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宋武功 >

第17部分

天宋武功-第17部分

小说: 天宋武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爷爷,孙儿要这竿枪!”赵小昭轻轻地拿在手中,仔细地看着枪——

    “看来此枪是认主的!好吧,昭儿你就拿去吧,以后这就是你的了。”

    既然已经知道剑和枪,那么一块‘普通’的包裹着的方形的物体究竟为何物。

第二十四章 一方缺角的玉玺() 
今天手机码字的,有些字体是繁体字,全是手机的缘故。昨天出去了,今天才上传,抱歉了各位。

    ——……

    那静静躺在箱子里的一正方物体,不知道为何物?既然前面两件东西都是凡物,那么这件儿的价值应该也不差罢。

    “昭儿,你难道不想知道里面究竟是何物?”赵弘殷忽然笑道。从箱子里拿出那方物体。

    赵小昭方才已经知道其他两件宝贝的来历,特别对那个其貌不扬的小物件儿十分感兴趣,连忙催促道:“这个,昭儿确实想知道;爷爷求求你了快说吧!”

    赵弘殷打开外面那层包裹那块物件的红布,只见在灯火的映照下,一道五色光芒从那物体上发散出来,那光芒华光四溢,这块方形的物体不正是方形的玺印麽。

    “这世间竟有如此华美的宝贝!”赵小昭内心赞叹道。

    只见于此物上携五龙交纽,在玺印的边角镶嵌着一块金子,好似来弥补它旁缺一角的事实。此刻赵小昭心里起了波澜,恰巧此时赵弘殷把玺印翻转过来,留粘满红色印泥那地方給赵小昭看。如果之前还存有疑惑的话,那么此时玺印底部八个篆体字揭开了其身世。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篆体字刻于玺印底下。

    “这……这是?”赵小昭一阵惊讶诧异的模样,两眼睛直钩钩地盯紧方形大印,“传国玉玺!竟然是传国玉玺!”

    赵弘殷笑了笑:“昭儿好见识,小小年纪就知道这么多。不错,此正是失落几十年的传国玉玺。”

    “呃,此玉是昔日卞和于荆山之下,见凤凰栖于石上,载而进之楚文王。解之,果得玉。秦二十六年,令良工琢为玺,李斯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于其上。二十八年,始皇巡狩至洞庭湖。风浪大作,舟将覆,急投玉玺于湖而止。至三十六年,始皇巡狩至华阴,有人持玺遮道,与从者曰:‘持此还祖龙。,言讫不见,此玺复归于秦。明年,始皇崩。后来子婴将玉玺献与汉高祖。后至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后将玺打王寻、苏献,崩其一角,以金镶之。”赵小昭娓娓道来那段关于和氏璧的传闻记载,“爷爷,为什么它在这里啊?书中不是记载说石敬瑭引契丹军至洛阳,唐废帝李从珂,与曹太后、刘皇后携传国玉玺登玄武楼。恰逢当时石敬瑭陷洛阳,李从珂**,于是传国玉玺失踪。

    自古常言,‘得和氏璧得天下’。当今陛下,派人遍索传国玺不得,无奈镌“皇帝神宝”等印玺两方来行使传国玉玺的职能。可见这块玉玺在君王看来等同于社稷天下。”

    “只是不知为何会在爷爷手中?”赵小昭从刚才的疑惑中恢复过来,眼光看向自己的祖父,因为从历史中记载和氏璧之谜扑朔迷离,真真假假

    赵弘殷收起了笑容,面色镇定开来。

    “昭儿你有所不知,其实那时候李从珂与曹太后、刘皇后携传国玉玺登玄武楼**的那块其实是假的,在世人的記憶中全都認爲它早已失踪。”赵弘殷依旧古井不波的表情;“昭兒千萬勿要驚?,呵呵,的確真的早就已经被掉包了!”

    “啊!?爺爺既然心中有數,何不將事情說給昭兒聽聽!”此时赵小昭被祖父的一番话惊呆了,嘴巴里都快可以塞个鸡子了,“这怎么可能?那么当时究竟发生了甚麽?”

    “好罷,既然昭兒想知曉事兒的來龍去茫堑篃o妨,爺爺就說了。說起來一切是这样的——”看到自家孙儿睜大眼睛目不轉睛地聽著的好奇样子,赵弘殷把那段往事的真实给说了一下。

    “当时我曾为王镕带领五百骑驰援莊宗皇帝于河上,在那次中立下战功,是以留用于洛阳禁军,后成爲皇帝身邊的親信。在征討前蜀時,皇帝任命长子魏王李继岌为统帅,郭崇韬为副,前蜀亡。由于灭蜀基本上是他一个人在谋划指挥,平定之后所有的政事都是经他之手,却冷落了魏王李继岌。李继岌并没有什么野心,和郭崇韬也没什么冲突。但李继岌身边的宦官们却是一帮贪财的小人,见郭崇韬的门前车水马龙,送礼巴结的人络绎不绝,自家却门可罗雀没有机会捞到一点油水,就千方百计地在李继岌面前挑拨是非,陷害郭崇韬。后郭崇韜遭李从袭、向延嗣、马彦珪和刘皇后联手构陷,李存勖听信谗言,冤杀了大将郭崇韬。作爲軍隊的統帥,郭崇韬一死,軍中的人心就惶惶不安。

    不僅如此,另一战功卓著的大将李嗣源也险遭杀害。皇帝猜忌手握重兵的李嗣源,認爲几个儿子没一个能斗得过李嗣源,唯恐天下被李嗣源夺去。后李嗣源在将士们的拥戴下,率军进入汴京。皇帝得讯忙拿出内府的金帛赏给洛阳的将士,逼他们开赴汴水。军到中牟县,听说李嗣源已进入汴京。皇帝知道大势已去,急返洛阳,路上兵士逃走一半,他试图抵抗李嗣源的进攻,于是便派人暗中把真的玉璽托付于我,以備將來的時局,当时这个秘密只有皇帝和我知道,后被提升为从马直(李存勖亲军)指挥使的伶人郭从谦趁军队都调到城外候命之机发动兵变,带着叛乱的士兵乱杀乱砍,火烧兴教门,趁火势杀入宫内,莊宗被弑。

    后皇帝一死,这个秘密只有你祖父一人知道。玉璽一直在我手中,天下人皆认为真正的和氏璧已经在唐末帝**时不见了。然后就如歷史中那樣的記載了。”

    听罢赵弘殷的一番话,此时赵小昭的眼珠子都掉到地上去了,捡都捡不起来了。之后赵弘殷把玉佩还给了孙儿,叮嘱他好好保管身上的玉佩,还有今天的事情谁都不要说出去,随即两人走出密室,关上了后院的大门,装作不知道的样子,旁若无人地各自回各自的房间去了。

    ps。由于和氏璧已经失传,真正的和氏璧究竟如何模样,今人已经无法得知。

    ?????????????

第一章 高粱河阴谋重重() 
太平兴国三年(978),宋帝便开始谋划收复北汉,统一全国。

    太平兴国四年(979),春节刚过,宋帝便调集数十万大军,御驾亲征。

    五月,在宋朝大军轮番猛攻之下,太原城被攻破,北汉国主刘继元、大将杨业投降。北汉亡。宋帝下令毁原太原城,新建太原城,把十字街改为丁字街。

    后,宋帝取得灭汉这场胜利之后,没有顾及到军队的损失和将帅的疲惫,即转兵攻辽,身边带着赵德昭、赵廷美从征,宋帝企图乘其不备,意欲乘胜夺取被契丹占领的燕云十六州,于是马不停蹄,挥师东进。

    五月二十日,宋军从太原分路东进,翻越太行山,二十九日抵镇州。

    六月初七日,宋帝调发京东、河北诸州的武器装备和粮秣运往前线。在接连收复易州、涿州之后,宋军的兵锋进逼到契丹南京幽州。

    当时辽国对燕地的防守其实早有部署。三月,韩侼、耶律善布、耶律沙等救援北汉时,大辽皇帝辽景宗耶律贤已命北院大王耶律奚底、乙室、王撒合等,率兵戍守燕地,后得知幽州被困,急令精骑增援山前。

    宋辽大军兵力在幽州城下胶着着,彼此之间开始拉锯,来回对峙。

    太平兴国四年七月初六日,宋军轻敌,追击辽军,忽然在幽州城外遭到大辽大军的突然反扑,三面受敌,顿时大乱,全线溃退,猝不及防,一片乱势。

    七月初六日,晚,夜幕之下,尸体遍布城下,血腥味充满四周,宋辽之间大战已经持续了几个小时,宋军战势急转日下,将士们都拼命似的往回败退,死者万余人。

    宋军兵败高粱河——

    宋军败退至白沟河以南,好不容易取得的胜利转眼之间化为乌有,宋帝慌乱之中乘驴车逃走。

    回到了营地之中,将士们方才镇定下来。

    有几个眼见的大将忽然之间发现宋帝不见了,心急火燎地问皇帝官家的左右侍卫:“你们几个可曾见过官家。”

    “方才军中混乱,未曾见过。”宋帝身边的侍卫无可奈何的答道。

    “你们二人护卫不周,来人推下去砍了。”

    “将军饶命啊,郡王饶命啊!”侍卫跪倒在地,死死求饶,可是依旧打动不了大将军和王爷。皇帝失踪,确实是死罪。

    大将军一声令下,卫兵上前将之拖下去,片刻之后卫兵便拿了两颗血淋淋的脑袋进来复命。

    虽说砍了护驾不周的侍卫,可是军中仍旧一片混乱。

    “郡王爷,可曾见过官家。”一位将领恭敬地问道。

    武功郡王赵德昭明知道宋帝不在军营内,可还是说了句:“官家不是在军中吗?”

    “郡王爷,方才末将寻遍了整个大营都未见过皇帝官家的天颜。还请王爷出面主事,大军不可一日无主。”

    “这事情我做不得主,还是等皇帝归帐,记住皇帝不在军营之内这事情务必不要传扬出去。”赵德昭虽然嘴上这么说,可是心中还是希望军中出现混乱,自己这个叔皇可是夺了本该属于自家的皇位,出征辽国都要带上自己,心中安得是什么心,呵呵。

    过了不久,军中左右将领皆不见宋帝,流言四起,说是宋帝已经不知去向,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军心大恐。

    此时在军营内,一干将士们举棋不定,刚刚经历高粱河惨败,败军之将,何足封赏?虽说有灭汉之功,但是眼前皇帝失踪,一切功劳都要泡汤了,如果找到皇帝还好,如果……那就,军营中的一干将士们性命堪忧,班师回朝廷之后一系列的弹劾、贬谪,乃至生死。

    人都是怕死的,蝇营狗苟一生。

    “大军不可无主,今皇帝恐遭不测,不如早立新帝!”一个将领开口提议道,事实上他的心里早就打起了算盘,拥立皇帝之功在历朝历代足矣封侯拜相,且早在五代十国时期就有将士们拥立军官为帝的先例,不过风险很大,虽说宋帝失踪,难保不是——但是只要新帝上马,新的还怕旧的。

    “你这是犯上作乱!”一个将领指着他的鼻子道。

    “大家俱在一条船上,况且官家现今下落不明,军中由谁来主持?难道是你吗?”

    “你……你……唉——”那个将领指着那个说出大逆不道的话的将领,听到了他这一番话被堵得说不出话来。

    “谁可为新帝?”接着左右一个年轻的将领迫不及待道。

    “谁可为一军之主?”那个提议军中主持的大将继续问道。

    另一个武将摸了摸身上的大刀,又摸了摸袖子之中的令牌,说道:“武功郡王赵德昭,太祖皇帝嫡子,文武双全,品行端正,且正在军营之内。不知能否堪重任。”

    “好!”一干将士起哄道,只要有皇帝,他们就能洗刷耻辱,戴罪立功,顺便捞个拥立新帝的大功。

    大帐外的耳朵早就已经听到了,慌慌张张地去报信了。

    赵德昭眉头紧皱,皇帝失踪,军务重大,军心不稳,已经成为压在他心口的一块病,急得在自己的帐内踱来踱去。

    忽然听得账外一声通告,赵德昭让那人进内。

    “王爷,小的方才在大军帐内听到……”那个亲信在赵德昭的耳边轻轻说道。

    “你说什么?”赵德昭听了亲信一番话,非常地疑惑不解,还带有一丝丝的惊喜和不安。

    “将士们正打算拥立王爷为帝!”亲信告诉给武功郡王赵德昭。

    赵德昭内心挣扎着,“不过这样也好,孤正有此意,不过皇帝那边盯紧了,切勿让‘他’出现……”

    “是”转眼之间,那亲信便消失不见了。

    ……

    荒原之上乌鸦遍地,盘旋在上空的秃鹫时不时地落在血地上,疯狂地啮噬着死尸,四周充满着死亡的气息。

    此时在荒原上,有人骑马而来——

    “事情进展如何?”不等那人翻身下马,一人急问道。

    骑马之人把自己在账外见到的事情全盘托出,一五一十说道:“一切如官家所料。”

    “好!你做的很好,你先退下。”那人在“很好”上咬的很重,挥挥手让亲信退下。

    “把那个送信的给朕砍了。”忽然之间从草丛之中蹿出一个穿着龙鳞之甲,面容威武的中年汉子,此人正是宋帝。

    “是。”黑暗之中,那个亲信说道。

    “官家这一手局下的真好!”宋帝身边之人细声细语地说道,如果仔细听,便能听出这是宫中宦官。说道。

    “哼——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