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宋武功 >

第25部分

天宋武功-第25部分

小说: 天宋武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件飞涨。后随着隋唐时期的京杭大运河的淤堵,大吨位的船到不了洛阳,只能在东京这边下站。中国的经济中心也开始随着政治中心也开始往东边移动,从长安从洛阳再到东京。

    但是东京的战略位置不是很好,也决定了它的未来——

    由于开封一马平川,北面仅仅有条黄河而已,敌人无论从哪个方向只要过了黄河就能直奔开封毫无阻隔,开封地区连坐像样的山丘都没,尤其是游牧民族的骑兵过了黄河就随便虐了。自己在看《百家讲坛》时候,历史学家就说过,辽、西夏、金和元都是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他们的军队以骑射见长,机动灵活,在平原作战更是任意驰骋。北方骑兵一旦进入平原,便可以策马扬鞭,千里奔袭,直取东京。骑兵可久战,即使一战失利,仍“败不至乱”,随时可以重整队列,卷土重来。国都被金人洗劫一空,金国就是这样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开封了结了北宋,除了座城墙毫无险可依,人家就是围而不打也能整死了,城墙形同虚设。

    可怜自己的父亲创下的基业啊!

    当时自己的父亲赵匡胤在位的时候,也是考虑到了东京的地理位置,所以要求把都城从东京迁到洛阳了,其实自己的父亲的这个战略是正确的。奈何遭到了自己的亲弟弟赵匡义的反对。

    赵德昭的灵魂已经历经了千年,千年间多少王朝兴衰,早就了开封的兴衰荣辱。第一世的自己一念之差造成了后日的结局—北宋的灭亡,靖康之耻,让中国又饱尝了五胡乱华那个时代的悲剧痛楚。

    从北宋末年经历”靖康之耻”,又经历朝历代的战乱,黄河的泛滥,毁了拆,拆了修什么的,早已失去了它原来的面貌,开封古都历经沧桑,屡遭劫难,由于黄河多次泛滥,泥沙淤积,地面比原来平均提高了七八米,最多的地方提高了十一二米。许多历史的遗迹或毁于战火,或被深深地埋藏在黄河的泥沙之下。可以看到后世的开封城基本上都是明清时代的青砖城池。

    所以说确实是不一样的

    活着,真好,赵德昭有信心道,今后的一切都会改变的,这样想到赵德昭一扫之前的愤慨和郁闷的心情,如今能有幸看到这原汁原味的东京城,转而莫名地激动起来。

    赵家一行人从西门顺着川流不息的人流而入,赵德昭不知道的是在不久的将来这门将改为“闾阖门”。

    赵德昭感慨道开封作为我国六大古都之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造就了开封的古朴气质,可惜了这座城池和北宋王朝。

    自打入了城门,那种颠簸一下子消失了,毕竟是京城,道路还算平整,马车平稳的驶入城内。

    那种迫切的希望——

    这街市上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犹如当年和小伙伴们一起游览的清明上河园一样,只不过那时候的样子怎么能和眼前的相比较,完全的纯天然的无污染的,那种自然、淳朴、历史,完全就是张择端画下的城市。

    对赵德昭来说,后世的开封城还是很熟悉的,和后世一样在东京城内,有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四河贯穿整个城市。

    因为上大学的那几年,寝室就有一个同学是来自河南开封的。在暑假的时候寝室那个同学就要求全寝室的好基友一起去开封他家玩耍了。逛遍了整个开封市,游览了许多名胜古迹,如包公祠、大相国寺、开封铁塔、繁塔、天波杨府、禹王台公园、开封府、翰林碑园等等。品尝到了开封独有的小吃,如灌汤包、花生糕、桶子鸡、三鲜莲花酥、五香兔肉、开封套四宝、菊花火锅、大京枣、烩面等等,想起这些赵德昭迫不及待地想去开封城中逛逛了,无奈自己还是个婴儿身。

    赵德昭忽然之间闻到了酒味,然后从车窗内瞧着来来往往的人流,前面不远处伫立在一家高大的酒楼。

    因为还是小孩身板,又在马车内,隐隐约约地,看不见全景,赵德昭心里纳罕道,“这座酒楼好高大,好气派啊!不知道有几层楼的高度?”

    不过还是能够看清酒楼前的现状,正如书中说描述的那样:楼门前有群或蹲或站的短衫汉子,高矮胖瘦老少不齐,唯一相同之处,就是他们的眼睛一齐盯住了来往的人物,尤其是那些刚刚赶到的客人们,这就是水浒传里描述的职业侍应生“帮闲”了。

    看那门前的人流,想必生意是极其好的了。

    “贵客请往里面进!”

    “哎呀,客官不好意思,一楼人已经满了,请上楼……”说完,弯着身体,十分热情地招呼客人道。

    “瞧我这记性!”然后看了看二楼,那位伙计有些不好意思了。

    “真是对不住了几位客官了,二楼人都已经满了,几位稍安勿躁,马上给安排着,请跟我来!”然后几个客人跟随小二的步子上了三楼。

    “俺个乡巴佬!”一位身材粗壮、面色赤红的汉子笑骂着。

    “大哥,你看这座酒楼好气派的样子!”

    “没想到第一次到东京来就看到这样繁忙的景象!真是大开眼界了!”

    “就是,就是!”

    “真不愧是大周国的京城之地!”那几位外地来的客人围坐在桌前,侃侃地议论道。

    这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里的东京城,也是《水浒传》里的东京城,是瑰丽宋词中的东京城,如今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赵德昭的眼前。

    南宋诗人刘子翠回忆东京旧事时,曾写诗赞叹道:

    梁园歌舞足风流,

    美酒如九解断愁;

    忆得少年多乐事,

    夜深灯火上樊楼。

    此刻的东京城,不正如诗人笔下的那样温婉动人。

    闻着街市上飘荡而来的菜肴味,小吃味,酒味,脂粉味,赵德昭整个人都心醉了,恨不得冲下马车,携带几个好友,走步穿越其中,肆无忌惮地吃喝玩乐,看那古朴的民风旧俗,听诗人吟唱,混迹于青楼酒肆……那种情怀不正是自己所求的吗?

    马车穿过长长的东京街道,向右边的小巷里拐进,终于到了一座府邸门前。这是一座宅院,只见府门前的门额上写着赵府两个大字。

    “老爷,我们终于到家了!”

    “这就是我的家吗?这就是历史上赵太尉府邸了,不过现在好普通啊!”赵德昭心里想着。

    呵呵,赵氏子弟回东京喽!

第十五章 满月之礼与宴会() 
在这段时间内,赵德昭无忧无虑的生活着,每天除了吃喝拉撒就是被各种亲戚朋友招呼着,呵呵,赵家小儿果然长得是一派俊俏面子啊!

    再过一段日子,正好孩子也快满一个月了,于是乎赵府上下开始为孩子准备满月宴席,一派忙碌的样子。

    何为满月?度娘曰:满月又称弥月,此乃汉族传统礼仪。在中国传统习俗中,有婴儿出生对家里人来说乃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儿,表示家庭中有着延续香火、传宗接代的意义,且婴儿出生后至周岁期间,都有相关的民俗礼仪来为这个家庭新成员庆祝,为婴儿祈福、消灾,希望婴儿能够平平安安、充满喜悦的成长,祈求婴儿将来做大官,发大财,一生顺遂,光宗耀祖。所以说满月这个日子是相当重要的。

    鉴于赵家赵弘殷父子是当今圣上身边的红人,为郭氏江山的建立立下了一些汗马功劳,这让赵家在东京城,大周朝中颇受关注。

    “赵安,这里有份单子,你叫一些手脚勤快的人下去,购买一批宴会用的食材!务必要做好!千万不要出现什么纰漏!听明白了没?”赵府管家李义康递给赵安一份菜单。

    “是!管家!”赵安接过单子,只看到上面写着:

    野猪二十只,腊猪二十只,青羊二十只,鳇鱼二十条,各色杂鱼二百斤,鳖二十只,海参十斤,活鸡、鸭、鹅各二十只,鸡子一百斤,猪舌二十条,牛舌二十条,榛、松、桃、杏瓤各色干果各一口袋,干虾一百斤,胭脂米二担,干菜一车,陈年佳酿五十坛。

    “赵信,赵威,赵严,你们叄儿去老爷那把请柬给各府发送下去!这样事情就交代你们了!务必要做好!不准偷懒!”管家李义康吩咐道。

    “是!”叄人齐声应道,去拿请柬发送各个亲戚好友府上。

    ……

    在府内的后面,赵德昭的房间里,此时下人遵古礼给”满月”的赵德昭剃胎发。

    “不要不要!”赵德昭扭捏着身子,摆摆小手,非常不情愿的样子,吵着闹着,旁边的下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德昭乖,娘给抱抱!宝贝乖乖,不闹不闹了哦!”还好当母亲的眼力劲好,马上从奶娘手里抱起孩子。

    此时赵德昭也挺难为的配合着,任由熟练的剃发匠操着刀具,当然剃胎发不是全部剃光的,还留着前额一绺头发,用公鹅头冠瘤开荤,意谓儿童跌跤时会像鹅头一样昂起,不伤头面。剃好之后,就成了一个鸡冠头了!

    还是自己的娘知道自己心中在想什么,“春兰,给小郎君照个面儿。”

    嗯的一声,那婢女拿着铜镜过去了,

    “为什么剃成这个样子啊,好幼稚啊!”在自己娘怀里的赵德昭扭过头去,看看铜镜里的小儿,瘪瘪嘴闹着,一副极为委屈的样儿。

    此时一旁的人看到了,都捂着嘴巴……

    接着便是准备其他的事情了——

    剃完后,紧接着下人们便给赵德昭戴狗头帽,穿一口钟、虎头鞋,穿戴完毕又把孩子放到床上。

    “呦!孙儿长的这般秀气,出落!双眉俊朗,鼻梁挺直,唇形清晰,天庭饱满,让人爱不释手啊!”这时候杜氏从外面跨进门来,嘴里夸着。

    只见赵德昭冲着奶奶浅浅一笑,脸颊之上露出两个小小的酒窝,模样煞是可爱极了,表示非常赞成奶奶的话。

    “是啊,是啊!夫人说得极是!”旁边的丫鬟下人应声道。

    有什么好笑的啊!都不准笑!赵德昭无语到,嘿嘿,也不知道家里为自己准备了什么惊喜?有哪些好吃的好喝的,好期待啊!赵德昭脑海之中浮想联翩,口水都流出来了。

    给赵德昭剃头这件事情花了很长的时间才应付好,接着——

    原本按照礼仪,由赵家长辈托着,撑着画着蝙蝠的凉伞,串街走巷兜一圈,由左邻右舍互抱相看。

    谁让他现在是赵老爷子现唯一的爱孙呢,可是“捧在手心怕丢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就安心地呆在府内,由下人们照料着。

    这几天都有自家的亲戚朋友们上门来看望赵家出生的孩子,一批批的都要来看个究竟,赵德昭这个平时不怕生人的孩子,见到生人都觉得自己不好意思。

    我不就是一个小屁孩,有什么好看的。

    古人的繁文缛节,什么事情都是要讲究牌面的,这个现代人也是如此——

    闹腾了几天,赵府的孙儿的满月喜宴终于如期举行,那日赵府大门门楹上贴着一副对联,却是写着上联:今朝同饮满月酒,下联:他日共贺耀祖孙。十分的应景儿!

    到了那日天气也配合着良辰美景,气温十分的宜人。那日来此为孩子祝贺的人还是挺多的,也怪赵家正处于圣眷日隆的“蜜月期”。

    赵府门前车水马龙,一大清早就有各家的亲戚朋友从四面八方都赶来祝贺着,赵家的门槛几乎都快被踏破了。

    几乎大半个东京城的达官贵人们都拿着请柬,带着贺礼前来祝贺。

    作为家里的代表,赵弘殷、赵匡胤一大早就站在门口接送来往的宾客。

    “恭喜赵兄喜得孙子!”

    “赵兄,天大的喜事儿啊!哎呀,恭喜恭喜咯!”

    “哎呀!多谢潘大人道喜!里边请!”赵弘殷道,又看到朝中几位同僚。

    “赵大人,恭喜恭喜了!”

    “多谢各位大人,李大人,王大人,楚大人,石大人……多谢赴宴,来——里边请!”

    “诸位,里边儿请!”

    。。。。。。

    霎时身后才传来一阵马蹄声,赵氏父子回过头来看着。视角里那辆褐色马车在移动着,这车里的贵人怕是个什么王侯世家,马车虽然很素调,但四周在阳光的映照下雅气十足。转眼间就这样近了、更近了。

    马车在府前停下,里面走出来一位器貌英奇、身材伟岸的年轻郎君。

    “恭喜赵伯父,赵贤弟喜得麟儿!”那年轻身材伟岸的年轻郎君道,然后让下人们拿着贺礼送往里面。

    “多谢太原郡侯大驾光临,郡侯里面请!”赵弘殷、赵匡胤毕恭毕敬地朝着那个年轻人躬身道,由此可以看到此人的身份是如此的尊贵了。要说这位年轻人,便是当今大周皇帝郭威的养子柴荣了。当今大周初立,柴荣旋以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