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宋武功 >

第129部分

天宋武功-第129部分

小说: 天宋武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熙让盯着黑衣探花瞧瞧,然后又盯着赵德昭,说道:“昭哥儿,我皇帝哥哥怎么样了,还好吧!我听说他现在在西京,那里远吗?”

    赵德昭听到郭熙让提起郭宗训,他顿了一顿,然后说道:“这个……他现在当然很好,你想想看他之前当皇帝很累的,不能玩,还怎么活啊,现在他不是皇帝了,就五官一身轻了。哈哈——对了,让哥儿累了吧。”

    然后赵德昭对万松说道:“义兄,你先送曹王殿下入府,我有事情跟黑衣说说。”

    “嗯。”万松就护送郭熙让入府。

    赵德昭对刘捕头说道:“刘捕头,你去牢房释放那些看管的二十一人,然后吩咐下去,让府内下人准备一口上好的棺材,择一块风水好地,让死者入土为安吧!”

    “是,殿下!”

    刘捕头刚要回监牢,赵德昭遂道:“刘捕头,你让这位兄弟一同陪你前去。”

    赵德昭指了指明,道:“这位兄弟,你就陪刘捕头下去!”

    等他们两人走后不久,黑衣探花就道:“殿下仁义,黑衣感激!“

    不过赵德昭没说甚么,就对着黑衣探花作揖。

    黑衣探花面上一红,遂连忙扶起赵德昭,说道:“殿下,你这是?”

    “德昭代天下人谢谢你了,今日你将曹王完璧归赵,避免了他人利用曹王一事做文章,抹黑我赵氏。曹王归来,天下得以安宁,我赵德昭发誓日后必定善待周室,还天下人一个太平,既然万大哥是我义兄,日后我也唤你一声义兄。”

    黑衣探花摇摇头,诚惶诚恐道:“这使不得,之前我曾伤害殿下,挑起李筠、李重进的叛乱,若非殿下和二郎的提点,我黑衣就会作出让天下人生灵涂炭之事,而我也违背了当初世宗皇帝的重托,没能保护好他的家人!”

    赵德昭摇摇头,直接说道:“你没做错,若是换了我也会如此,人孰能无情无义,若是如此那和一条狗,一头猪有何区别?只是这个世界上的事情不是一个人能够说了算,天底下,不能因为一个人儿而让其他人受苦,如今你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幡然醒悟,让德昭佩服,德昭替天下人再次感谢你了。”

    “殿下莫要如此,折煞我黑衣了,现如今黑衣十分满足,昨夜晚上见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没想到能在二十多年后再次见到兄弟平安、今日殿下不因为个人恩怨,而释放我飞雀之人,又安排死去兄弟的丧事,让他入土为安,殿下的一番仁义,是在是折煞说我黑衣,从今晚后我黑衣愿意为殿下效生死之力!”

    赵德昭哈哈一笑,道:“你让德昭左右为难啊,你是我义兄的大哥,也就是我的大哥,我怎么能劳烦你呢!”

    “殿下说笑了,殿下为天下人着想,解救杨吴族人,提起洞悉李重进之叛乱,让淮南免受战火,多亏殿下筹谋,识破我的计划。若是没有殿下及时出手阻止,恐怕我黑衣探花会成为千古罪人啊!从今往后,我愿意为天下人献出我的生命,为殿下效劳!”

    “我还是叫你一声黑衣大哥吧!如今天下未平,德昭仰仗黑衣大哥的地方还有很多,不过暂时也要委屈黑衣大哥一下。”

    “多谢殿下成全!”

    “不说了,我们先入府吧。”

    ————

    “我们殿下说了,放你们出去,你们的头领此时正在府上。”

    “为甚么放了我们?明,这说的是真的么?”

    “殿下仁义,的确如此,稍后你们问黑衣统领就知道了。”

    如今赵德昭找到了曹王,也算是功德圆满了,而他释放了飞雀组织之人,再一次让黑衣探花感受到了赵德昭的仁德。

    “殿下,我愿意率领飞雀归顺殿下!”黑衣探花遂起了投靠赵德昭的心思

    “真是太好了,有你这番话就足够了!”

    之后释放之人见了黑衣探花,二十多人在府内商议事情,然其后不久,飞雀之人跪倒在地。

    “从今往后我们飞雀愿意为殿下效生死,死而后已!”

    “你们都起来吧!”

    “谢殿下!”

    从今日起,飞雀组织正式归入赵德昭私人的管辖之下。

    赵德昭不改旧名,仍然称为“飞雀”,既是对太祖的尊敬,也是因为飞雀这个名号,一直都是他想要的名字。

    如今赵德昭手握长春堂与飞雀,他发觉自己成了一个情报部长,带领手下许多搞情报之人,他心里乐开了花。不过情报这一块,还得靠义父、老九以及黑衣探花他们来操作。

第十九章 人有远虑、亦有近忧() 
(多谢何无庸、文左三少、三哥不淡定、绯红灯笼、巡守天河、凡格特尔的打赏~)

    ——————————

    半月前,十月二十四日,在千里之外的东海之滨,海边一座城市拔起,周围遍植刺桐树,此地城墙高一丈八尺,周长二十里。在这之后,它将被中世纪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誉为“世界第一大港”,它即为泉州。

    泉州挨近东海,气候宜人,西北风刮来,只觉得一丝凉意。

    在泉州唐国清源节度使府邸里,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子身着一身官服,风尘仆仆赶回府,然后一进门就脱下官服,换上普通布衣,喊道:“老六头,拿水来——”

    “是,老爷!”仆人老六头转身就去拿水,平常每日这个时候老爷都要吩咐他拿水喝。

    “老爷慢点喝!”

    老头儿从仆人手中接过水,不等老六头说完,就一口咕咚下去,此水甘冽清甜,之后他顿觉浑身上下倦意全无,十分惬意,

    老头儿问道:“老六头,今日府上有甚么事情?”

    “老爷,今日别驾黄禹锡黄大人已经从泉州出发,北上中原,觐见宋国天子!”

    老头儿边听边点头,淡淡地回道:“哦!那就好!相信他十二月应该能够至开封!”

    此刻老头儿心中所想,现如今唐国已经迁都至洪州,更名为洪都,而洪都离泉州近,他认为这是唐国国主李璟要攻打他泉州的迹象,而泉州与南州【李璟改漳州为南州】在他的管辖之下,如今已过十五个春秋,当初内乱的泉州,现如今百姓安居乐业,他十分自豪。

    而泉南二州,虽然名义上接受唐国管辖,可是暗地里泉州、南州的主人才是他——留从效。

    自从接受泉南二州,被李璟封为清源节度使、泉南等州观察使【后又累授同平章事兼侍中、中书令,封鄂国公、晋江王】。他就一直在周国和唐国之间斡旋,在夹缝之中生存。淮南之战中,李璟未听其言,而失江北十四州,后留从效为保境安民,便以帛写表,密藏革带之中,派衙将蔡仲赟等扮作商人,取道湖北,暗中遣使去开封,向周世宗郭荣表示归附诚意。如今大宋初立,他留从效则派人去开封贺表觐见新天子赵匡胤。

    留从效又问仆人道:“唐国那边如何?”

    “唐国李璟对老爷还是从前一样!”

    “哦,那就好!”老头儿淡淡回道,事情都在他的意料之中,在夹缝之中生存就应该讨好别人,然泉南二州东悬闽地,毗邻东海之滨,山多地少,百姓以出出海打渔为主,然泉南港口众多,海商发达,泉南二州之赋税多取自此处。

    要想取得发展,就必须和周围其他国家搞好关系。

    ————————

    如今已经十一月四日了,寒风烁烁,而气温也开始下降。

    夜晚、泗州府衙之内,赵德昭枯坐灯下,豆大的火烛苗随着风轻轻摇曳,闪动身影,而之后西北风刮得十分强烈,差点将火苗吹熄灭。

    赵德昭关上门窗,独自徘徊。而他脑海之中,还在回想昨日之事,昨日当真是千钧一发,今日没想到将飞雀组织给收罗门下,这是他预料不到的。

    赵德昭明面上是大宋皇帝的长子,不好插手朝政之事,但是他自信有了飞雀组织的助力,阻力会小很多,暗地里他可以通过长春堂以及飞雀组织对各地进行监察,在暗地之中消灭他的敌人。

    只要有人在的地方就都是江湖,在江湖上行走总得有谋生的工具,所以长春堂与飞雀自然而言就是他的工具。

    不过现在大宋初立,天下四分五裂,要应对周边的形势,起码对大宋造成伤害对大的来自北方辽国,而要解决危机就要解决辽国,不过此事要从长而议。

    而南边赵德昭认为大宋能灭亡这些国家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毕竟历史上这些国家全部被灭或者内附大宋。

    而他接下去几年就是好好经略大宋,毕竟人有远虑,亦有近忧。

    如今他关心的是教育以及一些经济、文化上面的事情,对于军事这一块,他暂时鞭长莫及,而大宋军事这一块还掌握在自己爹爹几位义社兄弟们的手中,而自己的爹在明年就会搞个“杯酒释兵权”。

    关于“杯酒释兵权”,赵德昭认同但也反对,赵匡胤采取赵普的策略,加强中央集权,温和地剥夺了武将的兵权,不残杀功臣武将,避免了其他武将也上演“黄袍加身”,对于结束五代十国武将乱权之局面有利,避免了政权的动荡。可是日后让国人丧失骨子里的血性,成为奴隶,而让悲剧上演,他不赞同,不过对于在后世军校待过几年,他自认为自己的一套是有效的。

    现如今进入冬季,气温骤降,白天更短了,而汴河时不时地会封冻,所以他要趁着运河封冻之前回到开封。

    自己大半年未归京,而巡视淮南任务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他也好早日返京,遂让手下之人送信,将淮南事务悉之上奏,准备打道回府了。次日又在泗洲城呆了一日。

    十一月六日凌晨,西北风止,气温骤降了不少,赵德昭今日即离开泗州,北还。

    而在昨夜,无庸子留书一份,告别赵德昭众人,不辞而别,今日一大早赵德昭就看到无庸子的书信,信中说道无庸子畅游天下之时,也帮赵德昭暗中搜罗人才。

    赵德昭默念道:“无庸子,一定要保重身体!”随后即让飞雀之人暗中保护无庸子。

    “哈哈!老道我素爱山水,这大好河山今生今世一定要走遍。”

    泗州城处处沟渠,小舟穿梭往来,许多建筑都临水而建。昨夜,无庸子租了一艘小舟,出了泗州,南下继续游山玩水,顺便暗中寻找赵德昭所需要的人才,而留下徒弟巫小五随同赵德昭回京。

    十一月六日,听闻钦差还京,当地泗州官民在泗洲码头,送别钦差。赵德昭一行人在泗州官民送别下,依依不舍地坐上船,随即大船开动,泗州城一点一点消失在视线之中。

    一路之上,漕运大船来往,千百斤重的船只吃水线压得很低,这些粮食全部通过汴水送往百里之外的开封。

    一日之后,赵德昭的船只在四十里外的宿州靠岸。

    千余年间,宿州一直是历代州府的治所。自古兵家必争,“扼汴水咽喉,当南北要冲”为“百战之道”。秦末,陈胜吴广在此地揭竿起义,楚汉楚汉相争,垓下之战,霸王别姬的旷古悲剧在这里绝唱。唐代中叶,宿人庞勋率戎云南的淮北卒起义,回师故里,兵困宿城,鏖战数旬,史卷上留下斑斑血迹。

    今夜一行人暂时在宿州休整一日,明日船只继续出发。

    汴河之上,尚有一些船只来往,它们来往贯穿于中原与淮河流域。

    半夜,赵德昭走出船舱,在船头看夜色,今夜的风有些大,他披了一件斗篷也觉得冷。

    而他担心的是船只安全,不过幸好这条航道十分平稳,周围也没有响马出入,否则自己这树大招风的,成为响马的刀口肉,就不妙了。

    而此刻他极目远视,船只破水声哗哗响,而风呼呼大作,他撂下帽檐,将自己整个身子裹在斗篷之中,往后一望,后面依旧是那艘船!

    那艘船,一看貌似不是自己的船只,而且也不是运粮的船,船虽然普通但是看起来是艘海船。

    因为从常识上来看,一般的运粮船只体积十分庞大,而舱体多为平底,而后面跟随的一艘船只,疑似海上的船只,虽然体积不大,但是从构造上看来这跟江河中行驶的船只不一般,赵德昭好歹在见识过了各种各样的船只,他一眼就看出了此船来自于海上。

    只是不知道那艘船的主人是谁,而且自从离开泗州之后,这艘船就一直跟随在后头,随即赵德昭吩咐舱中的赵信,盯着后面“异样”的船。

    而此刻,那艘船上,一个中年之人,正在船中呼呼大睡,而风吹过门帘,船上的铃铛就响了,他睁开眼睛,注视着四周,而他发现一切不过是风在作祟。

    而他摇摇头,十月二十四日,自己一路从泉州出发,沿着海路,然后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