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宋武功 >

第130部分

天宋武功-第130部分

小说: 天宋武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他发现一切不过是风在作祟。

    而他摇摇头,十月二十四日,自己一路从泉州出发,沿着海路,然后不得不进去长江口,因为此刻北方的渤海那里已经封冻,船只不能进入航道,所以他改走内河,沿着昔日邗沟,经江水入瓜洲,再进入汴水。

    这就跟在了赵德昭他们的身后,而赵信听从吩咐之后,就一直守候在船外,一直守候到天明,而之后风终于停了。

    ——————————

    东京开封【开封府辖16县(开封、祥符、尉氏、陈留、雍丘、封丘、中牟、阳武、延津、长垣、东明、扶沟、鄢陵、考城、太康、咸平),祥符(原浚仪县)、开封两县仍同为附郭县】一片寒意,树叶凋敝,若不是靠着孙家石炭铺蜂窝煤的供应,恐怕比以往更冷,而自从蜂窝煤一出,这开封城上下皆用上了孙家的石炭,而刘家的石炭铺生意倒是失落了不少,不过也并无怨恨,毕竟孙家石炭铺当初与之合作之人,现如今乃是鼎鼎大名的当今天子的长子梁郡王赵德昭,而刘家也从多方面的途径打听到了赵德昭的消息,短短几年间就让广味集团站立在开封、洛阳以及扬州城,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在吴越国西府也有一家。

    而刘家的主人,也并不气馁,相反他认为赵德昭今后或许会有更大的动静,所以若是日后搭上了梁郡王这艘快船,他刘家的生意也会蒸蒸日上,成为皇商,他刘家就会飞腾而上。

    所以一想到这样,他刘房的眼神之中就泛起了钱眼,他幻想着有朝一日,刘家在大宋境内富可敌国。

第二十章 汴水所见、漕运石炭() 
赵德昭可不知道,有人将赵德昭比喻成一只生金蛋的母鸡,不过即使赵德昭知道了,也是十分乐意的,如今大宋的商业发展还不完善,而商业的发展需要赵德昭这样的人才,当然也需要天底下商业头脑发达、精明能干的商人,而他刘房就是其中一个。

    当夜风来得快,去得也快,然那夜赵信未曾见过后面的船只有何异样,而那船上之人则是留从效派遣之人。

    此人德高望重,名闻于唐国,当年留从效以优礼招致,授兵部员外郎,任检校尚书,凡是军政机密大事,都与他商量,交他办理。在显德年间,,而那时因郭荣击败契丹,攻取唐国,夺其江北十四州,战功赫赫,各国顿觉危矣,留从效闻之,遂认为郭荣有一同天下的气势,于是乎留从效授命他出使周国,而他不辱使命。开封时候,周世宗郭荣就准许留从效泉州称藩,并许其所奏,下诏表彰,并厚赐珍宝。此出使之人正是泉州别驾黄禹锡。

    黄禹锡上次朝拜天子不过是一二年前的事情,而如今他被派遣去了宋国,履行同样的职责。

    大风吹尽,而黄禹锡被吵醒之后,他披着斗篷,侧立船头,风从他胡须上刮过,望苍茫江山,谁主沉浮,谁能料到这短短几年,天下的形势就发生了变化,又有谁能料到文治武功的郭荣英年早逝,而大周如今被大宋替代,他也不知道这中原王朝是否会像以前一样,再度更替。

    而为了完成使命,他遵从清源节度使留从效的命令,前去开封觐见天子,以表忠心,顺便向赵匡胤表示承认你大宋的合法性,他一想泉州已经在留节度使手中一十五年,治下百姓所食安饱,所居有屋,所行有船、车马……他就觉得十分自豪。

    疲倦之后,再度进入舱内,安然入睡。

    ——————————————

    大船在河道之上行驶了四日光景,已经十一月十一日了。

    天色一早,黄禹锡从船舱出来。

    “马三儿,此刻船只到哪里了?”

    “禀告黄别驾,我们的船只已到了永城,不久之后就可以到达开封了!”

    黄禹锡问道:“永城?大概要多少日子,才需至京城?”

    “约莫七日光景,我们的船就可在城南汴水码头下船!”

    “那就好!”黄禹锡想到马上就要觐见大宋天子了,他这满满一艘船都是一些泉州来的贡品,而这些贡品基本都是紫珊瑚、东海珍珠、象牙、犀角、玳瑁、明珠、浮香、樟脑;当然还有一些从东南亚运送过来的物品,黄禹锡自己也叫不出名字。

    黄禹锡见到永城沿岸码头之上,人来人往,比之其他地方人更多,而且均为运送粮食之人,亦或当兵之人,于是乎问道:“马三儿,这码头上为何人这么多?”

    “回黄别驾,自大宋天子颁布更戍法法令后,就调集地方兵力蓄兵于京师,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天子下令疏浚河道,治理河务,因此河渠之务最急,又要征调民夫疏浚河道,又要调集地方兵力,于是改旧制,遂每岁征调民夫疏浚漕河,自备口粮。”

    黄禹锡听得连连点头,看来这中原王朝的政策又变化了,而他是第一次听说这更戍法,而对着更戍法,他有说不上的感觉,自己乃一介文人,不知道这更戍法的好坏。

    而此刻前方有一码头,黄禹锡遂命人将船停靠在码头一会,船减缓速度,朝着码头行去……

    不过此刻前头,赵德昭的船亦是如此,而这一切不过是采办船上的一应饮食用品,几人跟随赵德昭下了船,见到码头之上都是来来往往之人,想必此处甚是热闹,他就微服私访一番,顺便去永城体察一下民情。

    而永城码头,到处皆是忙碌之百姓,一些汉子正背着一袋袋的粮食,吃力地将粮食从船上运送到码头上,然后将而这些粮食通过驴车要送到下一个码头。

    而官府粮船,运往开封,则需去下一个渡口,那里水流高低一样,吃水线深的粮船可以沿着河道,开往开封。

    而永城的官粮,作为永城的赋税之一,在汴水河道封冻前送往运往京城,如今已经十一月多了,天气寒冷,汴河时不时地会进行封冻,为保证在汴水封冻前将粮食送往开封,一部分通过水运;另一部分则是先陆运,然后再水运送往京城。

    赵德昭望着有条不紊的繁忙景象,心中感叹大运河,大动脉啊!不过此刻大宋朝内,漕运有河运、水陆递运、海运三种。然大宋现在出海口太少,开封城且在内陆,是以还谈不上海运,而只能河运。陆运不太现实,要花费地方官府众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路上运输,道路不便,有时候会遇上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

    然水陆递运比之陆运载运量要大的多,但效率低下,如今官方漕运唯一可行的方法就只有河运。

    大宋朝如今沿袭唐朝之分段转运法。此汴水之上,河道各段水位高低不一,而官方之修筑方法就在各个河道水位高低之处,加上一个水闸。粮船沿着河水并进,若是遇上搁浅,则关闭闸门,待水位于上游平起平坐,则可通过,不过这种方法在现在还有缺陷,毕竟等水放满,与上游同等水位,所需时日众多,若是如此,则要在路上耽搁更多时日,到时候地方官府承担不起运送不及时的罪责。

    所以在到了一个码头之后,由人力夫将船上一批粮食通过驴车等交通工具,先通过陆运转送一批,然后在水流平齐之处,在行搬运至船上,如此照做。

    此法大宋初年,沿袭唐人发明的这种运输方法。只要保证河道不堵塞,每年都召集一些河道工人清淤一下,对水利设施及时维护,则是可行的。不过,总有风险之时,若是遇上河道堵塞或是战争时节,则南来北往的大动脉就要阻断了,到时候开封就会出现无粮危机,后果可怕……

    在赵德昭看来,若是有朝一日,大宋可以通过海上运输,可以更加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缩短时间,这样是最好不过了。

    赵德昭这么想着,他走上街道,跟随采办之随从,四处张望。见街市人还挺多的,如今乃是鬼市,却和夜市一般热闹,想必是天气寒冷的缘故,百姓官宦之家皆要生活。

    而街头告示周边挤满了一些人,赵德昭心下疑惑,就挤入人群,见到告示上写着“更戍法……大宋建隆元年……出戍边远条件恶劣地区的军兵,以半年为期轮换。朝廷临时任命戍军统兵将官……”

    赵德昭心念道,更戍法终于还是从历史中走了出来,然此约莫半个时辰,采办也差不多了,一行人返回船舱。

    路上赵德昭一直都在想着更戍法一事,而他也从周围之百姓口中知道了自己的爹爹采纳了赵普的建议,在他离京这段日子颁布了更戍法,可是赵德昭却对这个更戍法报以怀疑的认知。

    而自己的爹爹估计是考虑到了据天下后,惩于唐五代藩镇之祸,蓄兵京师,以成强于弱支之势。出戍边远条件恶劣地区的军兵,以半年为期轮换。朝廷临时任命戍军统兵将官,它虽然防止了武将对下层兵士的控制力,但是却造成兵不知将,将不识兵,极大地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因此他回京之后无论如何都会上表反驳此条令。

    ——————

    而黄禹锡站立船头,想下船驻足吐下此地。他见到前方一溜儿都是清一色的船只,船上黄色旗帜飞扬,在旗帜之上写着一个“宋”字,可见是官船,而在“宋”字大旗边上则是写着一个“赵”字,看来这艘船上之人姓赵,而这赵姓乃是国姓,这难道跟赵匡胤有关,不过黄禹锡也只是猜测罢了,而他见到一个军中模样将士打扮,就上前问道。

    “敢问军爷,这艘船是?”

    “这是朝廷钦差、梁郡王的官船!”

    “原来如此!”

    不过听码头上的军爷道,那是当朝天子梁郡王的官船,奉旨巡视淮南,此刻正要赶回开封,回京复命。

    黄禹锡一想这么凑巧就见到了梁郡王,又听随从道这位梁郡王能力才干不弱,小小年纪就已经展露出不俗的本事,他不到五岁就已经创立了广味酒楼,之后又……黄禹锡听着一桩桩赵德昭的往事,心中感慨万分,若是到了京城之后,必定要结交此人。

    水流平缓,风正一帆悬,再过不了一周,就能回到开封,如今船只已经行至永城。

    船只仍旧停靠在永城附近,赵德昭望见永城繁忙的景象,忽然想起这永城地底下未开采的煤炭,当时人称石炭,而这笔宝贵的资源,按照现阶段来说,可谓是一笔不小的资源,而依靠煤炭,可以使大宋的工业发展到达一个新的水平,众所周知,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就是蒸汽机器利用了燃烧煤炭驱动的能量,使得工业水平大大提高。

    而永城的煤炭资源,赵德昭大概知道后世永城发现了优质煤,它的储存面积约621平方公里,精查储量达52。5亿吨,年开采能力已达1200万吨,是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并有磁铁矿、高岭土、大理石等17种储量大,易开采,待开发的矿产资源。

    所以赵德昭打算日后在此地开辟一个煤场,将这些煤炭开采出来!这是一块处女地,不过要开采的同时还要保护自然资源,赵德昭打算回京之后,将煤炭一事告诉自己的父皇,然后由朝廷下旨官办开采。

    这样想着,船只开动,十一月十七日日落时分,一行人到达了陈留,次日钦差的返京大队人马到达开封城南汴水码头。

第二十一章 秘议立储、晋封梁王() 
建隆元年十八日清晨,前往淮南巡视的钦差梁郡王赵德昭四艘官船已经到了开封的汴水码头。

    从七月二十四日离开开封,到今日已经差不多快满五个月了,而开封一直都在密切关注着赵德昭的动向,早在赵德昭兵不血刃平定淮南李重进的叛乱之时,扬州平叛的捷报就已经通过快马飞信传至东京开封府,朝中之臣、世家百姓皆对梁郡王赵德昭十分刮目相看,而赵匡胤也对自己儿子的行为十分满意。

    十一月初,朝中收到钦差梁郡王北返归京的消息,而此盛事,朝廷闻之,大宋乃礼仪之邦,此番钦差梁郡王赵德昭此番出使淮南,南巡江南十四州,预防李重进的叛乱,在第一时间就结束了李逆的叛乱,稳定了扬州局势,同时也稳定大宋南方,作出了贡献,实为老赵家的喜事,大宋的功臣,这也是大宋建立之后第一次用最少的代价换得最大的利益的一场战斗,它为初创的大宋国之颜面增添了不少光彩。

    所以天子赵匡胤格外重视,他大手一挥,让朝中文武大臣,以及皇族子弟亲自在码头上迎接,以此彰显重视程度,以及宣示大宋国威。

    当今皇弟赵光义与赵德昭乃叔父之别,赵德昭在淮南所行之事乃是赵家之喜事,作为皇弟,受益无穷。而他在开封几个月也表现得不错,然而这一切所行之事,还不及自己侄儿的精彩,而这个侄儿在之前就展现出他的才华,处处盖过了他,因此他有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