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宋武功 >

第112部分

天宋武功-第112部分

小说: 天宋武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符太后和小皇帝皆大失所色,茫然地站在一旁,不知道如何。改朝换代,结果只有一个死。

    张德钧立刻劝慰太后:“陛下、太后不必担心,赵匡胤为人仁善,会善待陛下和太后。”

    一刻钟不到,赵匡胤人马已经朝着广德殿这边赶来。

    他见到天子和符太后,以及先帝的托孤之臣,他哭泣道:“见过太后、陛下、范相公、王相公和魏相公,元朗那是迫不得已啊,当时军中哗变,若是情况不能控制住,军心不稳,恐怕到时候国家就会危矣。”

    范质然后骂道:“你是先帝之臣,怎么能欺负孤儿寡母,你何必惺惺作态呢,你自己想做皇帝,怎么会是被下属逼迫的呢。”

    而此刻赵匡胤身边的将士,都虞候罗彦瑰、石守信等人抽出刀剑,威逼道:“你这老匹夫,若不是我大哥仁慈,恐怕遇上他人,你早就尸首横处了,还不快拜见新天子。”

    “住手,不得无礼!”赵匡胤喝住,然后让几人将刀剑抽回。

    范质见到身边大将纷纷拔除刀剑,他吓了一跳,而身边的王溥骂道:“赵匡胤,你这是置孤儿寡母于何地,若是你仁慈,就好好善待先帝的遗孤。”

    事实上王溥早就知道兵变的事情了,他看见大局已定,话这么说。

    而赵匡胤想上天发誓道:“你们放心,我赵匡胤发誓一定会好好善待先帝遗孤遗孀,保证他们的安全。”

    然后王溥连忙跪了下来,参见新天子,然后拉着范质、魏仁浦只好对这位新皇帝行了三跪九叩大礼,以定君臣之分。

    “陛下,老臣,老臣糊涂。”

    一双膝盖结结实实的跪在了地上,也就代表着大周的江山已经被赵匡胤拿下来了八成,就差登基了,剩下的就是各地的节度使承认了。

    而此刻太后和小皇帝呆在那里,没说甚么话,赵匡胤安抚了孤儿寡母几句话之后,他就带兵离开了皇宫回赵府去了。

    不久之后,翰林学士承旨陶穀闯进宫来,逼迫小符太后和小皇帝写下禅让诏书。

    之后赵匡胤被诸将护翼着进入登上朱雀门,山呼万岁,一些胆大的百姓往城门上望去,亲眼见证这一时刻。

    —————

    而那边赵德昭一身短衫,外加一双鹿皮手套,拿了霸王枪,坐着小马,领了一部分兵马以及长春堂的武士,立即赶往定力院。

    而之后,军校王彦升带领兵马立即追至韩通家,将其一家杀死。可怜的韩通仍旧在这边抓赵匡胤一家人,

    韩通此刻包围了定力院,他让兵马守候在各个门口,严令警告士兵勿要放跑赵氏一人,而赵弘殷率领赵信等人与韩通隔门口对峙,两方人马开始战斗起来。

    过了一会儿,王朴带领的人已经到了定力院门口,见到两方人马在厮杀,然后就劝韩通停止追缉。可是韩通不停,范府之人也不好再劝,又回了范府。

    之后路上听闻陈桥兵变、点检天子一事情,范府之人马上回府将此事禀告给王朴,而王朴当时一下子从床上起来,然后要求下人送他入宫。

    王朴入了宫,却没有见到皇帝和太后,此时他们的寝宫外面都派兵保护着。

    王朴没有见到太后和皇帝,他回了范府,整个夜晚都睡不着觉。

    韩通冲进定力院,而赵家已经知道了韩通前来一事,提前做了准备。赵德昭追在后面,恰好赶上前来,救援家人了。

    激战之后,韩通一个不防,被赵德昭一枪射穿了胸腔,可怜的韩通就这样被一个十岁不到的孩子杀了。

    见韩通已死,赵德昭喝令禁军将士放下来武器,然后赵德昭见到家人安然无恙,此刻赵弘殷问道:“你爹如何?”

    “爹爹素有大志,这也是众望所归的事情,天命不可为,早就注定的事情。如今正往宫中去。爷爷,我们先回府吧。”

    随后一家人就在战战兢兢与神神叨叨的复杂心情下回府了。

    刚到门口,一家人都遇上了。

    赵匡胤连忙跪倒在地上,说道:“元朗对不住家里人,让爹娘,贺娘你们几人都担心了。”

    “匡胤你现在是皇帝了,怎么能动不动就下跪呢?以后一定要注意。”说着赵弘殷和杜氏两人就把赵匡胤扶起起来。

    “你们永远是我的爹娘。”

    “没事儿,现在都好。”赵弘殷哈哈一笑,道:“听昭儿说,吾儿如今已经贵为天子了,当爹的自然是非常开心,日后可要好好操劳江山社稷啰~”

    “吾儿素有大志,昨夜你爹担心地一宿都没睡,而昭儿昨夜也一整晚都不见人,真是担心死了,如今看见二郎、三郎与昭儿皆平安,我是放下心了。别站着了,我们先入府,晚上去昭儿的广味楼去吃一顿。”

    “当日你出生的时候就不凡,没有想到你真的是大富大贵之人,我们赵家的列祖列宗这下可以含笑九泉了。”赵弘殷与杜氏乐得眼都眯成了一条线。

    当晚赵家人去了广味楼。

    而此刻皇宫之内,范质等人商量新帝登基的各项事情。

    “既然太后没有其他的要求,臣这就去回话了,他们还等着呢!此外明日即要准备登基大典。”范质说着话的时候顿了一下,看来是有什么难言之隐,但是都到了这个时候,能还有什么难言之隐。

    符太后只是流泪不说话,范质和王溥磕头退下了。

    当晚,子夜前夕。西半天,挂着一轮蛾眉之月。

    一个黑影悄悄潜入了皇宫之中,然后第二日一早皇宫内苑之内侍与丫鬟忽然发现曹王郭熙让不在房间内,而内侍、服侍的丫鬟找了许久都未曾发现,一个小孩子好端端地就消失了。

    而东京城城南,一户农居之内,船上躺着一个小男孩,而他已经被迷药迷晕,仍旧在呼呼大睡。

    不久之后,这个穿着华服的小男孩醒了过来,然后见到这里不是自己的寝宫,他急忙叫出声来,忽然门被推开,一个男子入了门。

    “殿下,你醒了。”

    “你是?”郭熙让问道。

    “殿下不必害怕,我是先帝身边的人,是先帝让我派人来保护你的。殿下叫我黑衣探花吧。”

    昨夜入了宫,见郭宗训等其他人的宫殿把守严密,黑衣探花不好下手,于是乎就到了郭熙让的寝宫,之后就用迷香掳走了孩子。

    “我爹爹,可是我不认识你啊。”

    “殿下,那可恨的赵匡胤夺了郭家的江山,如今你哥哥要把这大好的江山拱手让给赵贼,真是可恨。”

    “不许你这么说我哥哥。”

    “他不配为先帝的子嗣。”

    “坏人——”

    “殿下该怎么骂随便,不过今后这复国大业就交给殿下了,殿下的几位兄弟,我黑衣探花会尽力搭救的。”

    ——————————————————————————

    ps。历史上记载曹王柴熙让,原名宗让,世宗柴荣五子。显德六年六月癸未,拜左骁卫上…将军,封燕国公。后十日而世宗崩,梁王即位,是为恭皇帝。其年八月,更名熙让,封曹王。不知其所终。

第二章 登基大典、大宋初立() 
(斩龙袍)

    显德七年,正月初五日

    今日一早,天气和煦,阳光明媚,天现一派祥和之象,春风吹在脸上也是惬意。

    由内侍去开封赵匡胤府上通传新天子登基一事,而此刻大伙儿都忙准备新皇登基的准备,曹王失踪一案在当时成为宫掖之中一件重要事情,而赵匡胤听说了此事,连忙派了武德司之人暗中调查,对外不必宣传。

    而赵德昭觉得此事疑点重重,他私底下也派了长春堂的密探,让他们时刻注意暗中跟踪曹王的行踪,然后汇报给他。

    之后赵家人坐上天子皇家仪仗,高高兴兴地去了皇宫。

    从今日起,赵家人要拜别居住多年的赵府,入住皇宫。

    接下来就准备新皇的登基大典了。

    赵德昭走在熟悉陌生的皇宫中,今日皇宫之内一片张灯结彩,流云祥和。

    百官朝贺、钟鸣鼎沸,而各国使臣恰好尚在开封,同样见证了这个伟大的日子。

    在大殿的广场之上,已经搭起了一个高高的祭坛,四周用红绸子点缀,整个祭坛差不多高九丈五,取的是九五至尊之意。

    九十九阶台阶沿着祭坛一直往上,祭坛下首,站立着披甲执锐的士兵,手举着仪仗用的方天画戟,擂鼓嗡金锤,挥动大关刀,笔直地向着天空,在阳光的照耀之下,十分刺目。

    所有的文武百官皆在殿外广场两侧站着,中间空出一条御道。他们今天出奇的有精神,新皇登基,大家都早早聚集在了崇元殿广场之上,等待新帝赵匡胤举行登基大典。

    不远处赵匡胤的銮驾终于到了,之后赵匡胤等人从銮驾之上走了下来,他今日身着了一身戎装,旁边是赵弘殷,后边依次是赵匡义、赵匡美、赵德昭等家眷,范质、王溥等顾命之臣。

    此刻广场两侧的司官,手执“净鞭”,之后一阵阵“净鞭”响起,此物用黄丝编织而成,鞭梢涂蜡,打在地上很响,目的是警告臣下:皇上即将驾到,重要典礼就要开始,大家要立即安静。

    百官侧目,迎接新帝的到来,而此刻崇元殿前石阶之上,符太后和小皇帝一左一右,皆身着帝后礼服,而身边站着皇帝的内侍官,此人正是那日投怀送报之人。

    他见到新帝到来,低着头。

    接着由主持礼仪的官员,宣布登基大典开始。

    今日符太后和小天子皆出席,昨夜已经按照准备好的一切进行。

    然后小皇帝在符太后的搀扶之下,从汉白玉的石阶之上走下,然后走上祭坛。

    而之后百官都按班站好,内侍立刻就开始按照圣旨宣读了起来:

    “天生烝民,树之司牧。二帝推公而禅让,三王乘时而革命:其极一也。予末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天命有归。

    咨尔归德军节度使殿前都点检赵太尉,秉上圣之姿,有神武之略。佐我高祖,恪于皇天。逮事世宗,功存纳麓。东征西讨,厥绩懋焉。

    天地鬼神,享于有德。讴歌狱讼,归于至仁。应天顺人,法尧禅舜。如释重负,予其作宾。呜呼钦哉,祗畏天命。”

    此乃以大周之名义发布的最后一道诏书了。

    赵匡胤接受旨意,然后登上祭坛,接受禅让,之后郭宗训取下头上的皇冠,放在了托盘上。

    随后左右的主持礼仪的官员将象征皇帝的龙袍披在新帝赵匡胤的身上,然后又给他带上皇冠。

    群臣听得是如痴如醉。他们全部都跪倒在地,山呼吾皇万岁。

    接着就是献牲礼了,刀斧手手起刀落,三只活动物就这样身首异处,殷红的血直接像喷泉一样喷出老远,沾湿了铺在地上的红色地毯。

    接着宣徽使引赵匡胤坐上龙墀向着北面拜受,然后被宰相扶掖着升殿,先是东向,回到南向,即皇帝位。

    礼成之后,文武百官,各国使臣皆三跪九叩,山呼万岁,赵匡胤按照古礼,来个三请三辞,大臣们上表请赵匡胤登基,赵匡胤不答应,群臣再次劝谏,如此往返三次,接着赵匡胤才勉为其难的答应。

    接着赵匡胤步入殿内,百官使臣跟随其后,赵匡胤入了殿内,坐在龙椅之上。

    昨夜跟自己的儿子赵德昭商量了一下,然后赵德昭说了一下周室的善待问题,毕竟曾为周臣,所以今日赵匡胤让身边的内侍宣召,第一件事情不是大封功臣,也不是更改国建元。

    而是,奉周主郭宗训为郑王,符太后为周太后,迁到西京洛阳,奉养终身,同时他们的一切的待遇都是维持原样,只不过他们不能住在开封了。

    于此同时,殿内原本同时周臣,听说新皇帝不但不杀旧朝的皇帝,反而让他们享受原来的待遇,这是亘古没有的,看来新帝赵匡胤的做法还是不错的,文武百官非常放心。

    关于新帝赵匡胤力保世宗皇帝的遗孤遗孀,范质、王溥等大臣他们认为新帝的这个做法非常仁慈,全都跪倒在地,皆呼:“武皇仁德!”

    赵德昭此时站在文武百官之队列之中,然后殿外好似来了王朴,赵德昭的恩师。

    此时他怒气冲冲,步入崇元殿殿堂。

    “王相公,你怎么来了?”队列之中的文武百官惊疑地问道,王朴因病已经有好几日未上朝了。

    “我为甚么不能前来,吾乃周臣,侍奉周皇,今日即来此,当是问问赵点检。”王朴不称呼赵匡胤为陛下,反而称呼他为点检。

    赵匡胤的听闻脸上有些不自在,可是王朴这个人的性子他是知道的,所以仍旧笑容满面。

    然后周围的一些官员却呵斥道:“王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