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宋武功 >

第215部分

天宋武功-第215部分

小说: 天宋武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德昭挥手道:“你先退下吧。”

    ……

    赵德昭留自己一人呆在这密室中,密室中并没有点蜡烛,只有一丝光线,赵德昭转过身,将地图展开,平铺在地面上,然后接着光线,仔细地看着地图上的每一处位置。

    五岭之南,越城岭、都庞岭一说揭阳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成一座天然屏障,护卫着弱小而又繁华的南汉国。

    大宋在一统天下道路上,还只是踏出了第一步,南方尚未平定,北方也并没有平定,在统一的步伐之上,唯有大宋比其他国家先进,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文化上都要领先一步。

    按照大宋原先的步伐,大宋要过个几年,才灭南汉,然后是南唐,不过如今赵德昭倒是希望能够早一步平定江南,然后集中精力应对北国的战争。

    到底是南唐先灭,还是南汉先灭,这倒是让赵德昭思考了好一阵,随后他离开客栈,去了城北西鸡儿巷口的武家车行,武凌清此刻正在武家车行内掌舵。

    作为武家车行的少行主,武凌清也要照顾自己的生意,随着四轮马车的兴起,武家车行坐拥整个车行之首,朝廷的以及民间的订单源源不断地下达给车行,武家车行因此成为大宋朝廷的一个车行,武凌清也要多费一些工夫在车行上面。

    武凌清正在车行内,指挥车行内的掌柜,还有一干杂役,小厮,仆从正在搬运四轮马车的一些固定的零件儿,比如车轱辘、大小横梁、刹车片、马辔头、支木等。

    忽然门外一个小厮急匆匆入内禀告,“小郎君,赵小郎君求见。”

    武家上下仆从全部称呼赵德昭为赵小郎君,并不知道对方的身份。

    武凌清立即出门,见到赵德昭坐在一辆四轮马车上,赵德昭立即催促道:“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上马车来说。”

    武凌清“唔”了一声,随后吩咐车行内众人,如约办事,自己脱身上了马车。

    “怎么了?”

    “你看看。”赵德昭拿出南汉的地图,以及兵力布防图,道,“有了南汉的这份图纸,不知道攻打南汉的胜算有多少?”

    武凌清接过手中的兵力布防,道:“五成应该有了,只是攻伐蜀国,宋军元气尚未恢复,莫非你想现在想在就让大宋出兵岭南。”

    赵德昭也不确定自己心中的想法,他道:“可能还需要一二年的布置,我不希望出差错。这次来你这里,只是希望征询一下你的看法。”

    武凌清忽然间问道:“小昭,一群人去平推一个世界,到最后反而被这个世界改变,你说这是为啥?”

    “这,或许是因为他们在这个世界待得太久了,反而融入了这个世界,有了自己的喜好,所以做起事情来有些顾虑,可是这跟我们现在谈的有联系么?”

    武凌清指着赵德昭道:“我是穿越者,并不熟悉这里的环境,因此我提出的都是千年后的,而你不一样,你即是穿越者,又同时拥有古代人的思维,因此做起事情来,也更能明白这个时代的需要,而我所想的,会跟这个时代有跳脱,所以这件事情你还是问问朝中的大臣,或许有建议。”

    “那也好,我现在就去。”赵德昭随后将武凌清送回武家车行,去了王朴府上。

    王朴自从辞去了官职之后,以太子太师一职赋闲在府上,每日无非是在庭院后面种种花卉,逗玩自己小孙儿于膝下,日子过得十分清闲,只是赵德昭这段日子去王朴府上的次数也少了许多。

    如今大宋的朝政看似一片清明,那是因为大宋在对外上以统一中华为己任,可难免不会发生历史上原来那样的局面。说到底,赵德昭还是有些忐忑不安,只是他如今手上握有一些,也能暗中调动一些人力物力,才不至于像历史上一样,最终被逼自刎。

    赵德昭可是亲自饱受过朝堂纷争,诸王争斗的……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朝堂纷争总会降临,日后自己难免也会卷入其中。

    赵德昭坐在马车内思考着问题所在,不一会儿,马车已经到了王朴府上,呈送自己拜帖之后,府上下人回拜之后,赵德昭才跨入王朴府上大门。

    王朴府上已经不是一次二次到这里了,这里布置简单,虽然简陋,可是无意间却让人升起一股敬仰之情。赵德昭熟练地走到王朴府上后院的一个草亭,草亭颇有一番杜甫草堂的风采,如今四月芳菲,后院随意布置着一些花草苗圃,给人一种乡野般的气息。

    王朴一身布衫,从门框内走出来,欠身道:“老臣见过殿下。”

    赵德昭也欠身一躬,道:“学生见过先生,今日有事前来要请教先生。”

    “不知殿下心中有何疑惑,要老臣解答?”王朴说完,走到草亭中,然后坐在石凳上。

    赵德昭快步来至草亭内,坐了下来,之后从袖口中掏出一卷地图,“先生请看。”

    王朴缓缓地摊开来,然后目不转睛地看着地图,看完了说道:“殿下,这是南汉的兵力图,看来殿下下一步要出手了。”

    “先生,今日德昭前来就是因为这件事情。”赵德昭顿了一下,随即又道:“蜀国已亡,当前我大宋任重道远,南方诸国,汉唐两国以及吴越并存,今日前来是向先生求解的。”

    王朴皱了一下眉头,坐在石凳上,思考了一阵,整个草亭内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再加上王府上下下人小厮并不多,以及周围静谧的景色,一下子让人误以为是在山林中。

    片刻之后,王朴舒展了眉头,道:“如今唐国附庸我国,暂时没有借口攻打它的理由,而且唐国林仁肇以及其他诸将还在,实力犹存,我大宋作为中原大国,确实不好动手。反倒是汉国,倒是有借口,汉国此番并未遣派使臣到东京,汉国上下官吏皆是无根之人,官员倒行逆施,君主不理朝政,猜忌诸将……而且殿下手中也有汉国的兵力布防,殿下其实已经知道了下一步的大计,只不过蜀国平定不久,殿下倒是有些迫不及待要灭汉国了。”

    “先生所言极是,德昭反倒是心急火燎,有些手忙脚乱了。”

    “哈哈——老臣若是年青个二三十岁,恐怕也会跟殿下一般迫不及待,而且殿下能够弄来汉国兵力布防图,想必殿下也是成竹在胸,缺少的恐怕就是时机,只要时机一到,就可以顺水推舟。只是殿下打算如何将这兵力布防图交给官家,若是殿下贸然交给官家,你与官家虽然是父子,可同样也是君臣,恐怕会被忌惮啊。”

    赵德昭面色瞬间凝重,王朴所言极是,往日里他都是自己亲自上疏或者请他们代替,可是日久月长,难免会有些被人忌惮,这样一想,赵德昭的背后一阴,哆嗦了一下。

    良久,赵德昭才道:“先生所言极是,德昭记住了。”

    如今朝堂之上,私下未必没有龌龊之事,若是引来某些人的忌惮,反倒将自己陷进去。

    王朴意味声长一笑之,“殿下能这么想就好。”

    此刻王朴的小孙儿从庐斋内跑出来,道:“阿爷,阿爷——舅舅来了,他说甚么时候回东平?”

    王朴愣了一下,听见自己小孙儿在叫自己,他苦笑道:“殿下,老臣这孙儿……”

    “先生,听说你要回东平探亲,甚么时候?”

    “明日一早就要启程回去了,好多年没回去了,甚是想念啊!”王朴说道最后,望着东面,喃喃道。

    如今王朴要归乡看望一趟,赵德昭自然有些舍不得,只见他身子微微一欠,拱手一拜,道:“先生保重,德昭明日再来看你。”

    “老臣多谢殿下!”王朴的双眼早就已经迷离了。

    ——

    夜月下,赵德昭站在殿外,一弯浅浅的月亮挂在西天,今日若不是武凌清提及,赵德昭也不会想到王朴,毕竟王朴对前线军需调配,开封城市改造,天文、立法与乐理等许多方面有自己的看法,也在统一大业上,在治国安邦上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为国家社稷作出了许多贡献。

    赵德昭望着远方,忽然又想起了许多人、许多事情。

    次日,汴水大街上,王朴一家收拾好了行装,打算回东平,赵德昭已经早早等候此处,相送王朴。

第七十二章 孟氏归降、献俘大典() 
第七十二章孟氏归降、献俘大典

    汴水码头依旧如此繁忙,并不会因为某个人离开而显得孤寂寥寥,漕运船只停靠在码头,帮工忙里忙外地往码头仓库搬运货物,南来北往的另外一些商运船只也忙着装卸货物。△↗,

    王朴一家风尘仆仆而来,见到魏王赵德昭立于码头,他一下车,立即走到赵德昭面前,老泪纵横道:“没想到让殿下等候这么久,老臣多谢殿下来送。”

    赵德昭哽咽道:“先生保重,若是有事,记得书信来往。”

    而在这个时候,汴水码头上出现了好几艘船,大小不一,船头插着“宋”字龙旗,赵德昭一看就知道这是从江陵府来的官船,想必船上有孟氏皇族、蜀国旧臣、攻蜀的一些将士、江陵府官员等。

    “阿爷,好多大船!”王朴见到自家小孙儿指着那些船只,他顺着孙儿所指的地方看去,那些船只正是江陵府而来的船只。

    “殿下,是官船。”

    “没错,没想到今日遇上了,只是朝廷前三日收到地方官吏上奏的文书,没想到今日就遇上了。眼下鸿胪寺的官员或许还在路上。”赵德昭说道这里,看来王朴一下子也不能回东平了。

    王家人以及赵德昭并列站在码头,看着船只缓缓而来,原本热闹的码头因为多了船只,而显得拥挤不堪了,看样子,东京一些码头还得增设,汴水也得增宽。

    而船只这时候停靠在码头,不远处汴水大街上,来了不少鸿胪寺的官员。

    鸿胪寺少卿见到赵德昭与王朴二人,立即躬身道:“下官见过魏王千岁,王太师。”

    “今儿,是江陵府官船?”

    鸿胪寺少卿整理了一下衣着,以免到时候迎接之时失态,眼下大宋的威严不容有失,“正是,只是没想到这么早,原本下官预计是今日午时后在船头等候。”

    王朴苦笑道:“看来今日要半道而归了。”

    王朴说完,立即让家人将收拾的细软等行装全部送回府上。

    赵德昭与王朴今日未曾身着正装,也只好站着很远,避让开去,看着眼前的一切。

    船只一至,船上一官吏,身着绯红官袍起身相迎,“到了。”

    这时候船上一个身着月白色中单,头戴下垂幞头小帽,脸色白净,蓄着小胡须,有些富态的一个男子,赵德昭一见就知道此人正是孟昶,而在他身后跟着的是一个体态端庄,发髻高高梳起,鬓角以及发丝稍微有些发白,面色保养十分好,一身深色长衫,中年妇女,想必应该是孟昶的生母李氏了。孟昶牵着李氏的手,缓缓走到码头上。

    而后,一个绝色艳丽女子踏出船头,右手扶着袖子,一步一抬头,望着码头上的孟昶与李氏,道:“三郎【孟知祥第三子】,娘亲,等等妾。”

    三人俱在码头上。

    其余皇族子弟、官僚旧臣等人也按照次序,从船上下来,码头上一下子挤满了人,这些蜀国皇族旧臣见到一路上的景色,也纷纷如同个乡巴佬一样,没见过世面,自然不知道宋国的一些变化。蜀国成都富庶,一切虽好,可是宋国更加富庶,一切更好……不少人的心中也不约而同地赞同此理。

    赵德昭见到花蕊夫人的那一刻,也在为赵匡胤担心,也在为花蕊夫人而担心,同时也想到了赵光义。

    这时候礼部尚书、侍郎以及鸿胪寺少卿一干官员站在码头上,迎接诸位,“诸位请往这边走。”

    赵匡胤在孟昶入京之时,早就为孟氏在汴水岸边营造了府邸,府上一应物品、下人仆从丫鬟等皆具备,也是按照一定的建制,分封敕造,御笔亲提的。

    而这个时候,开封府衙也派出官员前来,连开封府尹赵光义也亲自前来,看来赵匡胤也是下了一番苦心。赵光义见到赵德昭以及王朴站在码头一百步外的柳树下,他自然亲自走了过去。

    “昭儿,你怎会在此处?”这时候赵光义又对着王朴道,“王太师,也在这里。”

    “见过皇叔晋王千岁!”

    “今日王太师本欲归乡省亲,没想到孟昶今日到京,看样子太师要多留几日了。”

    “正是。”王朴苦笑着摇了摇头。

    赵光义望着远处码头,道:“昭儿,不如与我一道同去迎接。”

    “皇叔,不必了,昭儿今日未着礼袍,于理不合。”赵德昭摆摆手,无奈道。

    “那也好。”赵光义背过身去,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