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宋武功 >

第101部分

天宋武功-第101部分

小说: 天宋武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濠州李景达军中,监军为五鬼之一的陈觉控制着全部的军政事务,李景达不过是一个傀儡,所有军务政事都通过陈觉一人亲自过问,李璟当初派遣他过来就是不放心齐王,确实是存着监视的意味。

    但是陈觉的做法显然是过分了,他总领全军,虽有五万大军,然全军无斗志,唐将无人敢反对陈觉。

    陈觉此人,五鬼之一。擅长溜须拍马,曲意逢迎,又是李璟身边的红人跟亲信,所以没人敢得罪他。然陈觉不擅军事,肆意妄为,为唐军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韩令坤退出扬州,领兵西向,去往寿州方向。

    那边赵德昭他们自从七月下旬退出滁州,由赵弘殷带领军队、赵普等官吏,顺着原路,北上寿州支援周军主力。

    赵德昭随赵弘殷等人于七月三十一日到达寿州城南,李继勋部所在大军营帐之内。

    见了李继勋此人,赵德昭自然是认识的,他是历史上父亲赵匡胤“太祖义社兄弟”之一,也是父亲赵匡胤发动兵变代周建宋的基本力量之一。

    所谓“太祖义社兄弟”,也称为“义社十兄弟”,即赵匡胤、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赟、王政忠。

    此时“义社十兄弟”中地位最高的,不是赵匡胤,而是李继勋。

    李继勋比赵匡胤足足大了十一岁,所以赵德昭见到李继勋要叫伯父。

    此刻军中,赵德昭终于见到了前世认识之人,但是眼下,两人之间未曾谋面。

    李继勋见到赵弘殷,恭敬地称呼道:“赵伯父好!”

    “继勋,那个过去的暂时放下了。”赵弘殷理解他身负重任,在六月,李继勋在攻打寿州,因“怠于守御”,以致寿州城内唐军“出城来攻”,“破栅而入”,周军攻城之具并为所焚,“将士死者数百人”,影响周军的士气。

    当时周军无固志,诸将议欲退军。

    开封之中,郭荣因李继勋为武臣,不加责怪,只是免去了军职,出任河阳(河南孟县南)三城节度使。李继勋觉得陛下太过恩赐了。

    李继勋见到赵弘殷身边站着一个小孩子,估摸着是赵弘殷的孙儿,于是乎道:“多谢赵伯父的关心!这位小兄弟想必是伯父的孙儿吧!”

    “继勋,这是我的孙儿,德昭。昭儿快叫伯父!”

    “昭儿见过伯父。”

    “昭儿好,怎么昭儿也在军中?”李继勋疑惑道。

    “这孩子太过调皮,他是悄悄跟过来的。”

    “哦?昭儿,难道你不怕打仗么?行军打仗可不是小孩子过家家。”

    “昭儿不怕,昭儿可是会武功的,伯父你不要小瞧昭儿哦,对于打仗我不怕,将来我一定要做一个小将军。”

    “昭儿真有志气,以后一定是个万人敌。”李继勋夸奖道。

    “伯父谬赞了,昭儿见伯父孔武有力,想跟伯父学点武艺防身。”

    “那好啊,要不明日一早随我于操场上。”

    “昭儿求之不得。”

    次日,赵德昭就跟随李继勋一起去了操场练武。

    因为赵德昭坚持练武,所以李继勋教给他的基本都是小菜一碟。赵德昭都能完成,而且还让李继勋觉得不可思议。

    “昭儿,今天不错啊!以前打的底子不错,让伯父今日是吃了一惊。”

    “呵呵,我那是瞎练,跟爷爷,爹爹和赵信他们学过一些武艺。”

    “难怪……”

    这整个八月,赵德昭一直都呆在寿州城南大营之内,每日跟随李继勋学武,不久之后,这整个人看上去越加的黑了,越加茁壮了。

    如今赵弘殷的命运已经被赵德昭改变了。

    而赵德昭每隔几日就会收到长春堂的密报,在开封之中,商业和教育之事情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第四十九章 二征伐唐、淮南之争() 
(多谢忆名风尘打赏!)

    ——————————————————————————

    (天子郭荣第二次亲征)

    自显德三年,七月初六日天子郭荣返回开封,心道此番唐国水师过于强大,奈何周国水师弱小;对此一直耿耿于怀。

    去年显德二年,郭荣命百姓疏浚从汴水埇桥(安徽宿县)至泗州(江苏盱眙)壅塞的河道,如今已经疏浚得差不多了。这还得多亏当时赵德昭献计给郭荣的奏折。郭荣即按之,妥善安排了各项事情,屡试不爽。

    运河河道已经疏浚,接着经过范质等大臣的讨论之后,郭荣下诏书命人于开封之内,汴河西侧,开始建造数百艘的战舰,并着唐国降将开始训练水师、教习水战,意在南下攻打唐国水师。

    而建造船只所需大量工匠,伐木工等人,树木等器材、郭荣又命人于开封周边各州县,调派大批百姓、匠户入城,督造水师所需船只。

    那段时间,开封城内涌入了大批劳动力。

    开封家中,见赵德昭迟迟未归。杜氏觉得不对劲,于是询问了家中的下人,从下人口中得知赵德昭此处身在淮南。

    杜氏非常担心自家的孙儿,就写信至淮南军中。

    后来赵弘殷报信给了开封家中,杜氏等收到消息之后,全都愕然了,赵弘殷在信中还特意提到赵德昭一切都好,家中勿要担心。杜氏虽然不放心,但是也鞭长莫及,她打算再去信一封,好让赵德昭回来。

    杜氏虽然让送信之人,将信函送至军中,但是赵德昭坚持自己的行为,不打算现在就回去,他打算入冬前和爷爷,爹爹一道回去,在军中遥控开封诸事,以及江宁府的长春堂诸事,顺便在军中观察一下行军打仗。

    杜氏没法,只好每日祈祷他们祖孙三人的平平安安的。

    显德三年,八月过去了,时间进入九月,周国殿前都指挥使、义成节度使张永德在下蔡镇屯兵,时唐将林仁肇从水陆两侧支援寿州城。张永德迎击,唐军无法接近浮桥。

    十月,赵德昭收到白孤城的信函,称白家在吴越国西府的山外山酒楼,自成为广味集团旗下连锁酒楼,如今已经招徕了当地一些酒楼大户的喜爱,可以说广味集团已经在西府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下一步,白孤城征求赵德昭的意见,是否需要在唐国江宁府将这块牌子推出去。

    赵德昭回信称:不急,如今周唐两国交战,唐国之内对周国的势力十分警惕,还是等大战结束之后,再行定夺。

    十月下旬,赵德昭收到开封凉城客栈的奏报,称一切安好,盼望少主回京。赵德昭批复十六字,道:此地安好、勿要挂念、军前观战、年前归京。

    十一月,唐国袭击盛唐,被周国铁骑都指挥使王彦升率军击溃,阵斩三千余人。

    十一月二十八日,在下蔡,当日唐军水军大举进攻周军部队,张永德派会水的士兵在唐军的船上系上铁锁,使之无法动弹,之后再次于击败唐军。

    十一月三十日,赵匡胤被任命为定国节度使,兼任殿前都指挥使,并让渭州军事判官赵普担任自己的节度推官。此决议被许诺,赵普终于成为赵匡胤手下之人。

    十一月三十一日,赵德昭先行离开淮南寿州,返回开封。打算次年二月份再至寿州城下。义父杨濛要求自己把刘仁瞻从寿州城中请出来,不过这件事情确实是棘手的。但是他要保证刘仁瞻在寿州城内没个病痛,这还是有余力的。

    不久之后,旧年过,新年至,转眼之间便到了显德四年(公元957年)。

    一月十七日,张永德被任命为殿前都点检。

    在过去一年,从显德三年到显得四年,几个月下来,周军依旧攻不下寿州城,遂围攻寿州。

    然寿州已被周国大军围困几月,城中粮草几近吃完,城内防守压力大,刘仁瞻遂派遣士兵求援濠州齐王李景达。

    之后,唐国齐王李景达派遣应援使、永安节度使许文稹,督军使边镐,以及招讨使朱元等唐国将领率军数万,沿着淮河逆流而上,奔去支援寿州。

    唐军一路西行,驻扎于紫金山,十几个军寨并列成线,于寿州遥相呼应,以此援兵分列山峦,相互成对,出则战周军,入则退群山,好减轻寿州压力。

    然周国大军死死围困寿州城,唐军无从下手运粮,只得挖地道运送军粮,后被周军发现。

    唐军大败,阵亡五千,弃两军寨而逃。

    周唐大军继续僵持,然寿州城粮食补给不济,军中骚动。

    刘仁赡飞书请求让边镐镇守濠州城,自己率领军队出城与周军决战,该上书被李景达否决。

    ……

    开封内,凉城客栈之中

    前线的军报传了回来,杨濛拿着寿州的军报问赵德昭,如何才能保全刘仁赡,赵德昭一时间也想不出计划,总不可能将他打晕然后送出寿州城。

    若要保全刘仁赡,赵德昭打算于二月再次亲赴寿州。

    二月初,赵德昭这次带领老九、黑衣人他们一起赴往淮南。

    在路途之上,赵德昭获知刘仁瞻不久之后得了病,而此刻遂与老九他们分头行事,委派他们守候在淮河边上,寿州城南的小山丘不远处,一定要等候刘仁瞻的儿子刘崇谏。

    据历史记载刘仁瞻的儿子刘崇谏看到寿州城内的情况不容乐观,而唐国对寿州城虽然十分关注,但是李璟也未有任何表示。

    赵德昭记得在《资治通鉴》记载:其幼子崇谏夜泛舟渡淮北,为小校所执,仁赡命腰斩之,左右莫敢救,监军使周廷构哭于中门以救之,仁赡不许。廷构复使求救于夫人,夫人曰:“妾于崇谏非不爱也,然军法不可私,名节不可亏,若贷之,则刘氏为不忠之门,妾与公何面目见将士乎!”趣命斩之,然后成丧。将士皆感泣。

    所以赵德昭受义父之托,也要尽力援救,或许救下刘崇谏也能让整个寿州的情况改变过来。

    之后于二月初,赵德昭一行人赶至淮南军营,赵弘殷见到自己的孙儿又来了,十分高兴,问了家中一些琐事。

    刘仁赡于不久之后,气得得了病。

    二月中旬,没过几日,确如历史一般,刘仁赡的小儿子刘崇谏准备趁晚上渡过淮河投靠周国,不过老早就被等候在那里的老九他们发现了,刘崇谏恰好被一个唐国小军官发现,被抓了起来。

    随后埋伏在一侧的老九他们还是看到了,于是乎出来,杀了唐国的小军官,把战战兢兢的刘崇谏给救了出来。

    刘崇谏见到自己安全了,对着老九他们,拱了拱手道:“多谢义士相救,不知义士尊姓大名?”

    “少将军无妨,我和你父亲是老相识,还是叫我九叔即可。”

    “九叔好!”

    “少将军是不是要去向周军报信,我们正好一路,等过了那道山丘,就是周军大营,护送于此,再分别。”

    “呃……不瞒九叔,侄儿确实是向周军投诚的!”刘崇谏毫不晦涩,直接把此次行动给说了出来。

    老九唠叨个没完:“这个我家少主让我吩咐一句,这几日或是一段时间内,你就前往不要回寿州了,少主如今也在周军营帐之中。若是回去,就带领周国大军回城,还有可能令尊手下的孙羽将军即将投诚周国,到时候寿州献城之际,少将军即可回城。还有一点,就是周国皇帝是不会伤害令尊性命,相反令尊还会升职。”

    “侄儿多谢九叔的忠告!不过你口中的少主怎么会知道我军的情况?”

    “呃……此乃我堂机密,勿告之。”

    “那好,九叔我们现在就出发吧。”

    “恩!”

    等护送了刘崇谏过了山丘,老九他们就告辞了,随即出没于荒草之间,不久赵德昭就收到了刘仁瞻之子平安的消息。

    当夜,周军营帐之外有一唐国小将自称为刘仁瞻的儿子刘崇谏,请求见周军主将,说有重要事情商量。

    不久之后,李重进于营帐之中出来,接见了刘崇谏,然后听闻是投靠周军,李重进呵呵一笑,接受了投诚。之后李重进飞书一封,向天子郭荣告诉了此军情。

    天子听说了此事十分高兴,于是乎于二月二十二日,亲自下诏于三月亲自巡视淮河前线。

    当时周**内认为唐国援兵强大,大多数请求罢兵,天子郭荣也对此犹豫不决。

    三月十二日,时李谷寝疾在第,郭荣派遣大臣范质与王溥问策李谷,李谷上疏道:“寿州危困,破在旦夕,若我大周天子銮驾亲征,则将士争奋,唐国援兵震恐,城中知亡,必可下矣!”郭荣听罢很高兴。

    三月二十日,郭荣任命王朴任东京留守,兼管开封府;以三司使张美任大内都巡检,侍卫都虞候韩通任京城内外都巡检。

    三月二十一日,周国亲征大军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