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宋武功 >

第111部分

天宋武功-第111部分

小说: 天宋武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通带着兵马又来到了定力院,见到赵家人都在里面,他赶紧下令包围寺院,切勿放跑一人。

    半个时辰不到,赵德昭又在开封城中散布消息,称当今天子无道,大将出征之际,只不过凭借无稽之谈的谣言就要抓捕赵点检一家,真是寒大臣的心。

    而范质等大臣听说了此事,也是心中有苦,而此刻王朴听闻了此事,他大骂范质昏庸无能,误导良臣,酿成大错,若是军中哗变,大周江山就要再起血雨腥风了,而赵德昭是他的学生,他之后派人去寺院安慰赵家一家人。

    ————————————————————————

    四十里外的陈桥驿

    昨夜后来一次军中各个将领的私会,之后众将听了果然一致拥护。

    苗训道:既然如此应请各位将军营向全部士兵传达决定,制止再作议论,以安众心。于五更时集合整队,待新天子出帐,立即取行拥立之礼,大事就可定了。”

    众将一一领命散去,自去晓谕所部将士。

    等待了一夜,今早天空放晴,风也停了,日头正灿烂,军中的兵士一片欢呼。

    经过昨夜一整晚的休整,以及期待拥立一事的秘密进行,各个兵士皆精神抖擞,如今他们正要聚集在一起,劝赵点检进位。

    哗变的军队聚集在赵匡胤帐外,而此刻赵匡胤从睡梦之中惊醒过来,他听见外面士兵的喊声,摇了摇铅重的头,然后披上甲胄,出了营帐外。

    将士们看见赵匡胤出帐,全都噤了声。

    赵匡胤狐疑道:“如此喧哗,所为何事?军中不得喧哗。”

    “赵点检,如今兄弟们都在这里,不如听兄弟们一言,如今主少臣疑,符太后当政,当今幼主不体恤将士辛苦,大年之际,不让歇上一二天就让出征,我们何必为这种天子卖命,如果赵点检不愿当皇帝,大伙儿就都不愿干了,打算回家种地奶孩子。不如赵点检进位为天子,再行征讨。”

    “对,我们不愿意干了——”

    “我们要回家——”

    “请赵点检答应我们的请求——”

    赵匡胤一听,吓得面色如土。

    而此刻陈桥驿军营之中,其他士兵们一起喊着:“请赵点检进位为天子,请赵点检进位为天子——”

    “来人那,将这些士兵全部都拖下去军法处置。”

    但是周围竟然无一人出列,赵匡胤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

    此刻赵匡义从远处走来,赵匡胤见了自己的弟弟,他说道:“匡义,去叫高怀德等将军前来。”

    “哥哥不用了,高怀德、苗训、赵普、楚昭辅他们马上就来了。”

    “都来了,那也好。”

    才一刻钟不到,军中的所有将士皆往赵匡胤的大帐前靠拢。

    士兵们见到他们上司来了,全部都跪了下来,继续喊道:“请赵点检进位为天子——请赵点检进位为天子——”

    赶来的苗训、赵普他们见到此情况,心知成功了一半,这时候都跪在地上,与哗变的士兵同样喊道:“请赵点检进位为天子!”

    赵匡胤听了,一个不稳,差点摔倒在地上,他道:“你们皆是乱臣贼子。”

    苗训道:“元朗兄,此乃天意,不如顺势而为,切记不可逆天而行啊!”

    高怀德道:“如今整个军营之中,皆盛传点检做天子一事,不管赵点检愿意不愿意,此事传到天子的耳朵里都是一个死字,不如趁势而为。”

    赵普道:“是啊,高将军说得没错。此时军心皆向赵点检,如今京城之中谣言四起,则平刚刚收到小公子的封,说是韩通已经带兵包围了定力院,要置赵家于死地。”

    说完赵普拿出事先准备的赵德昭的书信,递给了赵匡胤。

    赵匡胤展开书信,一封血书,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十六个字,没错这真是自己儿子的笔迹:韩通围剿、赵家危矣、京城谣言、请父定夺。

    赵匡胤一看,手抖了一下,心也凉了半截,不过是一个谣言,为何陛下会派韩通围剿赵家。

    但是此时的赵匡胤他仍旧说道:“先帝待我如兄弟,他如今入土不过半载,我就要夺他江山吗,你们这是置我于何地。先帝待我不薄,我才方有今日之地位,正应努力报效大周,你们这么做岂不是陷我于不义,让天下人怎么看我?!”

    苗训道:“改朝换代,古已有之,天象初显,正月初一,两日并出,一日沉没,乃是改天换日之象,天象既定,我等不可逆天行事,若是逆了乾坤之势,天下恐怕再起生灵涂炭。”

    高怀德接着道:“主上幼弱,太后又不谙政务,如此下去,天下必大乱,我等拼死效命疆场,即使挣下汗马功劳,又有谁来说句好?”

    赵匡义便把众将的意思说了一遍,可是赵匡胤还是不从。

    众人见赵匡胤因大义而不肯,于是乎赵普按照事先与苗训商量的一番对策,他道:“点检无非是顾着面子,可是此事不可逆转,若非点检不从,可是谣言如虎,点检啊——上天垂象,不可逆天,此其一也;当前幼主暗弱,政治不清明,此其二也;点检不愿当天子,必然会使天下大乱,刀兵四起,百姓遭殃,周室天下也必不可保,世宗子孙必将受害,此其三也。

    则平认为从为国、为民,为保护世宗子孙计,唯有点检即天子之位,才能避免刀兵祸乱,为了稳定军心,此事怎可推辞,还是满足三军诸将愿望,即天子之位,以安军心。”“

    “求点检答应我们的请求——请赵点检进位为天子!!!”

    苗训拿出赵德昭的一份信,交给了赵匡胤,上面写着:“国家昌盛,百姓祸福,而天下非一人之天下,社稷非一人之社稷。在其位,谋其政,父亲岂可坐视天下四分五裂,百姓生灵涂炭,世宗皇帝待父如兄弟,父亲也应该待世宗皇帝的子孙为子侄,国家非一人之家业,乃是天下黎民之家业,父亲保家卫国,自是世人之楷模……护一家,自是易事;而护一国,难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时势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时势。

    今日父亲代周,虽然会惹起一片热议,也有人在背后指点。然治理天下绝非易事,而父亲爱民如子,自是不会弃天下于不顾,若非如此,怎是我父亲。京中一切皆好,百姓虽然惶恐,可是父亲进城之际,宜应安抚百姓,稳定军心,乃至朝纲不乱,保证世宗皇帝子孙富贵安全。子赵德昭拜请父亲以天下为己任,以社稷为万福。”

    赵匡胤看完这封信,心中好似安稳了许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儿子的一番话说得有道理,大道之行,岂可取小义。

    此刻将士们正目光热切地看着赵匡胤。

    周围安静了几秒,然后万松忽然从身边拿出一个包袱,交给苗训和赵普,然后两人,一左一右,将准备好的黄袍取出抖开,替赵匡胤技在身上,高怀德见了,怀中掏出令旗一摆,只见众将及士兵一齐下跪朝拜,齐呼万岁,声彻田野。

    自己成皇帝了!

    赵匡胤心中也曾设想过如此盛况,却没想到来的如此之快,如此突然,甚至还有几分莫名。

    在其位,谋其政,只要披上了黄袍,那就是九五之尊,行事自当有帝王风范!

    说毕,诸将一致请赵匡胤上马,回师东京开封府,即位。

    赵匡胤忽然说道:“若归京,三点需要遵从,第一,少帝与太后,定当北面事之,将士不得冒犯天颜;第二,京城大臣,乃我旧日同僚,众位不可冒犯;第三,不得掠夺城中百姓及富户,不私闯民宅。此三点,不得有误,严格约束不下,若有违此令者,定斩不赦。诸位听明白否,不然吾不归。”

    众将忙说:“谨遵万岁旨意!”

    赵匡胤这才下令,向开封回师。

    前头已派遣潘美与楚昭辅快马入城。让潘美先通知石守信、王审琦二位京城内外都巡检,让他们注意维持京城治安,然后再通知宰相范质、王溥正式告知拥立新君之事。

    楚昭辅则赴寺院,禀告赵家人,安定和保护家属。

    远在四十里外的开封,赵德昭收到了万松的来信,一切已经就绪,新君大军回京。

    而他此时正在石守信府上,请兵马出列,去寺院保护家人。

第一章 东京风云、皇子失踪() 
(多谢覆手、商君问天打赏~)

    最近打算把《诛仙》看一下。

    ———————————————

    显德七年,正月初四。赵匡胤大军行至开封城门外,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而在回京城的路上,苗训将之前谎报军情给朝廷,要求赵匡胤出兵这件事讲给了赵匡胤听,而赵匡胤一听,当即苦笑连连,不再说话,直至入了开封,他迫切地希望能够解救家人。

    大军即刻入了开封城内,因事先与将领约法三章,要求大军不得伤害符太后、小皇帝、文武百官以及开封百姓、富户之家,所以开封街头尚未出现任何乱象。

    进城的军队整齐划一,没有惊动两旁的百姓。

    而百姓们事先已经知道了此消息,皆惊奇地驻足在街道两旁,看着披着黄袍的赵匡胤骑在战马上,被众将拥在中间,蹚蹚而过。

    周围被士兵给拥护着。

    赵匡胤大军从封丘门进入,一路往南,直逼宫城北门玄武门,然后一路之上,石守信、王审琦等将士带着兵马随行。

    皇宫北门玄武门高大,威武,虽不是长安城的玄武门,但是两个名字皆一样。

    赵匡胤从马上下来,然后将黄袍脱下,交给身边的将士们,然后步入宫门。

    此时守护宫门的将士们见到赵匡胤前来,立马开了宫门。

    ——————————————————

    开封城外,众人皆知了殿前都检点赵匡胤回京一事,而皇宫内符太后和现任天子郭宗训如瞎子一般,他们只是听从外面的谣言。

    而范质、王溥、魏仁浦等大臣皆在偏殿议事,范质认为开封府上传出了“点检作天子”一事,可能是谣言,也可能是真的。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所以他让符太后下旨先逮捕赵氏一家子,然后让人封锁消息,不把此事泄露出去。他怕前方领兵的赵匡胤知道此事,然后率领军队回城。

    而根据范质的建议,一早符太后就派韩通去抓赵匡胤的家属了。

    可是韩通带领兵马逮捕一事已经传了出去,而赵匡胤此刻已经进入了玄武门,朝着广德殿而来。

    因韩通已经带领兵马出宫,所以宫内未有大部分兵力,守宫门的几个将领认识赵匡胤,而事先已经有人暗中投怀,所以未加抵抗,献出了宫门,而此刻天子郭宗训跟前的内侍见到赵匡胤就俯首相拜。

    “参见陛下——”

    “你不是天子跟前的内侍,怎么在这里?”

    “我受小郎君之托,特在此地迎接陛下回京。这里有小郎君的一封信。”

    “哦?”赵匡胤非常疑惑,怎么又是自己儿子的信,然后他打开信,里面写着:恭贺父皇,事情已经成功。如今儿子已经带兵去救家人了。

    “你做得很好,你先去将消息通报给天子。”

    “是!”而此刻内侍忽然装作慌慌张张的样儿,一路小跑,跑去广德殿。

    内侍推开广德殿,然后惊恐道:“不好了,太后、陛下,还有几位相公。赵匡胤带领兵马已经入了皇宫,此时正朝此地前往。”

    范质道:“甚么?你是说赵匡胤回来了?怎么可能,守城的石守信和王审琦他们呢?还有守护宫门的将领呢?”

    “他们未加抵抗,已经放了赵匡胤入了城,估计他们都是赵匡胤的人马,而赵匡胤此刻正朝着这边来。”

    “甚么?难道他们几个都是赵匡胤的心腹么,我糊涂啊!”范质一阵昏厥,觉得周围皆在转悠着。

    “是的,大军已经在陈桥驿拥护赵点检当了天子,点检作天子之谶已经验明了。”

    这个消息压得这几个宰辅喘气不过来,此时范质紧紧拽住王溥的手,指甲狠狠地掐入王溥肉里,疼得王溥呲牙咧嘴的,被范质紧紧握住就是没有脱手。

    没过多久,郭宗训和符太后听见这边有声音,过来了,而范质见到皇帝和太后,忽然一下跪倒在地上,哭泣道:“老臣糊涂,老臣糊涂,仓促派兵遣将,以致于酿成如此祸患,老臣对不起先帝呀,对不起陛下和太后。”

    范质痛哭流涕,旁边的王溥也是跪在地上,然而他并没有多大内疚,一切都是范质一力主张,如今情况正拜他所赐。

    而符太后和小皇帝皆大失所色,茫然地站在一旁,不知道如何。改朝换代,结果只有一个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