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宋武功 >

第235部分

天宋武功-第235部分

小说: 天宋武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能这么想就对了,老臣这里有个计划,陛下听了若是觉得好,就行。”

    “你且看。”

    龚澄枢这时候立即附耳过去,在刘鋹耳朵边窃窃私语了一番,愣是让刘鋹越发觉得这口恶气要出去了,而在一旁他的几个妃子、宫女倒也好奇地往这边凑过来。

    “龚太师,不愧是朕的左膀右臂,有此计划,这次一定会让宋国人出丑啊,过几日朕便会在上春殿内设宴,好好招待一番。”

    龚澄枢心中早就乐开了花,他亦觉得这个仇,他已经报了。

    ——

    礼宾院,自从龚慎仪被扣押后,他一直闷闷不乐地待在礼宾院,过着囚徒的日子,时刻期待唐国出面来救,这不宋国人派了魏王前来,自己的苦日子应该也到头了。

    门口的禁军侍卫已经撤走了不少,龚慎仪也可以在这座礼宾院内走动了,他第一件事情就是想去见见这位魏王,只是觉得唐突,便独自一人走在两厢房之间的走廊过道中。

    月色依旧,天空中挂着一轮圆月,消散了白日的燥热,这个时候,却听见一人在院落中吹着箫,清脆婉转,龚慎仪忽闻箫声,便抬起头往远处望去。

    一个风度翩翩、白衣白衫书生模样之人,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手中拿着长箫,抬头望着明月,箫声欢快跳脱,背对着龚慎仪。

    月光如白练,白衣书生如神仙……

    ……

    PrintChapterError;

    ←→

    新书:、、、、、、、、、、、

第九十七章 无题() 
那白衣书生模样之人还在吹奏着长箫,龚慎仪闻着婉转的乐曲声便蹑手蹑脚地走了过去,那人还沉浸在乐曲声中,并未听见身后有人。∮,龚慎仪则一直站在身后,“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他心中默默由衷道。

    月光如流水一般,将古典雅致的院落照个通透,柔和的波涛静静地泻着,一曲罢了,那白衣书生已经转过身来,莫名见到身后站着一个中年长衫者。

    白衣书生疑惑道:“先生是?”

    “哦!”龚慎仪方才意识到有人搭讪,便自嘲道,“老夫不过是幽闭在这院落中的一个,郁郁不得志,有家不能回的人。”

    从这中年人的话语上来乎是,“莫非先生是唐国的使臣?”

    “哈哈……”龚慎仪苦笑道,不过他在笑的同时,忽然间记起宋国使臣魏王殿下也是这般年轻,便问道,“莫非哥儿是宋国的魏王千岁!”

    白衣书生倒是没有答话,而是一跃从石头上跳下来,然后走到龚慎仪面前。

    龚慎仪意识到失礼了,而且他隐隐约约猜测到这人的身份,便拱手行了一礼道:“下官龚慎仪见过魏王千岁!”

    “龚大夫不必多礼。”赵德昭窥见身份被识破,便要上去扶。

    “殿下果然博学多才,下官佩服。”

    “龚大夫见笑了。”

    月光依旧柔和,已经升到了中天,周围的群星还在闪耀着,二人已经步行至层层院落最顶端的一间亭子中,这里是礼宾院最高的位置,隔着礼宾院望去,远处星星点点的就是繁华的兴王府,再不远就是通宵达旦,灯火不休的南汉皇宫了。

    赵德昭望着远处的宫阙楼台官邸宅院百姓屋舍,自言自语道:“这刘鋹倒是会享受,虽然国内一塌糊涂,但是这国都却依旧繁华。”

    赵德昭这么想的时候,也在宫里的那位,他期待着下一场好戏的开展。

    龚慎仪叹了一口气,说道:“殿下,百姓苦汉久矣,稼穑不强,农耕已辍,刘氏劳民伤财,建造这高台楼宇,横征暴敛,残酷施压,已经动摇了国本,这南汉的江山迟早是要亡的。刘氏不尊大宋为正统,宋国岂能容它。”

    “龚大夫这话倒是不假,小王这次出使也是我大宋的国威,如今刘氏扣押你国使臣,又蔑视我大宋天威,阳奉阴违,此等行径岂容我大宋容它。”

    龚慎仪有些自嘲自笑,恐怕大宋官家这心中早就想灭了这汉国,灭汉之后,就是……龚慎仪有些不敢往下想去,他抬起头,眼角瞥见赵德昭还在对望着远处的皇宫内城。

    在月光下,皇宫如同一巨兽,匍匐在大地上,所居宫殿以珠玳瑁饰之,也不知日后这宫殿的命运如何,不过赵德昭知道他这次出使有更大的计划。

    忽然间赵德昭转过头来,问道:“对了,龚大夫,汉国人有没有将你怎样?”

    龚慎仪无奈地笑道:“好吃好喝地当菩萨供着,倒是没有为难下官,不过是幽禁在礼宾院,不得踏出一步。”

    “虽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可是这唐汉间毕竟没有发生冲突,而刘鋹不过是因为你家国主一句‘不奉宋为正朔’便扣押使臣,可见他并未将我宋唐主藩两国放在心上,小王最近在这城中闲逛,倒也是听闻百姓说起这刘鋹购置战象,便要与我大宋开战。”

    龚慎仪没有说话,他静静地听着,汉间迟早是有一战,如今刘鋹作烧煮剥剔刀山剑树之刑,或令罪人斗虎抵象。又赋敛烦重,人不聊生,汉国迟早必亡,可是唐国呢。

    赵德昭忽然低声道:“龚大夫,据闻刘氏先祖刘龑,喜读《周易》,算卦甚繁,有个僧人根据谶书所说,叫龚的人会灭掉他的南汉,而龚大夫与龚澄枢都姓龚,莫非?”

    “殿下,这可开不得玩笑啊!”龚慎仪摆摆手摇道。

    月亮越升越高,此刻已经升到了最高点,二人已经在凉亭中闲聊了很长时间,远处的酒楼茶肆等依旧灯火通明,而皇宫大内的灯火也丝毫不逊于街市灯火……风轻轻地吹来,远处似乎有一队人马往这边过来,灯火执杖……

    凉亭内,赵德昭龚慎仪二人还在聊着。

    ……

    礼宾院大门被打开,一队人马忽的闯了进来,手中提着许多灯笼,为首的赫然是那日接待的鸿胪寺少卿。

    小贵子一直都在长廊内,见人来了,便问长问短,随即他便去寻找赵德昭的人去了。

    “殿下。”小贵子急匆匆地叫喊着,忽见远处凉亭中有人,便撒开腿儿往上跑来。

    “殿下——”小贵子来到凉亭内,拍打着胸脯道,“殿下,忽然有传召内侍前来殿下出面奉诏。”

    龚慎仪与赵德昭正在聊着,忽然间听了这番话,便道:“殿下,都这么晚了,怎么还来打搅,一点都不知礼节。”

    “刘氏虽不知礼节,可小王倒要们骨子里卖着甚么药?龚大夫,告辞。”

    “殿下慢走!”

    赵德昭便匆匆地下了凉亭。

    厢房内

    “这刘鋹做事真是不按牌理出牌啊,如此夜深,便遣派那鸿胪寺少卿前来传召。”其他出使汉国的宋国使臣抱怨道,他们已经在屋内饱睡,即急匆匆地换上官服,出面迎接。

    赵德昭依旧在一身白衣,他倒没有换衣服,而是直接出面。

    “殿下,你来了。”那个鸿胪寺少卿一副笑眯眯的样子,倒是没有丝毫脾气。

    “少卿今夜至此,莫非你家国主……”

    “哦。”鸿胪寺少卿立即拿出圣旨,宣读了起来。

    宣读完毕,意思大概是三日后在上春殿宫中举行宫宴,接待宋国使臣。

    这时候赵德昭道:“为何不见唐国使臣?”

    鸿胪寺少卿听见这句话,道:“这下官倒是不知。”

    “本王此番前来,就是希望调和唐汉矛盾,当年唐国知事诰潘佑在国书称两国‘情若弟兄,义同交契’,如今为何这般了,若是你家国主不接见唐国使臣,我怎好做这个和事老啊?”

    鸿胪寺少卿的脸面有些不快,不过他也只是怔了一会儿,便再次道:“这事我家国主并未通告。”

    “哦?”赵德昭意味声长道,“你家国主不知,为何你们这些官员不上奏天听,还是你家国主好面子,先前唐国国主得罪了他,便要扣押唐国使臣,不放北归,若不是唐国国主通信函给我大宋皇帝,大宋也不会派遣使臣前往兴王府了。”

    鸿胪寺官员听了这番话,脸色有些不善,不过他并不好出面反驳,因为刘鋹是皇帝,若是违抗刘鋹的命令,便是死路一条,刘鋹是怎样一个人,整个兴王府乃至整个天下的百姓都知道。鸿胪寺少卿一抖官袍,便拱手道:“话已至此,下官也就告退,殿下若是实在觉得不妥,三日后可以亲自跟陛下说辞。下官告辞!”

    赵德昭也知道那个官吏的无奈,当这样的臣子真是委曲求全啊。

    “慢送——”

    ……

    第二日,赵德昭去了安排二人的地方,二人已经恢复气力,那个弱小的公子哥儿也是躺在床上,神色慌张地前的赵德昭,一口蹩脚的汉话说着,把房间内的气氛都搞活了,而那个公子哥儿的仆从老云说话倒是流利,后来赵德昭便知道这人是个武师,擅长使用剑术,也会锻造剑,叫卓剑云。

    至于他家郎君,倒是唤他宝郎君。

    赵德昭也隐隐约约间从那个落魄公子哥儿的话中,知道了一些大概的情况,不过赵德昭还是觉得那公子哥儿一番言语中还是隐藏着甚么的事情,在赵德昭的印象中,如今安南算是独立了,不过安南现如今正受十二使君之乱,吴朝即将覆灭,丁朝还未建立,十二使君如同割据的节度使一般,手中各自握有军力。

    赵德昭心想,这巴掌大的安南居然闹出这么多割据势力,这也是当年唐国藩镇之乱的延续啊,赵德昭不知道这个公子哥儿的身份,但是他冥冥之中觉得此人或许是个大人物,酒楼方面这几日也在抽调人手调查此事,只不过目前并没有消息知道这个“宝郎君”的身份。

    兴王府地处南方,六月份雷雨天气时常发生,这到了下午的时候,赵德昭刚离开那户宅院,天空中忽然发出炸雷,随即天气突变,豆大的雨水已经顺着屋檐倾泻下来。

    小贵子在一旁嘟哝,他的衣衫差点全部湿透了,“公子,这雨来得也太快了。”小贵子一手拧着衣服,上面的水都透出来了。

    没办法,赵德昭又赶紧返回了宅院中,大概持续了两刻钟的时间,雷雨就停了。

    这几日,赵德昭倒是每日都在城中清闲,然后去了几趟酒楼,每次回礼宾院倒是带着一些酒菜,刘鋹也是照常送来一些衣物等日常用品过来。

    宋汉两国平,实际上在暗中汹涌着,远在北境,自魏王出使汉国后,宋国朝堂之上也在着两国间的交往,按照刘鋹的意图,势必不会臣服大宋,而大宋也不会错失这场机会。

    崇元殿大朝会上,赵匡胤君臣都望着南方,期望魏王使臣的表现不会让他们失望。

    南境内,郴州郎州等地也在防范汉国的军事行动,正枕戈旦待厉马秣兵中……

    ……

第九十八章 真假() 
今日刘鋹已经在上春殿内安排酒宴,招待宋国天使。⊥,汉国皇宫外,已经站满了汉国的文武大臣以及一些仪仗队伍,人头攒动,全部都在久候着,都在东张西望着,各国的一些事情也在兴王府内可以探查到,这些官员倒是想知道宋国的魏王殿下究竟是否如传闻中一般睿智,也有一些官员倒是在计较得失,对比两国皇帝,有些妄自菲薄。

    龚澄枢站在最前面,眼色中有些愤怒,又有些要看人笑话的意思,他衣着艳丽,一身红袍,耀武扬威地站在百官的队伍中,如今龚澄枢乃是皇帝刘鋹跟前的宰辅大臣,又是近侍,统领这满朝文武大臣。

    忽然间起风了,两旁的旗帜都在飘动,远处宋国使臣的车马也已经到达明德门前,忽然间从车上走下一个魁梧、个子高大、英俊非凡的少年郎,头戴幞头长翅乌纱帽,身着红袍圆领宽袖官服,身后下车的都是一些长翅帽,圆领宽袍的宋国臣子们。

    南汉官员未曾见过长翅乌纱帽,倒也觉得儒官博戴,那少年郎已经走了过来,举止从容,在龚澄枢面前停了下来。

    此刻龚澄枢见到少年郎,便拱手行礼道:“下官见过宋国天使、魏王千岁。”

    “龚太师安好!”

    果然是年轻英俊,汉国官员见了魏王心里头这样想到。

    ……

    长翅乌纱帽二人寒暄了一阵,龚澄枢便领着宋国使团前往上春殿。

    使团从朱雀门入,随着禁军、百官行伍一道入了皇城中。南汉皇帝讲究排场,在皇宫门口一座近二米高的殿基露出地面,用青石铺成一个墩台,过了后,便是一广场,广场差不多有太和殿那么大。。。。。。整座宫殿完全让赵德昭觉得大唐遗风犹存,宫殿的台阶上,用的砖石表面是菱形方格子,装饰的是飞舞的蝴蝶,边角饰牡丹,远处又摆放着许多莲花柱子一样的坛。。。。。。

    赵德昭没记错的话,这座宫殿在刘鋹投降前,被龚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