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宋武功 >

第218部分

天宋武功-第218部分

小说: 天宋武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匡胤将枢密院一干官员以及朝中其他几个重臣,一同召至宫中偏殿内,商议此事,而大臣因为发对现在征伐南汉,认为等大宋应该过个一二年再行征伐之战。

    赵匡胤当下命枢密院职方馆扮作商人混入南汉境内,绘制地图,搜集南汉军情,同时严密监视南唐国内,在湖南境内加紧训练兵马,扩建粮仓,修建水泥驰道,调集江淮粮食于南境……

    这日晚上,福宁殿中,赵匡胤的案头出现了一份密信,此信由枢密院职方馆北汉国内密探送过来的。

    赵匡胤摊开信函,信下露出四个字:郭无为书。

    赵匡胤抬起头,望着北方晋阳城,他嘴角勾起了笑意,随后他看着信中的大意,十分欣慰。

    ……

    。。。

第七十五章 无间道() 
开封夜幕下,皇宫福宁殿内,内侍行首张德钧催促皇帝赵匡胤入睡,可是赵匡胤还是捏着那份信函,从头到脚再遍,他时候,嘴角露出一丝笑容,旋即恢复了平静。

    在烛火映照下,赵匡胤的龙目炽热,他紧盯着这封信函,若有所思地望着北方,“朕没有认错这个无不为老兄,他果然还记得当年与朕的情谊。”赵匡胤心道。

    往事浮现在心头,十五年前在开封,赵匡胤还是禁军东西班行首中的一个裨将,太祖郭威当时还是枢密使兼领一方节度使。

    赵匡胤还记得昔日那人一身布衣,自“抱腹山人”。他面若雷公模样,一口牙尖嘴利,去到郭威军中,欲杖策谒于军门,投靠郭威。

    郭威见此人,吩咐左右私下打听,亦知他的贤名后,遂起了招揽之心,可是后来郭威登基之后,想留此人于馆军门,却为左右所阻。

    而在“抱腹山人”京城之中待得这些岁月的时候,赵匡胤无意中也结交了此人,后来与他闲聊之时,方知他为人耿直,不知变通,与郭威面前官员争执,而那官员却小肚鸡肠,耿耿于怀,在郭威面前说了他的坏话,后来人云亦云,郭威也这么认为,可惜了,可惜了他的一身才华满腔热血。

    此人无故得罪了郭威身边的臣子,而被郭威不用,朝廷损失了一员人才,真是非常遗憾。

    开封古吹台上,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赵匡胤想起往事十分感概,后来此人离开开封,去了北方,刘钧即位后就成一国宰执,刘钧得此人,如同得了麒麟之才。

    前段日子,他去信去晋阳那人府邸,今日得此密函,心中十分高兴,这样子他就好比在刘钧身边安插了一个眼线,随时随地监视着北汉国的朝政……

    福宁殿灯火摇曳,赵匡胤觉得累了,方才起身去榻上歇息。

    ——

    远方夜幕,溶溶月光之下,北方一座坚城拔地而起,在璀璨的星光下,窄小的城中,一宰相府内,身着绛色中单的中年男子坐在府邸内。他手中拿着一杯小盏酒杯,暗自斟酌,眼睛望着南方的开封京城。

    前段时间,信函他已经送往开封,此刻想必已经入了皇宫,到达福宁殿内了吧。如他所料,信函终于到达赵匡胤的案头,而且此刻仿佛两人均在对望一般。

    此人乃是郭无为,当朝北汉的宰相,手握重权,上个月他府上来了一个枢密院职方馆的人,来人拿着赵匡胤的密信,郭无为在府内密室中接见了他。

    赵匡胤素知此人的脾气,而且当下北汉国内因为连年战争以及军事上的扩张,一切显得并不好……郭无为虽然手执北汉朝政,在军中也有一定威严重望,可惜北汉朝臣如同老顽固一般,北汉官员认为辽国强大,又有它的庇佑,估计心底倒向宋国的官员并不多……

    可是凡事总有例外,自从宋国灭蜀国后,官员才意识到宋国并不弱,可惜汉国在军事上一直被宋国压制,元气大伤,而辽国因为内乱,自顾不暇,谁还顾得上北汉小国,除非北汉真正从地图上消失,辽国才会真正意识到事情的棘手。

    赵匡胤亲自派出枢密院职方馆的人来到汉国,接近自己,郭无为认为自己跟赵匡胤交情匪浅,而且赵此人也是一代雄主,如今灭蜀后,宋国疆域扩增。

    郭无为拍着自己的大腿,暗暗恨到为甚么自己去了北汉,若是自己在宋国,一定会得到老朋友的青睐,错失了许多建功立业的机会……眼下赵匡胤亲自派人前来,郭无为心中甚是感激,他并不是一个死衷,知道良禽择木而栖的道理,当下回信一封,转交给枢密院职方馆的人他转交给宋国皇帝赵匡胤,枢密院职方馆的人离开晋阳城后,便回了开封。

    郭无为这几年也累了,北汉的局势时好时坏,而今并不好,皇帝刘钧也只能暂时打消南侵,休养生息。

    纵观当前北汉后宫之中,郭皇后膝下无子,刘钧也只好过继几个,刘继恩外甥兼养子刘继元刘继恩弟刘继钦刘继文与刘继业后改回原名杨业。

    太原尹刘继恩资质平庸,刘钧常常对臣下郭无为抱怨刘继恩无治国之才;而刘继元此人残暴,其妻段氏素来与郭后不和;刘继钦刘继文资质平平,不足以充当大任;刘继业杨业乃是一介武夫,麟州前刺史杨信之子,读书不多,但为人忠烈武勇,甚有智谋,骑马射箭一一在行,只是此人不喜政务。

    所以说刘钧身后并无出色的继承人,此事也是一个困局,自己毕竟不好插手皇家内事。

    郭无为又想到往事,当年他曾经想投靠还是枢密使的郭威,后来郭威称帝时,郭威也打算聘任他当军师,可惜因为官场上的事情,郭无为并没钱贿赂京中高官,且他长相凶神恶煞,因为一件事情顶撞了上司,上司在郭威面前谗言后失去了郭威的信任。

    乃至后来的岁月,郭无为幸好遇上了那时候还是禁军一员的赵匡胤,两人成为莫逆之交,私下关系十分要好。在京城开封,郭无为呆了很长一段时间,那时候赵德昭也曾见过这位长相如同雷公的郭叔叔,赵德昭并不知此人是谁,于是乎也就没有多想。

    郭无为眼见自己没有被当朝皇帝重用,便鹤立独行,布衫飘飘,如同一个隐世之人,默默无闻地回了武当山。

    他岂能自甘堕落,一辈子躲在深山之中,老死山林,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他这样子不过是想在乱世中隐遁山林,如诸葛卧龙庞凤雏一般时机出仕……

    此后,郭无为离开武当山,一路北上,便到太原闯荡去了,刘崇死后,刘崇的儿子刘钧即帝后,听说此人自诩诸葛,一合计,北汉朝堂正是用人之际,于是三顾茅庐一样把他请到了朝中,倍加宠信,后来刘钧征召郭无为为谏议大夫,不久,又以其为相,执掌国政。

    郭无为成了北汉掌控实权的大臣,他恨郭威,一朝想入天子堂,却不料襄王有意,神女无心。当年自己意气奋发,却被像打发要饭的乞丐一样,给打发走了,认为这是对自己的羞辱。

    成为宰相后,郭无为整顿朝纲,操练军队,时时刻刻准备南侵,先败于晋州,后乾祐七年败于高平,晋阳一战中,周国围困晋阳长达数月有余,晋阳差点被周国攻下,北汉屡战屡败,不得不依靠辽国的帮助。

    刘钧继位后,勤政爱民,礼敬士大夫,任用郭无为为相,并减少南侵,结辽为援,奉辽帝为父皇帝。因此境内还算安定。可是北汉地瘠民贫,区区十一州,赋税并不多,国力微弱。

    汉国的财政大部分都用作了对战中……赵匡胤代周后,郭无为听说了消息,结交的把兄弟赵匡胤,当上了大宋王朝的天子,他所在乎的是要跟把兄弟兵戎相见,这是自己万万做不到的事情。宋国先后频频向北汉进攻,北汉势蹙,屡靠辽兵增援才得以幸存……

    太原府晋阳城,因其有黄河汾河太行山相拱卫,称〃表里山河〃,易守难攻,北面是蒙古草原,容易补充战马。北汉又寄在辽帝国卵翼之下,辽国将其作为与中原政权的战略缓冲,百般庇护,北汉本身也确实足够顽强。

    ……

    宋国与北汉之间最近几年战斗地越演越烈,而且北汉败多胜少,郭无为为军中头人物,自然也北汉削弱的一面,此番赵匡胤来信乃是希望自己能够为宋国所用,在北汉充当一个间谍的身份。

    郭无为与赵匡胤相交多年,他敬赵匡胤是条汉子,言出必行,雄才大略。可是,他转念又是一想,要想让北汉群臣彻底投降大宋,刘氏皇族以及忠于刘氏的臣子等本土抵抗势力仍然根深蒂固,此乃最为棘手的事情。

    对于刘钧此人,郭无为倒是对这位君主有识人之明,用人之心,对刘钧感恩涕零。刘钧并不像其父事奉辽国之恭敬,以致辽国援助渐少,而今辽国内内乱不休,战乱不止,自顾不暇,自身难保,还能保护北汉多少。

    “我不是叛国之人,我这么做是天下百姓……成大事者不惜不拘泥于小节……”郭无为喃喃道,心中挣扎了片刻之后,方才舒缓下来。

    郭无为方……夜已经很深了,他起身离开书房,回去房间歇息。

    身在汉营,心在大宋。

    ……

    戌时,一轮明月高悬,皎洁月光从窗户内映入了赵德昭的房间,赵德昭也从手底下长春堂那处查到了郭无为此人。郭无为在历史上的贡献意义重大,他就是父皇赵匡胤安插在汉国掌权派身边的一颗棋子,用后世的话讲就是“地下党”,历史上就是因为此人,大宋与北汉之间的格局才逐渐被打破。赵德昭所要做的就是暗中保全郭无为的性命,推波助澜……

第七十六章 流言与收服() 
>;    ,!

    自蜀亡之后,无庸子安德裕以及安东野三人,在无庸子的带领下,出蜀之后,沿江而下,一路下来,安氏兄弟见识了不少见识,正如无庸子道:少不入蜀。▲∴,蜀国虽然繁华,若一辈子呆在蜀地,阅历以及见识都不会增加多少,如坐井观天一般,粗鄙浅陋,何不游历天下,见识大好山河。

    自然无庸子也有任务在身,亡蜀之后,便在赵德昭的催促下前往南汉。无庸子携带两个弟子,现如今已经渡过了洞庭湖,翻过五岭一小道,爬山涉水,到了南汉国内。

    只不过因为潘美还在南线战场,因此一路上并没有多少人烟,三人风餐露宿,地为席,天为被,吃了一些苦头,可三人现如今却对困境十分看淡。

    七月,三人已经凭借赵德昭信函以及信物,到达南汉兴王府,此刻他们也见到了长春堂在南汉的总舵主——杨明。城西羊城酒楼内,杨明接见了无庸子三人。无庸子则把信函传阅给杨明。

    “杨舵主,我等千里迢迢从蜀中而来,不知南汉事务告知。”密室内,四人席地而坐,无庸子面对杨明道。

    杨明手中捏着信函,看着无庸子道:“道长三人前来,想必应该听说了南汉之事。自郴州一战,我大宋取胜,潘美将军驻守南境,枕戈达旦,秣马厉兵,随时以备朝廷令,只待令一下,便攻南汉国。眼下密探报信称:刘鋹将汉国的防守重点分布在桂州贺州韶州附近,兵力称十万,其实也不过是吓唬人的。”

    “确实如此,这我也听说了。刘鋹旧将多以谗死,宗室剪灭殆尽,掌兵者惟宦者数辈,城壁壕隍,但饰为宫馆池沼,楼舰器甲,辄**不治。”无庸子目光清濯,呷了一口茶水,随即接着说道:“刘鋹所遣龚澄枢去往边境宣慰,南汉士卒久在边疆戍守,军中辎重贫乏,然刘鋹却以空诏抚谕将士们,刘鋹此法,等同于自毁长城。只待我大宋安定国内,一二年内必下南汉。”

    “道长博学多才,杨某佩服,不知道长如何处置邵廷琄?”

    无庸子心生一计,道:“邵廷琄乃是一员勇将,忠心耿耿,此人才我正是我大宋所需要的,当然还有一员潘崇彻。刘鋹多疑,三人成虎,不妨以飞语散布兴王府,同时伪造一份匿名信,传给刘鋹,说是已经投降大宋,等必要时刻成为我大宋南下的助力。此计若成,依刘鋹多疑的性格,必定会下诏毒杀邵廷琄潘崇彻等人,这时候杨舵主等人就可以出手了。”

    杨明道:“多谢道长出谋划策,这几日我会派手下四下去兴王府城内,酒肆茶馆散布蜚语。”

    杨明出了密室,即刻带来笔墨纸砚,无庸子手写匿名信函,一字一句,皆斟酌,而又一气呵成,字字切中要害,陈词恳切,大有诛心之意。

    无庸子写完之后,转手交给杨明。杨明当下传召属下,将此信函转手潜藏在邵廷琄潘崇彻军中之人,通过他们的手上报给朝廷……龚澄枢陈延寿李托薛崇誉等人本就与邵廷琄潘崇彻等人不合。

    “师父,此计可成吗?”密室内,安东野问无庸子道。

    无庸子则是一副笑呵呵的模样,他道:“世上的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