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宋武功 >

第199部分

天宋武功-第199部分

小说: 天宋武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杳苄磐舛础

    而赵彦韬虽然是兴州军校,自从上次在兴州城内却听闻粮秣军械被劫走,兴州刺史派了一批人出城调查之时,恰巧遇上来此的黑衣探花等人,一番战斗下来,兴州军死伤无数。

    兴州军校赵彦韬被俘虏,后来黑衣探花一问讯之后发现此人正是赵德昭要找之人,他立即威逼利诱其暗里投降宋国,明面上却还在为蜀国效力。

    赵彦韬提心吊胆,不敢忤逆对方的意思,而且对方又给了自己一锭金子以及日后前程的允诺,赵彦韬一听不错,就立即答应了。

    王昭远让其送信,赵彦韬忽然感觉机会来临,尚在蜀国山林间潜行之时,赵彦韬、杨蠲、孙遇三人就一道在陡峭山路上行走,而后来到达宋国凤州之时,三人化作一平头百姓,穿梭在巷道街市上,未曾引人注目,其后某夜晚,赵彦韬随带迷?药将其他二人迷晕之后,就携带了蜡丸密信去了凤州张晖府上。

    张晖率兵围住了客栈,将杨蠲、孙遇二人全部绑去了。与此同时,张晖书信两份,赵彦韬随行,同时将蜡丸密信派专人送去开封。

    赵德昭阅罢密信,遂将拿着这封信给了杨濛看,道:“义父,相信这份密信给了父皇之后,我大宋征讨蜀国就师出有名了。”

    杨濛拿过信函,看后则道:“的确,有了这封信函,水晶宫恐怕要碎了,蜀国之地不保了。”

    赵德昭淡然一笑,事情朝着他想象之中发展……

    张晖的另外一份密报也已经到达赵匡胤的案头。

    “官家,凤州张团练有军报来奏,蜀国兴州军校来投。”

    赵匡胤立即让赵彦韬入宫,与此同时,他身边还有其他两个蜀国降将。

    赵彦韬立即俯首称臣,道:“下臣原蜀国兴州军校赵彦韬参见陛下。”

    赵匡胤看了信函之后,即道:“这蜡丸送信之人乃是你等三人,今日有功,你们先下去,改日论功行赏。”

    “谢陛下。”

    赵彦韬等人走后,赵匡胤兴奋地用手中玉斧立即斫了龙案一刀,随即命内侍宫人,命枢密使赵普、开封府尹赵光义、楚昭辅、曹彬等人即刻进宫商议攻打蜀国一事。

    。。。

第五十一章 商议灭蜀、谨慎行事() 
一阵秋意袭来,菊花的香味遍布整个开封城,连宫内也隐隐约约闻到一股芳香,而皇后贺氏爱花,整个御花园也都遍植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开封,满城尽带黄金甲。”广政殿内,赵匡胤正在正在殿内吟诵诗句,心中倒是惬意万分,绕着龙柱踱着步子。

    “小德子,事情办得如何?”

    “官家,你吩咐在汴水北岸为蜀主孟昶以及亲属家眷营建新宅的新宅现如今准备营造中,这次多亏了殿下的水泥,督造工程比原先计划快了不少。”

    “唔。”

    却道那日,赵匡胤与赵德昭两父子出宫微服私访,路过汴水北岸,赵匡胤忽然间便提出要在此地建造屋宇建筑共计五百余间,为的就是待灭蜀之后,能够安置孟昶家眷。

    赵德昭一听,敢情是优待亡国君臣,也就点头赞道。

    张德让走后不久,一封密信至,赵匡胤遂邀几位枢密院宰执以及几位节度使去往宫内商议出兵蜀国之事。

    宰执、将帅几人听闻皇帝召见,即刻入宫,去了广政殿内商议大事。

    赵匡胤快步坐于龙位上,怒道:“诸位,蜀国孟昶私底下勾结汉国刘钧,以此蜡丸书信想邀攻打我大宋西境,如此公然挑衅之行径,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接着赵匡胤将此蜡丸书信,交给殿内的诸位来此商议臣子,等他们全部看完之后,众人皆是一番高兴与浓重。

    高兴的是大宋备军几年,现如今终于有出师有名,可以攻打蜀国了。浓重的是,蜀国有天堑相隔,攻打不容易,这次不知道要花费宋军多少军力粮秣军械了。

    孟昶的这一行为堂堂大宋作为中原王朝,天朝上国,遭受他国如此挑衅,若是不反击,还有威严乎?

    曹彬立即拱手道:“恭喜陛下,蜀国兴州军校赵彦韬的这份蜡丸密信,可以作为我大宋出兵征战的借口,看来这次我大宋伐蜀师出有名了。”

    赵匡胤哈哈大笑,道:“孟昶自不量力,王昭远鼠辈小儿,且他不知如今汉国连遭失败,契丹骑兵溃败,他孟昶还幻想着联合汉军,妄图攻打我宋国。如今这蜡丸书信却送到我东京,若非蜀国兴州军校赵彦韬、凤州团练使张晖等人之功劳,此番还真让他们给偷袭了。”

    窦仪抚须笑道:“蜀国这是找死,往我大宋枪刃上撞。我大宋自从攻下荆州湘之后,实力大增,暗中计划攻蜀业已多时,如今我大宋内外无忧,此时兴兵伐蜀,真当其时。”

    楚昭辅道:“伐蜀,我大宋这些年的粮秣军械蓄积至今,可供禁军将士数十万攻打蜀国一年,蜀国一下,则江南诸国全部在我大宋之下。”

    赵普道:“当务之急,我大宋朝廷可以遣派使臣切责蜀主,发布檄文,言孟昶德政之失,兴王师,出兵攻打蜀国。”

    如今攻打蜀国已经有了借口,可是不知攻蜀的主帅副帅以及如何攻打蜀国,众位心中也有同样的疑惑。

    身为出兵征讨的几个大将,自然希望伐蜀能够由自己代劳,蜀国一战也可让自己声名远威,升官加职。

    虽然有了出兵的借口,可是今日赵匡胤召集他们前来的目的就是商大宋禁军如何如何攻蜀,何人挂帅。

    赵匡胤命人从福宁殿搬来了魏王赵德昭所绘的山川地理图,与往日比较,这幅地图却比以往更加精确,地图上所绘的山川走势,全部一目了然。

    除此之外,又从将作监、军器监那地儿,吩咐宫人搬来了整套蜀国的山川沙盘图。

    有些臣子是第一次看见这个沙盘,当许许多多沙盘图案堆积成一起,整个蜀中的地形全部都立体地呈现在众臣面前。

    沙盘之上,一道道沟壑乃至山川隆起,象征着蜀国的地形,还有蜀国的城池方位,关隘,烽火垛口以及房屋民舍等,全部一清二楚地展现出来。

    重臣心内激动,切切错措,登时从座位上挨个站了起来,随即站在地图与沙盘前,指指点点,随即又陷入了苦思冥想之中,之后又结合赵匡胤命张晖在蜀中的各要道地图等情况,总结分析了蜀国的兵力分布情况。

    蜀国四面皆高山,剑阁峥嵘而崔嵬,蜀国兵力大多沿着栈道分布,此战只需要突破沿着山川分布的蜀军即可。

    按照三国时期,魏国灭蜀以及结合当今形势,最终广政殿内,皇帝与宰执以及几位军中将帅确立了灭蜀的计策。

    按照计策,它大体是分为两线作战,也算是攻打蜀国的总攻略。

    一路从北部凤州出发,夺取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经过兴州,沿着嘉陵江而下,

    另外一路则是从东部攻击,大军从归州出发,沿着长江黄金水道,突破夔州天险,逆流而上,进攻蜀国。

    两路分进合击,约期会攻成都。

    而长江水道,先前听闻蜀国的水军受损严重,确实是一个利用攻打之机会,其次从水道运送粮秣军械,与大宋而言,也十分方便。

    不过说归说,做归做,要突破险要之处的蜀军,实在是难上加难,而且有了计划之后,朝臣们却在思考何人挂帅出征蜀国。

    征战蜀国非易事,可是攻下蜀国,就等于可以直接威胁南唐、吴越以及南汉三个国家,其次边陲西境还有一个大理国。

    同下平章事,枢密使赵普问道:“臣不知陛下心中可有人选,何人为主帅?”

    赵匡胤脱口道:“诸位认为王全斌如何?”

    “王全斌!”

    谁也没有想到陛下会派王全斌为主帅。重臣心中十分疑惑,对于王全斌此人他们也是十分了解的。

    俗话说,知人用兵,王全斌仗打得还算好,可惜就如地狱魔鬼,经常杀降士卒百姓。

    赵匡胤认为此人手段非常好,可与战国白起有得一拼。

    深知王全斌此人为人,朝中有人站了出来,此人乃是窦仪,他拱手而道:“官家,忠武军节度使王全斌虽然骁勇,可此人残忍暴戾,无辜杀害投降的士卒,臣屡屡接到朝中谏议大夫弹劾的折子,不能为帅,否则蜀中不安。”

    “子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赵匡胤道,“征伐蜀国乃是一场恶战,蜀国向来有恃无恐,仗着川蜀,蜀道艰难、大山阻隔,阻我大军。”

    赵匡胤心道,若是慕容老将军还在,就好。

    窦仪接着道:“臣担心王全斌在蜀中大开杀戮,反而会适得其反蜀国百姓对我大宋存有不效之心,这样对官家平定天下反而会适得其反。官家莫非不记得李处耘烹杀敌军士兵之事,差点让三湘之地对我大宋存在不附之心。”

    赵匡胤知道窦仪的牛脾气又上来了,若不是年纪他年老体衰,赵匡胤也不会强压住心中的怒火。

    赵普这时候也说道:“官家,蜀国百姓考虑,官家的声威,王全斌不适合当主帅,臣建议官家还是另选他人。”

    光政殿内,气氛开始陡然变味,充满着一股火药味,赵匡胤打算以王全斌作为伐蜀主帅,可是其他人却有不同的看法。

    两派相争,赵匡胤暂时压制住了氛围。

    “改日商议。”短短四个字而出,赵匡胤已经拂袖而去。

    ……

    坐落于城内的凉城客栈,此时此刻,赵德昭还在密室之中。不过他眉头紧皱,他在担心之后的事情,比如,这伐蜀的将领,赵德昭倒是记得几位。

    在伐蜀过程中,王全斌虽然是名骁勇之将,可是此人残忍暴戾,威而不德,在屡次征讨汉国时常常无辜斩杀投降的士卒以及百姓。

    而后,原本历史上,大宋对待蜀国民众就好比是后娘养的,蜀国百姓却对大宋的归附感不高。北宋初年在青城县就发生王小波、李顺起义的事情。

    因此对于治理一个国家而言,的并不是征服,而是让百姓归顺,取得他们的民心。

    何况伐蜀之事事关重大,赵德昭不希望此事再次发生,因此他有必要要作出选择。

    崔彦进此人却是纵容手下士卒烧杀抢掠蜀国,导致蜀中百姓抗击宋国士卒,而后反倒是激发了蜀中百姓的发难。

    若不是曹彬、刘光义等人的仁爱治军态度,恐怕蜀国虽亡,蜀中百姓却不认同大宋王朝的合法性。

    蜀国的安稳,关于未来大宋在西南地区的稳定,以及赵德昭未来在西南部的部署,攻下蜀国,大理国也不远看了。因此赵德昭不希望到时候蜀中再起干戈,百姓不顺大宋。

    自古以来,有句话说的好: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

    因为蜀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在此地建都的国家往往利用险峻的地理条件,搞独立,不服从中央王朝的政令。且蜀中道路险阻,山川相隔,政令不同,极易形成割据政权。

    赵德昭暂时也想不出法子,也不知道现在蜀国长春堂的势力范围究竟遍布多广,到时候凭借手中长春堂势力是否暗中改变一下局面。

    长春堂是招暗手,明面上赵德昭无论如何也要让赵匡胤三思而行。

    ……

    ps。一个网络若是看到作品点击不怎么样,或者评论不多,可能随时会不高兴写书。请书友朋友们在纵*横*网注册个账,收藏一下天宋武功,皓月吧。

    。。。

第五十二章 拔帅之论、试验火器() 
夕阳下,赵德昭坐车回了皇宫,在宫门口见到了军器监魏丕,魏丕告诉他军器监火器研究地差不多了,这几日就让赵德昭过去看看火器是否合格。

    赵德昭闻此心中一块石头暂时落了地,打算次日去军器监一观,这些年研制火器一事,进程倒是进行地十分缓慢,则是宋代的冶炼技术不达标所造成的,毕竟这个时代的工艺制作水平远远达不到后世的要求。

    魏丕走后,赵德昭步入宫门,沿着御道两旁走过,便听闻有几个官员在商议今日广政殿内的一番情形,赵德昭一字不落全部听到了耳朵中。

    闻此,赵德昭心道,看来王全斌在父皇的心目中还是非常又分量的,可惜王全斌入蜀之后他不约束将士们的一番作为,却断送了他日后的前程,看来自己要给无庸子寄去一封信,若王全斌不约束属下其行倒行逆施,杀害士卒百姓,必要之时该如何做就必须怎么做。

    不过王全斌此人真会打仗,王全斌率领五万宋军,六十六日之内灭亡了蜀国,为赵宋王朝统一大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人无完人,王全斌之后却放任宋军将士在蜀国杀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