐怕此番是要丢土称臣了。经此一役后,这天下总归是要统一的。”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昭儿,这句话如此精辟,不知何人说的?”

    “呃……这是苗训苗广义先生说的。”赵德昭把苗训给推了出来,“若是苗先生在,就好了,他的才能可堪诸葛武侯,虽然如今不在此地,但是他在,就能料敌于先。”

    “苗训的才干自然不错,可是眼下在开封,不过爷爷认为赵普赵军事判官能力也不差,最近一直跟他交谈,觉得此人日后必定位列王侯宰相之列。”

    ?“哦,爷爷说的极是!我听闻爹爹说起,上次清流关一战,正是此人献计,绕道敌军未曾注意的地方,突起围攻,这才有了滁州城的胜利。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正因滁州身处大山之中,滁州才安然在周军之手。”

    “滁州与江宁府相隔一条长江天堑,如此近的距离,若是攻打下来,就好了,只不过长江沿岸,驻扎唐军水师。而唐军水师称雄天下,我大周水军是远远不及的,现如今只能靠蜀国降将暂时训练周国水军。”

    听闻爷爷说起周国水军,赵德昭忽然想起历史上的樊若水,不知道此人现下何处,有机会一定要见见此人,不过赵德昭也担心现在贸然去找他,一不小心就改变了历史,说不定就没此人了。

    眼下解救前吴国杨氏皇族,就已经改变了历史,而自己也身处滁州城,与赵弘殷在滁州一处府邸,下着象棋,呵呵。

    爷孙两个依旧在下棋,此刻有闻军报,称:今日韩令坤击败楚州唐军,张永德击败泗州唐军。

    而赵弘殷抚须长叹,前线没了自己,还是如此,而赵德昭却为前线捷报而高兴。

    这几日赵德昭呆在滁州城,子夜时分,收集长春堂的情报,不过对于劝降寿州城刘仁赡一事,他还是没有招数的。

    刘仁赡虽然与义父杨濛为姻亲关系,但是两人分处不同阵营,而刘仁赡坚持的是忠义之节。杨濛跟唐国李璟一族,那是仇恨,义父一直以来报的是国仇家恨。

    因此刘仁赡很难劝降,除非他对唐国、对李璟失去了寄托之情,转而投降大周,而此事也是棘手,不过试一试也是不错的,若是保全了此人,对义父那边也好交代、对历史也好交代。

    眼下赵德昭羽翼未丰,只能小改历史,解救一些相关之人,其他的,他也爱莫能助。

    赵德昭忽然发现自己这一番折腾,解救了无数人的性命,因为解救杨氏族人,杀了尹延范,但是李璟却没杀他的家族。

    隔个两日,赵德昭都能收到开封的信息,那边杨濛坐镇开封,这边赵德昭于前线督查,真是父子两个一南一北,相互呼应。

    七日后,六月十七日,郭荣任命向训为淮南节度使,兼任沿江招讨使。新建涡口浮桥。

    六月十八日,郭荣从濠州赶到涡口,本欲亲自去扬州督战,被范质等人以士卒疲乏、军粮不足为由拦了下来。

    六月二十三日,涡口改为镇淮军。

    六月二十九日,郭荣留下李重进等人继续围攻寿州,回京开封,于七月六日到达开封,郭荣结束了第一次亲征唐国的行动,前线战事正酣。

    整个六月,战线主战场在扬州,江北之地,以唐军打算收复扬州,周军据守扬州城为界限展开的。

    自唐国齐王李景达败退之后,江宁府的李璟一直都在调兵遣将,收复失地中,而如今吴越国的攻势已经减了下来,李璟担心的是江北的周军,他欣慰的是寿州一直都在唐军之手,只不过李璟不喜军事,所以未曾注意军事上的细节。

第四十八章 唐军反攻、周军整军() 
多灾多难的一年,祈福平安!

    (多谢覆手打赏!)

    显德三年,六月滁州城内,赵德昭与祖父赵弘殷在滁州府邸后花园对弈象棋,虽然下象棋不过作为一种消遣的游戏,但是如今淮南的局势却是风起云涌、变幻无常。

    棋如战局、战局如棋。

    两人的思虑皆注入了前方的战局——

    战场之变局,如棋局之变化,诡异多端。一方上方却未必能赢,战场之上没有永远的胜利者和失败者,但是坚持下去才是王道,但是输的一定是坚持不下去的。

    周唐之战局,此刻僵持着,谁也灭亡不了谁,周国若是要灭了唐国,必定举全国兵力南下,但是北有辽国虎视眈眈,汉国苟延残喘;西有夏州党项道貌岸然;西南蜀国不思进取;南有多个国家分裂并存,唐国物阜民丰,水师天下第一,占尽天下地利;吴越国濒临东海,海运发达;汉国最远,隔着唐国,暂时鞭长莫及……

    显德二年中,比部郎中王朴在《平边策》中给出的建议是“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就已经将此番征战唐国的目标定为攻取江北诸州了。

    周国大军以此为国策,殊死奋斗着。

    但是战场不是如周军一般预料的样子,它改变着……

    赵德昭回眸一笑,今后局势的发展他还是知晓的,只不过眼下的情况是:短时间内,周军要撤离滁州城。

    江北几个州眼下还在周军手中,却未必拿得稳当。那些新占领之州,眼下还是被唐军给收复的。

    关于周军将来撤退一事,赵德昭跟赵弘殷说了一下,赵弘殷满脸不相信,他瞪圆了双眼,注视了赵德昭很长时间,随即面色开始正常,他完全不相信赵德昭所说的。

    但是心里头还是要准备一下,不患胜,先考虑败。

    赵德昭总不能说自己是第三世重生,第一世这些都已经经历过了,赵弘殷听了之后,定是认为自己是个妖孽或者胡言乱语。

    不过私下里,赵德昭已经偷偷地让唐国江北长春堂的势力,集合在一起,等撤退之后,暗中实施计划。

    然江宁府的势力暂时还是潜伏在京城之中,伺机蛰伏。

    ……

    却如历史上一样的进程,如今六月已过,七月初临,至七月初三日。

    自唐国北面滁州被占,滁州城隔江而望,就是江宁府。

    此刻江宁府的门户大开,唐国皇帝、官吏、百姓寝食难安,唯恐周军渡过长江,攻打江宁府。

    唐国江宁府,李璟收到前线战报,对敌周国,唐军败多胜少,然吴越国已经不对唐国构成威胁了。

    长江下游,东路军队收复了泰州,然后攻打扬州,却与扬州城的周军韩令坤相持不下;中路军齐王李景达于瓜步登陆,在**之战中,损失大部分兵力,所剩无几。之后李璟命中路大军,集合其他地区唐军的散兵,然后北上,往濠州方向赶去;西路大军之前被周国王奎大军压着打。

    李璟如今最担心的是周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渡过长江,进攻江宁府,所以只要夺回了长江北岸的重镇之州,比如和州、舒州以此蕲州等州,随之烧毁周军之战船,击败寿州城下、濠州、扬州周国驻军,收复失地,那是最好不过的。

    前几次周国郭荣已经拒绝自己的求和,李璟已经丧失自己的皇帝尊严,这次定要教周军有去无回。

    然此刻,李璟决意反攻周军,收复失地,解决江宁府门户西侧、北侧的威胁。

    ……

    周国天子归京,于七月二十一日,大赦淮南地区,废除唐的苛捐杂役。

    七月下旬,寿州城南,驻扎的是周国的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彰信节度使李继勋。

    初,郭荣命李继勋领兵驻屯于此,建造洞屋、云梯,用来攻城。

    自从天子归京之后,寿州城南李继勋这边守御懈怠,被驻守寿州的唐国将领刘仁赡看出有问题,并于当夜偷袭之后,营帐之内数百名士兵被杀,攻城器具被焚。

    李继勋的攻城器具被烧,那边刘仁赡却笑开了花,寿州城的压力减小了不少。

    李璟同时准备让唐将收复失地,李璟遂派遣驾部员外郎朱元,力主收复江北各州。

    这些州皆位于长江以北,沿岸地带。若是周军有和唐国一样的水师,估计江宁府早就被攻下。

    舒州(安徽省安庆市的前身)之地,位于江宁府的上游,舒州又是控制唐国江宁府的“西大门”,防守意义十分重大。

    之后朱元就率军攻取了舒州,周舒州刺史郭令图弃城逃跑。

    舒州收复之后,朱元将目光放在了和州(马鞍山市和县)上,和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此地乃六朝畿辅、京都要地,历史上就有";金陵屏障、建康锁钥";之称。

    不久之后,朱元趁势又收复了和州。

    在长江上游的蕲州,此地三面环水,临江靠湖,又“左控匡庐,右接洞庭”,在历史上是军家必争之地。

    蕲州城先前被周军占领,此后唐军将领李平收复了蕲州。

    唐军先后收复了几个州,此消息传回江宁府,李璟异常开心,这样,唐国水师可以在长江上纵横来往,安然无虞。

    之后江宁府又收到好消息,不仅是唐**队,连当时的百姓都奋起反抗。

    当时被周军攻取之下地盘,那里的百姓因为以前唐国强征他们的粮食和帛,日子过得是苦不堪言。周军进占淮南,当时百姓都以为来了天兵天将,就有好日子过了,但是周军专事杀掠,视民如草芥。

    这些百姓闻之,皆失望,相聚山泽,立堡壁自固,操农器为兵,积纸为甲,时人谓之白甲军!周军进攻,屡为所败。而之前攻下来的唐国诸州,大部分都被夺了回去。

    李璟此番高兴之情,岂不是五十步笑百步。

    ……

    在江北

    唐军一路高歌猛进,援兵于紫金山驻扎,李景达驻扎在濠州(监军为陈觉,五鬼之一),和寿州城遥相呼应。

    此刻周军在此地的军队有些吃不消了,面对攻取不下的寿州和源源不断的唐军援军,以及面对江北几个州已经皆被唐军收复,先前的努力都白费了,士兵的意气不高。

    此番较量,看来是一场殊死搏斗。

    当时军中有几位将领注意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时淮南节度使向训请求调集广陵的兵力猛攻寿州,待攻取寿州,再行其他定夺。

    向训的军报迅速传回开封,郭荣也道如今战事的变局出乎自己的预料,他根据王溥、王朴、范质等大臣的意见,最终采纳了向训的计划,同时命令向训打开扬州府库,又命令滁州城的守军,以及官僚底子尽数撤退,支援寿州城的周军。

    郭荣奏疏传回,向训命扬州知府将府库打开,钱财分给扬州官员,不准拿百姓的任何东西。当时扬州百姓大呼周国仁义,夹道欢迎,箪食壶浆。

    赵德昭这几日一直都在关注淮南的局势,他从滁州军情已经暗地里的奏报,觉得滁州城是必撤无疑了,所以这几日一直都跟赵弘殷说起此事,但是赵弘殷亦是觉得如今撤退北上才是王道。滁州虽然环山,但是距离江宁府太近,一二日之内的路程。然江北几个州都被唐国收复,滁州面临被攻取的危险。此刻撤退,定是往北作为寿州援军。

    接下来收到天子的奏疏,滁州城的守军及官吏得此天子诏书,立马统统撤退,往寿州方向赶去,协助前军周国主军合力攻打寿州。

    这几日周军吃了唐军的不少苦头,由于军力分散,对阵唐军恐怕会被分而食之。

    而唐国这边,军中大将对此有不同建议和意见。

    他们认为此刻应该趁其周国援军未到寿州城下,先行攻灭周军主力,然后埋伏半道之上,伺机杀敌军一个措手不及。

    于是乎唐军各路将领纷纷请求占据有利地形迎战周军。

    但是宋齐丘认为此行太过于冒险,他不同意这么做,反而觉得和寿州城内守军,以及濠州的齐王李景大大军成掎角之势,届时合兵围剿周国大军以及立足未稳的援军。

    于是乎宋齐丘不同意他们的请求,下令让各路将领守好各自的城池,不得擅自出击。

    之后情况却变化无常了——

    寿州局势本来向着唐军有利发展着,但是唐军失去了控制战场的决策权。

    然濠州李景达军中,监军为五鬼之一的陈觉控制着全部的军政事务,李景达不过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