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宋武功 >

第319部分

天宋武功-第319部分

小说: 天宋武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荆城已经明白林仁肇的意思,此刻他带头道:“末将愿服从林帅安排,归顺大宋。”

    既然林荆城都如此了,其余诸将也一并道:“服从林帅安排,归顺大宋。”

    林仁肇见目的达到了,即刻命人将全营的士兵们全部召集在操场上,他打算当着士兵的面,下达这一命令。与此同时,他又派人去营帐内去请魏王赵德昭一行五人出面。

    今日春风和煦,春和日丽,此刻东升的太阳也越升越高,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军营操场之上,各营各将领各自率领的一队士兵已经站定,而那些士兵们已经全部穿着甲胄,手中拿着武器,头朝着台子。

    因为每次林仁肇宣布大动作之时,就会在操场上宣布大事,今日同样如此,命令刚下,他们就已经开始集合,此刻他们的神情各个凝重,期待他们的元帅宣布大事。

    暖风习习,吹得军营内的林字大旗以及天下兵马大元帅的旗帜烈烈作响,可饶是如此,士兵们的脸上依旧是一副凝重的表情,他们目光坚定地前的台子。

    林仁肇已经来了,今日在他的身旁站着一个穿着黑色圆领蟒袍王服的少年郎,二人脸上的表情十分庄重,而那少年郎却走在林仁肇的面前,不怒自威,隐隐有一股上位者的气势。

    二人已经地登台。

    林仁肇见军营中的士兵们已经全部到齐,他抬头注视着军营中的一切,也一杆天下兵马大元帅林的旗帜,随即他便开始朗声道:“我润州军将士,我大唐士兵,月余前李从庆篡逆,倒行逆施,扰乱朝纲。而后林某以天下兵马大元帅自居,出师讨伐。然我润州军多战之下,损失甚多,却不能攻下金陵,给天下百姓一个交待。虽然我林仁肇不能,可是大宋可以,今有魏王施救我军,解我军危难,又有东西二线,三国兵力并起,共伐李从庆。昔日,我林仁肇有些自私,以为这天下单靠国主就能兴旺,可是如今大唐内政糜烂,民生多艰,百姓饿殍,天怒人怨,这样的国家如何值得我林仁肇效忠。且今天下大宋一统诸国已成局势,这个乱世即将结束,诸位何不一同并肩,归顺大宋,建功立业,封妻荫子,为自己谋福,为社稷苍生谋福。”

    林仁肇的一番话说完,底下的士兵们并没有发出响声,这也得益于林仁肇平时治军严谨,若换了其他军队,早就乱哄哄地成为一锅粥了。

    接着林仁肇旁的赵德昭,又道:“诸位,这位就是大宋魏王千岁,昨夜若不是魏王的计策,将金陵守军给击溃了,保不齐我军就要丧兵丧勇了,昨夜一战多亏了魏王千岁。”

    赵德昭走了出来,他神情庄重地下的士兵们,朗声道:“林帅说的不错,我就是魏王。只是诸位不必介怀,虽然我是宋人,可我也是一个凡人,也是百姓的一员,和诸位一样。”

    此刻底下的士兵们全部抬起头,他们的眼神注视着面前这个穿着黑色圆领蟒袍王服,年纪轻轻,脸庞有些稚嫩但却剑眉星目,自始至终身上有一股威严的气势,却显得平易近人的少年郎,他们打心里头也是不敢相信,昨夜的一场战斗得益于这个少年郎的谋划,而且士兵们也大多出自平民百姓,他们当兵不过是吃一口饱饭,顺便上阵杀敌建功立业。

    但是百姓们的眼睛是雪亮的,因为他们也曾听过这魏王千岁的贤名,早些年在江北等地,魏王赵德昭就以钦差的身份巡视江北十四州,在江北十四州的地方破了扬州李重庆谋逆,稳定扬州的局面,又开放粮仓救济百姓,因此在百姓当中有贤王的美名。

    今日一见,这些士兵们也是不敢相信,此刻站在他们面前的就是大宋皇帝的儿子魏王赵德昭,他们在以前见过最大的官员就是县令,要不就是如今的天下兵马大元帅林仁肇。

    而且赵德昭以一个堂堂魏王的身份到了军营内,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这也着实不易,昨夜一事也是挽救了自己等人的性命。

    老百姓是最感恩的,谁对他们好,他们就会对谁好,是以想明白了这一点,士兵们也就认同了赵德昭。

    此刻赵德昭注视着面前的士兵,他目光凝重,缓缓地前说道:“如今天下战火不休,老百姓也卷入其中,他们被迫拿起手中的武器,加入战斗中。我们百姓,要的就是一份安宁,一份家的温暖,可是那些贪图权力搜刮民脂民膏的当权者却依旧作威作福,他们要炸开百姓的骨髓,敲干最后一滴血汗。这李从庆就是其中的一员,他窃据皇位,谋害堂兄,把弄朝政,弄得朝政乌烟瘴气,百姓民不聊生,我们的子民,你们却依旧要忍受这一份屈辱,我们也是人,也有家,不是他们的傀儡。今日我希望我以一个百姓的身份,我要告诉你们,你们高于一切,你们就是国家。我希望你们自己家而战斗。”

    底下的士兵听了魏王一番话,心底的血脉已经喷张,那最后几个字如同刻刀一般刻在他们的心底。

    “为自己,为家而战。”赵德昭再一次道。

    底下的士兵也一同道:“为自己,为家而战。”

    “为自己,为家而战。”

    这个时候,那些方才在行辕大帐内的将领才意识道自己元帅对魏王的垂青以及敬佩之情,这底下的士兵就是最好的见证,在魏王的口中并没有将他们当做普通人,然而他们却高于一切,他们就是国家。

    林仁肇王,心底越发敬佩他了。

    百姓就是国家。

第二百章 战略转移() 
听了赵德昭的一番话,在场的将士全部齐头欢呼,数人纷纷抬起头期待地德昭。

    而这个时候,呙彦也立即来到赵德昭身边,然后跪了下来,他也是刚刚听说自己的家人差点给李从庆捉去斩杀,若不是面前的魏王赵德昭,呙彦估计与家人已经生离死别了,此刻他哽咽道:“多谢魏王救我家人,这份大恩大德,我呙彦一定报答,今日我呙彦誓死效忠魏王,归顺大宋。”

    “呙将军请起,这个你要谢谢张小娘子。”赵德昭从地上扶起呙彦。

    呙彦再次拜谢道:“多谢,等末将回了金陵之后,一定重谢张小娘子。”

    接下来,赵德昭顺理成章地成为这一支军队的主宰者,然后在中军行辕大帐内,在赵德昭的命令之下,他们的下一步战斗就是化整为零,绕过唐国水军的防御,通过圆寂寺中的地道去往城中。

    林仁肇一听,顿时拍案叫绝道:“魏王的这个建议非常好,如今玄武湖经过一次战败之后,暂时不会打算攻打我军驻地。我也正好传令营帐各部,今日我军原地休整一日,收拾行装,明日各自轻装,每个人身上随身携带一些粮秣军械,绕过玄武湖驻军再说。”

    “是。”各营的将领随即吩咐下去各营士兵们做好准备。

    ……

    太阳光下,江宁府金陵城,高大的城墙一直守卫着石头城,护城河河水泛着波涛,闪现点点金光,也是如何的磅礴壮丽,在河道内停放着不少的船只,他们吃水线都很浅,估计都是一些运送粮草的船只,这一段日子金陵要应付如此大的战斗局面,城内百姓的存粮也靠着船只从秦淮河运送进来。

    其中,一些守卫金陵城池的神卫水军也不断地在河道中来往,他们要负责押送这些粮草,同时也在随时准备接下来的战斗。

    如今前方战局如此糜烂,而城内也宵禁了许久,偌大的金陵城一片愁云惨淡,那些当权者与平民士兵们讨论最多的就是战争。

    枢密院的大臣焦头烂额,之后他们又将战报传送给昭庆殿内的李从庆。

    李从庆躺在病榻上,脸上泛着病态的殷红,身侧的李延年不停地给李从庆捏着小腿拍打身子。

    战报陆续而来,先是昨夜玄武湖军营偷袭林仁肇军营阵地不成,反而损失了不少将士,之后采石前线,宋国汉**队已经陆续运来军粮军械,准备攻坚战,这几日下来又让唐军损失不少……更让人惊讶的是东线一侧的宋国与吴越**队一直围而不打,他们不知道宋国骨子里面卖的是甚么药。

    而且溧水一侧也没有收到关于宋军与吴越**队要去攻打的军情消息,溧水一线虽然暂时太平,可是难保宋军与吴越国的军队不会趁机占领此处,然后再攻占下游的句容城池。

    溧水一失去,半条秦淮河的防线就要奔溃。

    不过这些战报一传来,密密麻麻的如同线团一样麻烦李从庆一直咳嗽不停,身侧的李延年一直拍打着李从庆的胸口他稍微舒坦一些。

    “陛下放心,这还有神卫水军呢,至少这林仁肇是过不了玄武湖的。”李延年一说,李从庆心里面就有些放心。

    就在这个时候,殿外的宦官忽然间急匆匆地跑进门来,慌张道:“陛下,不好了,军器监忽然间起了大火,里面许多军械都被大火给毁了。不过……”

    李从庆反问道:“不过甚么?”

    内侍禀告道:“启禀陛下,莫名其妙的是那些工匠忽然间消失了。”

    “失踪了?”李从庆复而又问道。

    “是,陛下。”

    “哼,朕还以为是多大的事情,不过是丢了几个工匠,这等事情还要向朕汇报,你们这些废物,直接让那些官吏去做事不就行了。”李从庆打发了那个内侍,随即吐了一口浓痰。

    “是。”内侍慌慌张张地下去了。

    李从庆并没有意识到工匠的消失,对金陵来说就是一场灾难,他觉得丢几个工匠并没有给大唐带来多大的损失。

    ……

    如今已经是第二日一大早的时候了,这个时候天色刚刚蒙蒙亮,各营的将领们已经在催促各营士兵们起床出发了。

    经过了昨夜一整夜的准备,林仁肇的军队们的将士,便分成好几个小纵队,他们现在就是一些零散的部队,而且他们身上也没有穿着军装铠甲,完全就是一个百姓的打扮模样,也是不引起敌军的注。

    炊更造饭后,按照原定计划,林仁肇军队已经开始出发了。

    春季的密林如今已经是绿意葱葱一片,并不是那么光秃秃的一片,正好可以为军队隐藏踪迹。

    赵德昭商浩斌以及其余三个武僧一起在前面领路,这条路乃是他们来时的路。

    道路崎岖不平,时而陡峭,时而坑洼,随着山势起伏变化,又时常隐藏在林子内,宽窄不一。

    这个时节野草长势也快,才没几日已经掩盖了一些道路,士兵们时常还要拿着手中的抔刀环刀等物品,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在赵德昭商浩斌他们的后面跟着许多士兵,他们按照吩咐,一直摸滚打爬小心翼翼地跟随其后。

    如今这个时节,空气中有些热,又有些潮湿,山上倒是有些危险,山林的瘴气也是士兵们要预防的,因为临近五月初五端阳节,是以每个士兵的脖子下面都悬挂着艾草菖蒲等制作而成的菖蒲,再夹杂一丁点的雄黄药物。

    因为人多,要保证每个士兵安全到达圆寂寺,而且也不是一次性全部都到达目的地,这得需要将帅们的统筹分配了,在时间上以及空间上,都要比赵德昭他们来的时候要花的时间多好几倍。

    这条道路危险重重,是以每个人都做好了准备,他们要与蛇虫鼠蚁斗,也要与敌人斗。

    白天过去了,已经暗夜了,可是他们也只能原地稍作歇息,黑夜对于他们而言就是隐藏自己足迹最好的时刻了,在黑夜中,他们要警惕的唯有山上的野兽,亦或者是猎人们埋藏的陷阱。

    ……长途跋涉,每个人的身上都脏乱不抗,浑身夹杂着汗水与泥土,活脱脱地从泥水地里捞出来一般一样。

    士兵们呼哧呼哧地爬着,一些士兵没力气了,由另外的士兵帮忙搀扶着,整条队伍有序前行,只是短暂地出现断裂的现象。

    林仁肇一直尾随在赵德昭身后,这段日子下来,他惊讶地发现这位大宋魏王爷一直与士兵们混得非常熟稔,吃同样的喝同样的,身上一点也没有一个王爷的架子,有几次几个士兵累得昏倒了,赵德昭也像一个大夫一样,帮他们喂水擦汗,一直鼓励那些退缩的士兵们。

    方才在十口屯附近,就有几个士兵累得想要放弃遁走,一般这个时候,林仁肇对付他们的办法就是鞭打。

    林仁肇回忆到,那个时候他手上的鞭子刚刚要挥出去,魏王赵德昭却一把拉住鞭子,然后劝道:“林将军,他们也累了,先让他们休息片刻,这件事情就交给小子了。”

    说完,赵德昭就走到这几个士兵的身旁。

    士兵惶恐不安,他们以为这个身份地位高于林帅的少年一定会责怪他们几个,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却让他们有些责怪自己偷懒。

    在赵德昭的一番言语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