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宋武功 >

第108部分

天宋武功-第108部分

小说: 天宋武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斓娜ㄊ疲窈蠓吨士峙禄嵯魅趿钭鹗种械谋ǎ缓蟆

    苗训说道这里抬头看了一下赵德昭,只是赵德昭的脸上似乎没有任何表情,不过是淡然一笑。

    “当然这最后一个,就是令尊元朗兄这一派了——禁军。令尊乃先皇军中的将士,也是潜邸之臣,与令尊有着金兰之义。如今禁军驻扎在京城,是大周征伐出征之强军,在禁军之中,殿前司前任为令尊的上司张永德,先帝归京之后,罢了张永德之职务,随即让令尊担任殿前都检点。

    随之,将侍卫司李重进调职于淮南担任节度使,又安插韩通任侍卫司副职。此乃牵制之策,有制兵权的没有调用权,有掉兵权的没有制兵权。而且张永德与李重进两人之间有过节,而令尊曾在张永德将军为将官,与之密切相关……若天长日久,恐怕令尊要惹祸上身,而李重进此人嚣张跋扈,恐怕早有不臣之心了。”

    “苗先生一言如醍醐灌顶,让德昭受益匪浅,只不过如今父亲已经去了宋州任职,而父亲手握大权,恐怕是要遭到朝中几位宰辅的猜忌啊。而如今枢密使的王朴乃是我的恩师,不知道他认为我父亲是否有不臣之心,而范质此人确实于父亲有旧,我估计他要找父亲的麻烦啊。所以一定要防范于未然,定当保护家人周全。”

    苗训提醒道:“赵小哥儿,如今先皇崩卒,这大周的天下握有军权的节度使很多,而令尊首当其冲……”

    “苗先生说得极是!”

    (长春堂)

    过了一夜,赵德昭来到了义父杨濛这边,然后说起了此事,言明了赵匡胤的困境之时,杨濛立即派出得力助手,一面加派人手在宋州,暗地之中保证赵匡胤的安全;而另一方面,按照赵德昭所说的,在东京城布下眼线,监视各个王公大臣府上,特别是手握重兵的韩通,宰辅范质、魏仁浦这几人。

    ……

    (飞雀组织)

    黑衣探花听闻大哥郭荣已死,他跪倒在地,朝着东京磕了几个头,不多时抬起头颅,心中想着郭荣在北地之时吩咐他的话,一定要保证大哥郭荣一家的安全,他知道该如何做了,然后派眼线遍布东京城中,暗中跟踪当今天子,保证其安全。

    (宋州)

    宋州,离开封不远,乃是拱卫京畿之所。

    赵匡胤此刻已经在宋州府邸内坐定,身旁站着赵光义和赵普两人,而这段时间赵普和赵匡义两人之间来往频繁,自从赵匡义见到赵普之后,他发现赵普此人虽然书读得少,可是胸中的才华确实横溢,而他的决定每次都能显效成著。所以心念之下,也跟自己的哥哥一样称呼赵普为则平兄。

    而赵普在见到赵匡义之后,也觉得此人不凡,但是比起赵德昭这个妖孽来说自然是差了不少了。而赵匡义最喜欢的就是读书了,他擅长好多种字体,这让赵普也觉得十分不可思议。可是一个人过于注重此等,相反显得比较炫耀了,而赵德昭给赵普的印象是简洁、直爽、大气、仁义。

    而这段时间之内,整个周国之内看似平静,实则在未来的日子里,还真是不好下论断。过了一段日子之后,赵匡胤上书朝廷任赵普为掌军书记,朝廷之内,代表皇帝决策的顾命大臣也答应了此事。

    (北地)

    刚打了胜战,可是不久之后,李筠听闻天子驾崩之事,内心显得悲伤无比,实则假慈悲。昔年李筠镇守潞、泽、沁等州达八年之久,他为人骄横跋扈,连郭荣都不放在眼里。今日郭荣幼子登基,他是在看热闹。

    七月中旬时候

    (汉国)

    六月底郭荣病死的消息传到了汉国晋阳城,现任汉主刘钧闻此消息,心中大快,遂于文臣武将商议国事,打算再次联合辽国南下。刘钧如今暂时未想到,所以事情仍旧在计划之中。

    (淮南)

    李重进离开京城,入了淮南,他如今一门心思都在观望之中,而如今禁军之中属殿前都检点、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手持的兵马最多,而侍卫司副韩通有调集兵马的权力。李重进离中枢最远,从太祖皇帝后期,他每次见郭荣都要行跪拜之礼。而他心中不服,当年为何不是自己被郭威立为继承人,而是郭荣呢。

    所以李重进不甘心,他暗中也在培养自己的势力,如今时机未到,自己暂时先忍着。

    (唐国)

    而南方,长江以南之江宁府,此刻石头城内,李璟闻之,他只不过是笑了一笑,然后也没甚么。

    不过君臣却为一件事情而闹翻了。唐主李璟坚持迁都于上游之洪州,遂召群臣商议迁都之事,因国都江宁府于周国只隔了一江,然洪州之地势极其险要。群臣之中,唯有枢密副使、给事中唐镐赞成迁都,后李璟排除万难,以江宁府之建制规划洪州之城,遂派遣使者前去吊唁。

    (蜀国)

    蜀国成都,蜀主孟昶闻之,遂松了一口气,郭荣终于死了,老天爷终于开眼了,然后他继续陪着花蕊夫人下棋。因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他分外开心,但是周蜀边境之地,依旧陈列着蜀国兵士,随时枕戈达旦,而蜀国礼节不可废,国主遂派遣使者前去吊唁。

    而蜀国成都之内,小百花楼,秦习一家人依旧操持酒楼的生意,日子过得如平常一般。

    (吴越国)

    西府杭州,钱塘之侧。钱弘俶闻之,遂派了使者前去吊唁。

    其他诸国暂时闻之,也只是派了使者前去吊唁。

    ……

    七月二十三日,大周大赦天下。

第五十七章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上() 
(多谢安东野的打赏~多谢南木子的指点~)

    然观其各国之形势,如水面之平静,下面却是波涛四起。

    幼主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结义兄弟掌握了军权,但是谁能保证这个平衡不被打破。

    而除了这几位,尚有向拱、李重进、李筠、张永德等资历老的将军。

    开封之中,朝廷之上几个宰辅这段时间一直都在操劳着事情,而自从皇帝下葬之后,他们身上的担子也不轻,他们几个不过是辅佐新帝的顾命大臣,但是如今朝廷之上除了政事之外,其他藩镇之上还驻扎这手握雄兵的几个节度使。

    一日,范质接到右拾遗郑起给他一封陈述政见的信。

    信中大抵这样写道:主弱臣强,纵观中原之地,改朝换代,无不即是今上年幼,资历不足,然藩镇一方的节度使,手握重兵,若是发生变故,怎好?宜应削兵权、保江山。若非如此,则大周安宁乎?然殿前都点检赵匡胤足智多谋、战功显著,威望甚高。此人须提防,不可统兵。

    赵匡胤此人,虽然范质与他意见不合,可是他年纪尚浅、资历不足,若是禁军之中还有太祖皇帝在时的几人,如向训、李重进、张永德等人,皆是一方节度使,手握重兵,而赵匡胤此人不足为虑。

    如今横在范质心头,乃西南路招讨使,检校太师的向拱。向训此人,功勋卓著,曾任东京留守,支持京中事务,之后又坐镇淮南,论资历与经历都是顶尖的,如今官至太师,地位崇高,倒是要防备此人啊。

    可是真如范质所料么?结果不尽然……

    而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平衡点即将失衡,此时赵德昭在意的则是宋州的方向,不知道那边发生甚么事情了。

    而此刻宋州城内,赵匡胤每日皆在任上,赵匡义每日不是读书就是练武,顺便和赵普两个人谈论朝中的情况。

    而某日夜晚赵匡胤、赵匡义、赵普等几人在府邸内喝酒,赵匡胤说起先帝郭荣,他的脸上一片悲痛的神色,然后赵匡胤不断地灌自己,等喝了好几碗之后,面色发红,时不时地说起往事,一不小心喝醉酒之后,吐了真言,将世宗皇帝郭荣在军帐之中见到一块牌子的话给吐了出来,而恰巧被赵匡义和赵普听到了,他们觉得非常吃惊,点检作天子,如今点检不是自己的大哥(上司)么。

    然后两人将喝醉酒的赵匡胤扶到屋内休息去了。

    两人退出房间,心中都是波澜不定,皆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两人相视一笑,同去了一处隐蔽之地,谈论事情,准备伺机而动。

    之后,从长春堂的线报看来,赵德昭掌握到了关于亲叔叔赵匡义和赵普之间的一些事情,他们这段时间一直都呆在一起,而赵德昭知道历史上不远的陈桥兵变即将到来,而他只是在暗中做一些准备,至于明面上的事情,他乐于看到赵匡义和赵普之间推动此事进行,而他现在只要暗中掌握着,不让事情出任何岔错就万事大吉了。

    这几日赵德昭仍旧履行他的职责,每日跟随在郭宗训身边,做好侍读之本份。

    到了夜间,就是他的舞台,无数的情报汇往凉城客栈,而他时刻关注着。

    而此刻,江南之地

    自江北一战,唐失北地十四州,臣服于大周国,年年岁贡于开封,如今江宁府之府藏空竭,还引发了唐国国内物价飞涨。

    鉴于此,之后不久,唐主李璟命之,以一当十,铸造大钱,遂又铸一当二之币,此事在赵德昭看来无异于劣币驱逐良币,长此以往,江南之百姓生活在苦痛之下,介时恐将民怨沸腾。

    而赵德昭在新帝登基之后,成为皇帝的经筵官,到了唐朝,官员的休假制度改为“旬休”或者“旬假”,即官员每十天休息一天。之后五代时期一直延续下去,而赵德昭亦在此列之中,毕竟如今他是天子身边之人,小小年纪就跟随在天子身边,自然是惹得其他人分外眼熟。

    赵德昭亦师从王朴,王朴如今乃是现任天子的帝师,而赵德昭的父亲乃是禁军殿前都检点,手握重兵,自然是巴结与嫉恨之对象。不过赵德昭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他从不得罪身边任何人,一言一行都恰好其实。

    ……

    八月中旬,天气寒冷,开封之中,那日苗训找到赵德昭,随即又说起了那件事情,而赵德昭明知故问道:“苗先生,你真的打算那样做吗?”

    苗训拱了拱手道:“赵小哥儿,我自华山上下来,不就是为了辅佐明君圣主的么,而眼前就有一位,另一位如今在宋州,如今从天象上观之,则大事近矣,不如早作打算。而”

    “苗先生说笑了,圣主不圣主,关键在于天下苍生,不过如今形势好像要变了。只不过我现在只能够静待时机,可是推波助澜之事……德昭不方便。”赵德昭顿了一下,最终还是给说了出来。

    “哈哈哈——赵小哥儿放心,若是不方便,可由我代劳,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赵小哥儿不过是迈不过那道坎。”

    “那多谢苗先生了,德昭代天下百姓谢过先生。”

    “无妨。山人自有妙计,小哥儿能配合,大事定矣。”苗训笑道。

    之后赵德昭就将计划给苗训说了一下,然后苗训联合无庸子,两人师兄弟合作,即将上演了一番戏码。

    无庸子留在京城,而苗训去了宋州,拜见了赵匡胤,随后赵匡胤上书朝廷任命了苗训为军事参军,即参谋一职。

    苗训自从到了宋州之后,他按照赵德昭所吩咐的,然后暗中关注赵匡胤身边之人,想方设法地将赵德昭托付之事,给办妥。

    一日,赵匡胤外出,而苗训假借赵匡胤的名义,招呼门吏楚昭辅入了宋州节度使府邸。楚昭辅来时见到苗训在此地,然后他之前听闻过苗训的名号,所以对苗训十分恭敬,而他见到赵点检不在,于是乎问道:“苗军师,为何不见赵点检?”

    苗训道:“拱辰兄,赵点检如今不便出面,而他确实有要事相谈。”

    “哦?不知赵点检有何难事?”

    “唉——此言要从显德六年,四月说起。当时先帝征伐辽国,后归京之时,在军营之中发现了一块木牌,上面写个五个字,而这五个字成为赵点检大人头上的一块心病,而他现在确实是有难处的,而且若是被当今天子知道,恐将祸事于一身。”

    楚昭辅疑惑道:“哦?事情如此严重,为何会这样?而那木牌之上到底写了甚么?”

    “这里不方便说话,我们还是到厅内一言。”

    及了厅内,苗训为难地说道:“拱辰兄,那木牌之上写着:点检作天子,你说赵点检能不急嘛?”

    “这……苗军师太夸张了吧,不是说笑吧。这事传出去要抄家灭族的。若是如此,拱辰今日就当没听说过。”

    “拱辰兄慢走,只是这件事情如今赵点检义社兄弟间已经不是秘密了,至于拱辰兄不知道该做如何打算?”

    “这……”

    “这件事情并不是甚么空穴来风,即是当今天子也知道,只是如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