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宋武功 >

第201部分

天宋武功-第201部分

小说: 天宋武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德昭举起筷子,祝贺道:“我希望几个哥儿回来的时候,军功满身。来——吃菜。”

    “唔。”

    “……”

    酒楼外雪花还在飘,可是众人的心中一片火热,因为这些少年们相信,在蜀国有他们奋斗的地方。

    _____

    这个月初,淮南、荆南、湖南等地正在加紧准备粮秣的征集与调运,大小运粮船、战船等船只从江陵府、襄阳、岳州以及扬州分批调集。

    湖南等地又留下十万兵马镇守此地,以防唐国与汉国趁宋国伐蜀之际,出兵攻打。

    大宋上下正在为准备伐蜀之战做准备,辽国内自从六万骑兵被莫名“天雷”毁坏大败后,又经历耶律贤之死,辽国统治阶层间出现的矛盾以及耶律璟的不作为等,辽国暂无实力南下。

    汉国也同样如此,经受惨败之后,汉国实力大损,无力南下,即使取得了蜡丸密信又如何。

    赵匡胤下令从各地抽调兵马三万给王全斌作为北路军统领,两万给东南路刘廷让大军。

    东路军刘延让、曹彬等将士业已在十月上旬从开封出发,一路南下,经过襄州,于江陵守军汇合,吕余庆得知东路南下,即从岳州、郎州等地抽调兵马,在江陵汇合,给事中沈伦为全军随军转运使,荆南李汉琼率领水师在江陵待命作为南路后援。大军随即汇集归州。

    十月中旬,北路统兵王全斌、崔彦进、赵信等一齐被诏至广政殿,特别强调了监军在执行军纪方面的权威性以及军纪的严格性,并且三令五申,行辕打仗所到之处,不可扰民,焚烧屋舍、开丘发坟,违令者以军纪处分。

    因为天气缘故,赵匡胤下令在下一场寒潮来袭前,军队出兵西行与南下。

    于此同时,北路大军也开始从开封出发,陇州刺史李守节、原州刺史王彦升等人率兵,汇集在凤州,计划由凤州夺剑门关南下成都。

    十一月上旬,王全斌、崔彦进、赵信、王仁瞻率领兵马已经赶到了凤州。

    此刻凤州刺史府内,沙盘摆在大堂内,西川行营前军兵马都部署王全斌、副都部署崔彦进、副都部署赵信、都监王仁瞻、陇州刺史李守节、原州刺史王彦升、凤州团练使张晖等人正在商议行军打仗之事。

    张晖指了指沙盘上的地方,说道:“据斥候所报以及末将这段时间的打探,兴州附近有乾渠渡、万仞、燕子等寨,围绕兴州建造,这些地方都囤积了蜀兵以及军粮数万石。”

    王全斌分析了张晖之言以及搜集来的军报,“这次我大军对兴州势在必行。第一战就从兴州附近军寨开始,夺其军寨以及粮秣军械。”

    王全斌说完,众将士全部赞同王全斌的看法,第一战就是拔行州附近军寨。

    而在归州,曹彬等人的兵马业已到达此地,而此次大宋派了上百搜战舰与粮船,长江沿岸又有兵力相助。

    曹彬、刘延让立于船头,停泊在归州附近的船只正要起航,忽闻江陵李汉琼快马奏报。

    “报——”一个将士立即递上军报,“江陵遣人送来军情文书曹督监过目。”

    曹彬立即打开书信,看之。

    刘延让在一旁急忙催道:“老曹,李汉琼在信中说了些什么?”

    曹彬立即说道:“据我军斥候探马来报,蜀人狡诈,他们在巴东以西的江面上设了三重铁索,拦截我国舟师,且两岸都有军队驻守。”

    “确实狡诈,不过……”刘延让道,“我军开赴巴东之后,不能仅凭战舰冲突,应该先用步卒,沿长江攻其两翼,将蜀军击退之后,方可用舰船溯江而上。”

    “此计不错,先让岸上步卒准备突击,灭蜀国拦截我江中巨舰之军。”曹彬握紧手中的信函,“就算蜀国铜墙铁壁,我军势必要突破三峡天堑。”

    ……

    十一月的成都,也开始下起了雪花,在纷纷扬扬的夜空下,一道道黑影开始活跃在成都街头小巷。

    次日,成都府衙、一些屋舍之上均出现了宋军伐蜀的檄文,大概意思也就是蜀国兴州军校赵彦韬业已归顺大宋,同时将蜀主孟昶暗中勾结汉国刘钧的蜡丸密信呈送给了大宋官家赵匡胤。赵匡胤一怒之下,发布伐蜀檄文,同时言明孟昶失德之行,王昭远上行下效之行径,历数了十三条罪状,条条都是针对蜀国君臣。

    沿街巡视的军队见到檄文,立即命人撕毁墙上张贴的檄文,疏散百姓、士人,将檄文送去了皇宫。

    蜀国皇宫温暖如春,孟昶一身薄装出现在宫掖之中。

    “这……怪不得朕没有收到汉主的消息。”孟昶见了檄文之后,立即发怒道,“原来是赵彦韬投敌,可恶。赵匡胤,朕与你势不两立。”

    与此同时,孟昶立即召集蜀国重臣入宫,商议军机大事。

    孟昶立即将檄文传给重臣看之,王昭远见此檄文,非但不怒,反而大喜:“恭喜陛下,这次宋国出兵蜀国,我蜀国正好凭借山川险要,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定要王全斌有来无回。”

    “报——”殿外内侍立马入殿,十万火急,将军报给孟昶看。

    “兴州、夔州均收到宋军率兵攻打消息。”孟昶看着书信。

    “凤州、夔州领军分别为谁?”

    “凤州王全斌为主帅,崔彦让、赵信为副,都监王仁瞻,共计五万。夔州曹彬为主帅、刘延让为都监,其余吕余庆等,大概两万兵马。”

    满朝文武大臣,恐怕担心的只有李昊等人,而王昭远亦是跃跃欲试,没想到宋国已经派出兵马抵抗。

    宰相李昊却摇摇头,早在几个月前,他就上疏要求孟昶与赵匡胤修好,这样也可以让蜀、宋两国和平相处,可是王昭远不肯,一意孤行,劝孟昶联合刘钧攻打宋国。不过现如今宋国派出了兵力,蜀国也只能硬着头皮抵抗宋军了。

    王昭远却以诸葛亮自居,称读过兵书万卷,又倚天险,绝可保国。

    近来宋军要伐蜀的消息不断传出,孟昶也布置过将帅,如今听说赵匡胤真的发兵,他自然要与王昭远再议。如今宋军已经逼近兴州、夔州,孟昶问道:“蜀中何人为帅?”

    这时候山南西道节度判官张廷伟立即道:“陛下,枢密使王相自小熟读兵书,有卧龙之姿,不妨让王枢相为此次行军主帅。”

    兵部侍郎李进也道:“陛下,微臣认为王枢相是最合适的。”

    王昭远却以诸葛亮自居,称读过兵书万卷,又倚天险,绝可保国,如今又听闻部下心腹皆自己率领蜀军出兵迎战宋军,他的心中不禁洋洋得意起来。

    “陛下下令迎战宋军。”王昭远一派的官员出言赞同道。

    李昊见王昭远一派党羽甚多,而且行军打仗一直归枢密院统辖,他自然也不多说甚么,而且他也想看看王昭远是否可行,李昊本来就是个降臣,降表都是他写的。

    孟昶见到大部分朝臣都赞同王昭远出兵,他遂又问道:“王相此行有几分胜算?”

    王昭远仍旧是一副必胜之态,毫不夸张道:“八成。”

    次孟昶大喜,下诏令王昭远为北面行营都统,左右卫圣马步军都指挥使赵崇韬为都监,山南节度使韩保正为招讨使,洋州节度使李进为副招讨使,率兵拒战。

    次日,蜀国宣布大军出行。

    大军出征之时,孟昶又特命宰相李昊在成都郊外为他饯行,于此同时孟昶在城外升仙桥送别蜀军,送别前一刻对王昭远道:“今日之师,卿所召也。勉为朕立功!”

    王昭远出征前喝了些小酒,昨夜又去了春花院一夜消金,与成都府行首一夜春梦,此刻心中飘飘然一副样子。

    王昭远却如一副得胜归来的样子,鳌头晃脑,手执铁如意指挥军事,自比诸葛亮。

    酒酣三步摇,拉着李昊的手臂道:“吾此行何止克敌,当领此二三万雕面恶少儿取中原,如反掌尔!”

    李昊见之,心中十分鄙夷,不过面上还是一副淡然的表情,“是啊,是啊……”

    第五十四章分进合击,攻灭后蜀一已完毕点下一页《天宋武功》下一

    天宋武功无弹窗尽在喜欢请点下面分享收藏谢谢

第五十五章 分进合击;攻灭后蜀 二() 
“我大宋儿郎们,今日是你们报效祖国之时。”誓师大会上,王全斌拿起酒壶,往熊熊燃烧的火焰上洒去。

    “嗤嗤嗤——”火焰燃烧地越发激烈,周围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烈酒的气息,闻之整个人精神一震。

    将士们发出虎一般吼叫着。“大宋必胜——”

    “大宋必胜——”

    整个凤州城内一片气势凛然。

    翌日清晨,十一月初六日,王全斌大军从凤州城南出发,攻打兴州城。

    王全斌出了凤州城,见蜀国群山环绕、高耸入云,横绝秦岭,山林间,似乎有些军寨分布着,据张晖所言,这就是兴州城外的一些军寨了。

    斥候立马来报:“启禀王元帅,前方山林间都是军寨,敌人似乎还未做准备。”

    王全斌一听,他连忙召唤先锋指挥使李守节。李守节策马来到王全斌身边,道:“元帅,有何状况?”

    王全斌拿出行军地图,指示道:“李指挥使,你看这长举县地势平缓,倒是无须过虑,不过这南面分布在山林间,想必是蜀人伏击处,你且去打探打探。若是出现蜀兵,你就率领扫平诸寨。”

    “石保兴、呼延赞,你们二人就随李指挥使调度。”随即王全斌又挥了挥手手石保兴、呼延赞二人跟随李守节突破几个军寨。

    “得令。”李守节立刻率领他手下五千人马,备上干粮和水,朝着前方山林间过去。

    王全斌策马原地,随后又让崔彦进带领八千兵马去另外一处军寨,赵信遣七千人马去了那边,侧面攻击,到时候于李守节军队一起合击。

    剩下的则是交由王全斌大军则作为主要攻防,正面攻击。

    李守节率领五千兵马沿着山林小道,绕过长举县,来到了南面山林内,走了一天一夜的野路,士兵们都停下来在山林间歇息,休养片刻之后,李守节就率领兵马往南边奔去。

    前方已经渐渐地,没有路了,偶尔能见到几只黄羊、野鹿和兔子在前面出没。

    石保兴道:“李将军,前方半山腰发现一大批屋舍,里面有蜀兵,正在烧火做饭,看样子人数并不多。”

    这时候,李守节再次拿出地图,“没错,前方就是燕子砦。”

    李守节与一个小队再次探查前方燕子砦的状况。前方发现的这个军寨,三面环山,中间拱卫之处就是燕子砦。

    燕子砦地形险要,只要守住左右小道,即刻守护此军寨,只是此刻燕子砦中似乎没多大动静,而且他们也不知道宋军已经出现在了此处。

    李守节掏出千里镜开始观察起来。从千里镜内的情形来看,山寨之内,人数并不多,宋军若是突破燕子砦一定能成功。而且之后据斥候再次报告,燕子砦大概一千守卫。

    只是如今天色已晚,不太适合夜间作战,李守节与众将士商议之后,打算次日晨光微曦之时,发动燕子砦之战。

    未到天亮之时,李守节下令吃饱喝水后,第一缕光明。天色终于有一些亮了,李守节立刻下令发动攻击。

    宋军忽然间从山道上出现,只是因为夜色与白昼相交间。蜀兵那边看不清楚。

    宋军已经冲到了燕子砦前,石保兴以及呼延赞二人因为受过特种训练,三下五除二就将守卫在砦前的几个蜀兵守卫全部干掉了。

    李守节没想到二人如此手段利落,他瞪大眼睛道:“二十个,片刻之间,你们都干掉了!”

    “嘿嘿——”二人摸着头笑道。

    蜀军守卫顷刻间被干掉,李守节率领宋军立刻攻打燕子砦东侧,据昨日探查,东侧力量稍微弱小,李守节带去的兵马,已经彻底占领了东侧。而西侧那边传来了宋军与蜀军作战的声音。

    “石先锋、呼延先锋,你们二人各自率领五百人前去。”

    石宝兴、呼延赞二话不说,即可领兵前去厮杀。

    天色方才苏醒了一般,而蜀军还在燕子砦内安睡,被突如其来的一些宋军将士给围住了。

    “放下武器,饶你们不死。”石保兴运用擒拿手,擒住了屋内一个守将。

    “爷爷饶命啊——”那个守将本来想拿起身边的长枪,可惜被石保兴三拳两脚给制服了,“我投降,我投降。”

    石保兴立即拿出一条绳索,将他缚在屋内柱子上。

    呼延赞那边却已经一人干掉了五六个,其余人见到呼延赞,只是拿着武器蜷缩在角落中。

    “兀那贼子,还不束手就擒。”呼延赞一个靠近,夺走了他手中的兵器,然后手指扣住了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